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7-12)
长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 二 生 物 试 题 命题:刘宏斌 审题:匡风华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7日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50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至40每题1分;41至50每题2分) 1. 下列哪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该细胞以后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4.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n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所含的染色体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属于人的体细胞的有丝分裂 B.可发生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C.可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D.在细胞分裂中出现着丝点分裂 5.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所示(A、a表示相关基因)。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不考虑基因突变),则( ) AA Aa aa 男性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女性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A.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B.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C.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D.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6.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假说内容 7.一对夫妇生的“龙凤”双胞胎中一个正常,一个色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XBY、XBXb B.XbY、XBXb C.XBY、XbXb D.XbY、XbXb 8.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中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代中雌果蝇与亲代中雄果蝇的眼色相同,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的眼色相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都存在等位基因 B.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3/4 C.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各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相等 D.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不是与亲代的相同,就是与F1的相同 9.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鸡,雌鸡均为非芦花鸡。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10. 1961年首次报道性染色体为3条的XYY男性,这种病是由( ) A.患者母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出错导致的 B.患者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出错导致的 C.患者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分离时出错导致的 D.患者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分离时出错导致的 11.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状况下该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只发生在a段 B.从a段的起点开始,到b段的终点为止,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b段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D.a、b段均出现过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 12.将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双链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在不含32P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 B.初级精母细胞中,半数的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 C.某个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半数的染色体含有32P D.此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所有的染色体都含有32P 13.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请选择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方案( )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 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 D.让其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 14.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B.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15.已知玉米的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16.如图为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若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XD,则同时产生的三个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为(不考虑基因突变)( ) A.AbcXD、abCXd、aBCXd B.ABcXD、abCXd、abCXd C.AbcXD、abCXd、abCXd D.ABcXD、abCXd、aBCXd 17.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0 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 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高10 cm和26 cm,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 A.12 cm、6种 B.18 cm、6种 C.12 cm、9种 D.18 cm、9种 18.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基因型为Ee的父本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在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19.如图1表示某二倍体生物进行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表示其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OP段与GH段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B.L→M过程中发生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图2细胞可能处于CD段或OP段 D.基因突变只能发生在BC段和FG段 20.基因型为AaXBXb的雌果蝇与AaXBY的雄果蝇交配,后代将产生几种基因型,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6、3/8 B.12、3/8 C.9、1/4 D.12、3/4 21.下列关于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时,发生DNA的复制,但基因数目不变 B.DNA复制的过程中DNA聚合酶用于连接配对碱基 C.基因控制性状,基因改变则性状随之改变 D.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2. 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的啼声。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 A.雌:雄=3:1 B.雌:雄=2:1 C.雌:雄=1:3 D.雌:雄=1:2 23.如图表示H5N1病毒、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H5N1病毒 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人体 24.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 B.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T)/(C+G)=1 C.若该DNA分子中碱基对任意排列,碱基对排列方式少于4p种 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1(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5. 