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

‎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第I卷 一、选择题(共50分,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下列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黑藻的中心体可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B. 醋酸杆菌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蓝藻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可以是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2.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作出了贡献,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B. 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的细胞并为之命名 C.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 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3.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肪、糖原、淀粉、纤维素等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B.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糖类 C. 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小 D. 血钙过高引起抽搐,说明无机盐有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作用 ‎4.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可能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 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可能是一种二肽 C. 某二肽的化学式是C8H14O5N2,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基为-CH3)和另一种氨基酸X,则X的化学式应该是C5H7O3N D. n个氨基酸共有m个羧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两条多肽链中羧基数为m-n+2‎ ‎5.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 B. 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比7月的砖红色深 12‎ C. 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D. 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 ‎6.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表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C. 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 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①‎ ‎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定氢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几乎没有差异 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多种色素,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8.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如图),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分析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相符的是 A. 观察线粒体时可用甲基绿染液进行染色 B. 过程①②都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C. 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 D. 据图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③过程 ‎9.氰化物进入细胞后,会妨碍线粒体的功能,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O2,引起细胞窒息。在培养植物根尖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氰化物后,根尖细胞吸收K+的速率随之降低(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正常组织细胞中利用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B. 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 4 h后根尖细胞因缺少能量供应不能吸收K+‎ D. 氰化物会影响O2进入线粒体从而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O2‎ ‎10.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 12‎ A. 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 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 C. 如果该植物原重X kg,置于暗处4h后重(X -1) 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1‎ D.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11.下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P点时,该器官的无氧呼吸强度最低 B. O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C. 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D. Q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12.下列细胞分裂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⑤‎ ‎13.图1为某一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示意图,图2所示为该果蝇体内某一细胞分裂图像中部分染色体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常情况下,AB段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BC、FG和LM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 B. 图2代表的细胞为极体,出现在图1的EF段,产生的子细胞全部异常 C. 观察100个图2细胞所示时期的细胞,发现5个出现了图2所示情况,则异常细胞比例为5%‎ D. 图1中AB、EF和IJ段细胞含DNA分子数目相同 ‎14.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 A. 3:1 B. 5:3 C. 7:1 D. 13:3‎ 12‎ ‎15.对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不考虑变异)。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状况是 ‎16.—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 A. B. C. D. ‎ ‎17.已知含一条X染色体的果蝇(XY,XO)为雄性,含两条X染色体的果蝇(XX,XXY)为雌性,含三条X染色体或无X染色体的果蝇胚胎致死。将白眼雌果蝇(XbXb)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中偶尔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母本产生配子时两条染色体未分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不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 B. 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Y C. 这只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内肯定有Y染色体 D. 母本产生配子时肯定发生两条同源X染色体不分离 ‎18.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只含有S元素 B. 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利用细菌的DNA作为模板进行DNA复制 C. 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可能是因为35S进入了宿主细胞 D. 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释放的大量子代T2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很小 ‎19.下列关于DMA分子的计算,正确的是 A.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中,DNA分子的(A+T)/(G+C)的值一般相同 B. 不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的(A+G)/(T+C)的值一定不同 C. 若DNA 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0.5‎ D. 10对A-T碱基对和20对C-G碱基对,可构成的DNA分子种类数小于430种 ‎20.某双链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5,用15‎ 12‎ N标记该DNA分子,并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子代DNA分子的7/8 B. 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共有2条 C. 每个DNA分子含有氢键2400个 D. 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000个 ‎2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B. 共同进化是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C.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2.下列关于进化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 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 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3.关于DNA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冷却可观察到蓝色产物 B. 