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4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纤维素和氨基酸 B.油脂和磷脂 C.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D.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苷酸 2.(2分)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不能体现膜蛋白功能的是( ) A.根细胞膜上的载体 B.A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 C.B型血的人血清中的凝集素 D.甲状腺细胞上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3.(2分)图所示三个圆圈1、2、3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 ) A.衣藻 B.乳酸菌 C.肝细胞 D.棉花叶肉细胞 4.(2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等细胞结构中能产生水 5.(2分)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植物a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外界溶液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 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b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b地的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植物a生长,则b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A.≥0.2 B.0.15<土壤溶液<0.3 C.<0.2 D.≤0.2 6.(2分)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对抗生素和干扰素不敏感 B.分析遗传物质的组成,其中不含尿嘧啶 C.一种病毒一般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D.病毒的变异发生在复制过程中 7.(2分)图为某同学用目镜10×、物镜10×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视野图象,当他换上40×物镜,直接调节细调节器观察,则( ) A.可清晰观察到1号细胞的染色体形态 B.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将变小 C.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将变大 D.观察不到分裂前期的细胞 8.(2分)图中甲代表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明显减少 B.甲→乙和乙→丙过程中,其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丙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其中不含磷酸键 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9.(2分)图1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c,e点为0 D.pH=a,e点下移,d点左移 10.(2分)将题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11.(2分)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 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mol氧气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 12.(2分)如图显示了人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途径,大写字母代表物质,其中物质Z直接参与了过程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是葡萄糖 B.Y是丙酮酸 C.Q是甘油 D.Z可以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的碳链 13.(2分)水稻有多种品种,如籼稻、粳稻和糯稻,早稻、中稻和晚稻,米粒呈白色的普通稻和米粒呈绿色、黄色、红色等的有色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水稻的性状差异是由多种基因控制的 ②用PCR技术可以检测早稻和晚稻的遗传多样性 ③用辛普森指数可以表示稻田中各品种的丰富度 ④水稻中存在着物种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2分)下列关于体内血脂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不可能来自于小肠的乳糜微粒 B.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偏高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C.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与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 D.胰岛素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 15.(2分)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16.(2分)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在D段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17.(2分)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低 B.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 C.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D.激素作用后会失活,作用后同样会失活的还有神经递质、抗体和酶 18.(2分)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2.6 3.1~6.8 Pmol/L 胰岛素 18.0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加快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19.(2分)对图中DNA分子片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处有碱基对缺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分,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C.以含15N 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该DNA复制3次,子代中含15N的DNA链占总链的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的比例上 20.(2分)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 A. B. C. D. 21.(2分)图1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是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曲线图的c﹣d段时期 B.该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染色体,包含了该生物基因组中的全部DNA序列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说明细胞在b﹣c段时期内发生了交叉互换 D.假设图中细胞表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象,则该生物是单倍体 22.(2分)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④⑤ 23.(2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易位 B.图②表示交叉互换 C.图③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D.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24.(2分)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B.碳源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C.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D.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25.(2分)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26.(2分)下列有关病原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通过胞吞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可一起进入宿主细胞 D.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全身各处定居繁殖 27.(2分)下列关于人体血压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则收缩压也会相应升高 B.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 C.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舒张压降低 D.长期过度紧张,可使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 28.(2分)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体液②中含有胰岛素、血浆蛋白、CO2等物质 C.图中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②中 29.(2分)某种生物只能产生四种等量的配子ORS、Ors、oRS、ors,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为…( ) A. B. C. D. 30.(2分)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aabbccdd和离地99cm的AABBCCDD杂交得到F1.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若F1自交,子二代的表现型为63cm的小麦植株所占比例最小 B.若F1测交,子二代的表现型在27cm~63cm之间 C.若F1与甲(AABbCcDd)杂交,子二代表现型在36cm~90cm之间 D.若F1与乙杂交,子二代表现型在36cm~90cm之间,则乙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CcDd 二、综合题(共90分) 31.(10分)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图中的图甲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乙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是该细胞的分裂图象.据图回答(括号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甲中,Y期代表 ;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需选择 期的细胞,1期末消失的细胞结构有 . (2)组蛋白是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图乙中,组蛋白基因在表达蛋白质过程中,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场所是 和 . (3)图乙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细胞结构是 (多选) A.[5]B.[6]C.[7]D.[8]E.[9]F.[10] (4)假设控制该动物某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若图丙中2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4号染色体上有B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是 . (5)为了研究该细胞的分裂情况,实验人员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该细胞,追踪放射性的去向,得到该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多选) 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CD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D.“CD+DE”为一个细胞周期,等于17.3h E.中心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F.在CD阶段细胞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及着丝粒分裂的现象. 32.(12分)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30℃和适当的CO2浓度条件下,将某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表.(表中正值表示CO2的吸收量,负值表示CO2的释放量.)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CO2变化量 (CO2㎎/100cm2叶•小时) 0 ﹣4 1.0 ﹣2 2.0 0 3.0 2 4.0 4 5.0 6 6.0 8 7.0 10 8.0 12 9.0 12 (1)叶片的呼吸速率是 (CO2mg/100cm2叶•小时).在光照强度为 千勒克司时,叶片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2)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黑暗中14小时,则每1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 毫克转化为淀粉. 