-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下图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多 B. 当反应向右进行时,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能量 C. ADP转化为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 D. 图中酶1和酶2的功能相同,化学结构也相同 【答案】C 【解析】A、ATP为直接能源物质,但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A错误; B、当反应向右进行即发生ATP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能量,B错误; C、ADP转化为ATP,所需的能量对于动物和人来说,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来自呼吸作用外,还来自光合作用,故ADP转化为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C正确; D、图中酶1为水解酶,酶2为合成酶,它们的功能不相同,化学结构也不同,D错误。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点睛:该反应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若反应向右进行,ATP水解,释放能量;若反应向左进行,ADP转化为ATP,所需的能量对于动物和人来说,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来自呼吸作用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2.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 B. a过程和b过程都要在细胞器中进行 C. O2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使肝脏细胞内的ADP含量迅速下降 D. ①、②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互逆反应 【答案】A 【解析】A、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均可产生[H],呼吸作用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即都可作为还原剂,A正确; B,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a过程和b过程不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B错误; C、ATP在活细胞中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使得ADP与ATP动态平衡,故肝脏细胞内的ADP含量不会迅速下降,C错误; D、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可逆反应,因为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D错误。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点睛:据图分析,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①表示ATP的合成,②表示ATP的水解。ATP和ADP转化过程中1、酶不同:酶①是合成酶,酶②是水解酶;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3、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3.下列有关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二阶段 B. 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2H5OH和CO2 C. 有氧呼吸产生[H]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答案】D 【解析】A、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A错误; B、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B错误; C、有氧呼吸产生[H]最多的是第二阶段,C错误;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D正确。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点睛: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基质中) (2)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中) (3)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中)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基质中) (2)2丙酮酸→2酒精+2CO2+能量 或 2丙酮酸→2乳酸+能量(细胞质基质) 4.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且黑暗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A错误; B、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B错误; C、多肽在内质网加工过程不产生ATP,C错误; D、丙酮酸在仅细胞膜破裂的真核细胞中,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产生ATP,D正确。 考点:ATP的合成过程 点睛: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反应有光合作用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无氧呼吸,据此答题。 5.光合作用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 F形成J和G的过程叫做C3的还原 C. C、D、G分别代表[H]、ADP、有机物 D. I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氧气和ATP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为O2,C为[H],D为ATP,F为C3,G为C5, J为有机物,H为光反应,I为暗反应。 A. H过程即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A错误; B. F形成J和G的过程叫做C3的还原,B正确; C. C、D、G分别代表[H]、ATP、C5,C错误; D. I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D错误。 考点:光合作用过程 点睛:利用光合作用简图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关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光反应也会受到抑制。 6.真核细胞的直径在10~100微米之间。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①受核质比的制约 ②相对表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转运和交换 ③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转运和交换 ④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①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分裂,①正确; ②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相对面积小,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慢,不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②错误; 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③正确; ④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一种表现,不是体细胞的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④错误; 所以生物体细胞的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①③。 考点: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 7.下列属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共同特征的是 A. 细胞膜内陷缢裂细胞质 B. 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 C. 染色体经复制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D. 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C 【解析】A、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形成细胞板,A错误; B、动物细胞是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B错误; C、有丝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这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点,C正确; 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错误。 考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点睛: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有两方面: 一、前期纺锤体的形式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形成细胞板。 8.下列例子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A. 用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B. 一颗种子发育成一棵植株 C. 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发育成皮肤 D. 断尾的壁虎重新长出了尾巴 【答案】A 【解析】A、用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种子不是一个细胞,因此用植物种子繁殖后代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发育成皮肤,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断尾的壁虎重新长出了尾巴,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考点: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点睛: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据此答题。 9.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 1/4 B. 3/4 C. 1/9 D. 4/9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比例为2:4:1:2。又子代中只有aaBB为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所以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故选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点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鼠基因与灰鼠基因、短尾基因与长尾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又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后代没有基因型为AA__和__bb的个体。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0.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 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D. 交叉互换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 【答案】D 【解析】A、性状分离是指杂合子一代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错误; B、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B错误; C、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正确。 考点: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点睛: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性状分离的概念,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11.有关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的受精作用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完成受精作用的标志就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B. 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数量分别为n、n和2n C. 精子和卵细胞中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形成同源染色体 D. 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既体现了细胞膜的识别功能,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A 【解析】A、完成受精作用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A错误; B、精子、卵细胞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染色体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故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数量分别为n、n和2n,B正确; C、精子和卵细胞中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形成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既体现了细胞膜的识别功能,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考点:受精作用 12.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图中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是①②④⑤ B. 