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www.ks5u.com 资阳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 质量检测生 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被溶酶体分解后产生的废物可被排到细胞外 B. 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C. 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D.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 【答案】C 【解析】溶酶体分解的产物有的对细胞有用,如氨基酸等,不会排出细胞外,而一些代谢废物才排出细胞外,A正确;磷脂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所以活细胞均有细胞膜,B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脂类物质,主要在内质网上合成,C错误;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核孔具有选择性,D正确。 【点睛】解答D选项,关键要理清细胞核的核膜以及核孔的作用,总结如下: (1)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2)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膜以跨膜运输实现的,而不通过核孔。 (3)核孔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2.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两侧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运输物质 C.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在高尔基体中形成 D. 某些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生物膜结构 【答案】A 【解析】膜蛋白在细胞膜两侧分布不同,呈不对称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核糖体和中心体无膜结构,不能通过囊泡运输物质,B错误;分泌蛋白质在核糖体形成肽链后,进入内质网加工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进行修饰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内蛋白质只要在核糖体中进行就可以了,C错误;某些单细胞生物有细胞膜,具有生物膜结构,D错误。 3. 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B. 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都需要消耗ATP C.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 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的一定是生物大分子 【答案】C 【解析】协助扩散方式运输物质时也需要载体蛋白,A错误;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不需要ATP,B错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和胞吞方式进出细胞,胞吐和胞吞方式是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才能进行,C正确;小分子也可以胞吞胞吐,如神经递质,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以及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进行判断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4. 下列有关HIV和SARS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都是原核生物 B. 两者体内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 两者都能在细菌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D. 两者遗传物质都是RNA,容易发生变异 【答案】D 【解析】HIV病毒和SARS病毒均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HIV病毒和SARS病毒均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B错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都不能在细菌培养基上生长增殖,C错误;HIV病毒和SARS病毒均为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变异频率高,D正确。 5. 有关组成细胞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念珠藻和黑藻的最基本元素都是碳元素 B. 在不同生物的体细胞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 C. 在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D.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答案】C 【解析】念珠藻和黑藻都是细胞生物,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A错误;在不同生物的体细胞中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较大,B正确,C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均能找到,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区别,比较如下: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6. 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代谢过程中,叶绿体、核糖体和中心体中都有水生成 B. 水既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 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叶绿体、核糖体、中心体的功能分析A.根据水的作用分析B.根据无机盐的作用分析C.根据叶绿素较多叶片显绿色,较少显黄色分析D. 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水生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水.中心体有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没有水产生,A错误; 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B正确; C、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相当于溶质!当然就可以保证血浆的正常浓度.血浆中的HCO3﹣、HPO42﹣等缓冲物质能维持酸碱平衡C正确; D、叶绿素含量较多叶片显绿色,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会使叶片显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D正确. 故选:A. 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7.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数目最多 B. 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 多糖在细胞中不与脂质分子相结合 D. 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磷 【答案】A 【解析】人体活细胞中有机物和水中都含有氢原子,水的含量又最高,故氢原子的数目最多,A正确;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共有的碱基为A、C、G,DNA特有的为T,RNA特有的为U,B错误;在细胞中多糖可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成糖脂,C错误;组成蛋白质的元素含有C、H、O、N,少数含有S,脂质有的则含有氮、磷元素,如磷脂,D错误。 8.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B.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 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 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细胞识别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A错误;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参与激素调节,B错误;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正确;细胞核内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是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二者都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的,即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D错误。 9. 由1分子的磷酸、碱基m和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m为胸腺嘧啶,则b肯定为脱氧核糖 B. 若b为组成核糖体的成分,则b只有4种 C. 若ATP水解可形成b,则a为核糖核苷酸 D. 若a为核糖,则a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答案】B 【解析】该图表示的是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图中a为五碳糖,b为核苷酸。按五碳糖划分:核苷酸有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按碱基划分:脱氧核苷酸有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4中;核糖核苷酸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4种。构成DNA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构成RNA的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故A项错误。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故组成核糖体的b只有4种核苷酸,B正确。ATP为三磷酸腺苷,腺苷是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腺嘌呤+核糖+磷酸,所以ATP就是比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多2个磷酸基团。ATP水解,如果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就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若ATP水解可形成b,则a为核糖,故C错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故D错。 10.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四种生物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它们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 它们并不都具有绝热和保温功能 C. 