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四川省宜宾三中高二1月月考(2018-01)无答案
高2016级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试题 生 物 (本试卷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B.狮和虎可以交配并产生后代,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 2、如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图③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C.图②表示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3、在某动物种群中,如果基因型Aa的个体互相交配,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图中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的比例变化情况( ) A. B. C. D. 4、下表为某种群的遗传学测量数据。仅从该表中数据还不能说明( )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B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b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比例接近 B.1900年显性个体远远大于隐性个体 C.环境选择使显性纯种逐步减少 D.隐性纯种能适应这一时期中的环境变化 5、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 D.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6、下列有关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都属于细胞内液 B.血液、突触间隙内的液体都属于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是指内环境,而细胞外液是指外环境 D.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 7、分析下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 8、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严重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CO2、神经递质等物质 B. 血浆的pH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10、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 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 C.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 D.人进食1小时后,毛细血管内的胰高血糖素会迅速升高 11、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12、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抗体,①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若②表示胰岛素,血糖含量升高时,②的分泌量增加 C.体温下降时,毛细血管舒张,骨骼肌产热增加 D.口渴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13、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或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14、2016年2月16日,中国科学家吴永宁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美国医学会期刊》上发表的中国人的食盐摄入量的最新评估数据显示国人目前的食盐摄入量严重超标,让人担忧。请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盐摄入过多会使内环境渗透压上升,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下降 B.人体不需要大量摄入食盐,因为正常情况下,细胞内钠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 C.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和无机盐 D.摄入食盐而导致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升高,从而使钠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神经细胞 15、图甲表示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当用一定强度刺激B点后引起C收缩。图乙是图甲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B表示效应器,C表示感受器,A表示突触 B.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C. 图乙中结构中①物质的释放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会消耗能量 D. ①中物质的合成与分泌一定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 16、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3:另取一脊蛙,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 B. 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 C. 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 实验3证明了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17、下列关于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感知外部世界 B. 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C. 语言、学系、记忆、思维 D. 控制生物节律性活动 18、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不能正常进行 B. B细胞缺陷小鼠无法合成抗体,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也不产生免疫反应 C. 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进行 D. 正常小鼠免疫反应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19、破伤风杆菌一般在较深伤口内繁殖,可产生外毒素使机体发病,而外毒素的毒性可被胰蛋白酶解除。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破伤风杆的外毒素为蛋白质类物质 B. 破伤风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破伤风件苗在细胞增殖时因染色体的复制导致DNA加倍 D. 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不能直接作为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在背光处的分布比向光侧多 B. 脱落酸不能为植物提供营养,但可以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C. 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促进效果可能相同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幼嫩的部位,且极性运输方向与光照无关 21、以下措施中,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的是( ) A.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开展预实验 B. 调査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是,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 C. 调查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随机选取多个样方计数并求平均值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连续七天,每天在不同培养时间抽样检测 22、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在果树挂果时,用乙烯利处理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B. 在育种时,用细胞分裂素阻断细胞周期,诱导多倍体的产生 C. 果实成熟时,用脱落酸以达到保果目的 D. 在芦苇栽培中,用赤霉索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髙 23、科研人员将拟南芥用含有不同浓度6 - BA(生长素类似物)的溶液处理后,再种植,一段时间后测量其主根、侧根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的6 – BA对主根和侧根的生长均起抑制作用 B. 实验结果可说明6-BA对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6 - BA对侧根的抑制作用比主根更强 D. 若6-BA的浓度较低,处理拟南芥宜采用浸泡法;若浓度较高,则应采用沾蘸法 24、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分解 C.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 D.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用 25、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26、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来调查 B. 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査的对象 C.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 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2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B. 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 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属于种群数量特征 D. 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28、如图是某自然水域中草履虫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10天后,若草履虫因为其天敌而发生数量变化,则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B. 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自然增长率一直为0 C. 影响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 D.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是600只 2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人类活动可以使自然演替的速度改变,而演替方向不一定会改变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30、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 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31、现存甲、乙两地森林因某种因素均遭到破坏。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 苔藓会比地衣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32、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土壤微生物不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因此农田不需施加氮肥 C.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 在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3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B. 传统农业中的耕地技术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之间 D.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也可以让能量循环利用 34、黄粉甲是一种仓库粮食害虫。现有亚洲黄粉甲A和北美黄粉甲B幼虫共同生活于食物充足的面袋中(左)和取虫器中(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中信息可知,A、B之间为捕食关系 B. 取虫器中A、B黄粉甲的K值均大于面袋环境中的K值 C. 两种黄粉甲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均为消费者 D. 取虫器中黄粉甲A、B的曲线分别为S型和J型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一桑基鱼塘使用蚕粪作饲料来喂鱼,假设蚕同化的能量为105KJ,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鱼从蚕同化的能量中获得的能量大于104KJ B.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当一只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体内 C. 秃鹫以动物的尸体为食,其位于能量金字塔的顶端 D.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36、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比热带草原强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 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37、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①~⑦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由图可知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是循环往复的 C.其中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D.图中碳元素的流动过程也可以表示能量流动的过程 38、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同学们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大豆和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通过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C. 将仍含有能量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也能够循环利用 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的一部分,对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 39、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B.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C. 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 D. 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40.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B. 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 C. 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不能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 D. 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41.(8分 每空1分)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受寒冷刺激时,体温基本不变。该过程是通过______调节来实现的,此时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属于____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 (3)从图中可看出,抗体A和________(填物质名称)对甲状腺起相同的生理作用, 但前者_______(填“会”或“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 (4)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42.(12分,每空2分)学习、记忆是高等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 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此时突触前膜出现的信号变化为 。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①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 方式进入胞内, Ca2+与 共同作用,使C酶的 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据图可知,C酶被激活后一方面可以增强II过程以增加 ,另一方面通过消耗ATP的过程I使A受体泡内肽段(T)的磷酸化,A受体活性增强。这样就使突触后膜对 _____ 的通透性显著增加,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明显增强。 43.(12分)某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如图为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103kJ.m-2.a-1)。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该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中所示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中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其体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个单位。 (4)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人工补偿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4.(8分)某学校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影响,下表是研究结果,为了研究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月季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对插条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实验处理及结果分析见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激素类似物甲、乙的浓度均为100μ mol/L时,对月季幼苗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的复合影响情况,应该设置______种类型的培养基。 (3)实验中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月季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营养液中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验I中,对A叶用一定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 (6)实验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