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理)试卷 命题人:陈瑞丹 一、选择题(总50分) 1-20每题一分,20-35每题2分 1.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水解 B.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C.自然状态下,叶绿体内光反应生成的ATP不能用于细胞的主动运输 D.ATP的组成中与脂肪酶相同的元素只有C、H、O 2.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均含有RNA B.葡萄糖、神经递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均为被动运输 C.胰蛋白酶和性激素都需要以mRNA为模板进行合成 D.抗体、激素和酶发挥相应作用后均能保持活性 4.比较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反应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反应物 B.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不释放能量 D.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H],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产生[H] 5.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 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B.酶的活性随温度高而不断升高 C.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只能由一种酶催化 D.大多数酶是一类蛋白质 7.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A.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研究能量流动的方向 C.研究能量流动的效率 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8.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9.右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10.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说法是( ) A.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 B.甲实验中要间歇性的通气,乙中的D应该先反应一段时间再连接装置E C.可在C、E 两瓶中加入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测是否产生酒精 D.实验中的甲、乙装置需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甲和乙包含的所有种群可以构成群落 B.丙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丁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1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间信息传递方向是甲→乙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并不意味着生态系统在衰退 13.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 B.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C.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但不能转化成热能,用于维持体温 D.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断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 1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酶彻底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C.一种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种类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D.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的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15.硝化细菌之所以被归人自养生物,根据是( ) A.它能将氮合成为亚硝酸和硝酸 B.它能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C.它能以亚硝酸和硝酸作为自身的组成物质 D.它能用氧化物所释放的化学能合成ATP,直接用于生命活动 16.下列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相关操作是( ) 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B.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需将每一组底物和酶溶液分别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 C.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进行饥饿处理 D.绿叶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 17.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物种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 B.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C.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 D.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1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内贮存有大量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B.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十分迅速 D.ATP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参与DNA分子的合成 1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适合在最适温度下保存 B.酶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C.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但没有多样性 D.酶既可以作为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20.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匀浆分别放人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有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 CO2和H2O B.乙试管中产生少量[H]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21.下列有关生物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进行实验 B.在鉴定还原糖时,为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可选用接近白色的甘蔗提取液 C.可运用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果蝇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 22.下列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不适宜用斐林试剂鉴定 C.浸润在清水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因为吸收过多而涨破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 23.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24.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与酶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要好很多 B.将过氧化氢溶液涂抹在伤口和正常皮肤上均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C.向果浆中添加果胶酶可提高出汁率,由此说明果胶酶有高效性 D.多酶片中不同消化酶水解的底物不同,由此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25.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将新鲜菠菜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CaCO3和无水乙醇后加以研磨 B.分离色素时,色素始终能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分离过程中,胡萝卜素位于滤纸前方,是因为胡萝卜素在提取液中溶解度最高 D.分离结果中最宽的色素带为蓝绿色,说明叶片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 26.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总磷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摄入的能量 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这种措施有利于减少水华、赤潮现象 D.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鸡粪沼液 27.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校园生物园内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一组数据:(株/M2) 样方 1 2 3 4 5 6 7 8 种群密度 4 6 12 5 3 10 9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种群密度为7株/ M2 B.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C.用这种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 D.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28.下列有关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垂直结构的群落无水平结构 B.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C.稻田中的水稻髙低错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草原生态系统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29.