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延伸——复性三步 C. 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DNA D. 用甲基绿、吡罗红将细胞染色,细胞质呈绿色,细胞核呈红色 ‎2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B. 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 C. 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一种激素参与调节 D. 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25.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A. 腐乳发酵过程中毛霉生长温度应控制在30-35度。‎ B. 分两阶段发酵果醋时,第一阶段比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要高一些 C. 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含大量酵母菌,腐乳的“皮”为毛霉菌丝 D. 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因未经质量鉴定而不宜直接食用 ‎26.在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正确的是 A. 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都可用蒸馏、压榨和萃取的方法提取 12‎ B. 分离出的玫瑰精油油层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可加入无水Na2SO4吸水 C. 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等,为了提高出油率,需用CaCO3水溶液浸泡 D. 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都有很强的挥发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成分都是萜类化合物 ‎27.如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B细胞 B. 激素乙通过体液定向运到垂体发挥调节作用 C. 细胞甲的分泌活动越旺盛,激素乙的分泌就越多 D. 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 ‎28.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鸡的红细胞不能用于DNA的提取 B. 反射一定依赖反射弧完成,体现了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C. 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所以不能体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 基因工程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这是通过改变碱基互补配对情况实现的 ‎29.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无菌培养液中培养。实验分为 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类激素对离体茎芽伸长生长都表现为促进,其中GA3促进作用更显著 B. A组数据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的内源GA3含量较高 C. 由B组可知,GA3单独处理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5倍 D. 由C组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5/3倍 ‎30.‎ 12‎ 下面是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假设该遗传病由1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 构成等位基因R和r的核苷酸数一定相同 C. Ⅰ1与Ⅳ3的基因型相同 D. Ⅲ4卵细胞形成过程中MⅠ期发生基因R与R的分离 ‎31.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写出Ⅰ1、Ⅰ3 的基因型和Ⅲ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 ‎ A. AA、Aa 和 1/16 B. Aa、Aa 和 1/9 C. Aa、AA 和 1/4 D. Aa、Aa 和 1/64‎ ‎32.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用样方法调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密集处选取样方地 ‎ ‎②根据植物种类确定样方面积 ‎③若调查区域为正方形地块,宜用五点取样法 ‎ ‎④统计样方内植物的个体数时,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原则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3.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 动作电位大小随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34.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酶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固定化技术因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而提高了酶的催化效率 B. 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 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而可以反复使用 D. 通过包埋法固定的酶的活性不再受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12‎ ‎3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 B. 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群落中物种丰富度 C.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呈“S”型或“J”型增长 D. 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记名计算法 ‎36.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将欧洲兔带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后来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 引入狐狸防治欧洲兔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狐狸捕食较多的袋鼠 B. 引入的病毒能防治欧洲兔但对袋鼠影响不大,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 C. 0—y1年欧洲兔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y1年时为防治的最佳时间 D. 若调查中被标记的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37.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图乙是在调査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中若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5×106kJ,那么鹰所获得的能量为5c/a×106kJ B. 图乙中第9年调査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 C. 由图乙分析,第8年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D. 第16—20年鼠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38.‎ 12‎ 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査值偏大 B. 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理利用资源 C. 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J”型数量增长 D. 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 ‎39.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 B. 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 C.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 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 ‎40.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结构的意义是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B. 生态恢复的本质是恢复系统必需的功能并使其能够自我维持 C.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越强 D.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第II卷 二、填空题(共40分)‎ ‎41.(每空2分,共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高”或“低”)。‎ ‎42.(每空2分,共10分)下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Ⅱ6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Ⅱ6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 ‎(3)Ⅱ7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Ⅲ9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_________。若Ⅲ10与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则其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43.(每空1分,共7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 ,激素乙通过 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12‎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 ,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 。(写至少出两项)‎ ‎44.(每空1分,共5分)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甲表示某海域大黄鱼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关系,图乙表示该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成分。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_点。