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

承德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 生物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选题(共46小题,每小题1分,共46分) ‎ ‎1.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 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 C. 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 D. 狐狸捕食一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 ‎2.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如图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kJ/(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表示细胞呼吸,其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5%‎ 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 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D. 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入分解者 ‎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的同化作用 B.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一定比a小 C. 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 应在a处加上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箭头 ‎4.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 A. 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B. 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C. 保持生态平衡 D. 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5.如图表示Ⅰ、Ⅱ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生物富集现象只能发生在Ⅰ中,而不会发生在Ⅱ中 B.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 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D. Ⅱ中的生产者比Ⅰ中的生产者个体更小、繁殖速度更快、纤维素含量更低 ‎6.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情况,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 C. ②④ D. ①④‎ ‎7.下列关于食物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B.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食物链的起点 C. 各种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 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 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 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知更鸟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 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10.下图表示四类生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Ⅰ一定不是第一营养级 ‎ ‎ B. Ⅱ、Ⅲ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 C. Ⅳ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 ‎ D. Ⅰ、Ⅱ、Ⅲ、Ⅳ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11.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B. 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 C. 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 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 ‎12.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 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结果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C. 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D. 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13.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过程中,地衣阶段的主要作用是(  )‎ A. 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 ‎ B. 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C. 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 D. 为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4.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 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 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15.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 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 C. 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竞争关系 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16.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17.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8.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 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 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 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19.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 A. 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 B.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 C.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D. 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 ‎20.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 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 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21.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 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 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2.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 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2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 小于92只 B. 大于92只 C. 小于161只 D. 大于161只 ‎2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5.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由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外加生长素浓度为2.0~3.0 mg/L时,对花粉管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大 B. 外加生长素浓度高于6.0 mg/L时,对花粉管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 外加生长素浓度为0时,花粉管中不含有生长素 D. 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26.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的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  )‎ A. a B. b C. c D. d ‎27.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28.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 B.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 C.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明显 D.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 ‎29.如图表示病毒HIV造成艾滋病的病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HIV出现的情况。此外在临床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试问在潜伏期时要如何采样与检测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 A.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B.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抗体的存在 C.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D.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抗体的存在 ‎30.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共同点是(  )‎ A.具有传染性 B.都能导致组织损伤 C.属于免疫过强 D.对体外物质的反应 ‎31.下图表示某人体内一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a细胞是通过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C.a细胞和吞噬细胞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 D.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导致患者体内细胞数目减少 ‎32.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使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33.以下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根本作用 B.免疫系统通过监控和清除功能,就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C.相对密闭的环境会诱导果蔬产生大量乙烯,有利于果蔬的长期贮藏 D.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参与的调节过程中都存在反馈调节 ‎34.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35.某人食用含肉毒杆菌罐头食品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下列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 B.注射肉毒杆菌凝集素 C.注射抗原促使机体产生抗体 D.注射淋巴因子促使机体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36.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细胞的作用 ‎37.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38.下图表示两种不同抗原刺激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强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免疫强度增强主要是由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引起的 B.参与图中免疫反应的细胞都起源于胸腺,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C.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所以首次注射B抗原免疫强度弱于二次注射A抗原 D.不同记忆细胞记忆的时间不同,所以有些疫苗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 ‎39.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40.