将该植物叶片置于35℃以上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一)为总光合作用速率,图(二)在黑暗条件下测定. (3)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 ℃、 ℃. (4)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说,对热较为敏感的是 作用.你应用的实验证据是 . (5)写出高温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抑制的两个可能原因: ; . (6)该植物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 ℃左右.你应用的实验证据是 . (7)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影响下,生长缓慢.请根据本研究结果,解释导致该结果的原因 . 33.(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多样性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图北美大陆历史阶段Ⅰ);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 .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 特性.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 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 多样性.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多选). A.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可逆性突变使两地果蝇基因相同 (5)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 (写出2点),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6)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 . (7)整个美洲大陆从最初的一种果蝇(基因型aabbccDDeeff)发展至今已有许多种果蝇,这种进化现象称为 . 34.(8分)回答下列与“生物体的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的相关问题. 如图所示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 (1)通过“①→②→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 ,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 . (2)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与途径1相比较,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看,主要特点是 、 . (3)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 . (4)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具有的特点是 (多选) A.微量并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作用范围小. 35.(8分)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 (3)为达到筛选的目的,应采用选择培养基,本项研究中培养基配置的关键在于 .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图1).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图2.推测菌株 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 . 36.(10分)回答有关人体内环境自稳态调控问题. 人较长时间静止站立,脑供血量减少,形成一过性晕厥.下列是长时间站立引起的血压变化及其调节机制(见图1). (1)下肢静脉储血量增加而引起血压降低,主要原因是心脏射血量 所导致. (2)低压刺激后,经神经、激素调控后,引起系统变化,使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其中A、B的变化分别是 、 . (3)低压也可由过程⑦的调节,引起肾脏对水分重吸收功能增强,出现肾排尿量降低的现象,则参与该调节过程的激素是 . (4)如果心脏射血量不变,血液粘滞度增加,主要增加 (填收缩压或舒张压). 人体的血压经常因为环境因素与自身活动状况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同时通过人体的一系列调节机制保持相对稳定.图2是健康中年人一天24小时的血压变化情况. (5)在6点起床后,人体的血压出现“晨起高峰”的现象,这主要与 神经突然兴奋,继而 两类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其次,还可能与夜间饮水少,导致 增大有关. (6)比较、分析24小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特点: 变化的主要共性特征: . 变化的主要差异是:收缩压的绝对变化量大于舒张压的绝对变化量这是因为 . 37.(9分)回答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问题. 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字母 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过程发生在 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图中需要解旋酶的过程有 . (2)在过程A中如果出现了DNA若干个碱基对的增添从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这种DNA的变化称为 . (3)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4)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 ①携带遗传信息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5)如果图中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④的基因长度至少有 对碱基. (6)已知B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若该链的一个碱基对被替代,那么对①一⑤所代表的结构的影响可能是 (至少写出2种). 38.(13分)回答有关遗传与变异的问题. 高血氢症又称OTC症,患者由于缺乏鸟氨酸氢甲酰基转移酶,尿素循环中断,血氨、尿乳清酸等增高,常有厌食、易怒、昏睡、呕吐等症状.某研究小组调查了甲、乙 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绘制成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甲病(A、a基因控制)为OTC症.乙病(B、b基因控制)在男性中只要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患病,而在女性中是隐性纯合子才会表现患病.已知Ⅰ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Ⅱ9为纯合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其发病机理表明基因可通过 从而控制生物体性状.Ⅱ3 和Ⅱ4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 . (2)乙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若Ⅱ7 与Ⅱ8为异卵双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Ⅱ5和Ⅱ6生一男孩两病兼患的概率为 . 果蝇直翅、弯翅基因(A、a)和有眼、无眼基因(B、b)均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置临近紧密连锁.研究人员利用纯合的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和弯翅无眼果蝇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杂交一:弯翅有眼×直翅无眼→直翅有眼 杂交二:杂交一子代直翅有眼♀×弯翅无眼♂→? (3)杂交二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为 . (4)杂交二实验中出现了一个意外的表现型为直翅有眼的雌性后代.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其亲本中的 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交换.若符合上述解释,理论上则还可能出现另一种表现型为 的子代,但事实上并没有找到.由此推测,杂交二子代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将该雌蝇与表现型为 雄蝇测交,结果子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分别是直翅有眼、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弯翅无眼.由此可说明该雌蝇的母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 细胞未能正常分裂而产生基因组成为 的配子,由该配子受精后形成意外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 39.(10分)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验证酸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现提供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如图1)若干、不同pH值的系列缓冲液、蒸馏水、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小瓶等材料器具,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2中 (填字母)对应的胚芽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洗才能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 .实验中使用带盖的小瓶的目的是 . (2)为了确定实验中pH值大致范围,需要做预实验,结果如上面图2,请问:纵坐标的含义应是 ;可以推测本实验的pH值大致范围是在 ,理由是 . (3)正式实验中,请作如下分析: ①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 组实验. ②将各组小瓶编号,分别装入 ,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③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 . ④预期结果: . 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2016•闸北区一模)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纤维素和氨基酸 B.油脂和磷脂 C.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D.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苷酸 【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脂质的组成元素;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是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脂肪、胆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ATP和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 【解答】解:A、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由C、H、O元素组成,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由C、H、O、N元素组成,A错误; B、油脂是由C、H、O元素组成,磷脂是由C、H、O、N、P元素组成,B错误; C、胆固醇是由C、H、O元素组成,血红蛋白是由C、H、O、N、Fe元素组成,C错误; D、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苷酸都是由C、H、O、N、P元素组成,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知识点是糖类、脂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核酸的分类和元素组成,ATP的元素组成,对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 组成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2.(2分)(2016•闸北区一模)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不能体现膜蛋白功能的是( ) A.根细胞膜上的载体 B.A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 C.B型血的人血清中的凝集素 D.甲状腺细胞上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膜蛋白为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之一,不同膜蛋白有不同的功能.B中的凝集素为血清蛋白,不是膜蛋白. 【解答】解:A、根细胞膜上的载体,能协助细胞吸收矿质离子,具有专一性,A正确; B、A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属于抗原决定簇,B正确; C、B型血的人血清中的凝集素,属于抗体,分布于内环境中,不属于膜蛋白,C错误; D、甲状腺细胞上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是糖蛋白,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及膜蛋白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分)(2016•闸北区一模)图所示三个圆圈1、2、3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 ) A.衣藻 B.乳酸菌 C.肝细胞 D.棉花叶肉细胞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核糖体普遍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细胞壁存在于植物细胞、真菌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因此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属于低等植物细胞.