在对大黄鱼进行捕捞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并保持大黄鱼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乙还缺少_________;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3)若海洋受到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图乙中________(填字母)代表的生物受害最严重。‎ ‎45.(每空1分,共8分)谷氨酸棒状杆菌可用于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从而制取谷氨酸钠(味精)。下图为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径,通过发酵工程可以大量生产谷氨酸。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 12‎ ‎;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成分有豆饼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生物素等,从物理状态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培养基。‎ ‎(2)测定谷氨酸棒状杆菌数目可采用的计数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________,前者计数的结果比后者计数的结果值更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谷氨酸棒状杆菌体内若积累了较多的谷氨酸,则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微生物这种对自身代谢速率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 ‎(4)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发酵过程中要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并通过搅拌使空气形成细小的气泡,迅速溶解在培养液中,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当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在无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是乳酸或琥珀酸。由此说明谷氨酸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与__________类似(填菌种名称)。‎ 12‎ 参考答案 ‎1.D ‎【解析】黑藻属于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B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C错误;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一种病毒,其衣壳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大肠杆菌的核糖体,D正确。‎ ‎2.B ‎【解析】试题分析: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虎克第一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将发现的“小室”命名为细胞,其实是死细胞,主要是细胞壁部分;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修正。综上所述,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科学事实的识记和理解。‎ ‎3.B ‎【解析】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磷脂,此外,还有少量糖类,B正确;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C错误;血钙过低引起抽搐,说明无机盐有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D错误。 ‎ ‎4.C ‎【解析】酪氨酸和精氨酸的R基不同,导致其溶解性不同,A正确;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甜味肽属于肽类,其分子(C13H16O5N2)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可能是一种二肽,B正确;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O2N1,C3H7O2N+氨基酸X→C8H14O5N2+H2O,则X的化学式应该是C5H9O4N,C错误;n个氨基酸共有m个羧基,则R基上的羧基数为m-n,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两条多肽链中羧基数=R基上的羧基数+肽链数=m-n+2,D正确。‎ ‎5.C ‎【解析】‎ 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而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S,故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A正确;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图中的果糖、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在6~11月期间,葡萄糖含量变化不大,而10月果糖含量最多,故该月的苹果样液砖红色最深,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随着酶含量的不断增加,淀粉的含量不断减少,故图中的酶最可能是淀粉酶,在淀粉酶的催化下,大分子的淀粉发生水解,致使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图中的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均为糖类,其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D正确。‎ ‎6.D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Ⅰ是细胞膜外侧(细胞膜成分中的糖蛋白仅位于细胞膜外表面)、Ⅱ是细胞膜内侧,a是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b是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离开细胞,可据此分析答题。‎ 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③是磷脂双分子层,②是蛋白质,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膜成分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A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③均有关,B错误;b是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离开细胞,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时氧气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而不是离开细胞,C错误;图中①是糖蛋白,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①,D正确。‎ ‎【点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比较:‎ ‎7.D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线粒体基质中,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可见,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定氢离子浓度差是通过物质氧化分解实现的,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的功能不同,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存在较大差异,B错误;分泌蛋白是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多种色素,参与光反应过程中的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转化的过程,D正确。‎ ‎8.C ‎【解析】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A 项错误;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②过程是将RNA运出细胞核,与DNA聚合酶无关,B项错误;在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通过线粒体外膜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说明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C项正确;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M蛋白与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的④过程,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原理、遗传信息的转录、有氧呼吸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各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据此并结合题意信息“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9.B ‎【解析】在正常组织细胞中,O2在线粒体内膜上与[H]结合生成H2O,A错误;线粒体功能受阻后由于供能不足,导致K+吸收速率下降,说明细胞吸收K+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4 h后根尖细胞仍能吸收K+,速率相对恒定,所需能量可来自无氧呼吸产生的ATP,C错误;氰化物会妨碍线粒体的功能,但不会影响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线粒体,D错误。‎ ‎10.B ‎【解析】图中虚线表示的是CO2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实线表示的是呼吸消耗量。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30℃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50(净合成量)+3.00(呼吸消耗量)=6.50mg/h,35℃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00(净合成量)+3.50(呼吸消耗量)=6.50mg/h,二者相同,A项错误;在25℃时,CO2吸收量最大,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项正确;结合A选项,总光合作用应为[2(X -l)+2]/4,C错误;B曲线是在不同温度下的曲线,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真正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在有光条件下,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注意:O2释放速率或CO2吸收速率,其主体不同代表的含义就不同。如“细胞释放O2的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叶绿体释放O2的速率”指的就是真正光合速率。