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突变 B.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6.如图为细胞中某些生理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过程的模板相同 B.①、③过程的酶相同 C.②过程中遗传信息由mRNA流向tRNA D.③过程中的母链与子链反向平行 27.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基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C)/(T+G)的碱基比例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B.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 C.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可直接用含相应磷酸盐的培养基培养 D.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红细胞形态 28.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 B.该过程需要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 C.DNA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配对,C-G配对 29.下面是几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的图解。 ①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②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③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 ④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环丙沙星会抑制a过程,利福平将会抑制b过程 B.除青霉素外,其他抗菌药物均具有抑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作用 C.过程d涉及的氨基酸最多20种、tRNA最多有64种 D.e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30.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某些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可由RNA催化完成 B.一个基因可能参与控制生物体的多种性状 C.mRNA的产生与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有关 D.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在核糖体内完成 31.将细菌在含有31P核苷酸和32S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再用DNA和蛋白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则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后,含有31P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A.1和1 B.1/4和0 C.1和0 D. 1/4和1 32.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各种RNA B.③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 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是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33.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 A.18%、26% B.28%、22% C.26%、18% D.44%、8% 34.如图是转运RNA分子结构,氨基酰tRNA合成酶是催化一个特定的氨基酸结合到相应的tRNA分子上的酶。研究发现在结合氨基酸的部位的突变能使携带甲种氨基酸的tRNA不仅保留对甲种氨基酸的特异性,而且也能携带乙种氨基酸或丙种氨基酸。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氨基酰tRNA合成酶有20种 B.氨基酰tRNA合成酶也是蛋白质,所以与其他蛋白质的合成相同 C.依据上述推测tRNA有61种 D.决定tRNA特异性的因素有反密码子和结合氨基酸部位的碱基序列 35.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 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子 36.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复制时需要引物 B.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C.子链延伸时,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D.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37.下图为原核细胞内某一区域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处都有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图中DNA可以与有关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B.①处有DNA-RNA杂合双链片段,②处没有DNA-RNA杂合双链片段 C.①处有DNA聚合酶参与,②处没有DNA聚合酶参与 D.①②两处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均为A和U、G和C 38.如图表示某细胞及正在进行的某生命活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的细胞为已分化的动物细胞 B.该图表示了中心法则中的全部内容 C.与图示过程相关的RNA种类有三种 D.图示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a到b 39.如图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种D可与B上多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B.进行①过程的原料不包括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E上的一种氨基酸可对应B上不同的密码子 D.A上的遗传信息经①②过程转变为E的氨基酸序列 40.下图①表示某生物b基因;图②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该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③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碱基对的增添,可能使b基因突变成A基因 B.图②所示的生物体若产生只含A的异常配子,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C.由图②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D.若图②中的1个b基因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仍然可以合成出物质乙 41.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增加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42.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A.6项B.7项C.8项D.9项 (1)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2)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3)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4)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 (5)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 (6)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 (7)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8)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9)在林业生产上,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使森林依然能够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就可以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 (1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1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12)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43、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MN血型和Rh血型是其中的两种。MN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M、N控制,M血型的基因型为MM,N血型的基因型为NN,MN血型的基因型MN;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1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R和Rr表现为Rh阳性,rr表现为Rh阴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MN型-Rh阳性,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MN型-Rh阴性的儿子,则再生1个血型为MN型-Rh型阳性女儿的概率是 A. 3/8 B. 3/16 C. 1/8 D. 1/16 44.