据此答题. 【解答】解:A、衣藻是低等植物,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心体,A正确; B、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和中心体,B错误; C、肝细胞是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和细胞壁,C错误; D、棉花是高等植物,其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但不含中心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明确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4.(2分)(2016•闸北区一模)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等细胞结构中能产生水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细胞核;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分析】1、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核仁,但是原核细胞具有核糖体. 2、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同时将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通过暗反应,储存在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有氧呼吸过程是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储存在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解:A、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是能形成核糖体,A错误; B、线粒体产生水的过程消耗[H],不产生[H],B错误; C、化学能转变成光能不发生在线粒体中,线粒体中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储存在ATP中都活跃的化学能,C错误; D、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水,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核糖体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产生水,细胞核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产生水,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推理判断选项. 5.(2分)(2016•闸北区一模)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植物a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外界溶液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 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b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b地的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植物a生长,则b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A.≥0.2 B.0.15<土壤溶液<0.3 C.<0.2 D.≤0.2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观察类实验;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解答】解:1、根据表格分析,植物a在浓度为0.15 mol/L的溶液浓度中不分离,而在浓度为0.2 mol/L的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而细胞液浓度范围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说明植物a的细胞液浓度为0.15~0.2 mol/L. 2、该植物适合在b地生长,说明其细胞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则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即b地土壤溶液浓度应小于0.2 mol/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理解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分离剂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 6.(2分)(2016•闸北区一模)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对抗生素和干扰素不敏感 B.分析遗传物质的组成,其中不含尿嘧啶 C.一种病毒一般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D.病毒的变异发生在复制过程中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遗传物质的探索. 【分析】病毒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者RNA,根据核酸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衣壳蛋白,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最基本的生物特征增殖. 【解答】解:A、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A错误; B、病毒有DNA和RNA两种病毒,RNA病毒含尿嘧啶,B错误; C、病毒有感染植物的植物病毒,有感染动物的动物病毒,而且都有特异性,特种病毒只感染特定生物,C错误; D、病毒的变异发生在复制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7.(2分)(2016•闸北区一模)图为某同学用目镜10×、物镜10×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视野图象,当他换上40×物镜,直接调节细调节器观察,则( ) A.可清晰观察到1号细胞的染色体形态 B.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将变小 C.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将变大 D.观察不到分裂前期的细胞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增大,但是光线变暗. 【解答】解:A、在换用高倍镜时,应首先将所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而1细胞存在于视野的边缘,换上40×物镜后,看不到1细胞,A错误. B、该目镜测微尺存在于目镜上,而细胞在高倍镜下又被放大了,因此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将变小,B正确; C、由B项解析可得,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将变小,C错误; D、2细胞存在于视野的中央,因此换上高倍镜后可以清晰的看见2细胞.并且2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就处在有丝分裂前期,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8.(2分)(2016•闸北区一模)图中甲代表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明显减少 B.甲→乙和乙→丙过程中,其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丙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其中不含磷酸键 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ATP的中文全称为三磷酸腺苷,它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的磷酸基团构成,其中腺嘌呤和核糖共同成为腺苷.因此图中甲为ATP,则乙为ADP,丙为AMP,丁为腺苷,戊为磷酸基团. 【解答】解:A、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ATP提供,但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其含量应基本不变,A错误; B、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催化甲→乙和乙→丙过程中酶种类不同,因此它们的空间结构也不同,B错误; C、丙就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还剩一个磷酸基团,因此还含有一个磷酸键,C错误; D、丁就是ATP脱去三个磷酸基团(戊),即为腺苷,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磷酸基团是ATP合成的原料,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ATP的分子结构、酶的专一性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分析图解的能力,考生要能够通过图解的分析确定图解中甲乙丙丁戊各指代的分子,难度适中. 9.(2分)(2016•闸北区一模)图1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c,e点为0 D.pH=a,e点下移,d点左移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分析甲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是H2O2酶的最适PH,在b点之前,随PH升高,酶活性上升,超过b点,随PH上升,酶活性降低,直到失活. 分析乙图:乙图中d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解答】解:A、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温度降低,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故A正确; B、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d点左移,故B错误; C、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故C错误; D、pH由b→a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PH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H2O2 酶为例,考查酶和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0.(2分)(2015•重庆)将题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据图分析: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有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细胞表现为从环境吸收氧气;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细胞表现为从环境吸收氧气;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被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全部被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细胞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氧气从细胞扩散到细胞外,二氧化碳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 【解答】解:A、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有呼吸作用,二氧化碳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①增大,细胞表现为从环境吸收氧气,④减小,A正确;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①增大,细胞表现为从环境吸收氧气,③减小,B错误;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此时细胞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②、③保持不变,C正确;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氧气从细胞扩散到细胞外,④增大,二氧化碳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②减小,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气体交换与变化,关键是弄清光合作用各过程的物质变化的原理及结果,题目难度中等. 11.(2分)(2016•上海模拟)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 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mol氧气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酒精产生量逐渐减少,而二氧化碳产生逐渐升高. 【解答】解:A、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酒精,说明此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错误; B、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为6mol,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也为6mol,需要消耗葡萄糖量3mol,而此时共此时二氧化碳15mol,说明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为15﹣6=9mol,则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5mol,因此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B错误; C、根据B选项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为9mol,由此可推知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量为9mol,C正确; D、有氧呼吸每消耗1mol葡萄糖会释放能量2780kJ,远远多于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数据和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2分)(2013•上海)如图显示了人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途径,大写字母代表物质,其中物质Z直接参与了过程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是葡萄糖 B.Y是丙酮酸 C.Q是甘油 D.Z可以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的碳链 【考点】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由图可知,过程①是三羧酸循环,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以转变成丙酮酸,脂肪酸则不能,据此可以判断图中的P为甘油、Q为脂肪酸. 