“细胞吸收CO2的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指的就是真正光合速率。‎ ‎11.C ‎【解析】P点时,CO2释放量的相对值最低,说明细胞呼吸强度最低,A错误;O点时,O2‎ 吸收量为零,说明该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此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Q点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相等,但O2的浓度大于Q点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不等,说明该植物器官在呼吸过程中即消耗糖类,也消耗脂肪等物质,但Q点时不能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错误。‎ ‎12.C ‎【解析】每个染色体组是由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这些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不相同,据此可推知:图①②③④⑤中分别含有2个、4个、1个、2个和1个染色体组。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13.D ‎【解析】图1中AB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该阶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一定是细胞一分为二,A项正确;图1是“某一果蝇”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图,只有雌性果蝇体内会同时出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所以该果蝇只能代表雌性果蝇。图2所示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加之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只能是极体,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全部异常,B项正确;100个极体正常分裂后会产生200个正常的子细胞,有5个细胞异常分裂后会产生10个异常的子细胞,所以异常细胞的比例为(10÷200)×100%=5%,C项正确;AB段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EF段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IJ段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4.C ‎【解析】假设红眼由B基因控制,b基因控制白眼,因为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所以亲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是XBXb,雄果蝇是XBY,则子一代的红眼雌雄果蝇基因型和比例分别是:1/2XBXB、1/2XBXb、XBY;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是3/4XB、1/4Xb、雄果蝇产生的精子种类和比例是1/2XB、1/2 Y,产生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7∶1,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5.A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与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不考虑变异),说明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基因型为ABc、aBC、Abc、abC 的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进而推知A和c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C连锁,基因A和a、B和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C和c、B和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A符合条件,A正确。B图表示A和b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连锁,B错误。C图表示A和C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c连锁,C错误。D图表示B和c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和C连锁,D错误。‎ ‎16.A ‎【解析】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则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则该男孩是由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中两条含有基因b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着丝点分裂,所以A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不正常的分裂。‎ 故选:A。‎ ‎17.B ‎【解析】已知体细胞中含一条X染色体的是雄性(如6+X,6+XY,6+XYY,其不育),含两条X染色体的是雌性(如6+XX,6+XXY,都是可育)。将白眼雌果蝇(XbXb)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中偶尔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应该为XbXbY,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或XBY,说明亲本白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结果生成了极少量含有二条X染色体和没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中,A错误;后代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应该为XbXbY,B正确;后代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或XBY,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C错误;母本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两条同源X没有分离,D错误。‎ ‎18.D ‎【解析】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肯定含有C、H、O、N、S元素,A错误;T2‎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DNA的复制,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因此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可能是因为离心不充分,部分蛋白质外壳粘在了细菌的表面,C错误;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而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31P,只有少量的噬菌体含有32P,D正确。‎ ‎19.D ‎【解析】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DNA分子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细胞中DNA分子的(A+T)/(G+C)的值一般不同,A错误;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不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的(A+G)/(T+C)的值一般都等于1,B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在双链DNA分子中,(A+G)/(T+C)的值在两条单链中互为倒数,因此若DNA 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2,C错误;30个碱基对构成的DNA分子种类数最多430种,若已知10对A-T碱基对和20对C-G碱基对,则构成的DNA分子种类数肯定小于430种,D正确。‎ ‎20.A ‎【解析】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因此复制四次后每一个DNA分子都含有14N,但是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15N,即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子代DNA分子的100%,A错误;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共有2条,B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单链中双链DNA中(A+T)的比例相等,且双链中A=T,G=C,因此这个DNA分子中,A=T=1000×2×3/5×1/2=600个,则G=C=1000-600=400,则连续复制四次,消耗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400×(24-1)=6000个,D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含有A//T对600个,G//C对400个,因此每个DNA分子含有氢键数=600×2+400×3=2400个,C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的结构和复制的过程,根据公式先计算DNA分子中各种碱基的数量,再计算复制若干次后消耗的某种基本单位的数量。‎ ‎21.A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只要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B错误;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22.C ‎【解析】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而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营养,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 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因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群落内物种组成处于变化之中,D错误。 ‎ ‎23.A ‎【解析】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A正确;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复性-延伸三步,B错误;用兔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DNA,C错误;用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D错误。‎ ‎24.B ‎【解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错误;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B正确;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也有多种激素参与,如抗利尿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等,C错误;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 ℃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中枢、水盐调节、等知识。