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 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 D. 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占子代全部个体的1/4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分析图中①②④⑤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图乙中有两对基因,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基因重组,所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过程,⑥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不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A错误; B、根据题意分析已知①②④⑤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⑥为受精作用,B错误; C、甲图中③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所以后代AA:Aa:aa=1:2:1,其中Aa占1/2, C正确; D、乙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子代所有个体中占1/16,D错误。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为Aa的自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是AA:Aa:aa=1:2:1;图乙为AaBb的自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是A_B_:A_bb:aaB_:aabb=9:3:3:1。分析杂交实验过程①②④⑤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⑥为受精作用。 13.关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在一个生物群体中,有4种交配类型 B. 自交是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C. F2的表现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B 【解析】A、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种群中有三种基因型,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故种群中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A错误; B、鉴别和保留纯种抗锈病(显性)小麦的方法有自交法和测交法,其自交法是最简易的方法,B正确; 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和产生配子的种类,但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错误。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点睛:(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14.某哺乳动物的10个卵原细胞和10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最多可以形成多少个受精卵 A. 10个 B. 20个 C. 40个 D. 100个 【答案】A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因此10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0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10个卵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0个卵细胞。综合以上可知,10个精原细胞和10个卵原细胞分别经过了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最多可结合成10个受精卵。故选:A。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15.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 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 浅黄色:白色=9:6:1,则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 A. 1/4 B. 1/8 C. 1/3 D. 1/2 【答案】C 【解析】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明显是9:3:3:1的变形。因此可以得出控制家鼠颜色性状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假设分别用Aa,Bb来表示。白色是1,很显然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而比例是9:6:1即9:3:3:1的变形,说明F1代的基因型肯定是AaBb,黑色占了9,说明黑色为A_B_;浅黄色占6,说明浅黄色为A_bb或者aaB_,其中AAbb和aaBB为纯合子,占6份中的2份,即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1/3。故选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点睛:由双杂合自交性状分离比得出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再计算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 16.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正确的是 A. ⑤内有4个四分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 B. 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 C. 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 D. 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⑤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不含四分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A错误; B、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⑥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由于④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则⑥是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7.基因型为AA的高等动物的进行减数分裂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 该细胞中基因a是由交叉互换产生的 C. 该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 D. 该细胞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6条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由于基因型为AA,所以细胞中基因a是基因突变产生的,B错误; C、该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含有6条染色体,C正确; D、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正确。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18.下列实验中科学家的使用手段或技术显著不同于其他的是 A. 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研究 B.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 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 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答案】C 【解析】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你,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即2H218O→4[H]+18O2;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14CO2→14C3→(14CH2O)。根据以上分析发现A、B、D都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只有C选项不同,故选C。 19.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 种子库中储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正确;B、植物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这取决于外界条件和细胞位置.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这一点不能作为二者的主要区别,B错误;C、高等植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如无氧呼吸,C错误;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去掉了细胞中的大部分自由水,含水量很低,因此细胞呼吸很弱,呈休眠状态;但绝不是不进行细胞呼吸,许多种子在贮存过程中有明显的损耗就是细胞呼吸的表现,干种子含水量一般在10%~16%之间,含水量越低,细胞呼吸越弱,越有利于储存,D错误. 故选:A.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植物的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同时产生少量ATP;如果进行有氧呼吸,丙酮酸就进入到线粒体中继续分解,直到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进行无氧呼吸,则丙酮酸继续留在细胞质基质中,最后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乳酸等. 20.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 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D. 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 【答案】C 【解析】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酵母菌发酵时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错误。 2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 B.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C. 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容易分散和转移,A项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项正确; 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项正确;生殖细胞成熟后,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成为受精卵方可进行有丝分裂,D项错误。 22.下图是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示意图,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图示为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A正确;图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图示细胞质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图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 23.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B. 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短,分裂期时间较长 C.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D. 分裂间期DNA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答案】C 【解析】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项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较长,分裂期时间短,B项错误;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项正确;分裂间期DNA复制后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D项错误。 【点睛】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24.24.下图表示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能正确表示e点时单位时间内棚内植株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图中曲线e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点,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表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总量相等,故选B。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25.25.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 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 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答案】B 【解析】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 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正确;装置l中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装置1中液滴不可能右移,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明确烧杯中NaOH溶液或水的作用,关键是明确实验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的含义,并根据液滴移动与否来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6.26.