下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图中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下面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①过程称为胞吞作用,图中①和③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图中②过程进行的是溶酶体的水解酶水解细菌,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有些毒性很强的细菌经过上述过程还不能被清除,只能将内部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记忆细胞,使之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 D.当该菌体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抗体消灭,该物质是由[5]高尔基体合成的,其特异性由基因决定的 ‎41.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全身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 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C.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理化性质 D.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 ‎42.如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用‎1升清水或静脉注射‎1升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曲线(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饮用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 B.30~90 min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曲线c代表饮用清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 D.如果曲线b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表明该盐水的浓度为0.9%‎ ‎43.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有寒战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B.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唯一中枢 C.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D.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44.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种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所致。对患者使用寡核苷酸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素Z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B.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C.UDP可能会抑制X的分泌 D.患者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45.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B.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使靶细胞代谢发生变化,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进行了信息交流 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时间越长,说明这种激素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6.下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和肾上腺分泌的两种激素 C.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大量转化成葡萄糖 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 二 填空题(共54分)‎ ‎1.(每空2分,共12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A、B、C、D合称为________,碳在其内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图乙中的分解者最可能是________。‎ ‎(3) 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增加的重量为‎80 g,那么直接消耗雷鸟和植物分别为________ g和________ g。‎ ‎2.(每空2分,共8分)如表是某地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 ‎ (2) 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极群落。‎ ‎3.(每空1分,共8分)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与植物调节有关的问题:‎ ‎(1)下图甲表示小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小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 ‎①图甲中,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②图乙中a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________ mol/L。‎ ‎(2)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 ℃‎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丙。‎ ‎①图丙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 mm;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结果能否验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需要把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______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用以实验。‎ ‎4.(每空2分,共18分)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__(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吞噬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细胞c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产生抗体既________又________,这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初次免疫时记忆细胞由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增殖分化而来。‎ ‎(3)切除胸腺后,图甲表示的免疫过程将________(减弱、加强或不变)。‎ ‎(4)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 ‎(5)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病。‎ ‎5.(8分)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说明:‎ ‎(1)图中①②⑦是构成反射弧的某些结构,则结构①名称是________;结构A的名称是________。‎ ‎(2)当激素⑥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当人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________(升高或降低),导致________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____重吸收水,减少尿的排放。‎ ‎(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________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________,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兔子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能量金字塔描述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不能简单等同于单个个体。‎ ‎2.【答案】C ‎【解析】根据试题分析,A表示细胞呼吸,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输入第三营养级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103kJ/m2·y,故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4+2)×100%=15.6%,A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B错误;图中地震以后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需要补偿的能量越多,所以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越大,C正确;各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上一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D错误。‎ ‎3.【答案】B ‎【解析】①是指草食动物粪便所含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的同化作用,A正确;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包括①中的能量和b流入的能量,不一定比a小,B错误;a为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总能量,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正确;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被下一个营养级摄取、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被分解者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应在a处加上细胞呼吸箭头,D正确。‎ ‎4.【答案】A ‎【解析】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是通过调整能量的流动方向,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农作物和积累在其他鱼体内,即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答案】D ‎【解析】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升高而呈现富集作用,在Ⅰ、Ⅱ都会发生,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不会随营养级的升高而改变,B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是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C错误;浮游植物比玉米个体更小、繁殖速度更快、纤维素含量更低,D正确。‎ ‎6.【答案】A ‎【解析】‎ 戊的能量最多,属于生产者,乙、丙的能量相差不多,根据能量传递效率10%~20%,不能构成两个营养级,所以都属于初级消费者,食物链为:戊乙丙甲丁,乙、丙的种间关系为图④竞争,图③为捕食关系。‎ ‎7.【答案】C ‎【解析】植物一般属于第一营养级,则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但也有少数植物例外,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为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捕蝇草既可作为生产者,也可作为消费者,可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8.【答案】D ‎【解析】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叶状虫为第二营养级,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故选D。‎ ‎9.【答案】C ‎【解析】A项,消费者中多数是动物,但并非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一些动物(蚯蚓、秃鹫等)为分解者。植物一般属于第一营养级,则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项,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从异化作用看,微生物一般分为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三类。C项,生产者是生态系统能量的开端,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生产者的多样性程度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稳定性。D项,一般情况下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属于一种成分,但个别生物或部分生物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属于两种成分,如捕蝇草既可作为生产者,也可作为消费者。‎ ‎10.【答案】D ‎【解析】Ⅰ、Ⅱ、Ⅲ、Ⅳ依次表示动物、高等植物、蓝藻、低等植物,它们无法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11.【答案】B ‎【解析】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豚草种群密度增大,狗尾草种群密度降低,龙葵被淘汰,因而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降低。由于豚草入侵,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发生了改变。豚草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激烈,最终呈“S”型增长。‎ ‎12.【答案】B ‎【解析】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基本保留,因此,在此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 ‎13.【答案】C ‎【解析】地衣是蓝藻和细菌的共生体,可以对岩石进行酸性风化,使岩石演变为土壤。‎ ‎1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15.