【解答】解:A、糖原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A正确; B、葡萄糖经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可以将生物体内糖类、脂肪等物质的转化联系在一起,B正确; C、生物体利用脂肪作为供能原料的第一步水解脂肪生成甘油和脂肪酸,之后,甘油和脂肪酸在组织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间甘油可以转变成丙酮酸,脂肪酸则不能,据此可以判断图中的P为甘油、Q为脂肪酸,C错误; D、过程①是三羧酸循环,直接参与该过程的Z为一种二碳化合物,氨基酸脱去氨基的碳链含有两个碳原子,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人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途径,属于考纲理解、分析判断的类型题目,我们重点要理解物质的变化. 13.(2分)(2016•闸北区一模)水稻有多种品种,如籼稻、粳稻和糯稻,早稻、中稻和晚稻,米粒呈白色的普通稻和米粒呈绿色、黄色、红色等的有色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水稻的性状差异是由多种基因控制的 ②用PCR技术可以检测早稻和晚稻的遗传多样性 ③用辛普森指数可以表示稻田中各品种的丰富度 ④水稻中存在着物种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生物的多样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可利用排除法.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基因控制性状. 【解答】解:①基因控制性状,水稻的性状差异是由多种基因控制的,①正确; ②PCR即在体外模拟发生在细胞内的DNA快速扩增特定基因的技术,用于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等,因此可用PCR技术可以检测早稻和晚稻的遗传多样性,②正确; ③辛普森指数是一种简便的测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指数,而不是表示某单一物种,③错误; ④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水稻是一个物种,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生物多样性、基因控制性状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2016•闸北区一模)下列关于体内血脂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不可能来自于小肠的乳糜微粒 B.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偏高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C.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与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 D.胰岛素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 【考点】血脂代谢及其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血脂是血液中脂质成分的总称.所谓脂质,指的是一大类中性的、不溶解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的有机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 【解答】解:A、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可以来自于小肠的乳糜微粒,A错误; B、高密度脂蛋白可将周围组织的胆固醇转送到肝脏排出,其含量越高,身体清除胆固醇的能力越强,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小,B错误; C、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与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而不是胰岛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内血脂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5.(2分)(2016•扬州校级模拟)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解:A、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A正确; B、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结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2分)(2016•闸北区一模)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在D段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据图分析,AB段,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的分泌量会增加;CD段环境温度升高,血流量增大,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在D段以后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外界温度降低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进而减少散热量,A正确; B、AB段,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的分泌量会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 C、CD段环境温度升高,皮肤内毛细血管舒张,血液流量增加,另外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C错误; D、在D点以后,环境温度超过人的体温,这时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会流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应该及时补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7.(2分)(2016•闸北区一模)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低 B.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 C.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D.激素作用后会失活,作用后同样会失活的还有神经递质、抗体和酶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刺激X作用于下丘脑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①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血糖. 【解答】解:A、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作用于胰岛A细胞,A正确; B、通过刺激X→①传入神经→下丘脑→②传出神经→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正确; C、靶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 D、激素、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18.(2分)(2016•闸北区一模)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2.6 3.1~6.8 Pmol/L 胰岛素 18.0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加快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数据表格;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A、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A正确; B、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在正常值范围内,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故血糖含量趋于正常,B错误; C、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在正常值范围内,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故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速度没有太大改变,C错误; D、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由于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9.(2分)(2016•闸北区一模)对图中DNA分子片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处有碱基对缺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分,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C.以含15N 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该DNA复制3次,子代中含15N的DNA链占总链的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的比例上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DNA分子结构和复制.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片段,部位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②处是碱基对,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基因突变;部位③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 【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以②处碱基的缺失将导致基因突变,A正确; B、限制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即①部位,而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即③部位,B正确;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得到8个DNA分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其中有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14N,另一条链含有15N,其他6个DNA分子只含15N,所以子代中含15N的DNA链占总链的=,C正确; D、任何双链DNA分子都含有A、C、G、T四种碱基,因此DNA的特异性表现在(A+T):(G+C)的比例上,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DNA分子片段结构图,考查基因突变、DNA复制、DNA分子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准确判断变异的类型;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结合题图进行准确的计算;能熟记DNA分子结构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0.(2分)(2014•上海)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 A. B. C. D.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DNA分子中其中一条母链,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 【解答】解:如果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则复制一次获得的2个DNA分子都各含有1条白色链和1条灰色链,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则第二次复制形成的4个DNA分子都含有黑色链,2个DNA分子含有白色链,2个DNA分子含有灰色链. 故选:D. 【点评】对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1.(2分)(2016•闸北区一模)图1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是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曲线图的c﹣d段时期 B.该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染色体,包含了该生物基因组中的全部DNA序列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说明细胞在b﹣c段时期内发生了交叉互换 D.假设图中细胞表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象,则该生物是单倍体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减数分裂的曲线图和图解,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极体,处于曲线图的c﹣d段时期;A错误. B.