本题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中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必需掌握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作用机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还需要学生掌握在调节过程中的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25.D ‎【解析】腐乳发酵过程中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腐乳腐败变质,而加料酒主要为了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A项错误;分两阶段发酵果醋时,第一阶段即果酒的制作,所控制的温度范围是18~25℃,第二阶段即果醋的制作所控制的温度范围是30~35℃,所以第一阶段的温度比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要低,B项错误;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含大量醋酸菌,腐乳的“皮”为毛霉菌丝,C项错误;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可能灭菌不彻底,而且未经质量鉴定,所以不宜直接食用,D项正确。‎ ‎26.B ‎【解析】橘皮易焦糊适宜用压榨法提取,不能用蒸馏法提取,故A错误;提取玫瑰精油过程中,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以加速油水分层,分离的油层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需加入无水Na2SO4将水除去,故B正确;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等,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低,为了提高出油率,需用石灰水溶液浸泡,故C错误;大部分植物芳香油的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但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故D错误。‎ ‎27.D ‎【解析】细胞甲能分泌抗体,则细胞甲是浆细胞,A 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向靶细胞,但只能特异性地对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B项错误;图中细胞甲分泌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激素乙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故C项错误;据图可知,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说明二者具有竞争性,D项正确。‎ ‎28.B ‎【解析】A.鸡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含DNA,可用于DNA的提取,A错误;‎ B.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是反射完成的基础,体现了结构是功能的基础,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体现了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层次,C错误;‎ D.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属于基因重组,可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但没有改变基因结构,D错误;‎ 答案选B。‎ ‎29.D ‎【解析】与不加激素的对照组相比,两类檄素对离体茎芽伸长生长都表现为促进,其中GA3促进作用更显著,A正确;A组数据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的内源GA3含量较高,B正确;由B组可知,GA3单独处理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6.5-4)÷(4.5-4)=5倍,C正确;由C组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10-4)÷(6-4)=3倍,D错误。‎ ‎30.C ‎【解析】据系谱图可知,Ⅰ1、Ⅰ2有病,而其女儿Ⅱ2却正常,说明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项错误;等位基因R和r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时可能发生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所以构成等位基因R和r的核苷酸数不一定相同,B项错误;根据A项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一定是Rr。根据Ⅲ6的基因型为rr,可推知患者Ⅳ3的基因型也一定是Rr,故C项正确;根据Ⅱ4的基因型为rr,可推知患者Ⅲ4的基因型是Rr,Ⅲ4卵细胞形成过程中,MⅠ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会发生基因R与r的分离,如果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基因R与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并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明确一对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识记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和相同基因分离的时期。‎ ‎31.B ‎【解析】人类的白化病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为A/a,由于Ⅰ1、Ⅰ3的后代中分别含有该病个体,且Ⅰ1、Ⅰ3个体均不患病,因此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为Aa;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Ⅱ2个体不患病,其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比例为AA:Aa=1:2,同理Ⅱ3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也为AA:Aa=1:2,而只有亲代基因型均为Aa个体的后代中可能出现患病子代,因此Ⅲ1患病的概率为2/3×2/3×1/4=1/9,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32.C ‎【解析】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该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密集处选取样方地,①错误;统计时可视植物密度确定样方面积,密度低的样方可大些,②正确;样方法草原物种多样性,应该统计样方内物种数以及每一种植物的个体数,③④正确。综上所述,以上说法正确的有②③④,故选C。‎ ‎33.C ‎【解析】【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4.B ‎【解析】试题分析:酶的固定化技术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不会提高了酶的催化效率,A错。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B正确。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C错。通过包埋法固定的酶的活性同样受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D错。‎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固定化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5.A ‎【解析】具有捕食关系的种群之间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有助于维持群落中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A正确;引入外来物种如果没有天敌,会导致原来的某些物种逐渐灭绝,反而会降低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B错误;自然状态下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或不能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既不会呈“J”型,也不会呈 “S”型增长,C错误;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记名计算法的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D错误。‎ ‎36.C ‎【解析】引入狐狸后,袋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因此可以推测袋鼠和狐狸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因此引入狐狸防治欧洲兔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狐狸捕食较多的袋鼠,A正确;引入的病毒能防治欧洲兔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说明病毒的专性寄生于欧洲兔,B正确;0—y1年欧洲兔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y1年时欧洲兔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K值左右,而防治的最佳时期应该在K/2以下,C错误;若调查中被标记的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正确。‎ ‎37.C ‎【解析】据图分析,草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其同化能量之比,即c/a,故鹰所获得的能量为c/a×5×106kJ=5c/a×106kJ,A正确;图乙中,0~4年,λ=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年,λ<0,种群数量下降,第9年调查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第10年时鼠的种群密度最低,B正确,C错误;第16—20年,λ大于1且为固定值,因此鼠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 ‎【点睛】据图分析,图甲中,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g、h、i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图乙中,0~4年,λ=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年,λ<0,种群数量下降,10~16年,2>λ>1,且不断增长,16~20年,λ-1>0,种群呈J型增长。据此答题。‎ ‎38.B ‎【解析】‎ 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小鱼不能被捕捞,进而导致调査值偏小,A错误;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型数量增长,C错误;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D错误。