基因A—a和N—n分别控制某种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F1,对Fl进行测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l∶1∶3∶3。该亲本的表现型最可能是( ) A.红色窄花瓣 B.白色中间型花瓣 C.粉红窄花瓣 D.粉红中间型花瓣 45、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据此也可以判断出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亲缘关系越近,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越高)。某人用甲、乙、丙三种生物的DNA单链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相关叙述中合理的是( ) A.游离的单链所对应的DNA片段均不含遗传信息 B.杂合双链区的存在表示两种生物携带的遗传密码完全相同 C.甲与乙的亲缘关系比甲与丙的亲缘关系远 D.丙与甲的亲缘关系明显比丙与乙的亲缘关系更近 46下图为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该河的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B.在该河的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氧气充足,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C.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D.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47、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1、3 号个体均不患病 B.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 C.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AaBb,Ⅱ-2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AABB或AABb) D.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4/ 9 48、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49、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① 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 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 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 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 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50.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B.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第Ⅱ卷 ( 非选择题,共30分 ) 二.非选择题 (答案写在答案卷上,要求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51.(11分)Ⅰ、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________,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___________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其智力低下,且患者尿味异样。 (2)若在其他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③会使人患________症。 (3)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Ⅱ、按照遗传规律,白眼雌果蝇(XaXa)和红眼雄果蝇(XAY)交配,后代雄果蝇都应该是白眼的,后代雌果蝇都应该是红眼的。可是有一天,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个白眼雌果蝇。大量的观察发现,在上述杂交中,出现第一种情况: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第二种情况: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请回答: (1)有人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你 (填“同意”或“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2)对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中的第一种情况解释是: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000~3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 ,结果产生的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受精后产生 (填遗传组成)的个体为白眼雌果蝇。第二种情况解释是:同样在2000~3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产生的卵细胞不含X染色体,如果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 (填遗传组成)的精子受精,产生 (填遗传组成)的个体为红眼雄果蝇。 52.(8分)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第1代的 号个体。 (2)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14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 (3)图2中细胞c1的名称是 。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 (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若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 53. (11分)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产生Xr、 XrXr、 和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 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期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Ⅰ. 若 ,则是环境改变; Ⅱ. 若 ,则是基因突变; Ⅲ. 若 ,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参考答案及解析 1* 【B】(必修三P115)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故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即减少了物种丰富度,抵抗稳定力减弱,A错误;B、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物种丰富度,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正确;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错误;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即减少了物种丰富度,抵抗稳定力减弱,D错误. 2 *【D】(必修二P12、P14)解析: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既会出现纯合子,也会出现杂合子;一般情况下,对于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来说,其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C】解析: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AB、AB、ab、ab或Ab、Ab、aB、aB四个配子,其中两两相同,如一个A突变成a,则有三种配子,故C正确。 4【C】解析:图示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而人是二倍体生物,因此图示细胞分裂不可能为人的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可用图示细胞分裂过程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是由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此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与图示细胞分裂过程不符,由“n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所含的染色体数”知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着丝点分裂,从而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 5【B】解析:由表可知,母方的基因型一定为aa,如果父方的基因型是aa,则孩子甲的基因型一定为aa,表现为单眼皮;如果父方的基因型是Aa,则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a时,表现为单眼皮,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a时,女性表现为双眼皮,男性表现为单眼皮。 6【C】解析:A、B项所述内容均为实验中存在的事实或实验现象,不属于假说内容。