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生物试题 ‎1.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 磷脂 B. 脂肪 C. 麦芽糖 D. 纤维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磷脂的组成元素只含有C、H、O,N,P,A正确;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不含有NP元素,B错误;麦芽糖的组成元素有C、H、O、元,不含有NP元素,C错误;纤维素的组成元素只含有C、H、O,不含有NP元素,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题干中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供能特点,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实验技术是 A. 染色剂染色 B. 同位素标记 C. 荧光标记 D. 差速离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标记时一般选择具有标记性的元素来标记化合物,如:3H标记氨基酸、32P或15N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等,通过这些元素的放射性的转移位置来确定化合物或结构的转移。‎ ‎【详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实验技术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考查,着重考查了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运用,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类似知识点,并进行区分。‎ ‎3.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特有的是 A. 有CO2的生成 B. 有机物彻底分解 C. 有能量的释放 D. 有NADH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或者二氧化碳和酒精;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的过程。‎ ‎【详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CO2的生成,A错误;有氧呼吸有机物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有机物不彻底分解成为酒精或乳酸,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能量的释放,C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NADH生成,D错误;故选B。‎ ‎【点睛】对于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的产物的比较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4.冬小麦要经过严寒的冬季,春化后在春季抽蘖夏季收获。冬小麦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从冬季到春季的变化趋势是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均有可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代谢旺盛,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使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例降低,当生物代谢缓慢,自由水可转换为结合水,使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上升。即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 ‎【详解】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结合水越多,植物的抗逆性越强。在严寒的冬季,植物通过增加结合水的含量来增强自身的抗寒能力,但是到春天时,植物的生长速度加快,自由水的含量会增加,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上升,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从冬季到春季水的形式的转变,属于对知识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5.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指 A. 细胞质 B.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C. 细胞膜和液泡膜 D. 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成熟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渗透作用,主要是液泡中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通过半透膜的渗透,而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隔着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因此,D正确,A、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生质层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对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过程及原生质层的理解。‎ ‎6.如图所示甲和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把视野中的标本从甲转为乙时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亮 B. 移动装片可确定视野中的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C. 移动装片时需向右方移动 D. 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乙:比较甲、乙两个视野,可知甲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详解】甲到乙是低倍镜到高倍镜,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A错误;移动装片可确定视野中的污物是否在载玻片上,不能确定在物镜还是目镜上,B错误;显微镜成像是倒像,故甲中观察的细胞在右边,则移动装片时需向右方移动,C正确;从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结构图和视野图,考查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7.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单独完成的是 A. 细胞学说的建立 B. 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 C. 酶的化学本质探索历程 D. 首例活性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和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 Schwann) 最早提出。1972年桑格(S. J. Singer)和尼克森(G. Nicolso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详解】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A不符合题意;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B不符合题意;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C不符合题意;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D符合题意;故选D。‎ ‎8.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下列有关MERS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ERS病毒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 MERS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C. MERS病毒属于生命系统最低级的层次 D. MERS病毒可在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 ‎2、核酸有两种类型,即DNA和RNA:‎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细胞器,A错误;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B正确;MERS病毒是一种生物,但是由于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在分类上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以中东呼吸综合征为题材,考查病毒、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其化学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酶离开了活细胞,仍具有催化作用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D.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高温、过酸或过碱都能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且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详解】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酶离开了活细胞,仍具有催化作用,如唾液淀粉酶,B正确;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者RNA,C错误;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概念及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0.如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④在生物体内约有20种 B.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②和③‎ C. 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全部都参与脱水缩合 D. 氨基酸分子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根据R基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20种;图中①是氨基,②氢,③是羧基,④是R基。‎ ‎【详解】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R基约有20种,所以氨基酸的种类约有20种,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水中的氢来自①和③,B错误;氨基酸的脱水过程中,氨基和羧基一般不来自R基,C错误;双缩脲试剂与肽键发生紫色反应,氨基酸分子中无肽键,故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翻译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 ‎11.蝴蝶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一朵桃花的柱头上后,不会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A. 