该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形态各异的染色体,也就包含了全部的核遗传信息;B错误.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说明细胞在b﹣c段时期内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以是a﹣b段DNA复制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图中细胞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象,则该生物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组、基因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22.(2分)(2016•闸北区一模)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④⑤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表现型比例为3:1. 【解答】解:①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①错误; ②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为杂合子,因此产生的配子类型比例为1:1,②正确; ③杂种Aa和aa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③正确; ④杂种Aa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比为:AA:Aa:aa=1:2:1,④错误; ⑤杂种Aa和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a:aa=1:1,⑤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考生要能够根据比例确定答案,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3.(2分)(2016•闸北区一模)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易位 B.图②表示交叉互换 C.图③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D.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图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图③为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 【解答】解:A、图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图②的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 C、图③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2分)(2016•闸北区一模)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B.碳源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C.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D.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对比分析法;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 【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生长因子等.培养基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三类.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固体培养基中去除琼脂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菌落. 【解答】解:A、无机物碳源不提供能量,A错误 B、同一种物质可以即作碳源又作氮源,如牛肉膏,B错误; C、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可以以无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同时通过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得生长所需能量,叫做化能合成作用,C正确; D、无机物也可提供碳源和氮源,如碳酸盐和硝酸盐,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营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2分)(2016•闸北区一模)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信息转化法;免疫调节. 【分析】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 2、胚胎干细胞可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如帕金森综合症.还可培育出人造器官,解决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3、胰岛素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4、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解答】解:A、小鼠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 B、移植前,患病小鼠胰岛素分泌不足,这可能是小鼠的胰岛B细胞受损,而不是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B错误; C、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说明胰岛素会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C正确; D、血糖浓度低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升高血糖,血糖浓度升高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进而降低血糖,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6.(2分)(2016•闸北区一模)下列有关病原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通过胞吞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可一起进入宿主细胞 D.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全身各处定居繁殖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 细胞免疫过程: 【解答】解:A、由于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不能清除寄生在宿主细胞中的结核杆菌,需要首先进行细胞免疫,然后再进行体液免疫,A错误; B、抗体抵抗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通过胞吞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可一起进入宿主细胞,C正确; D、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用回在全身各处定居繁殖,如艾滋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结核杆菌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肺部,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7.(2分)(2010•上海)下列关于人体血压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则收缩压也会相应升高 B.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 C.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舒张压降低 D.长期过度紧张,可使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 【考点】血压及其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题意,收缩压是指人的心脏收缩时对血管内壁的压力,故若血管管径变小收缩压会升高;动脉血压的形成主要是心室射血和外围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降压反射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舒张压是指当人的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若血液向外周流动速度减慢,会使舒张压升高;如果长期过度紧张,会导致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上升. 【解答】解:A、在心排血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血管管径变小,则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所以收缩压相应升高,故A正确; B、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故B正确; C、若血液向外周流动速度减慢,会使舒张压升高,故C错误; D、长期过度紧张,可使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上升,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血压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分析的能力. 28.(2分)(2016•闸北区一模)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体液②中含有胰岛素、血浆蛋白、CO2等物质 C.图中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②中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和内环境成分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淋巴液,②是血浆,③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①②③组成,又叫细胞外液,与④细胞内液共同构成体液. 【解答】解:A、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①②③组成,A错误; B、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脂质类物质、激素、尿素、气体等,B正确; C、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图中的③,④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不进入血浆中,直接进入口腔中,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的成分,肝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液体的名称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基础知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9.(2分)(2016•闸北区一模)某种生物只能产生四种等量的配子ORS、Ors、oRS、ors,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为…( ) A. B. C. D.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已知该生物能产生等量的配子ORS、Ors、oRS、ors,分析这四种配子可知rs、RS总是同时出现,说明基因R、r和基因S、s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rs在同一条染色体上;O、o与rs、RS之间自由组合,说明O、o与rs、RS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答】解:A、按照图中基因型,应该能形成ORS和oRs两种配子,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B、按照图中基因型,应该能形成ORs、oRs、OrS、orS四种配子,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 C、按照图中基因型,应该能形成ORS、ors、ORs、orS四种配子,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按照图中基因型,应该能形成ORS、Ors、oRS、ors四种配子,与题意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应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0.(2分)(2016•闸北区一模)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aabbccdd和离地99cm的AABBCCDD杂交得到F1.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若F1自交,子二代的表现型为63cm的小麦植株所占比例最小 B.若F1测交,子二代的表现型在27cm~63cm之间 C.若F1与甲(AABbCcDd)杂交,子二代表现型在36cm~90cm之间 D.若F1与乙杂交,子二代表现型在36cm~90cm之间,则乙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CcD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由题意知,控制小麦高度的四对等位基因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又知,小麦高度是数量性状,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且每个显性基因增加高度相同,AABBCCDD的高度是99,aabbccdd的高度是27,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的高度是(99﹣27)÷8=9cm. 