因受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孟德尔所在时期没有发现染色体结构,因此假说内容不包含遗传因子与同源染色体的位置关系。 7【D】解析: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父母均为色盲患者,后代子女都会患病。 8【B】解析:分析题意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F2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Y、XaXa、XAY,F2中出现红眼果蝇、白眼果蝇的概率均为1/2。 9【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控制鸡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故A正确;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显性性状在雄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隐性性状在雌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故B正确;假设控制芦花的基因为B,控制非芦花的基因为b,则F1中芦花雄鸡能产生ZB、Zb两种配子,非芦花雌鸡能产生Zb、W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的F2雌雄鸡均有两种表现型,故C错误;F2中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W、ZBZb,杂交后代中只有ZbW为非芦花鸡,占1/2×1/2=1/4,芦花鸡占3/4,故D正确。 10【D】 *(必修二P40) 11【B】解析:由图可知,ab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段表示受精过程,而d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自然状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A正确;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的,故B错误;b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故C正确;a、b段都有姐妹染色单体出现,故D正确。 12【D】解析: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每一条染色单体都含有32P,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每一条染色体都含有32P。此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所有的染色体都含有32P。 13【C】解析:玉米为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故通过同株异花传粉,观察子代表现型可确定其基因型。子代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代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且能保持纯种特性。若让黄色玉米杂交,则可能会改变其纯种特性。 14【D】解析: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F2中双显性个体占9/16,F2双显性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亲本基因型为Ddtt和ddTt,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也为1∶1∶1∶1;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自花传粉,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D和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若产生了基因型为dd的配子,则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d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应属于染色体变异。 15【C】解析:单独分析D(d)基因,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即DD和Dd,则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单独分析S(s)基因,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则亲本都是杂合子(Ss)。 16【A】解析: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XD ,则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XDXD、aabbCCXdXd,三个极体基因型分别是ABcXD、abCXd、abCXd。 17【D】解析:8个显性基因与8个隐性基因的植株之间高度相差16 cm,即每个显性基因的株高是2 cm。F1的基因型中有4个显性基因,F1株高为18 cm,F2的基因型中含有0~8个显性基因,表现为9种不同的株高,所以表现型是9种。 18【C】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导致相同基因的分离。产生了基因型为EEe的个体,应是精子的形成过程发生异常,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两个相同的基因E没有分离,故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19【C】解析: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GH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所以OP段的染色体数目是GH段的2倍,基因重组应发生在GH段;图2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处于图中的CD段或OP段;基因突变还可能发生在MN段DNA复制过程中。 20【D】解析:AaXBXb×AaXBY后代将产生12种基因型,其中与AaXBXb相同的占1/8,与AaXBY相同的占1/8,所以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个体占3/4。 21【D】解析:DNA的复制伴随着基因数目的倍增。DNA复制的过程中DNA聚合酶用于连接磷酸二酯键。若基因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影响到密码子的变化,但如果决定的氨基酸相同,则表现型一般不会改变;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 22*【B】(必修二P40) 23【A】解析:H5N1病毒无细胞结构,体内的核酸只有RNA,所以遗传物质中有五碳糖1种,碱基4种(分别为A、U、C、G),核苷酸也是4种;硝化细菌、酵母菌及人体,虽然细胞中均含两种核酸(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均为DNA,故遗传物质中的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种类均为1、4、4,因此图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只有H5N1病毒。 24【C】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片段不一定是一个基因,A错;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所以A=T、G=C,并不能得出B项结论;由于各种碱基个数已定,所以该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少于4p种,C对;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n-1)(p-q)个,D错。 25【B】 解析: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A项错。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两者的遗传物质有差异,B项正确。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C错。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只是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依然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 26【D】解析:①为转录过程,模板是DNA的一条链、需RNA聚合酶催化;②为翻译过程,遗传信息由mRNA流向蛋白质;③为DNA复制过程,模板是DNA的两条链、需DNA聚合酶催化。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盘旋而成,且为半保留式复制,D项正确。 27【D】解析: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从碱基对比例的角度看,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A+T)/(G+C)。氨基酸上没有碱基,不能与转运RNA(tRNA)进行碱基配对。噬菌体是病毒,以活细菌为宿主。标记噬菌体,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28【C】解析:一种氨基酸可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因此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tRNA转运,A项错。ATP中含两个高能磷酸键,B项错。翻译时碱基的配对方式为A-U配对,C-G配对,D项错。 29【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环丙沙星会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可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过程(a过程);利福平会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可抑制细菌的转录过程(b过程);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可抑制细菌的翻译过程(d过程)。