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1.下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0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0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2.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中含两个神经元,两个突触 B.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抑制细胞呼吸,则会影响兴奋由Ⅰ到Ⅱ的传递 D.刺激b或d上某点,a、c处均可检测到兴奋 ‎3.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 B.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B液运输到作用部位 ‎ C.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升高 ‎ D.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造成A液增多 ‎4.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依次属于 A.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5.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鱼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 ‎6.下图为一个反射弧的示意图,刺激a点,则除b点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的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受突触限制 D.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必须有神经递质 ‎7.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A.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 B.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C.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 D.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为甲状腺激素 ‎8.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9.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10.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1.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 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1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肌肉注射青霉素 ‎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4.以下哪种成分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A.抗原 B.溶菌酶 C.抗体 D.淋巴因子 ‎15.某病人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16.如下图所示,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在BD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OA段范围内 D.在DA段范围内 ‎17.下列关于免疫和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免疫中的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效应T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18.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如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19.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20.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 ‎ B.c激害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 D.a、b、c、d都是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21.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22.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扔维持正常水平 ‎23. 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 C.顶芽附近的脱落素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 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 ‎24.下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表示Nt=NO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2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 ‎26.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种群特征 ‎ B.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C.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 ‎27.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2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 ‎29.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30.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31.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32.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33.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34.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有助于缓解生物间的竞争 B.外来物种入侵某生态系统后形成一个种群,可能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C.研究物种丰富度只能在群落层次进行,在种群和生态系统层次中均无法研究 D.流入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5.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 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③甲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 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 ‎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 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二、非选择题:‎ ‎36.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 为胶体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不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37.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38.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 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 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 的合成。 ‎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 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 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 病。‎ ‎(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 ,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