‎ ‎39.D ‎【解析】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不一定有竞争关系,如图中的草鱼和青鳉,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产量越低,B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碎屑中含有的化学能,C错误;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D正确。‎ ‎40.C ‎【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垂直配置状况或垂直格局,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A项正确;生态恢复的本质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之具有系统自我维持能力,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就越强,例如极地苔原(冻原)生态系统,由于其物质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就十分漫长,它的恢复力稳定性就很低,C项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项正确。‎ ‎41. 类囊体膜 蓝紫光和红光 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低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据题意可知,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据题中曲线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及呼吸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a,小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上升、干物质积累速率基本不变、呼吸速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变、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 ‎【详解】(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叶绿素和类胡萝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上的色素主要捕获红光和蓝紫光;‎ ‎(2)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由于群体光合速率不变,而群体呼吸速率仍在上升,导致群体净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 ‎(3)由于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阳生植物,即阴生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比阳生植物少,因此阴生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阳生植物低。‎ ‎【点睛】关键要理解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因此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速率=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呼吸速率。‎ ‎4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由Ⅱ6、Ⅱ7表现正常而Ⅲ9患病,可判断其为隐性遗传;由Ⅱ6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Ⅱ7(母亲)把一个隐性基因传递给Ⅲ9(儿子)而使其患病,可判断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 XAXa Ⅰ4 1/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遗传病图谱的知识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对于此类试题,关键是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以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同时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 ‎(1)Ⅱ-6和Ⅱ-7均不患该病,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若Ⅱ-6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分析上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理由是由Ⅱ6、Ⅱ7表现正常而Ⅲ9患病,可判断其为隐性遗传;由Ⅱ6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Ⅱ7(母亲)把一个隐性基因传递给Ⅲ9(儿子)而使其患病,可判断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 ‎(3)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7正常却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III9,因此II7的基因型为XAXa,由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可知,III9的致病基因来自II7,由于I3是正常的,I4患病,因此II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4,故II7的致病基因来自I4。据图分析可知,III10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与正常男性(XBY)结婚,则其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1/2=1/4。‎ ‎43.(8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运输 ‎(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3)等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示增加产热量的方式有骨骼肌战栗和甲状腺激素调节,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 ‎【详解】(1‎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图示增加产热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即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 ‎(5)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判断图中两种激素的名称以及各自的作用,明确任何条件下只要体温恒定,则产热量一定与散热量相等。‎ ‎44. b 增长型 时间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能源) 18%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由图甲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与种群的K/2,由图乙可知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 ‎(1)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捕捞大黄鱼时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大黄鱼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2)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某些海洋鱼类存在季节性洄游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时间结构。‎ ‎(3)图乙中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还缺少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能源)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7×105)/(1.5×106)×100%=18%。‎ ‎(4)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且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若海洋受到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图乙中C(次级消费者)代表的生物受害最严重。‎ ‎45.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液体 稀释涂布平板法 大 前者死活菌体一起计数,后者只计数活菌数,且可能有多个菌体形成同一个菌落 负反馈调节 异养兼性厌氧型 ‎ 不断向发酵液中通入无菌空气,发酵液中碳氮比为4:1培养一段时间使菌种大量繁殖,后将培养液的碳氮比改为3:1(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谷氨酸迅速排放到细胞外)‎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要求学生熟知微生物的结构特点、计数方法、以及会利用所给发酵原理设计实验思路。‎ ‎(1)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细菌,酵母菌属于真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成分有豆饼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生物素等,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2)测定谷氨酸棒状杆菌数目可采用的计数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中死活菌体一起计数,而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计数活菌数,且可能有多个菌体形成同一个菌落,因此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的结果比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值更大。‎ ‎(3)据图分析,当谷氨酸过量时,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导致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下降,从而使谷氨酸含量下降,这种对自身代谢速率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4)说明谷氨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当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因此通过发酵得到大量谷氨酸的发酵条件是不断向发酵液中通入无菌空气,在发酵液C/N=4:1中培养一段时间,使菌种大量繁殖,后将培养液的C/N改为3:1,即可通过发酵得到大量谷氨酸。‎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