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学习目标)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③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②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高考链接 (高考考点) 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教学重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演示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一、引入 1. 8 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回忆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上节课的探究实验说明细胞膜的什么功能?细胞膜具有弹性吗?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 大屏幕演示: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与渗透作用失水后的图像(前后自身对照) 实验一:1895年E.Overton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他选取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则难以通过。 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问题②: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问题③: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对生物膜结构的强烈兴趣和渴望探索的动机。[来源:Zxxk.Com] 假说是怎样提出的。让学生认同“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主要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实验、推理想象—假说—进一步验证完善 8 三、单位膜模型的提出 实验二: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问题②: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红细胞膜来进行分析? 实验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作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问题②:细胞膜中的脂质为什么会排列为连续两层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会排列成怎样两层呢?画出来进行比较哪种情况膜稳定性强? 小结与思考 讨论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 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呢?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 实验四:1959年,J.D.Robertsen根据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单位膜结构模型。 问题①:单位膜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题②:单位膜结构有什么缺陷? 问题③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四、新技术带来新模型 :有哪些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 展示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后拍摄的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 洋葱表皮细胞渗透作用失水图片 人的红细胞渗透作用吸水涨破的图片 胞吞胞吐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 实验五:展示1970年L.D.Frye和H.Edidin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问题:①该实验表明什么? ②根据已有的生物知识或生活经验,你能列举哪些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 实验六: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 问题:说明什么? 了解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发展的作用。 8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实验七: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问题:①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②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③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的? 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探究思路引导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必然体现在膜的形状变化或其上分子的运动。如 ①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②变形虫的伪足运动现象;③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④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 提出技术进步推动了假说发展着技术进步,假说不断被修正和完善。突出模型建构方法:实验、推理想象—提出假说—进一步验证完善—不断发展。 8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五、小结: 六、练习 ①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_______组成的。 ②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_____和____组成。 ③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脂质分子是 层分布的。 ④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 三层结构组成。 ⑤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 性; ⑥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⑥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 模型。 1.动物细胞膜具有的流动性与以下哪一种物质关系最为密切 ( ) A.胆固醇 B.磷脂 C.糖脂 D.膜蛋白 2.何种特性使得磷脂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 ( ) A.它们是疏水的 B.它们是亲水的 总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8 C.它们吸水迅速 D.它们既是亲水的,又是疏水的 3.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下述论点中,揭示出不同的膜物质分子之间排布关系的论述是 ( ) A.磷脂排成双分子层 B.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脂双层 C.两侧膜分子排列不对称 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有流动性 4.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上的蛋白质。把人和鼠的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细胞表面发红色荧光 B.细胞表面发绿色荧光 C.细胞一半发红光,一半发绿光 D.细胞表面红、绿色均匀分布 高考链接 用两种荧光素分子分别标记两个细胞质膜中的脂质分子,再将两个细胞融合,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两种荧光均匀分布在细胞质膜上,这表明组成质膜的脂质分子 ( ) A.在双层之间做翻转运动 B.做自旋运动 C.沿膜平面做侧向运动 D.尾部做摇摆运动 板 书 设 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崁模型 磷脂 一 生物膜的成分 蛋白质 糖类(少) 8 二 生物膜的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 1 镶嵌 蛋白质 贯穿 2 结构特点:流动性 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教 学 反 思 1、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科学史实教育,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将各位科学家实验的资料,再加工成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科学家在进行研究,从中学习模型建构方法:实验、推理想象——提出假说——进一步验证完善——不断发展;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研究发展中的作用;总结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以活动促发现,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体系的建立。本节既有资料探究,小组讨论学习的活动,又有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画图、模型制作等手段,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学生学习方式多样,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要求,有效实现三维目标,学生学得既灵活又实在。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