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 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 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详解】根据题意中“蝴蝶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另一株油菜花的柱头上后,既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一朵桃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说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即细胞直接接触传递信息;故选C。‎ ‎【点睛】试题比较巧妙,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如图为某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结构1和5中含有DNA B. 结构1和3会生成水 C. 结构2和4是单层膜 D. 该细胞不一定为动物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1是线粒体、2是中心体、3是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核,由此确定该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由于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能属于动物细胞或者是低等的植物细胞。‎ ‎【详解】1是线粒体和5是细胞核中含有DNA,A正确;1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3是核糖体中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会生成水,B正确;‎ ‎ 2是中心体无膜的细胞器,C错误;1是线粒体、2是中心体、3是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核,由此确定该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由于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能属于动物细胞或者是低等的植物细胞,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设计巧妙,以视野的一部分考查了细胞的相关知识,提升了考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中心体的分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等,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扎实的知识储备。‎ ‎13.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叶绿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 B. 可用高倍镜直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 C. 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是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好材料 D. 用菠菜叶观察叶绿体时,撕取下表皮时应稍带些叶肉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A错误;先用低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再转换到高倍镜下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是观察线粒体的好材料,不能观察叶绿体,因为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无叶绿体,C错误;用菠菜叶观察叶绿体时,撕取下表皮时应稍带些叶肉,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4.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在DNA与RNA上不相同 B. 若②为核糖,则图示可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 原核细胞中的③有4种,②有1种 D. 真核细胞中的③有5种,②有2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结构为核苷酸的模式图,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碱基,细胞生物既含DNA,又含RNA,故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故有1种五碳糖,4种碱基,4种核苷酸。‎ ‎【详解】①为磷酸在DNA与RNA上相同,A错误;若②为核糖,则图示可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故③为碱基有5种,②五碳糖有2种,C错误;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故③为碱基有5种,②无碳糖有2种,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和种类,正确区分细胞生物和病毒所含有的遗传物质及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 线粒体只有在基质中含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详解】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低,A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成人心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的能量多,因此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C正确;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都含有氧呼吸有关的酶,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对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6. 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 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 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 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C ‎【解析】‎ 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排除细胞外,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转移。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考点:分泌蛋白 ‎17.如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与细胞识别有关 B. 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对称的 C. 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D. ③的成分有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②是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着。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详解】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A正确;②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B错误;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C正确;③是磷脂,磷脂的成分有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物质,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18.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是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蛋白质,但功能不同,与此无关的是 A. 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B. 构成蛋白质肽链的数目 C. 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D. 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区折叠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 ‎【详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区折叠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ABC正确;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无蛋白质的功能无关,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与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9.关于细胞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 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 B. 酶、ATP都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毫无关系 C. ATP是保证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能源物质 D. 酶能保证细胞代谢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ATP是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两类化合物,它们共同保证和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酶、ATP两类化合物性质虽不同,但两者的合成紧密相关:酶的合成需要ATP的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是蛋白质或RNA类物质,它们的合成与生物遗传物质有关,因而具有物种差异性;不同生物体内ATP的有机结构是相同的,因而ATP不具有物种差异性。‎ ‎【详解】酶是蛋白质或RNA类物质,它们的合成与生物遗传物质有关,因而具有物种差异性;不同生物体内ATP的有机结构是相同的,因而ATP不具有物种差异性,A正确;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需要ATP提供能量,B错误;ATP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酶能保证细胞代谢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①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②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而不能恢复,③同一种酶在不同pH下活性不同,不同的酶的最适pH不同,④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20.