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6章第3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在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学习中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因此,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细胞衰亡机制的研究与生物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对细胞衰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细胞的衰老与凋亡是细胞必须经过的阶段,因此,本节内容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分析细胞衰老的原因,认识细胞的衰老、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细胞衰老和凋亡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强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关衰老的学习和讨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 3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和细胞衰老的特征 (2)细胞凋亡的含义。 难点:(1)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四、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3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 展示图片:受精卵、胚胎、婴儿、少年、青年、成年、老年,让学生总结出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得出衰老是生命进程中的一个自然的必经的过程,向学生提问“人体的衰老都表现出哪些特征?”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发散思维的效果,总结学生的发言。通过对人体衰老的认识,引出细胞衰老,向学生提出问题“细胞是否也会衰老”,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进入第二环节。 2、 讲授新课:(35分钟)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细胞与机体一样也会经历衰老死亡。通过描述人体衰老的特征,讨论如何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引出个体衰老与 细胞衰老的关系。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关,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 a.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b.多细胞生物个体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状态。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可围绕这一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课堂短时讨论,并为讲述细胞衰老的特征做铺垫。接下来介绍细胞衰老特征,其中可通过图片比较来总结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的原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至今有多种学说,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这个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易感兴趣。这方面教科书处理为选学内容,可适当介绍给学生。最后从生物的寿命引入,探讨细胞的死亡。强调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a.细胞坏死,它是由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细胞急速死亡,是一种被动性死亡;b.细胞凋亡,这是一种由特定基因控制的主动性死亡。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上有着明显区别。细胞凋亡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比如胚胎发育期手的发育如果没有细胞的凋亡就不会有纤细的手指;如果没有正常的细胞凋亡,蝌蚪的尾部就不会消失,它将永远不能变成青蛙。正常的细胞凋亡还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功能,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的细胞得到及时消除,去除潜在的隐患,例如癌症就是异常的细胞没有及时死亡的结果。因此,细胞的正常死亡是生物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是机体平衡细胞增殖,调节机体细胞树目恒定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生命过程。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分化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总结分析能力。 3 4、板书设计 一、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等于个体的衰老 多细胞生物啊:细胞的衰老不等于个体的衰老,细胞时刻都在更新。 二、 细胞的衰老 1、 细胞衰老的含义 2.细胞衰老的特征 3.细胞衰老的原因 三、 细胞的凋亡 1、概念2、特点3、原因4、意义5、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5、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选些经典题作为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