下图为某种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判断是 A. 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 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 C. 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D. 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在0-a时无光条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为8,在ab、gh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表现为二氧化碳排放,b、f点位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c点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过强而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关闭而使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是光合作用强度减弱,fg段由于光照强度减弱而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故bc段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和温度,A错误;ce段光合速率降低由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减弱,B正确;由上分析C错误,光合作用区间是ah,D错误。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名师点睛】解题思路,分析曲线图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在0-a时无光条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为8,在ab、gh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表现为二氧化碳排放,b、f点位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c点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过强而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关闭而使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是光合作用强度减弱,fg段由于光照强度减弱而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2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 A. 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接近1:2:1 D.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假说演绎法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A、C、D属于对分离定律的假说,而C是提出假说后的演绎推理,最后根据C设计了测交实验. 故选:B. 2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 D.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答案】D 【解析】成熟的细胞不再分裂,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细胞分化发生于整个生命历程中,C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D正确。 29.29.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A. 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 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 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 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观察的正确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B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教材相关实验的操作要点。 30.从下列选项的描述中能判断一定为同源染色体的是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项错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B项错误;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C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项正确。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31.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C.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变异 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的糖蛋白的细胞识别作用,结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核DNA,而质DNA基本来自母本,B错。由于不同基因型配子的随机组合,形成不同基因型受精卵,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变异 C正确。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部分遗传性状,同时生成部分变异性状,D错。 考点: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2.在番茄中,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将紫茎缺刻叶和绿茎马铃薯叶植株杂 交,F1都表现为紫茎缺刻叶。F1自交得F2,在F2的重组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3 B.1/4 C.1/5 D.1/8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纯合的紫茎缺刻叶植株和绿茎马铃薯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它们杂交产生的F1代基因型为AaBb;F1再自交,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植株中紫茎缺刻叶(A_B_):紫茎马铃薯叶(A_bb):绿茎缺刻叶(aaB_):绿茎马铃薯叶(aabb)=9:3:3:1,其中紫茎马铃薯叶和绿茎缺刻叶属于重组型,即占子二代的3/8。又紫茎马铃薯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为AAbb,占子二代的1/16;绿茎缺刻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为aaBB,占子二代的1/16;即在F2的重组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1/16+1/16)÷3/8=1/3。 考点: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考生在审题时明确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且明确子二代(9:3:3:1)中的两个3为新类型,然后计算即可。 33.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表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②~⑥均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纯合,其它性状均为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品系 ① ②果皮 ③节长 ④胚乳 ⑤高度 ⑥胚乳颜色 性状 显性纯合 白色pp 短节bb 甜ss 矮茎dd 白胚乳gg 所在染色体 I IV VI I I IV VI VI A.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分离定律,选择的亲本组合可以是品系①和② 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①和④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C.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9 D.玉米的高度与胚乳的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若通过节的长短来验证分离定律,则说明双亲中只有节的长短性状不同,其余均相同,因此选①和③,故A错;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需要选择有两对性状的不同,且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由于①和④只有1个性状的差异,因此不能用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亲本,故B错;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基因型为BbDd,F1自交得F2,在双显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9,故C正确;控制玉米的高度和胚乳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因此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4.一杂交后代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3:1:3:1,这种杂交组合为 A. Ddtt×ddtt B. DDTt×ddTt C. Ddtt×DdTt D. DDTt×DdTT 【答案】C 【解析】由子代表现型推亲代基因型,子代比例为3:1:3:1=(3:1)*(1:1)推出第一种(Dd*Dd)*(Tt*tt)则亲代为DdTt*Ddtt 第二种(Tt*Tt)*(Dd* dd),则亲代为DdTt*ddTt,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名师点睛】由子代表现型推亲代基因型有以下几种比例关系:3:3:1:1=(1:1)*(3:1) 9:3:3:1=(3:1)*(3:1) 1:1:1:1=(1:1)*(1:1) 35.35.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答案】B 【解析】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C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DNA)数目加倍,即每个四分体上含有4个同名基因,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一个四分体上,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不同的四分体中. 36.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现象提出了超越当时时代的假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遗传因子存在于细胞核中; ③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④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⑤每对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⑥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A选项正确。 37.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某雄性果蝇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 ( )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精子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的其中一条,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形成精子种类为24=16,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8.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内,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 ) A. 同源染色体的复制 B.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C.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都进行复制,A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导致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都发生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错误。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9.如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乙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③和⑤ D.①和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两两相同,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因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①和②、③和⑤、①和④都含有同源染色体,故ACD错。②和④染色体组成两两相同,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其中②的一条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故②和④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0.