它们都以碳链为骨架 D. 除核酸以外它们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核酸水解酶)为小分子物质,A正确;四种生物分子中,脂肪具有绝热和保温的功能,B正确;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这些有机物都是以C链为骨架构成的生物分子,C正确;淀粉和脂肪都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细胞中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一般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11.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 B. 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 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分解产能少 D. 鉴定生物组织中有无脂肪离不开显微镜 【答案】A 【解析】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A正确 维生素D和性激素都属于固醇类物质,B错误;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C错误;观察组织中的脂肪,将实验材料磨成组织样液,滴加苏丹III染色,可直接观察不需要使用显微镜,D错误。 【点睛】解答D选项要注意,砸器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时,若制作成临时装片时,需要用到显微镜观察,若在组织样液时,不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 12. 下列有关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B. 制取细胞膜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做实验材料 C.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具有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D.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答案】D 【解析】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超过了细胞膜的控制范围,环境中有害的物质也有可能进入细胞,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各种细胞器与细胞核膜,不会影响细胞膜的纯度,B正确;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正确;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 13.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B.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C. 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答案】D 【解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其中第3种方式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A错误;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也具有选择性,B错误;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24+6O2→12H2O+能量,该过程需要酶,另外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则含有ATP合成酶,C错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分子与蛋白质,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D正确。 【点睛】解答A选项,关键能理清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特别是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信息交流,就不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 14. 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 肌细胞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 T2噬菌体在细菌的细胞核内合成DNA D. 人的成熟红细胞可在线粒体中合成ATP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高尔基体是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A错误;mRNA是转录的产物,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15. 下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A基本不变 B. 若该细胞处于质量分数为40%的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 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 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在30%的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用B表示原生质体的长度,A表示细胞(壁)长度,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体逐渐变小,细胞壁伸缩有限,A长度基本不变,B/A值体现质壁分离程度;将其放入清水中将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细胞壁长度A基本不变;若放入40%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更加明显,B/A值变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6. 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A. 神经细胞的树突 B. 线粒体的嵴 C. 叶绿体的基粒 D. 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答案】A 【解析】题目中提到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的结构,而神经细胞的树突是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有利于传递兴奋,并没有酶的附着,A错误;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增大了膜面积并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附着提供场所,B正确;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分布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C正确;内质网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广阔的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D正确。 17.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 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分泌到胞外的过程 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答案】B 【解析】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是胞吐作用,A错误;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不是胞吐作用,B正确;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大分子运出细胞,是胞吐作用,C错误;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作用,D错误。 18. 将三组生理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0C)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A. 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 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 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A 【解析】A、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无氧条件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正确;B、第一组和第三组对比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较高时,吸收离子较快,B错误;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需要无氧呼吸供能,C错误;D、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错误。故选:A。 19. 层粘连蛋白是一种大型的糖蛋白。若将层粘连蛋白彻底水解,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层粘连蛋白是一种大型的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所以将层粘连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氨基酸。该结构是葡萄糖的结构,是层粘连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之一,A错误;该化合物中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R基是-H),可能是层粘连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之一,B错误;该化合物的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因此不可能是层粘连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C正确;该化合物中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R基是-CH2-SH),可能是层粘连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之一,D错误。 20.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 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少 D. 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叶绿体在黑暗是只进行暗反应不能合成ATP,只有消耗ATP,B错误;由于心肌细胞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消耗的能量多,因此与腹肌细胞相比含线粒体多,C错误;叶绿体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ATP的作用,特别是叶绿体中产生的ATP,不能用于其它生命活动,只能用于暗反应阶段。 21. 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蓝藻细胞由于不含叶绿体,所以不能吸收光能 B. 醋酸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酶没有分布在线粒体内 C. 