【解答】解:A、aabbccdd与AABBCCDD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是AaBbCcDd,子一代自交所占比例最小的高度是99cm(AABBCCDD)和27cm(aabbccdd),比例是,A错误; B、子一代测交显性基因最多的是四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CcDd,最少的显性基因是0个,基因型为aabbccdd,最高的植株是27+4×9=63cm,最矮的是27cm,B正确; C、F1与甲(AABbCcDd)杂交,子二代显性基因最多是8个,株高99cm,最少是1个,株高是27+9=36cm,C错误; D、如果F1与乙杂交,子二代表现型在36cm~90cm之间,则杂交后代显性基因最多是7个,乙植株含有一对隐性纯合,杂交后代最少含有1个显性基因,乙植株含有一对显性纯合,aaBBCcDd只是多种基因型中的一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生物的数量性状,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根据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二、综合题(共90分) 31.(10分)(2016•闸北区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图中的图甲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乙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是该细胞的分裂图象.据图回答(括号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甲中,Y期代表 DNA合成前期(G1期) ;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需选择 中 期的细胞,1期末消失的细胞结构有 核仁、核膜 . (2)组蛋白是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图乙中,组蛋白基因在表达蛋白质过程中,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场所是 [6]细胞核 和 [7]核糖体 . (3)图乙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细胞结构是 ABDF (多选) A.[5]B.[6]C.[7]D.[8]E.[9]F.[10] (4)假设控制该动物某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若图丙中2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4号染色体上有B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是 3、7 . (5)为了研究该细胞的分裂情况,实验人员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该细胞,追踪放射性的去向,得到该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CE (多选) 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CD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D.“CD+DE”为一个细胞周期,等于17.3h E.中心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F.在CD阶段细胞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及着丝粒分裂的现象.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 【分析】分析图甲,Y为G1期,X为G2期,1为前期,2为中期,3为后期,4为末期. 分析图乙,5为内质网,6为细胞核,7为核糖体,8为线粒体,9为中心体,10为高尔基体. 分析图丙: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时间长,所占的比例大,分为G1、S和G2期,分析图示可知:Y期应是G1期;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时,最好观察中期,此时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重现. (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细胞核中进行DNA与RNA之间发生碱基配对,核糖体上发生tRNA和mRNA之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5是内质网,6是核膜,7是核糖体,8是线粒体,9是中心体,10是高尔基体,其中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没有膜结构,因此不具有选择透过性膜. (4)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因此若图2中2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则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是3、7. (5)解:A、DE 阶段为分裂间期,而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A错误; B、CD阶段为分裂期,CD阶段之前就完成了与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 C、BC阶段为分裂间期,此期间发生了DNA的复制,故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正确; D、一个细胞周期应为先是分裂间期,后是分裂期,应表示为BC+CD或DE+EF,D错误; E、中心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线粒体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E正确; F、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图示细胞有细胞周期,F错误. 故选:CE. 故答案为: (1)DNA合成后期(G1期)[2]中 核仁、核膜 (2)[6]细胞核[7]核糖体 (3)ABDF (4)3、7 (5)CE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周期的概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用图示表示细胞周期并正确区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32.(12分)(2016•闸北区一模)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30℃和适当的CO2浓度条件下,将某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表.(表中正值表示CO2的吸收量,负值表示CO2的释放量.)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CO2变化量 (CO2㎎/100cm2叶•小时) 0 ﹣4 1.0 ﹣2 2.0 0 3.0 2 4.0 4 5.0 6 6.0 8 7.0 10 8.0 12 9.0 12 (1)叶片的呼吸速率是 4 (CO2mg/100cm2叶•小时).在光照强度为 2 千勒克司时,叶片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2)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黑暗中14小时,则每1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 43.6 毫克转化为淀粉. 将该植物叶片置于35℃以上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一)为总光合作用速率,图(二)在黑暗条件下测定. (3)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 40 ℃、 50 ℃. (4)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说,对热较为敏感的是 光合 作用.你应用的实验证据是 相对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下降 . (5)写出高温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抑制的两个可能原因: 气孔在高温时关闭 ; 高温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及呼吸作用中的酶活性受抑制甚至变性失活 . (6)该植物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 52 ℃左右.你应用的实验证据是 在这一温度呼吸作用速率降至零,显示细胞死亡 . (7)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影响下,生长缓慢.请根据本研究结果,解释导致该结果的原因 在不致死的高温情况,同温条件下,呼吸作用速率较光合作用高,糖的净产量减少,故蔬菜、水果贮存的糖分较少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根据表格现算出呼吸作用强度,再根据各时期的净光合作用算出实际光合作用.图一、图二中 40℃、50℃开始下降,47℃、52℃临界死亡. 【解答】解(1)已知上表中正值表示C02的吸收量,负值表示C02的释放量.表格中在光照强度为0时,C02的吸收量为﹣4,所以叶片的呼吸速率是4(CO2mg/100cm2小时).表格中在光照强度为2千勒克司时,C02的吸收量,表示叶片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2)表格中,植物8千勒克司光照下C02的吸收量为12(CO2mg/100cm2小时),所以10小时植物的净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为12÷(6×44)×180×10=81.82mg;该植物1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是4÷(6×44)×180×14=38.182mg,81.82mg﹣38.182mg=43.6mg.所以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黑暗中14小时,则每1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43.6毫克转化为淀粉. (3)分析图一、二可知,呼吸作用速率在40℃开始下降,光合作用在50℃开始下降,所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 40℃、50℃. (4)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 40℃、50℃,相对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在较低的温度下降,所以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说,对热较为敏感的是光合作用. (5)气孔在高温时关闭,C02吸收不足,光合作用下降;高温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及呼吸作用中的酶活性受抑制甚至变性失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抑制. (6)图中52℃时呼吸作用速率降至零,显示细胞死亡,该植物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2℃左右. (7)在不致死的高温下,同温条件下,呼吸作用速率较光合作用高,糖净产量减少,故蔬菜、水果储存的糖分减少,水果和蔬菜在生长季节内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影响下,甜度会较低. 故答案是: (1)4 2 (2)43.6 (3)40 50 (4)光合 相对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下降 (5)气孔在高温时关闭 高温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及呼吸作用中的酶活性受抑制甚至变性失活 (6)52 在这一温度呼吸作用速率降至零,显示细胞死亡 (7)在不致死的高温情况,同温条件下,呼吸作用速率较光合作用高,糖的净产量减少,故蔬菜、水果贮存的糖分较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解题的一般思路和图表分析、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3.(10分)(2016•闸北区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多样性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图北美大陆历史阶段Ⅰ);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 种群 .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 不定向(随机、不确定、多样性) 特性.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 物种 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离) ;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 遗传 多样性.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ACD (多选). A.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可逆性突变使两地果蝇基因相同 (5)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 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 (写出2点),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6)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 甲地大 . (7)整个美洲大陆从最初的一种果蝇(基因型aabbccDDeeff)发展至今已有许多种果蝇,这种进化现象称为 适应辐射 .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物的进化. 【分析】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解答】解:(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3)甲、乙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叫做遗传多样性. (4)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不会导致果蝇的消失. (5)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6)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 (7)趋异进化的结果使亲缘相同或相近的一类动物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分化成多个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各不相同的物种,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即是适应辐射. 