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已知编码酶I、酶Ⅱ和酶Ⅲ 的基因分别为A、B、C,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1/64 B.3/64 C.27/64 D.9/6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即AaBbCc×AaBbCc,出现黑色子代A_B_C_概率为:3/4×3/4×3/4=27/64,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4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由图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项中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上有由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B项中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基因组成为ggHH、GGhh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C项中4个细胞大小相同,为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C正确;D项中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中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特征图像 【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对等位基因概念的准确掌握。 42.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做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 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A 【解析】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因此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所以A符合题意。 43.如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由该细胞形成的精子染色体的类型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若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最终则可产生四个不同染色体组合类型的精子,其中有两个精子中含有互换的片段。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44.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是 A. 9:3:3:1 B. 3:1:3:1 C. 1:l:l:l D. 2:2:1: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形分析已知,圆粒:皱粒=3: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黄色:绿色=1: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即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则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1/3YyRR、2/3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杂交,F2绿色的出现的概率为1/2,皱粒出现的概率为2/3×1/2=1/3,所以F2的圆粒:皱粒=2:1,黄色:绿色=1:1,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5. 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已知4种基因分别是①晶状体蛋白基因、②胰岛素基因、③呼吸酶基因、④血红蛋白基因。则基因1和基因4分别最可能的是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有关内容。①晶状体蛋白基因可在晶状体细胞中表达,②胰岛素基因在胰岛细胞中表达,③呼吸酶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可表达,④血红蛋白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不可表达。B正确。故本题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46.图1表示菰的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取菰的叶片在适宜光照、不同温度下进行离体培养,得出了菰叶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见图2)。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乙为______(写文字),甲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若用红光照射,则吸收红光的色素主要是_______。若突然中断光照,短时间内C3化合物将变___。 (2)在测定温度对菰叶片光合作用实验中,光照强度属于______变量。由图2可知,适宜光照下,30 ℃是菰叶片净光合作用的_______;温度为_______时,菰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同。 (3)测定菰叶片呼吸速率除需要进行_____处理外,其他条件相同。从0-25 ℃,菰叶片呼吸速率增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用CO2消耗表示光合速率,35 ℃时菰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约为___________μmol/(m2·s)。 【答案】 还原型辅酶Ⅱ和三磷酸腺苷 自由扩散 叶绿素 多 无关 最适温度 3 ℃或50 ℃ 遮光(黑暗)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呼吸酶的活性增强(上升) 24.5 【解析】试题分析:(1)左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甲是CO2,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乙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光合色素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若突然中断光照,则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暗反应消耗的C3减少,短时间内C3化合物将增多。 (2)若测定温度对菰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则温度为自变量,温度以外的光照强度等均属于无关变量,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分析右图曲线可知,30℃时菰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为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3℃或50℃时,菰叶片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菰叶片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同。 (3)测定菰叶片呼吸速率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需要进行遮光处理。从0℃-25℃,菰叶片呼吸速率增强,其原因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呼吸酶的活性增强,因而呼吸速率增强。 (4)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在35℃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20μmol/m-2.s-1,呼吸作用速率为4.5μmol/m-2.s-1,因此真光合作用速率为24.5μmol/m-2.s-1。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7.如图是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1958年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4]是由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的细胞团,再进一步发育成[5]___________。 (2)这一事实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______的潜能,即__________。利用此原理可通过____________技术实现快速繁殖种苗。 (3)据此实验可以推断,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也能培养出与该动物类似的个体,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胚状体 完整个体 细胞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其中2表示外植体;2→4表示脱分化过程;4表示愈伤组织细胞;4→5表示再分化过程;5表示胚状体;6表示新植体,据此解答。 (1)[4]是愈伤组织,由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的细胞团,经过再分化过程发育成[5]胚状体; (2)细胞的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或特性。利用此原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快速繁殖种苗。 (3)动物体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因为动物细胞核内含有遗传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考点:植物组织培养 4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定律。 (2)F2红眼黄体个体中与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_____。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_____性状的个体。 (3)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金为母本,迸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答案】 AAbb 基因自由组合 1/3 红眼黑体 AaaBBb 【解析】试题分析:由遗传图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9:3:4,是9:3:3:1 的变式,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黑眼黄体,所以黑眼对红眼是显性性状,黄体对黑体是显性性状,子二代中黑眼黄体基因型是A_B_,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_,黑眼黑体的基因型是A_bb、aabb。 (1)由上述分析得:由于黑眼对红眼是显性性状,黄体对黑体是显性性状,亲本红眼黄体与黑眼黑体杂交,子一代是黑眼黄体(AaBb),因此亲本黑眼黑体的基因型是AAbb,2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F2红眼黄体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1:2,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B,二者相同的概率是1/3;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会出现aabb个体的基因型,即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 (3)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基因型是AAbb,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亲本中的红眼黄体的基因型是aaBB,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形成的是三倍体,基因型为AaaB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点睛: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对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 49.图1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L点→M点表示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特点。 (2)图2中的B图为_____________细胞,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__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于图1中的__________段。 (3)图2中A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___________(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关系密切。 (4)图1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DNA复制 受精作用 流动性 次级精母 IJ GH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数目不同,形态不同,行为变化不同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1: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分析图2: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E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图1中AC段和FG段DNA含量加倍的原因是DNA的复制;L→M 过程染色体数量增倍,但不是因为着丝点分裂,故其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2)图2中,根据D细胞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B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于图1中的IJ段,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1中的GH段。 (3)图2中,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基因自由组合有关,而基因自由组合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与图2的D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关系密切。 (4)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有染色单体,有联会现象,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没有染色单体,且不发生联会,故其染色体数目不同,形态也不同,行为变化不同。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