细菌细胞内没有染色体,但有染色质 D. 细胞学说认为原核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答案】B 【解析】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可以吸收光能,A错误;醋酸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所以其进行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在细胞质中,B正确;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也没有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C错误; 细胞学说认为原核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D错误。 22. 下列相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处理口腔上皮细胞后,可观察到DNA呈现红色 B. 利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C.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可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D. 在试管中的红细胞稀释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C 【解析】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处理口腔上皮细胞后,可观察到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看不到DNA分子;A错误;利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需要电子显微镜,B错误;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颜色很浅,需要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观察,所以可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C正确;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红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一段时间后会涨破,释放出其中的物质,然后用离心的方法即可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D错误。 23. 在下图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的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滴加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摇匀。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和蛋白质 B. 实验结果是:1、3、5号呈无色,2、4号呈砖红色,6号呈紫色 C. 2、4号试管对照可以说明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 D. 该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和加入双缩脲试剂的方法不同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和蛋白质,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2、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6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由于小麦种子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B错误;2、4号试管的自变量为是否水浴加热,据B项的分析可知,2、4号试管对照可以说明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斐林试剂在使用前需要配置好在用,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是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氢氧化钠溶液),后在加3到4滴双缩脲试剂B液(硫酸铜),D正确。 24. 为了探究溶液X、溶液Y、溶液Z三种液体的浓度大小关系,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两长颈漏斗的规格相同,起始时溶液X和溶液Y的液面均高出溶液Z的液面hcm,最终h2>h1>h。已知三种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且不能透过半透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起始时水分子可以进出半透膜,最终平衡时水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B. 三种溶液最终的浓度大小关系是Y>Z>X C.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且能进行主动运输 D. 适当升高温度会使h2、h1升高 【答案】C 【解析】起始时水分子可以进出半透膜,最终平衡时水分子仍能透过半透膜,A错误;据题干和分析可知,3种溶液最终浓度的大小关系是Y>X>Z,B错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且该膜能进行主动运输,C正确;适当升温,但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不变,故适当升温不会使△h1和△h2升高,D错误。 25.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在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 26.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设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高 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消耗ATP大于b组 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溶液浓度介于0.4-0.5mol/L之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据图可推知a组吸水多于b组,因此实验后a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b组,A错误;f组比值大于b组,因此失水量大于b组,B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由c组吸水,d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D正确;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7. 下表表示几种微生物体内的矿物质含量(占全部矿物质的百分比),据表得出的结论是 微生物 P2O5 K2O 大肠杆菌 33.99 12.95 圆褐固氮菌 4.93 2.41 酵母菌 51.09 38.66 米曲霉 48.55 28.16 A. 不同微生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B. 表中各矿物质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 C. 酵母菌的细胞壁中含磷元素最多 D. 磷元素和钾元素不属于圆褐固氮菌细胞中的大量元素 【答案】A 【解析】据图表数据可知,不同微生物对P2O5和K2O的吸收量不同,故不同微生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A正确;顺相对含量梯度是指水的运输,水从水多的地方向水少的地方运输,所以据图数据不能得出此结论,B错误;据图数据可知,酵母菌对磷元素吸收多于钾元素,不能说明酵母菌的细胞壁中含磷元素最多,C错误;磷元素和钾元素均是大量元素,D错误。 28.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结果,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 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细胞膜上运动 C. 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 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时,膜的流动性明显加快,A正确,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B、C正确,图中数据说明不同温度下杂种细胞在相同时间后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不能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意在考查对图表数据的分析能力。 29. 有关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的各种成分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图示的各种成分可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 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 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光能、CO2、H2O、N2 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细菌属于分解者,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蝉、糖链、黄雀和蛇属于消费者。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生态系统,A正确;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细菌属于分解者,其与蝉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C错误;蛇属于四级消费者,D错误。 【点睛】解答AB选项,关键能理清生态系统与群落的区别,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而生物群落=该区域所有生物。 30. 如图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B、C、D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B. A、B、C、D之间形成一条食物链 C. A、B、C、D的大小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的多少 D. A、B、C、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B 【解析】A、B、C、D表示处于营养结构上的第一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A正确;图中营养级是指食物网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不是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因此A、B、C、D之间不一定是一条食物链,B错误;A、B、C、D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C正确;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取的能量越少,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能量金字塔的特征,特别要准确记住每一层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不是特指某一种。 31.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D. 