故答案为: (1)种群 (2)不定向(随机、不确定、多样性) (3)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离) 遗传 (4)ACD (5)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 (6)甲地大 (7)适应辐射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识记种群、基因库等基本概念,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4.(8分)(2016•闸北区一模)回答下列与“生物体的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的相关问题. 如图所示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 (1)通过“①→②→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 神经递质 . (2)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神经﹣体液调节 .与途径1相比较,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看,主要特点是 反应速度较缓慢 、 时间比较长 . (3)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 正反馈 . (4)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具有的特点是 ABC (多选) A.微量并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作用范围小.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在突触上,电信号不能进行传递,因此需转变成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到达突触后膜后又转变成电信号.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解答】解:(1)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由于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存在突触间隙,因此在突触前膜兴奋会以电信号形式转变成以神经递质形式存在的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到达突触后膜后,又从新转变成电信号的形式. (2)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胃泌素着重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3)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正反馈调节. (4)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故答案为: (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 (2)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反应速度较缓慢 时间比较长 (3)正反馈 (4)AB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35.(8分)(2016•闸北区一模)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③ (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 (3)为达到筛选的目的,应采用选择培养基,本项研究中培养基配置的关键在于 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图1).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量与活性 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① (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图2.推测菌株 J4 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 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 【分析】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可以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统计计数.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解答】解:(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需要使用酒精灯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对培养皿进行灭菌,用无菌水稀释菌液,故选③.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过多会在培养基表面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所以不能过多. (3)该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配置培养基关键在于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4)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多少和活性有关.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强,分解的纤维素越多,透明降解圈越大,所以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 (5)由于胃部PH值较低,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所以推测菌株J4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故答案为: (1)③ (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3)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4)量与活性 ① (5)J4 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10分)(2016•闸北区一模)回答有关人体内环境自稳态调控问题. 人较长时间静止站立,脑供血量减少,形成一过性晕厥.下列是长时间站立引起的血压变化及其调节机制(见图1). (1)下肢静脉储血量增加而引起血压降低,主要原因是心脏射血量 减少 所导致. (2)低压刺激后,经神经、激素调控后,引起系统变化,使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其中A、B的变化分别是 血液容量(增加) 、 血管管径(缩小) . (3)低压也可由过程⑦的调节,引起肾脏对水分重吸收功能增强,出现肾排尿量降低的现象,则参与该调节过程的激素是 抗利尿激素 . (4)如果心脏射血量不变,血液粘滞度增加,主要增加 舒张压 (填收缩压或舒张压). 人体的血压经常因为环境因素与自身活动状况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同时通过人体的一系列调节机制保持相对稳定.图2是健康中年人一天24小时的血压变化情况. (5)在6点起床后,人体的血压出现“晨起高峰”的现象,这主要与 交感神经 神经突然兴奋,继而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两类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其次,还可能与夜间饮水少,导致 血液粘滞度 增大有关. (6)比较、分析24小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特点: 变化的主要共性特征: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波动规律基本一致 . 变化的主要差异是:收缩压的绝对变化量大于舒张压的绝对变化量这是因为 由于心室射血量大,因此变化量显著 . 【考点】血压及其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血压降低主要是心脏射血量减少导致;当血压降低时,机体通过调节使血液容量增加和血管管径变小来维持血压平衡;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血液粘滞度的增加,加大外周阻力,使舒张压升高;人体起来后,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饮食上如果食用脂类物质较多的物质,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比较一天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曲线可知,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的基本规律相同;由于心室射血量大,导致收缩压的波动与舒张压波动大. 【解答】解:(1)血压降低主要是心脏射血量减少导致. (2)当血压降低时,机体通过调节使血液容量增加和血管管径变小来维持血压平衡. (3)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4)血液粘滞度的增加,加大外周阻力,使舒张压升高. (5)人体起来后,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饮食上如果食用脂类物质较多的物质,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6)比较一天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曲线可知,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的基本规律相同;由于心室射血量大,导致收缩压的波动与舒张压波动大. 故答案为: (1)减少 (2)血液容量(增加) 血管管径(缩小) (3)抗利尿激素 (4)舒张压 (5)交感神经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血液粘滞度 (6)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波动规律基本一致 由于心室射血量大,因此变化量显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血压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37.(9分)(2016•闸北区一模)回答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问题. 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字母 ABC 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过程发生在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 ,图中需要解旋酶的过程有 AB . (2)在过程A中如果出现了DNA若干个碱基对的增添从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这种DNA的变化称为 基因突变 . (3)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酪氨酸 . (4)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C . ①携带遗传信息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5)如果图中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④的基因长度至少有 93对 对碱基. (6)已知B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若该链的一个碱基对被替代,那么对①一⑤所代表的结构的影响可能是 结构不变,或改变肽链中一个氨基酸(但肽链长度不变),或肽链长度改变或肽链无法合成 (至少写出2种).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DNA分子结构和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A表示DNA的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需要mRNA、rRNA和tRNA的参与;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可提高翻译的速度.据此答题. 【解答】解:(1)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的A(DNA的复制)、B(转录)和C(翻译)三个过程.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为转录过程,需要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需要解旋酶,即图中A、B过程需要解旋酶.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DNA若干个碱基对的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3)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其对应的密码子为UAC,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酪氨酸.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上携带遗传信息,能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进而翻译形成蛋白质,即基因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如果图中④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假设氨基酸的数目为X,则110X﹣18(X﹣1)=2778,解得X=30个.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④的基因长度至少有(30+1)×6÷2=93对碱基. (6)已知B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若该链的一个碱基对被替代,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若其转录形成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不变,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也不会发生改变;若其转录形成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改变,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也改变;若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则会导致肽链长度改变或肽链无法合成. 