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瓶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B. 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C. 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D. 乙组D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装置甲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其中A瓶中的质量分数为10%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瓶是酵母菌的培养液;C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D瓶是酵母菌的培养液,E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瓶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A正确;甲装置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乙装置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向B瓶和D瓶中加入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灰绿色,B错误;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C正确;乙组D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1.下列不属于蓝藻与黒藻相同之处的是 A. 都有染色体 B. 都能有氧呼吸 C. 都有细胞壁 D.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黑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共同点有:都具有细胞膜、核糖体、遗传物质DNA等;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部分生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详解】黑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细胞核内有染色体,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A错误;蓝藻和黑藻细胞中都能有氧呼吸,B正确;蓝藻和黑藻细胞中都有细胞壁,C正确;蓝藻和黑藻细胞中都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22.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B. 蛋白质变性后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C. 蛋白质变性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D. 蛋白质变性是可逆的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氨基酸在形成直链肽链时,需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而形成环状肽链时,由于环状肽首尾相接,因此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氨基酸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二硫键有关,蛋白质变性的过程中就是空间结构改变的结果。‎ ‎【详解】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链的空间结构破坏造成的,A错误;蛋白质变性,其肽键没有断裂,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B正确;蛋白质变性后其特定功能发生丧失,C错误;蛋白质变性指其空间结构被破坏,是不可逆的化学反应,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结构和变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23.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无糖饼干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 B. “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 C. 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D. “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糖类、维生素D、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知识点。大量元素包括 C、H、O、N、S、P、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 ‎【详解】饼干中含有淀粉,淀粉是糖类,不是无糖产品,A错误;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正确;蔬菜内含有多种化合物,含有C、H、O等多种元素,不是不含有任何元素,C错误;N、P是大量元素,Zn是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B。‎ ‎【点睛】熟记细胞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掌握细胞中各种糖类、脂类的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4.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B. 1分子乳糖水解产生2分子半乳糖 C. 维生素D和性激素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D. 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耗氧多,产能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单糖可以脱水缩合形成二糖和多糖,多糖可以水解形成二糖和单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RNA和DNA的成分,都不能提供能量;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详解】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不是多糖,A错误;1分子乳糖水解产生1分子半乳糖和1分子葡萄糖,B错误;维生素D和性激素都属于固醇类物质,C正确;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耗氧多,产能也多,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单糖、二糖、多糖之间的转化,对于糖类的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5.由于受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错误的是 A. 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用紫鸭跖草细胞代替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B.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用苏丹Ⅳ染液代替苏丹Ⅲ染液观察 C.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时,用颜色接近的甘蔗汁液代替梨汁液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也可以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呈红色;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液、龙胆紫)染成深色。‎ ‎【详解】紫鸭跖草细胞中的液泡是紫色的,故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用紫鸭跖草细胞代替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A正确;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可以用苏丹III与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IV与脂肪染成红色,故可用苏丹Ⅳ染液代替苏丹Ⅲ染液观察,B正确;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时,不能用颜色接近的甘蔗汁液代替梨汁液,因为甘蔗汁中含的是蔗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C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脂肪实验、质壁分离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6.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 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D. 核孔对大分子的运输不具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2、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细胞核中染色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核仁与rRNA的合成有关,而rRNA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B正确;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正确;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对大分子有选择性,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7.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A. 内质网:蛋白质的加工 B.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合成 C.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中心体的功能:在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2、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并实现膜融合,在此时,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然后再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再次实现膜融合,并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并实现膜融合,在此时,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然后再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再次实现膜融合,并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A正确,B错误;中心体的功能:在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故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C正确;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以分泌蛋白为素材,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求考生识记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8.