农田生态系统中,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答案】B 【解析】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减少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C正确;在农田中去除杂草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行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D正确。 32. 下列关于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腐乳制作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发酵温度和时间等 B. 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含有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 C. 泡菜制作利用了原核生物乳酸菌的发酵,腐乳制作主要利用了真核生物毛霉的发酵 D. 腐乳和泡菜的制作都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答案】D 33.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 B. 在酒精发酵旺盛时,也能进行果醋发酵 C. 对所用的材料葡萄应先去枝梗,再冲洗多次 D. 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时,只需在发酵液中滴加重铬酸钾即可 【答案】A 【解析】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醋酸菌发酵产生的醋酸都使培养液pH有所下降,A正确;在酒精发酵旺盛时,处于无氧环境,不能用来进行果醋发酵,B错误;为了防止发酵液受污染,冲洗葡萄时,要先冲洗后去枝梗,也不能冲洗多次,防止菌种流失,C错误;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时,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检测,D错误。 34. 下列关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根据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所以选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B. 在乳浊液分层的时候,为了有利于水和油层明显分层,应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 C. 在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所用橘皮应先在石灰水中浸泡10小时以上 D. 为了提高玫瑰精油的产量和品质,应该在高温下快速完成蒸馏的过程 【答案】D 35. 下列关于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表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流程是: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B.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不与水混溶 C. 用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鉴定时需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照 D. 胡萝卜颗粒干燥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提取到的胡萝卜素越多 【答案】D 【解析】提取胡萝卜素最常用的方法是萃取法,也就是让胡萝卜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获得胡萝卜素,操作的一般流程是: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A正确;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等特点,B正确;实验室中常用纸层析法进行胡萝卜素的鉴定,C正确;干燥时间太长、温度太高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提取到的胡萝卜素会变少,D错误 二、识图与填空题 36. 下图甲是某地区农村“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图,基本实现了“养猪不垫圈,照明不用电,做饭不需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生产模式。图乙为某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相互联系。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__。 (2)甲图中能量流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3)乙图中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由桑树到家蚕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鱼食用,蚕沙中所含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4)人工建立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这类人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量流动 (2). 信息传递 (3). 分解者 (4). ABD (5). B (6).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7). D/A (8). 一 (9). 多级利用 (10).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解析】试题分析:图甲是农村“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图,图中能量流入人体的途径有ABD,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联系,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分解者;图乙,A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为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净光合作用C=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散失,它将用于桑树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D是蚕的同化的能量,其中A1为蚕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B1+C1+D1用于蚕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2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1)据试题分析可知,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联系,蘑菇属于真菌,其利用腐殖质中的有机物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据甲图可以看出,ABD途径是人类捕食相应的食物,C途径是人类利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用于生活,所以能量流入人体的途径有ABD。 (3)据试题分析可知,乙图中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B;图中的C和B1+C1+D1 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桑树到家蚕的能量传递效率=蚕的同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总能量(A)=D/A;蚕的粪便是蚕消化的食物残渣,蚕的食物残渣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即桑树固定的能量。 (4)与传统农业相比,构建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人工生态系统对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一般较低。 【点睛】解答第3题最后一空要注意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 37. 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使线粒体成为具有双层膜的“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从而将线粒体分解。请回答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问题。 (1)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___________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处于生活状态的。 (2)“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人体细胞中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人体细胞质基质中的PH值大约为7),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4)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此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健那绿 (2). 一定的流动性 (3). 主动运输 (4). 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及线粒体在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发生的“自噬”现象,先分析了解“自噬”现象的过程,然后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进行解答。 (1)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所以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健那绿进行染色。 (2)“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3)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人体细胞质基质中的PH值大约为7,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时是逆浓度梯度,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4)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在有氧条件下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 38. 图1是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大豆种子,然后测定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得到的结果。图2是该小组为了寻求大豆种子低成本的贮藏方法所做的一个预实验而得到的结果,他们分别将10组不同含水量的大豆种子置于35℃的恒温箱进行贮藏处理,一定时间后取出,并诱导其发芽,测定发芽率得到的结果。