图甲是H20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02分解产生的0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值减小,d值减小 B.pH=c时,e值为0 C.H202量增加时,e值不变,d值减小 D.温度降低时,e值不变,d值增大 30.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⑤⑥均需要[H]和ATP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B.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③过程产生的[H]都将与氧结合产生水,过程⑧仅在线粒体中进行 31.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害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的物种丰富度 32.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此时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决定。以下对顶极群落的理解有误的是 A.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级群落 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C.若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D.达到顶级群落时的生态系统比演替早期时的恢复力稳定性强 3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的块茎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会产生乳酸 B.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C.在“发面”的过程中,酵母菌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D.长期被水淹的玉米植株易烂根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34.为了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①组(20℃)、②组(40℃)和③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②组 B.在时间t1之前,如果①组温度提高10℃,那么①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C.如果在时间t2时,向③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那么在t3时,③组产物总量增加 D.该实验说明温度可以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35.下列有关下图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 二. 填空题(50分) 36.(14分)解读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甲图中 线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上移/下移)。 (2)若该酶是胃蛋白酶,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若胃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 (3)底物一定量时,乙图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并回答: 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制约曲线bd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 37.(14分)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①过程反应的场所是 ,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阶段是 (填图中数字)。 (2)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补充能量产生的物质是 。 (3)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C02的产生是在第 阶段,H2O的生成是在第 阶段,[H]的生成在第 阶段。 (5)如果氧气供应不足时,酵母菌体内不能进行的是 (填图中数字)。 38(14分)下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下图中①至⑤表示反应过程,A至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 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请据图作答: (1)上图中,反应过程①的场所是 ,反应过程⑤的场所是 。 (2)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 (3)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 (填序号)。 (4)假如在白天突然中断G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A量的变化是 ,假如该水稻从光下移至暗处,则C量的变化是 。 (6)黑暗条件下,该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填图中细胞结构标号)。 39(8分)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雪兔是一种常见动物,常栖息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香鼬、艾虎、赤狐、狼等。冬季时,高原雪兔几乎成为这些动物唯一的食物来源。为了观察预警,高原雪兔会把巢穴周围长势较高的草从基部咬断。高原雪兔废弃的洞穴还能为褐背拟地鸦和多种雪雀提供繁殖场所。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人员通常采用______法估算该地区高原雪兔的种群数量,然后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数量Nt+1/Nt,比值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当t为a~b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当t为c~e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 (2)高原雪兔其挖洞穴居的习性,增加了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了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1【答案】D【解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2.【答案】D 【解析】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A项正确;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高,若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项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C项正确;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最适PH三组,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均含有RNA,A项正确;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B项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成分为脂质,在酶的作用下合成,不以mRNA为模板进行合成,C项错误;酶发挥相应作用后能保持活性,抗体、激素发挥相应作用后会被灭活,D项错误。 4.【答案】D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为ATP中的能量,因此与光照有关条件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因此其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酶的有关内容。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均可起作用,A错;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酶的活性随温度高而不断升高,达到最适温度之后,酶的活性随温度高而降低,B错;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只能由一种酶催化,C正确;大多数酶是不同类蛋白质,D错。故本题选C。 7.【答案】D 8.【答案】D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植物的垂直结构就是对光照的充分利用,B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C正确;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不是温度和水分,D错误。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A正确;M点时甲种群的曲线是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的曲线是上升趋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两个种群间信息传递方向可以是双向的,C错误;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达到动态平衡,D正确。 13.【答案】B 14.【答案】C 【解析】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因此都含有C、H、O、N,蛋白质类酶彻底水解产物是氨基酸,RNA类酶彻底水解产物是核糖、磷酸、碱基,A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酶的催化主要具有专一性,其催化化学反应的种类与其空间结构有关,C正确;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的水解,是因为在小肠中胃蛋白酶已经失活了,D错误。 15.【答案】B试题分析:自养型生物是指能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生物,根据利用的能源不同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之所以为自养型生物,就是因它能利用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供自己利用,故选:B。 16.A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是否有光是实验的自变量(单一变量),不是无关变量,故A错误;B、C、D选项都是对无关变量的处理。故选A 17.【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物种甲应是硅藻,物种乙是虾,物种丙是小鱼,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故A正确。物种甲是生产者,个体数量不同是因为光照强度的不同,故B错误。物种乙和丙之间有捕食关系,乙增加,丙食物充足数量也胡增加,故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D正确。 18.【答案】C 19.【答案】D 20.