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高二级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卷)‎ 生物 一、选择题(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共40小题,1-30题每题1分,31-40 题每题2分,共50分。)‎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含量有关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甲、乙分别为电表的两极所处的部位,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钠离子浓度乙处比甲处低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4.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11‎ 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 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 ‎6.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等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 B.听到老师提问后举手 C.某位打瞌睡同学的大腿被同桌用牙签刺了一下后猛的一抖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 B.神经递质和所有激素一样都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只有通过特异性免疫才能将入侵人体的抗原消灭 D.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 ‎9.图示为人体体温调节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人体体温与环境温 度的温差增大的结果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10.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 11‎ A.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后,调节水分的平衡 B.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 C.下丘脑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但是不能感知内环境的渗透压的变化 D.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控制相关腺体 ‎11.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C.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病毒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 ‎1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B.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阻止作用 C.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D.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13.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 B.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 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 D.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4. 下列关于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分离出致使水稻植株患恶苗病的物质,该物质是细胞分裂素 B.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具有向光性,该现象是由赤霉素分布不均所致 C.古人用小便浸黄泥封树枝促其生根,现已证实是由于人尿中含IAA D.史料记载木瓜释放的“气”可去除未熟红柿涩味,现推测其为脱落酸 ‎1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类似物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16. 如图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实验,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自变量为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B.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C.设置对照组并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 D.证实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11‎ ‎17.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18. 对某植物的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胚芽鞘中数据是一定时间后所测得的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3HIAA百分比含量。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单侧光能引起IAA的极性运输 B.IAA可以从背光侧横向转移到向光侧 C.IAA横向运输的方式很可能是自由扩散 D.IAA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 ‎19.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B.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20. 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 B.图1中的a和b分别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C.图2中的甲是出生率和迁入率 D.图2中的丙和图1中的a含义相同 ‎21. 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 B.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1‎ ‎22. Nt表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下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c点时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b和e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2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B.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C.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均是由光照决定的 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 ‎24.关于种群数量调查及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一园林中蚜虫的密度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上斑马的种群数量 C.对酵母菌抽样检测时,先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再盖盖玻片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25.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26. 某学习小组调查校园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关系,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碳以CO2形式沿着①箭头所示渠道流动 B.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最多有20%流经②箭头所示渠道 C.该系统的信息沿着图中箭头所示渠道进行传递 D.若乌鸦被驱出校园后该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27.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图甲表示海洋鱼类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变化与增长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11‎ 甲 乙 A.图乙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成分是A、C、D B.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为a C.图乙的食物链中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低 ‎28.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中所含的能量 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9. 有一生态系统总面积为50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A种植物→B种动物→C种动物,B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2 000头。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当B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B.若C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内,A种植物的数量也增加 C.在A种植物→B种动物→C种动物食物链中,A的同化量是B的同化量的10~20倍 D.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B种动物种群数量为1 50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B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3头/km2‎ ‎30.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1. 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32. 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 ‎②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 ‎③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 11‎ ‎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3. 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 “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34. 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甲中c点所对应的芽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35.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36. 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7. 下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1‎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B.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 C.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 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 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 ‎38. 右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 ‎ 列说 法正确的是 A.激素①只能运输到垂体并作用于垂体 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 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D.体内渗透压较高时激素④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 39. 下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40.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1(每空1分,共10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细胞的________(填“树突膜”或“轴突膜”)参与构成。‎ ‎(2)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可以多穿衣服、骨骼肌不由自主战栗、汗腺分泌减少等途径来调节体温,这说明参与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至少有________、脊髓、________。‎ 11‎ ‎(3)吞噬细胞能通过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5)辣所带来的痛,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内啡肽,内啡肽能产生快感来镇痛,在最初的疼痛 之后,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愉悦感,让很多人的饮食无辣不欢。内啡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一样由________分泌,并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________调节。近年来发现,当淋巴细 胞受到某些病毒刺激后可以产生内啡肽,内啡肽对机体的免疫反应也起着调控作用,所以 内啡肽也属于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10分)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Ⅰ.(1)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植物总是表现出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此 ‎ 现象叫作________,这是因为顶芽产生的________逐渐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在此过程中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2分)(填“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 ‎(2)芦苇是主要的造纸原料,如果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处理,就可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Ⅱ.如图表示果实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植物激素变化情况。‎ ‎(1)由图可知,果实幼果快速生长时期,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________也具有这样的作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________(2分)。‎ ‎(2)由图可知,整个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变化说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的结果。‎ ‎3. (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10分)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E(20 000 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E1+E2+E3=3 000 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 500 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 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 kJ。图乙表示该草原中某一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1‎ ‎(1)图甲中鹰与狐狸的关系是__________(2分)。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2)图乙曲线所示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_________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2分)年,20~30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2分)。‎ ‎(3)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________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 ‎4(每空1分,共10分)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_____、______和食盐的用量;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B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 ‎(3)C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作果酒与果醋。‎ ‎①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__________消毒。‎ ‎②制作果醋时应将开关2__________ (填“打开”或“关闭”),长而弯曲的胶管I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D组同学用鲜牛奶发酵制作酸奶时应将开关2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 11‎ ‎1~5. BDBAD   6~10. DCADA       11~15. CCACA    16~20. DABDB 21~25. BBACA   26~30. DCCCB       31~35. CBBDB     36.ACDAB 1(1)树突膜(2)大脑皮层  下丘脑 (3)胞吞(内吞) 防卫、监控和清除 (4)淋巴因子 B (5)垂体 (负)反馈  免疫活性物质 2(10分) 答案:Ⅰ.(1)顶端优势 生长素 主动运输(2分) (2)赤霉素 Ⅱ.(1)赤霉素 乙烯、脱落酸(2分) (2)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2分) 3. (10分)  答案:(1)捕食和竞争(2分) 15% (2) “J”型 10(2分) 0(2分) (3)次生演替 恢复力 4.答案:(1)时间 温度 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盐的用量 12 (3)①70%酒精 ②打开 排出发酵产生的CO2并可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发酵液 (4)关闭 乳酸菌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