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有利于细胞物质的运输 B. 汗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较多,有利于汗液的分泌 C. 飞翔鸟类胸肌细胞的线粒体细胞数量多有利于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D.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氧,精子细胞变形成蝌蚪形便于游动,这都是该生物学观点的具体体现。(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附着在线粒体内膜上,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3)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快。(4)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相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高尔基体膜形成囊泡进行运输,以胞吐的形式进行。‎ ‎【详解】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有利于细胞物质的运输,A正确;汗腺细胞分泌汗液,但汗液中不含蛋白质,B错误;线粒体是能量供应站,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C正确;生物膜系统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故选B。‎ ‎29.下面为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图①所示 B. 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图②所示 C. 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图③所示 D. ①和②两种运输方式统称为被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运输方式的区别:‎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2)根据特点进行判断:①是协助扩散、②是自由扩散、③是主动运输。‎ ‎【详解】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是图②所示,A错误;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扩散,是图③所示,B错误;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是图②所示,C错误;①自由扩散和②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统称为被动运输,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通过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图解考查了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适中。‎ ‎30.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非绿色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呼吸酶的活性 B. 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C. 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 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图乙中,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随氧气浓度升高而减弱,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大氧气浓度,呼吸作用速率又加快。‎ ‎【详解】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A正确;根据图甲可知:B点时,细胞呼吸最旺盛,B点所对应的温度为最适宜温度,B正确;图乙中由D到E,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细胞开始进行有氧呼吸;由E到F,随着氧气的增加,植物的有氧呼吸加强,C错误;贮藏水果和蔬菜主要应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乙图E点时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说明此时细胞呼吸最弱,因此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氧气的浓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31.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3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有关,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有关 C. 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时刻不停地发生转化,且处于动态平衡中 D. 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有关,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有关,B错误;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时刻不停地发生转化,且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3.如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图,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③处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B. 甲代表的物质为丙酮酸、乙代表NADH C. ②中的生理过程需要H2O参与 D. 用18O标记C6H12O6,产物H2O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即细胞质基质;②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基质;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内膜,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据此答题。‎ ‎【详解】①②③是有氧呼吸的一二三阶段,每个阶段释放的能量少部分部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错误;甲代表的物质为丙酮酸、乙代表NADH,B正确;②处发生的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生成二氧化碳和[H],C正确;用18O标记C6H12O6,产物H2O不能检测到放射性,二氧化碳能检测到放射性,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场所和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4.下列对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解释正确的是 应用 措施 原理 A 包扎伤口 选用透气的纱布 利于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 B 土壤板结 及时松土 促进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 C 酿酒 保持通气 产生更多的酒精 D 水稻种植 定期排水 防止乳酸中毒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2、土壤松土:①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②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活动,提高土壤肥力;③抑制反硝化细菌活动,导致土壤氮元素流失。3、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4、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详解】破伤风杆菌为厌氧菌,伤口深处大量繁殖,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不能大量繁殖,A错误;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松土透气,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B正确;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刚开始通气可以促进酵母菌的繁殖,只有在缺氧时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利用麦芽、粮食和酵母菌进行酿酒,C错误;水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原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作用的原理。‎ ‎35.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 D. 2~3 h内液泡中液体的浓度大于物质A溶液的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0~1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4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详解】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错误;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浓度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C错误;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答题。‎ ‎36.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细胞结构上不同于A、B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属于___________(填“高等植物”、“低等植物”或“动物”)细胞,结构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代表的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4)若图中B为洋葱非绿色器官的细胞,则一定没有___________(填序号)。 ‎ ‎(5)图B中具单层膜且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 高等植物 (3). 纤维素和果胶 (4). 核糖体 (5). 4 (6). 11‎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C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细胞);B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A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动物细胞),据此答题。‎ ‎【详解】(1)图中C原核细胞结构上不同于A、B)(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图中B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无中心体属于高等植物细胞,结构2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3)图中A动物细胞、B植物细胞、C蓝藻代表的细胞,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4)若图中B为洋葱非绿色器官的细胞,则一定没有4叶绿体。 ‎ ‎(5)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故图B中具单层膜且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11液泡。‎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成分和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巧妙,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7.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番茄根细胞对Ca2+的吸收速率与02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结果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特点。‎ ‎(2)水稻培养液里的Mg2+和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原因是植物吸收水分的比例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吸收离子的比例。‎ ‎(3)水稻和番茄对SiO44-吸收量不同主要与细胞膜上_________有关。‎ ‎(4)根据图2可以判断,番茄根细胞对Ca2+的吸收方式是____________。在A点时,离子吸收速率很低主要是受__________的限制。‎ ‎(5)若要验证Mg是水稻生长的必需元素,实验思路为取生长状况相近的水稻幼苗随机分成等量的两组,分别用完全培养液和仅_________(填“增加”或“缺少”)Mg的培养液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是否有差异。‎ ‎【答案】 (1). 选择透过性 (2). 大于 (3). 载体数量 (4). 主动运输 (5). 能量(或细胞呼吸) (6). 缺少 ‎【解析】‎ ‎【分析】‎ ‎1、据图1分析,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Ca2+、Mg2+多,造成培养液中Ca2+、Mg2+ 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SiO32-多,造成培养液中SiO32-浓度上升,两种植物吸收离子不同,水稻对SiO32-吸收较多,而番茄对Ca2+、Mg2+ 吸收较多。‎ ‎2、图2表示主动运输,分析曲线图:氧气浓度为0,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能量,则离子的运输速率较慢;随着氧气浓度增加,离子的运输速率加快;而b点以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物质运输速率不变。‎ ‎【详解】(1)由题图可以看出,番茄和水稻在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不同,说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都具有选择性。‎ ‎(2)植物吸收水分的比例大于吸收离子的比例,因此水稻培养液里的Mg2+和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 ‎(3)由图1可知,番茄生长需求量最大的离子是Ca2+,水稻需求量最大的离子是SiO42-,原因是它们各自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载体。‎ ‎(4)根据图2可以判断,番茄细胞对Ca2+‎ 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在A点时,离子吸收速率很低主要是受能量供应(细胞呼吸)的限制。‎ ‎(5)用实验证明Mg 是水稻的必需元素的方法:取生长状况相近的水稻幼苗随机分成等量两组,分别用完全培养液和缺少Mg 的培养液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生长状况是否有差异。‎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8.某科研小组对萝卜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研究者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后,做了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 ‎ ‎(1)甲实验分两组进行,除了分别加入图甲所示的两种溶液外, 还需加入____________溶液;甲图结果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A、B表示不同实验温度,但图中显示A、B两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pH均为7,这一结果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显示,当pH≤2或pH≥11时过氧化氢的含量保持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4)由图可知,在进行不同的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_________或_________来表示酶活性。‎ ‎【答案】 (1). (等量的)过氧化氢 (2). 萝卜提取液组单位时间氧气产生量更多/萝卜提取组的氧气产生速率更大/萝卜提取液组的氧气产生量的曲线斜率更大/萝卜提取液组达到反应平衡点时所需的时间更短 (3). (一定范围内)改变温度,不影响酶的最适pH值 (4). 过氧化氢酶已经失活 (5). 产物的生成量 (6). 反应物(或底物)的消耗量(或减少量)‎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实验1的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萝卜提取液含有过氧化氢酶,与无机催化剂相对比,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缩短,证明酶的高效性。‎ 实验2,:曲线A与B对照,说明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A组慢B组快,应该是酶的数量的影响,因此,曲线A的实验结果是由第二次实验(酶量减半)得出。‎ ‎【详解】(1)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因此除了图甲所示溶液外,还需加入体积相等、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甲图结果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依据可有:萝卜提取液组单位时间氧气产生量更多/萝卜提取组的氧气产生速率更大/萝卜提取液组的氧气产生量的曲线斜率更大/萝卜提取液组达到反应平衡点时所需的时间更短。‎ ‎(2)乙实验中A、B表示不同实验温度,但图中显示A、B两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pH均为7,这一结果说明了(一定范围内)改变温度,不影响酶的最适pH值。‎ ‎(3)在最适pH值条件下,酶活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实验2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约为7,另外在强酸、强碱环境下,过氧化氢酶已经失活。‎ ‎(4)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反应物(底物)的消耗量来表示酶的活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和实验的理解分析能力,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39.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百香果的呼吸作用进行研究,将刚采摘的百香果均分为两份,分别放在两个冷藏箱内贮藏,一个冷藏箱中只有普通空气(对照组),另一个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02的空气(C02处理组),两组都在4℃条件下贮藏。从采摘后算起每10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0-10d中,百香果细胞呼吸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其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___;20d后C02处理组百香果细胞产生C02的场所有___________。‎ ‎(3)40d对照组百香果产生的酒精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O2处理组。‎ ‎(4)依据该研究成果,可以对百香果的冷藏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储藏的天数 (2). CO2的浓度 (3). 百香果的数量或生理状况、储存温度等 (4). 有氧呼吸 (5). 线粒体内膜 (6).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7). 大于 (8). 提供高浓度的CO2环境(可以减少百香果的呼吸消耗)‎ ‎【解析】‎ ‎【分析】‎ ‎1、百香果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所以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葡萄糖)→2C2H5OH+2CO2+少量能量,所以其单位时间内只有CO2释放量。‎ ‎2、分析题图可知,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10天时,两组百香果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10天时,对照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百香果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O2处理组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20天时,百香果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20天时,百香果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百香果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1)通过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储藏的天数和CO2的浓度;因变量是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除此之外的是无关变量,比如有百香果的数量或生理状况、储存温度等。‎ ‎(2)分析题图可知,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10天时,两组百香果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其中产生ATP最多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当储藏天数大于20天时,百香果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百香果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百香果细胞产生C02的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3)通过图示分析,40d对照组百香果产生的酒精量大于CO2处理组。‎ ‎(4)依据该研究成果,可以对百香果的冷藏提出的建议是:提供高浓度的CO2环境(可以减少百香果的呼吸消耗)。‎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能够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两条曲线,并且判断曲线的不同区段细胞呼吸的方式,难度适中。‎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