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晚自习测试(11-15)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晚自习测试(11-15)生物试题(解析版)

www.ks5u.com 一、选择题(每个2分)‎ ‎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①‎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属于内环境 ‎【答案】B ‎【考点定位】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别图中的4种液体所示的名称,以及4种结构名称,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作答。‎ ‎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答案】C ‎【解析】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分别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进入血浆和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返回血浆;血浆中的药液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再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名师点睛】理解体液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等)、血浆蛋白等,不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项错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B项正确;血浆正常的PH约为7.35~7.45,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项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项正确。(Na+、HPO42-等)‎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 ‎5.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血浆与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返回血浆,因此,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定位】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题图中箭头的指向”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有关“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知识和图示分析展开联想,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答案】A ‎【考点定位】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7.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 A.血浆    B.淋巴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 ‎ ‎【答案】C ‎【解析】体液是指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约占2/3,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定位】体液包括的种类及其含量 ‎8.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答案】A ‎【解析】依题意可知:轻微创伤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由毛细血管渗出,造成皮下青紫和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① 阅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如本题中: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等;‎ ‎②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为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如由“皮下青紫”推知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流,由“局部水肿”,联想到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即可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9.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则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答案】A ‎【解析】某人受伤后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传向大脑皮层,但不能传至效应器,因此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是完好的,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 ‎10.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 (  )‎ 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答案】B ‎【考点定位】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熟记并理解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形成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兴奋部位的局部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D.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 ‎【答案】B ‎【解析】神经纤维上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内正外负,未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内负外正,这样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的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部位的局部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A项错误,B项正确;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C项错误;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项错误。‎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12.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答案】C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因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 ‎1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个神经元都要产生兴奋 B.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b→c→d C.在b、c、d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都是双向的 D.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消耗ATP ‎ ‎【答案】D ‎【解析】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 的,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据此可推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到达左侧的神经元,但能到达右侧的神经元,因此两个神经元会产生兴奋,A项错误;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b←箭头处→c→d→e,B项错误;在c、d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是单向的,C项错误;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是双向传导,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分析图示,即可作出准确的判断。‎ ‎14.下列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的是(  )‎ 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运动 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 ‎【答案】B ‎【解析】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消耗能量,不属于神经调节,A项错误;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需要反射弧的参与,属于神经调节,B项正确;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属于激素调节,D项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免疫调节、激素调节 ‎15.下列关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喝水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多 B.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多 ‎ C.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 D.出汗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少 ‎【答案】B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 ‎【名师点睛】识记并理解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切除幼年狗的垂体之后,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是 ‎ A.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 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素减少 D.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答案】D ‎【解析】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项错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具有促进动物体生长的作用,因此切除幼年狗的垂体之后,因生长激素减少会导致幼年狗停止生长,但不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垂体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切除幼年狗的垂体之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进而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即垂体能够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D项正确。‎ ‎【考点定位】激素调节 ‎17.下列关于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途径,不正确的是(  )‎ A.轴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突触→树突→神经元细胞体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答案】D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明确并理解常见的突触类型(图中的A为轴突—细胞体型,B为轴突—树突型)以及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据此不难判断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途径 ‎18.人受惊吓时,体内某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比正常时要高,这种物质最可能是 (  )‎ A.激素   B.血糖   C.酶   D.抗体 ‎【答案】A ‎【解析】受到惊吓导致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兴奋,使得身体多种细胞的活动快速升高,而这种代谢活动的增高则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体内促进细胞代谢的激素分泌增加,最终使细胞代谢增强,从而出现出冷汗、脸红,体温骤升等症状。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生命活动的调节 ‎19.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名师点睛】本题以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熟记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准确解答本题的前提。‎ ‎20.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被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变化是(  )‎ A.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 B.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加强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减弱    D.胰岛A细胞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 ‎【答案】A ‎【解析】当血液中葡萄糖等物质大量消耗、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对胰岛A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而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弱,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进而引起血糖升高,即此时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血糖平衡调节 ‎21.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A项正确; a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B项正确;乙结构的活动,既受甲结构所释放的激素的调节,又受丙结构所释放的激素的调节,C项错误;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D项正确。‎ ‎【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能够结合图示判断各器官和物质。‎ ‎22.下列选项中,属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的是 (  )‎ ‎①CO2  ②胰岛素  ③组织胺  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⑤H+‎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考点定位】体液调节 ‎23.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答案】A ‎【解析】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属于体液调节;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属于免疫调节;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属于条件反射。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 ‎24.当人们较长时间参加强体力劳动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当人较长时间参加强体力劳动时,因血糖氧化分解供能而导致其浓度降低,此时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而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进而引起血糖升高,①正确,②错误;较长时间参加强体力劳动,因汗液分泌增加,又不能及时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③正确,④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词“较长时间参加强体力劳动”,从中挖掘出隐含的信息:血糖浓度降低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据此围绕所学 “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 的知识分析各选项。‎ ‎25.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 ‎③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 ‎【答案】C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 ‎【名师点睛】识记并理解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并形成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在临床上常使用氨茶碱、利尿素等药物来利尿,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原理是 (  )‎ A.