故答案为: (1)ABC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 AB (2)基因突变 (3)酪氨酸 (4)C (5)93对 (6)结构不变,或改变肽链中一个氨基酸(但肽链长度不变),或肽链长度改变或肽链无法合成 【点评】本题结合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和产物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38.(13分)(2016•闸北区一模)回答有关遗传与变异的问题. 高血氢症又称OTC症,患者由于缺乏鸟氨酸氢甲酰基转移酶,尿素循环中断,血氨、尿乳清酸等增高,常有厌食、易怒、昏睡、呕吐等症状.某研究小组调查了甲、乙 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绘制成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甲病(A、a基因控制)为OTC症.乙病(B、b基因控制)在男性中只要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患病,而在女性中是隐性纯合子才会表现患病.已知Ⅰ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Ⅱ9为纯合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发病机理表明基因可通过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从而控制生物体性状.Ⅱ3 和Ⅱ4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 . (2)乙病致病基因位于 常 染色体上.若Ⅱ7 与Ⅱ8为异卵双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00% .Ⅱ5和Ⅱ6生一男孩两病兼患的概率为 . 果蝇直翅、弯翅基因(A、a)和有眼、无眼基因(B、b)均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置临近紧密连锁.研究人员利用纯合的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和弯翅无眼果蝇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杂交一:弯翅有眼×直翅无眼→直翅有眼 杂交二:杂交一子代直翅有眼♀×弯翅无眼♂→? (3)杂交二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为 弯翅有眼和直翅无眼 . (4)杂交二实验中出现了一个意外的表现型为直翅有眼的雌性后代.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其亲本中的 母本(直翅有眼) 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换.若符合上述解释,理论上则还可能出现另一种表现型为 弯翅无眼 的子代,但事实上并没有找到.由此推测,杂交二子代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将该雌蝇与表现型为 弯翅无眼 雄蝇测交,结果子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分别是直翅有眼、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弯翅无眼.由此可说明该雌蝇的母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 初级卵母 细胞未能正常分裂而产生基因组成为 AaBb 的配子,由该配子受精后形成意外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 【考点】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伴性遗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减数分裂;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关系;伴性遗传. 【分析】 1、由题意知,Ⅰ﹣1、Ⅰ﹣2不患甲病,且Ⅰ﹣1无甲病致病基因,Ⅱ﹣2患有甲病,因此甲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是由缺乏鸟氨酸氢甲酰基转移酶引起的,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由题图可知,Ⅱ﹣9不患乙病,且是纯合子,因此基因型是BB,因此Ⅰ﹣3既含有B基因,也含有b基因,是杂合子,乙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判断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后,根据遗传系谱图和题干信息判断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可能的概率,然后应用分解组合法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计算. 2、由题意知,果蝇直翅、弯翅基因(A、a)和有眼、无眼基因(B、b)均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置临近紧密连锁,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交换定律,解答连锁问题,可以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写出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然后按照雌雄配子随机交配的方法写出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再判断表现型及比例;弯翅有眼×直翅无眼→直翅有眼,说明直翅对弯翅是显性性状,有眼对无眼是显性性状,纯合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和弯翅无眼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甲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Ⅱ﹣3不患甲病,但是有患甲病的兄弟,因此Ⅱ﹣3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各种,Ⅱ﹣4是不患甲病的男性,基因型是XAY,Ⅱ3 和Ⅱ4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XaY=. (2)由分析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在男性中只要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患病,因此不患乙病的男性的基因型是BB,都相同.Ⅱ﹣5不患甲病,但是有患甲病的兄弟,因此Ⅱ﹣3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各种,Ⅱ﹣6是不患甲病的男性,基因型是XAY,Ⅱ﹣5和Ⅱ﹣6生出男孩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XaY=;Ⅱ﹣5是不患乙病的女性,且双亲正常、有患病兄弟,双亲的基因型是BB×Bb,该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是Bb的概率是,BB的概率是,Ⅱ﹣6患乙病,具有患病和不患病的姐妹,双亲的基因型是Bb×Bb,该男性的基因型可能是Bb或bb,前者占,后者占,Ⅱ﹣5、Ⅱ﹣6婚配所生男孩正常的概率是BB=,患乙病的概率是,两种病兼患的概率是. (3)由分析知,弯翅有眼、直翅无眼的基因型是aaBB、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且a、B连锁、A、b连锁,子一代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B:Ab=1:1,弯翅无眼基因型是aabb,产生ab一种类型的配子,因此杂交一子代直翅有眼♀×弯翅无眼♂,子二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分别表现为弯翅有眼和直翅无眼. (4)杂交二实验中出现了表现型为直翅有眼的雌性后代,该性状的基因型是A_B_,说明子一代雌性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出现了AB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母本(直翅有眼)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发生交叉互换产生AB配子的同时,也产生了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因此理论上后代还应该基因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弯翅无眼.事实上,杂交子二代没有弯翅无眼个体,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如果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雌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同源染色体不分离,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配子,与弯翅无眼果蝇杂交,子会出现直翅有眼、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弯翅无眼四种表现型. 故答案为: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常 100% (3)弯翅有眼和直翅无眼 (4)母本(直翅有眼)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弯翅无眼 弯翅无眼 初级卵母 AaB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结合题干信息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遗传规律之间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连锁和交换问题,并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结果、获取结论. 39.(10分)(2016•闸北区一模)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验证酸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现提供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如图1)若干、不同pH值的系列缓冲液、蒸馏水、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小瓶等材料器具,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2中 b (填字母)对应的胚芽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洗才能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 尽可能排除植物本身产生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 .实验中使用带盖的小瓶的目的是 防止因水分挥发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发生改变 . (2)为了确定实验中pH值大致范围,需要做预实验,结果如上面图2,请问:纵坐标的含义应是 小麦胚芽段生长的长度 ;可以推测本实验的pH值大致范围是在 2~6 ,理由是 因为当pH值等于4时胚芽段的生长较好,所以最适pH值应在4左右 . (3)正式实验中,请作如下分析: ①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 5 组实验. ②将各组小瓶编号,分别装入 等量的5种不同pH值缓冲液 ,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③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 测量并记录胚芽段的长度 . ④预期结果: 在一定酸性范围内,酸性越强,细胞伸长越明显,超过一定酸性范围,则会抑制细胞伸长 .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酸能促进细胞伸长,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为了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还需遵循平行重复原则. 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可通过测量胚芽鞘的长度来判断. 【解答】解:(1)生长素作用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即b段.将其放入蒸馏水中浸洗,尽可能排除植物本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实验中使用带盖的小瓶的目的是防止因水分挥发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发生改变. (2)本实验中自变量为pH值,因变量为胚芽鞘b段的生长情况,因此柱形图中纵坐标的含义应是小麦胚芽段生长的长度;柱形图中看出,PH值为4时胚芽鞘生长最快,该浓度最接近最适生长素浓度,因此可以推测本实验的pH值大致范围是在2~6c/ppm. (3)在探究实验中,首先要设置自变量,即将5支洁净的小瓶编号,分别装入等量的5种不同pH值缓冲液;由于实验的因变量为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因此需要定期测量胚芽段长度并记录.从预实验中可以看出,促进细胞生长的最适浓度在PH为4左右,呈酸性,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酸性越强,细胞伸长越明显,过酸则抑制细胞伸长. 故答案为: (1)b 尽可能排除植物本身产生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 防止因水分挥发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发生改变 (2)小麦胚芽段生长的长度 2~6 因为当pH值等于4时胚芽段的生长较好,所以最适pH值应在4左右 (3)①5组 ②等量的5种不同pH值缓冲液 ③测量并记录胚芽段的长度 ④在一定酸性范围内,酸性越强,细胞伸长越明显,超过一定酸性范围,则会抑制细胞伸长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生长素生理作用原理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注意标明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晴薇12;sw0001;shx779;天边彩虹;美丽心情;晓静;beling;杜献林;dbq;刘老师;lyyjg;浮萍;苗飞虎;sdpydxh;王乐增(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6年12月16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