只有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不影响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作用。另外e过程是逆转录过程。翻译过程涉及的氨基酸最多20种、tRNA最多有61种。 30【D】解析: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根据题中“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可以判断出A项正确。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根据题中“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可推知B项正确。据题中“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可知C项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应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D项错误。 31【C】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能够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在细菌体内,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提供的含有32S的氨基酸和含有31P的核苷酸为原料,分别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所以含35S的子代噬菌体为0。子代噬菌体以亲代标记32P的两条DNA 链为模板,利用游离的31P核苷酸合成子链,所以子代噬菌体均含有31P。 32【B】解析:翻译过程需要mRNA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核糖体为场所、tRNA为转运工具、酶、ATP等条件,还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 33【B】 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34【C】解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据题意“氨基酰tRNA合成酶是催化一个特定的氨基酸结合到相应的tRNA分子上的酶”可知氨基酰tRNA合成酶有20种,A项正确。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B项正确。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对应61种反密码子,即61种tRNA,但依据题意,除了正常的61种tRNA外,还有突变后的tRNA,因此tRNA可能多于61种,C项错误。tRNA特异性与反密码子和结合氨基酸部位的碱基序列有关,D项正确。 35【A】解析: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无论复制几次都只有2个DNA含有15N,而子代每一个DNA分子都含有14N,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A项错。连续复制4次后共有DNA 16个,所以B、D都正确。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对应T,C(胞嘧啶)有60个,故A=T=40 ,所以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0×(24-1)=600个,C项正确。 36【C】解析:据图可知DNA半保留复制需要引物,A项正确。双链DNA解开氢键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氢键的形成不需此酶的催化作用,C项错误。图中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相反,D项正确。 37【B】解析:原核细胞内无染色体,A项错误。①处为转录过程存在DNA-RNA杂合双链片段、需RNA聚合酶参与,②处为翻译过程不会存在DNA-RNA杂合双链片段,B项正确、C项错误。①处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和U、G和C、A和T,②处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和U、G和C,D项错误。 38【C】解析:图中生物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应为原核生物,A项错误。中心法则的内容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复制,图中仅有转录和翻译过程,B项错误。翻译过程中有mRNA、tRNA、rRNA三种RNA参与,C项正确。图示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b到a,D项错误。 39【A】解析:图中的①过程表示转录、②过程表示翻译,A是DNA、B是mRNA、C是核糖体、D是tRNA、E是多肽链。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只能与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A项错误。转录过程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B项正确。一种氨基酸可能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C项正确。DNA上的遗传信息经转录传向RNA,再经翻译过程传向蛋白质,并体现在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上,D项正确。 40【B】解析:图①中碱基对的增添,可能使b基因突变为其等位基因,但不能突变成非等位基因,A项错误;图② 所示的生物体若产生只含A的异常配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含b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b基因的两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B项正确;图②所示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但不能否定该生物体不含基因C,仍然可能合成黑色素,C项错误;若图②中的1个b基因突变为B,由于B对b为显性,则该生物体不能合成酶②,因此该生物体不能合成出物质乙,D项错误。 41【C】解析:图①表示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②表示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图③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增加。图示的四种变异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都能够遗传。 42*【C】(1)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教材P112) (2)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教材P112) (3)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教材P112) (4)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教材P115) (5)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教材P115) (6)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教材P115) (7)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教材P115) (8)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教材P115) (9)在林业生产上,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使森林依然能够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就可以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教材P110) (1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 ) (1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 ) (12)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43【B】解析: 由题中已生出1个血型为MN型-Rh阴性(MNrr)的儿子可知,父母的基因型均为MNRr。两对性状分别考虑,后代为杂合子MN的概率为1/2,Rh阳性(RR和Rr)的概率为3/4,题目还要求生1个女儿,其在后代中的概率为1/2,综上为1/2×3/4×1/2=3/16。 44【C】 45*【C】(必修二P60)解析:将来自不同种生物的两条DNA单链进行杂交,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碱基序列越相似,形成的杂合双链区的部位就越多,二者的亲缘关系就越近,从图中看,甲和乙的杂合双链区比甲和丙的少,所以甲与乙的亲缘关系比甲与丙的亲缘关系远。 46*【B】(必修三P116) 解析:首先要明确该生态系统涉及到了哪些生物,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即藻类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溶解氧的来源。细菌是分解者,能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此过程需氧型细菌要消耗氧气。其次要根据图分析相关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藻类数量的减少,造成溶解氧的减少,同时由于污水(含大量有机物)的排入,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也造成溶解氧的大量消耗。