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知,在观察时间内,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 (2)图1中,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图中曲线最终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4)图2中各组种子均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这些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大豆种子在萌发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有许多生理过程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请举出两个例子___________(写出该生理过程的名称)。 (5)实验表明,在35℃条件下,有利于贮藏大豆种子的含水量应该在___________范围。在此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35℃下最有利于贮藏大豆种子的含水量,其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2). 下降 (3). 黑暗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糖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 (4). 种子的含水量 (5). 种子的发芽率 (6). 自由水和结合水 (7).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8). 5.4%-6.9% (9). 在种子含水量为5.4%-6.9%的范围内,设置多组等梯度实验,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找到峰值对应的含水量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1 曲线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关系,即总糖量下降,而蛋白质的量上升,说明了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分析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也上升,超过一定范围,发芽率下降。 (1)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 (2)由于培养条件是无光,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身所含有的有机物会逐渐下降,表现为曲线下降。 (3)由图可知,自变量为种子的含水量,因变量为种子的发芽率。 (4)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参与多种生化反应如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5)实验表明,在35℃条件下,有利于贮藏的玉米种子的含水量应该在5.4%-6.9%范围内。在此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35℃下最有利于贮藏的玉米种子的含水量,可采取的方法是在5.4%-6.9%种子含水量的范围内,设置多组实验组,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三、探究与实验 39. 细腻化渣的资阳腐乳和食香雅韵的泡菜是四川的特产,深受人们喜爱。而在资阳安岳果乡,多家植物园中分季节种植的有多种花卉和水果。其中玫瑰、柑橘、薰衣草等可以作为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原料,葡萄、蓝莓等可酿酒。请回答有关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问题: (1)人们对泡菜和腐乳的喜好主要是口感但也关注加工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腐乳和泡菜制 作中都可加一定量的酒和多种香辛料,其目的是使产品具有不同风味口感,也具有________ 的作用。泡菜和腐乳中超标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内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____。所以质检部门会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2)玫瑰精油的提取是通过水分子向原料渗透,使植物精油成分向水中扩散,形成油水共沸物,蒸馏出的水蒸气与精油通过____、油水分离后得到精油。用橘皮来提取精油时,新鲜橘皮要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透,是为了提高 ____。 (3)萃取法可明显提高薰衣草精油的提取效率。从影响萃取的因素考虑,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________,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____装置。 (4)酿造的蓝莓酒带有一股醋酸味,从发酵条件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答案】 (1). 防腐杀菌(抑制杂菌的生长) (2). 亚硝胺 (3). 冷凝 (4). 出油率 (5). 性质和使用量 (6). 蒸馏 (7). 酒精发酵后期进入了空气,温度上升导致醋酸菌大量生长产生醋酸 【解析】试题分析: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1)腐乳和泡菜制作中都可加一定量的酒和多种香辛料,不仅可以调节风味,还能够抑制杂菌生长。泡菜和腐乳中超标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内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2)玫瑰精油的提取过程中,蒸馏出的水蒸气与精油通过冷凝、油水分离后得到精油。新鲜橘皮要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透,是为了提高出油率。 (3)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 (4)酒精发酵后期进入了空气,温度上升导致醋酸菌大量生长产生醋酸,所以酿造的蓝莓酒带有一股醋酸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腐乳的制作过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玫瑰精油的提取、薰衣草精油的提取等知识点,对于泡菜的制作过程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植物芳香油提取的方法和过程的记忆和运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0. 秸秆焚烧是导致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生物学家通过寻找高产纤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来使秸秆尽快烂掉,以缓解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请回答下列从土壤中分离高产纤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的有关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含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___________。 (2)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采集土样,为了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可以先进行____培养,从物理状态上分析,该培养基为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样品梯度稀释后涂布在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该培养基加入的____________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接种前要对该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灭菌。 (4)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素分解菌时,要从鉴别培养基上挑选_____________的菌落,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5)将1mL纤维素分解菌溶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种0.1mL稀释液,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58,据此可得出每升溶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个。在用此方法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家通过该培养基的初选分离到了下表中的4个菌株,其中最适合作为目标菌株的______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株 透明圈直径R 菌株直径r R/r 1号 0.4 0.3 1.3 2号 1.1 0.6 1.7 3号 2.0 0.8 2.5 4号 2.1 0.9 2.3 【答案】 (1). 葡萄糖苷酶 (2). 选择(或扩大) (3). 液体 (4). 刚果红 (5). 高压蒸汽灭菌 (6). 周围有透明圈 (7). 5.7× 107 (8). 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9). 3 (10). 3号菌株R/r的值最大,说明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纤维素酶的产生量高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意在加强学生对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筛选过程的掌握,关键要准确掌握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采集土样,为了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可以先进行选择培养,从物理状态上分析,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样品梯度稀释后涂布在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该培养基加入的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接种前要对该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灭菌。 (4)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素分解菌时,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形成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要从鉴别培养基上挑选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5)由题意知,1ml纤维素分解菌溶液中的菌落数=(56+57+58)÷3÷0.1×100=5.7×104个,每升溶液中的活菌数=5.7×104×103=5.7×107个。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由于所产生的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的,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少。 (6)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多少和活性有关,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强,分解的纤维素越多,透明降解圈就越大,表格中3号菌株R/r的值最大,说明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纤维素酶的产生量高,最适合作为目标菌株的是3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