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的真菌,进行有氧呼吸时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通过反应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H]和少量的ATP;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通过反应将丙酮酸与水分解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H]和少量的ATP;第三阶段的场所水线粒体内膜,反应是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进行无氧呼吸时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通过反应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H]和少量的ATP;第二阶段的场所还是细胞质基质,通过反应将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但不产生ATP。甲试管中只含有细胞质基质而不含有线粒体,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后置于有空气的条件下,只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物只能是丙酮酸、少量的[H]和ATP,A错误;乙试管中含有线粒体而不含细胞质基质,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后置于有空气的条件下,由于葡萄糖不能跨膜进入线粒体内且线粒体内也不含有催化分解葡萄糖的酶,故不发生反应,不会产生少量的[H],B错误;丙试管中既含有细胞质基质又含有线粒体,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后置于有空气的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全过程,能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会有大量的ATP产生,C正确,D错误。 21.【答案】C【解析】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分解,不能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甘蔗含有蔗糖,不属于还原糖,B错误;可运用对比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正确;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果蝇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D错误。 22. 【答案】C 23. 【答案】D 24.【答案】D 25.【答案】D【解析】 26.【答案】C【解析】鸡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鸡的同化量,但是属于鸡的摄入量的一部分,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小球藻能利用无机物合成自己的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但不属于分解者,B错误;小球藻利用了氨氮、总磷等,使水华、赤潮现象中发生的藻类大爆发不太可能,C正确;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太阳能,D错误。 27.【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分析,一共有8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4+6+12+5+3+10+9+7)÷8=7株/ M2,A正确;该调查方法为样方法,B错误;样方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是估算值,比较接近于真实值,C错误;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该比较接近,D错误。 28.【答案】B【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既包含垂直结构,也包括水平结构,A错误;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率,B正确;稻田中的水稻只是一个种群,它们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因为群落中不同物种高低错落才形成垂直结构,C错误;草原生态系统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D错误。 29.【答案】D【解析】pH由b→ a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PH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增大),e点不移,A错误;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B错误;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增大),d点右移(增大),C错误;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温度降低,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增大),e点不移,D正确。 30.【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⑤过程表示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即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不需要[H]和ATP的参与,⑥过程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即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生成糖类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A项错误;③过程是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的过程,包含了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发生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项错误;①过程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其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②过程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项正确;①过程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③过程产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氧结合产生水,⑧过程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若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发生在线粒体基质,若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发生在细胞质基质,D项错误。 31.【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正确;由于温室气体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低碳生活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 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害虫的出生率,C错误;丰富度指生物种类的多少,增加昆虫种类即增加了丰富度,D正确。 32.【答案】D【解析】演替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不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一般来讲,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了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即顶级群落,演替就不再进行了,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决定,即取决于气候条件,B正确;只要不受外力干扰,群落就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正确;达到顶级群落时的生态系统比演替早期时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D错误。 33..【答案】B【解析】A、在缺氧条件下马铃薯的块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正确;B、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的繁殖,B错误;C、在“发面”的过程中,面团中氧含量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 D、长期被水淹的玉米植株由于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D正确。 34.【答案】C【解析】据图曲线可知②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故三个温度条件下②组(40℃)酶活性最高,A项正确;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40℃,而①组是20℃条件下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还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①组温度提高10℃,那么①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③组(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C项错误;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故该实验说明温度可以影响酶的催化效率,D项正确。 35.【答案】C【解析】若图中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衰退型种群,A错误;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则A、B、C与分解者共同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错误;生态系统中,三个相邻营养级的能量关系符合能量金字塔,但每一营养级中不只有一个种群,故三个种群间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C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D错误。 二.填空题(50分) 36.14分(1)ab 上移 (2)蛋白质 不变 (3)底物被完全消耗完(4)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反应速率最快或酶活性最强) 酶浓度限制 37(14分)【答案】(14分) (1)细胞质基质 ② (2)乳酸 (3)粮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4)二 三 一、二 (5)④ 38(14分)【答案】(1)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内膜 (2)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⑤ (4)增加 减少 (6)c 和 b (只写一项不得分) 39(8分)【答案】 标志重捕 衰退型 大于 间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