加快血液流经肾脏的速度 B.抑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D.增加排尿反射功能 ‎【答案】C ‎【解析】在临床上常使用氨茶碱、利尿素等药物来利尿,这主要应用的原理是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能量增加,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 ‎27.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答案】D ‎【解析】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①正确;抗体和抗原在内环境中特异性结合,参与体液免疫,②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中,③正确;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在组织液内完成,④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⑤错误;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发生在外环境中,⑥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免疫调节、有氧呼吸、神经调节 ‎【名师点睛】不同的易错点在于:不知道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而误选。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28. 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⑤‎ ‎【答案】C ‎【考点定位】血浆PH的调节 ‎【名师点睛】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其调节过程如下:‎ ‎29.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①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②错误;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O2、CO2、胰岛素等激素、抗体等),③正确;递质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④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细胞中的化合物、神经调节。‎ ‎【名师点睛】熟记血浆的化学组成、细胞中常见的化合物并与神经调节建立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0.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答案】C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项错误;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肾脏与皮肤排出,B项错误;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C项正确;Na+、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项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 ‎31.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答案】A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本题以“止痛药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以题意中的“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为解题的切入点,围绕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32.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a中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以被动运输的方式释放至②中 C.兴奋传递时,②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正电荷 ‎【答案】A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熟记并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准确识别图示各结构名称,联想所学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做到上述两点,不难得出正确的选项。‎ ‎33.神经递质的储存和释放过程是 A.由突触小泡直接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由高尔基体直接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 C.由突触小泡出来后经突触间隙释放到前膜 D.由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后由前膜释放 ‎ ‎【答案】D ‎【解析】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由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34.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A.糖原都能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而成为血糖 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非糖物质可以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血糖主要在血浆中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D.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就会出现尿糖 ‎【答案】B ‎【解析】肝糖原能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而成为血糖,A项错误;当血糖浓度过低时,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非糖物质如脂肪等可以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B项错误;血糖经细胞吸收,在细胞中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C项错误;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且超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才会出现尿糖,D项错误。‎ ‎【考点定位】血糖的平衡调节 ‎35.人体血糖浓度为0.8~1.2g/L,下列激素中能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答案】C ‎【考点定位】血糖的平衡调节、激素调节 ‎【名师点睛】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联系与区别 a.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使肝糖原分解。‎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而胰高血糖素是主要升高血糖含量的激素。‎ c.胰高血糖素可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6.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尿中仍然含有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 ‎①胰岛A细胞受损   ②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功能异常 ‎③胰岛B细胞受损 ④肾小管、集合管病变,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岛A细胞受损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减少,不利于血糖升高,①错误;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说明不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其分泌的胰岛素缺乏所致,而可能的原因是: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功能异常,②正确,③错误;肾小管、集合管病变,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下降会导致尿中含有葡萄糖,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血糖平衡调节与糖尿病 ‎37.在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面激素与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促性腺激素与精巢细胞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 ‎ C.孕激素与子宫内膜细胞 D.催产素与乳腺细胞 ‎ ‎【答案】D ‎【解析】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其作用的靶细胞是精巢细胞或卵巢细胞,A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细胞,B项正确;孕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准备条件,因此孕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子宫内膜细胞,C项正确;催产素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分娩,其作用的靶细胞是子宫肌细胞,D项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与靶细胞 ‎【名师点睛】识记并理解各种动物激素的作用、理清知识脉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8.下列关于运动员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滑雪运动员杨扬在寒冷环境中训练,甲状腺激素分泌会相对增多 B.举重运动员占旭刚举起杠铃的过程中,只受神经系统调节 ‎ C.田径运动员刘翔为了能在比赛时听到枪响立即冲出起点,需要反复训练 D.我国女排主攻手杨昊大力扣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动作电位 ‎【答案】B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39.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两者之间变化的关系与右图走势相符的是 ‎【答案】C ‎【解析】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降低,机体的散热量,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体的耗氧量也增加以使机体产热增加,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项错误;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随着血糖浓度的增加,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而对胰岛A细胞的刺激减弱,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减少,B项错误,C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随着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增加,甲状腺激素浓度也增加,D项错误。‎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问题,必须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把握曲线的走势,从中提取出隐含的信息: X轴为自变量,Y轴为因变量,图示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逐渐增大而不断减小并趋于稳定,据此运用所学的“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选项的问题情境,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40.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能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C.下丘脑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 D.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正在进行10000m速滑的运动员,其生理状态是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体温高于正常值 ‎【答案】B ‎【考点定位】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非选择题 ‎1.右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答案】⑴ ②③  ⑵ 自由扩散  6  三  ⑶ ②中含有较多大分子蛋白质  ⑷血浆pH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组织细胞,②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⑤为红细胞。‎ ‎⑴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 ②③。‎ ‎⑵ 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存在于血液中,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计6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⑶②(血浆)与③(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⑷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血浆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考点定位】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示意图,综合考查学生对体液的组成成分和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并与物质的跨膜运输建立联系。‎ ‎2.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7分)‎ ‎⑴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 。‎ ‎⑵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由 分泌的。‎ ‎⑶若图中靶细胞为病原菌,那么与分泌细胞形成分泌物有关的细胞器是 。‎ ‎⑷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    。简要说明理由:‎ ‎        。‎ ‎【答案】⑴与分泌物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⑵胰岛B细胞  ⑶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 ‎⑷能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时,会抑制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活动 ‎【考点定位】激素调节的特点、血糖平衡调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名师点睛】本题以“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特点、血糖平衡调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3、(6分)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已知某化学物质可以阻断反射活动,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思路,以研究该化学物质是阻断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阻断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将实验材料分为甲、乙两组,在 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能引起肌肉收缩,则说明该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2)对甲组材料的处理应是   ,‎ 对乙组材料的处理应是   。‎ ‎(3)如果实验结果为    ,则可以说明该化学物质仅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有阻断作用。‎ ‎【答案】(1)A(或“1”) ‎ ‎(2)将该化学物质放在B处,从A(或1)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并记录 将该化学物质放在C处,从A(或1)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并记录(或将该化学物质放在A处,从1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并记录 ‎ ‎(3)如果甲组的肌肉不收缩,而乙组的肌肉收缩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