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永春一中高二年10月月考生物(理科)试卷(2018.10)‎ ‎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40每题2分,共60分)‎ ‎1.能够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定向移植到另一不同物种生物身上的育种方法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单倍体育种 ‎2.基因工程操作时,将目的基因与基因运载体“缝合”的“针线”是(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连接酶 C.质粒 D.噬菌体 ‎3.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限制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构建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C.只有质粒才可以作为基因的运载体 D.DNA连接酶是基因工程的最基本工具之一 ‎4.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选项中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完成了表达的是(  )‎ A.棉花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 ‎5.下表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供体 剪刀 针线 运载体 受体 A 质粒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大肠杆菌等 B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DNA连接酶 限制性内切酶 质粒 大肠杆菌等 C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质粒 大肠杆菌等 D 大肠杆菌 DNA连接酶 限制性内切酶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质粒 ‎6.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保留该白粒矮秆麦种,常用的方法是(  ) ‎ A.自交    B.人工诱变 ‎ C.秋水仙素处理   D.花药离体培养 ‎7.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A.人工诱变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 ‎8.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 B.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对人类有益的 C.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D.为了避免对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可利用无性繁殖 ‎9.向开放水体中放养三倍体转基因鱼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及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培育三倍体转基因鱼时,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 A.先设法使二倍体鱼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以获得四倍体 B.让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鱼杂交获得三倍体受精卵 C.将目的基因导入含三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中 D.将目的基因导入二倍体鱼的受精卵再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10.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所用到的技术分别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细胞融合、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1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B.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定向变异 C.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生物性状,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 ‎12.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1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14.某生物种群有20000个个体,其中aa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 ,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显性纯合体20000个,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显性纯合体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基因频率降低了10% B.A基因频率增加了12.5%‎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1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 )‎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6.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理隔离的形成,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 B.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 C.生殖隔离的形成离不开地理隔离的作用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发展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 ‎17.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乙种群: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的基因突变率比乙种群高 B.乙种群的基因突变率比甲种群高[]‎ C.甲、乙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乙两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18.能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  )‎ ‎①基因突变 ②染色体变异 ③自然选择 ④隔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A.12.5% B.50% C.25% D.无法估计 ‎2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 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21.下列液体或化学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核酸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人体内细胞只要通过内环境就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 ‎23.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 A.纤维素 B.尿素 C.激素 D.维生素 ‎24.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淋巴细胞存在于B和D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比A、B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26.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27.右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28.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C.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9.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30.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2‎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若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则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1.右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D.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 ‎3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有 (  )‎ A.载体蛋白和激素的合成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O、CO2‎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淀粉被水解成麦芽糖 ‎33.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其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4.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   A.x>y>z  B.y>x>z  ‎ C. y>z>x   D.z>x>y 35.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磷脂分子的层数 ( )   A.3   B. 5    C.6     D.10 36.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 B.兴奋由细胞3传到细胞4,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D.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 ‎37.用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测定电位变化,阴影部分表示冲动传导的部位,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 ‎38.某种药物仅阻断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而抑制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A.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B.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C.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收缩 D.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39.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40.下图是控制蛙后肢的反射弧,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 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二、非选择题 ‎41、(9分)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可以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 ‎ ‎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 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理论上有____株。基因型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_____。‎ ‎(2)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育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④在完成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与“过程⑦”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42、(11分)下图是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③过程发生了________,这种变化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3)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 Aa aa A地区 ‎95%‎ ‎3%‎ ‎2%‎ B地区 ‎3%‎ ‎95%‎ ‎2%‎ ‎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引起的,患者幼年时期夭折。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但是B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右表:‎ 问:在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B地区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决定两地区基因频率变化方向的是________。‎ ‎43、(10分)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       系统,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      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        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           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肌细胞用于有氧呼吸共穿过   层生物膜。‎ ‎44.(10分)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 ‎ (1)[④] 的形成主要由[ ] (细胞器)完成,⑤的释放方式是 。‎ ‎(2)人的B细胞有胰岛素基因,此神经元细胞核中有没有胰岛素基因? 。‎ 理由是 。‎ ‎(3)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将偏转 次。‎ ‎(4)与兴奋传递相关的耗能过程包括神经电位的改变、神经递质的合成及 。‎ ‎(5)药物麻醉的原理可能是: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或抑制神经递质与_____的结合。‎ ‎(6)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 。‎ 永春一中高二年10月月考生物(理科)参考答案(2018.10)‎ 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40每题2分,共60分)‎ ‎1-5.CBDDC 6-10.ADBDB 11-15.AAAAB 16-20.CCDBB ‎21-25.ACABB 26-30.CCACB 31-35.DBDDD 36-40.CAAAC 二、非选择题(40分)‎ ‎41.(9分)‎ ‎(1)杂交育种 97 1∶1‎ ‎(2)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3)限制酶、DNA连接酶(2分,没填完整不得分)‎ 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分)‎ ‎42.(11分)‎ ‎(1)细胞核 核糖体  (2)基因突变 间 ‎ ‎(3)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2分) ‎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2分) ‎ ‎(4)96.5% 49.5% 自然选择 ‎43.(10分)‎ ‎(1)呼吸 消化 排泄 循环 ‎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2分) ‎ ‎(3)降低 NaHCO3 (4)神经—体液—免疫 (5)11‎ ‎44.(10分) ‎ ‎(1)突触小泡 ② 高尔基体 胞吐 ‎ ‎(2)有 该神经细胞与胰岛B细胞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2分) (3)2 (4)神经递质的释放 (5) 神 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6)主动运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