另一方面,细菌分解有机物的同时能产生大量的无机盐离子,又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如果大量含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超过了它的净化能力,势必使河流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7【D】解析:根据Ⅰ-1与Ⅰ-2正常,其女儿Ⅱ-3患该病,Ⅰ-3与Ⅰ-4正常其女儿Ⅱ-6患该病,“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此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和Ⅰ-3男性都正常,其女儿有患病的,说明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A、B正确;由于该遗传病受两对基因控制,只有当双显时才表现正常,由题中信息Ⅰ-1与Ⅰ-4婚配、Ⅰ-2与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说明他们的基因组成中各有一对为显性纯合子,且Ⅰ-1、Ⅰ-2的基因型相同,Ⅰ-3、Ⅰ-4的基因型相同。分两种情况分析:①若Ⅰ-1、Ⅰ-2基因型为AABb、AABb,则Ⅰ-3、Ⅰ-4基因型为AaBB、AaBB。可推知Ⅱ-2基因型为1/3AABB、2/3AABb,Ⅱ-5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Ⅱ-3的基因型为AAbb,Ⅱ-4的基因型为aaBB,从而可以推断Ⅲ-1的基因型为AaBb。在这种情况下,Ⅱ-2与Ⅱ-5婚配,有三种情况后代携带致病基因:1/3AABB×2/3AaBB、2/3AABb ×1/3AABB、 2/3AABb×2/3AaBB,故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2/3×1/2+2/3×1/3×1/2+2/3×2/3(1-1/2×1/2)=5/9。D错误。 48【C】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进行了DNA的复制,所以在着丝点分裂之前,染色体数目、DNA数目都相同,在减一前期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以及部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两者染色体行为不同,A、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加倍,而减一后期只是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没变,两个过程的DNA数目没变化,C正确;有丝分裂的末期,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个染色单体分成的两个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分裂结果是两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是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分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染色体减半,DNA分子数目都减半,二者DNA分子数目相同,D错误。 49【C】解析: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卵细胞不可能提供Y染色体,所以YY染色体来自于精子,减II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与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无关;②线粒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不形成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联会无联系。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正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的结果,所以选项中必有此小项。故选C。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是基因分离定律的本质,在于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是指有丝分裂过程,与同源染色体联会无关。 50【D】【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D正确;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A错; X和Y为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B错;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并不针对某一条染色体,C错。 51(11分)Ⅰ*(1) (必修二P96)酶① 神经系统 (2)尿黑酸 (3)酶的合成 代谢过程 Ⅱ*(必修二P38)(1)不同意 低频性 (2) 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 XaXaY XA 0XA 52答案:(1)常 2 (2)aaXBXB或aaXBXb (3)次级精母细胞 相同 (4)②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52解析:(1)由家系图中“父母正常,子女患病”这一特征可判断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均为隐性遗传病,且根据9号个体患病而5号个体正常(或根据13号个体患病而8号个体正常)可判断出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2号个体的X染色体(XB)只能来自第Ⅱ代的7号个体。又因1号个体患有乙病(XbY),可知12号个体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第Ⅰ代的2号个体。(2)9号个体患甲病而11号个体患乙病,可知9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或aaXBXb。家系图中1号个体患乙病(XbY),13号个体患甲病(aa),可推知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则14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3)图2中细胞a为精原细胞,b2为精原细胞或初级精母细胞,细胞c1、c2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d1、d2、d3、d4为精细胞,细胞e1、e2、e3、e4为精子。过程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④表示变形过程。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由同一个精原细胞分裂而来,染色体的数目相同,但染色体的组成不同。(4)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过程②。DNA复制时发生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均可导致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不完全相同。 53答案:(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XRXrY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I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II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III无子代产生 53解析:本题以果蝇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果蝇性状的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考查了遗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考查了识图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正常的果蝇为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XX(雌果蝇)或3对常染色体+XY(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果蝇细胞中,含有4对即8条染色体,含有16个核DNA分子,含两个染色体组;在果蝇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及染色体组数目短暂加倍,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即8条。 (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减数分裂可推知,XrXr Y个体会产生Xr、XrY、XrXr和Y四种卵子。XrXr Y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共有XRXr、XRXrY、XRXrXr、XRY、XrY、XrYY、XrXrY、YY,其中能存活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 或XRXrY。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AaXRXr)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表现为灰身白眼。AaXRXr×AaXrY,其子代F2中灰身和黑身之比为3︰1,白眼和红眼之比为1︰1,灰身红眼和黑身白眼果蝇之比为3︰1;F2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子代中黑身占2/3×2/3×1/4=1/9,F2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白眼雄果蝇为XrY,子代中白眼果蝇占1/2,故F3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9×1/2=1/18。 (4)若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其基因型仍为XRY,若是由亲本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rY,若是由于第三种原因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rO,它们分别与多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型不同,据此可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