【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鲢鱼、鳙鱼和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故A错误。鲢鱼和鳙鱼之间不存在食物关系,也没有共生关系;青鱼和草鱼之间为竞争关系,故B、C错误。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数量增加 ,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故D正确。‎ ‎16.【答案】C ‎【解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故A和B选项正确。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故D选项正确。C选项的逻辑关系不对,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 ‎17.【答案】C ‎【解析】从图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中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并最终导致灭绝,随后,鱼由于缺乏食物,其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并最终灭绝。所以如果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那么该种群肯定是藻类,故B、D项错误。因为鱼类是专食浮游动物的,甲和丙不会有捕食关系,A项错误。乙和丙具有捕食关系,但又竞争生活空间,C正确。‎ ‎18.【答案】A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物种数目是不同的,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丰富度越多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 ‎19.【答案】A ‎【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D两项与上述概念不符。C项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属于一个种群,但森林中的全部植物不能代表全部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20.【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的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C错误;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在每次取样前都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21.【答案】B ‎【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22.【答案】B ‎【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A、C、D都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23.【答案】C ‎【解析】根据公式:第一次标志数/种群数量=第二次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故种群数量=50×42÷13≈161,但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灰苍鼠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应多于13只,因而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应小于161只。‎ ‎24.【答案】B ‎【解析】用样方法进行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大小相等,一般取‎1 m2‎,以所有样方内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5.【答案】C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生长素能促进花粉管的伸长,所以外加生长素为0时,花粉管也含有自身合成促进花粉管伸长的生长素。‎ ‎26.【答案】D ‎【解析】生长‎1 cm所用时间较长,说明生长速率较低;P点所在的曲线说明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慢,也就是对生长起抑制作用;所以P点时,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作用对象应该为根,具体部位最可能为d点。‎ ‎27.【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1和2都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说明是赤霉素和生长素,因为2还有通过多种组织合成3抑制细胞伸长,3是乙烯,所以2是生长素,1是赤霉素,故A正确。3和1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是拮抗作用,故B错误。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故C正确。在幼苗生长过程中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的,故D正确。‎ ‎28.【答案】D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以及南瓜的种类,A错误;本实验没有赤霉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实验组,不能说明两种激素的关系,B错误;据图可知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不明显,C错误;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正常南瓜茎的生长,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D正确。‎ ‎29.【答案】D ‎【解析】HIV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采取可以直接测定其存在。‎ ‎30.【答案】C ‎【解析】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二者不具有传染性,一般来说过敏反应不会导致组织损伤,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物质的反应,过敏反应是对体外物质的反应,二者均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31.【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细胞产生的抗红细胞抗体与细胞结合,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a细胞为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错误;a细胞和吞噬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使体内红细胞数目减少,D正确。‎ ‎32.【答案】C ‎【解析】疫苗的实质是抗原,抗原不能直接刺激浆细胞,A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内存在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一段时间内多次服用疫苗效果较好,主要原因是记忆细胞数量增多使应答效果显著,B项错误, C项正确。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与“非己”,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项错误。‎ ‎33.【答案】D ‎【解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A错误;免疫系统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错误;相对密闭的贮藏环境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呼吸较弱,乙烯产生较少,有利于新鲜果蔬的长期贮藏,C错误;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D正确。‎ ‎34.【答案】B ‎【解析】因为侵入机体的少数抗原可以不经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直接刺激B细胞,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所以吞噬细胞和T细胞缺陷小鼠仍保留少部分的特异性免疫,A、C选项错误;抗体是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故B细胞缺陷小鼠不能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菌产生免疫作用,B选项正确;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对吞噬细胞不起作用,D选项错误。‎ ‎35.【答案】A ‎【解析】抗毒素就是相当于抗体,所以能够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A正确;凝集素是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出来的能凝集红血球的一种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会加重病情,B错误;抗原会和肉毒杆菌争夺抗体而加重病情,C错误;肉毒杆菌进入人体主要进行的是体液免疫,D错误。‎ ‎36.【答案】D ‎【解析】LCM病毒相当于抗原。通过图解可知:给小鼠注射LCM病毒,可使小鼠体内出现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相应淋巴细胞和被LCM病毒感染的含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混合的目的是测定上清液中51Cr的释放量,而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51Cr只能来自于破裂的含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所以该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效应T细胞能使相应的靶细胞裂解。‎ ‎37.【答案】A ‎【解析】特异性免疫有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与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淋巴细胞有关,细胞免疫主要与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有关。根据题意,甲组仅有体液免疫,没有细胞免疫,被破坏的器官应该是胸腺;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骨髓被破坏,而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乙组的胸腺完好,而丙组的胸腺也被破坏。综上所述,本题选A。‎ ‎38.【答案】B ‎【解析】A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发挥免疫作用,免疫强度增强;图中免疫反应的细胞为B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首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同记忆细胞的寿命不同,所以有些疫苗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 ‎39.【答案】B ‎【解析】图中各种细胞均含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只有细胞4中的该基因进行了表达。‎ ‎40.【答案】D ‎【解析】抗体是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不是高尔基体。‎ ‎41.【答案】C ‎【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项错误;白蛋白降低后,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尿量增多,B、D项错误;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理化性质,C项正确。‎ ‎42.【答案】B ‎【解析】正常人在快速饮用‎1 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流量增加,随着机体的调节,尿量又会逐渐恢复,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A正确;30~90 min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B错误;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 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C正确;当静脉输入‎1 L NaCl溶液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则b溶液应为0.9%的生理盐水,D正确。‎ ‎43.【答案】C ‎【解析】刺激下丘脑前部,出现出汗现象,说明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刺激下丘脑后部,出现寒战现象,说明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44.【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即题中激素Z,A错误;由于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只有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因此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对患者使用寡核苷酸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可能是UDP通过抑制抗体X的分泌所起的作用,C正确;激素Z即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45.【答案】B ‎【解析】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通过体液能运输到身体每个部位,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A错;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对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因此,内分泌细胞通过激素与靶细胞进行了信息交流,B正确;生物催化作用是酶的功能,激素没有此功能,C错;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若长时间结合,会降低调节的灵敏性,D错。‎ ‎46.【答案】A ‎【解析】‎ 当人体进食后血糖会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会增加,所以分泌物甲可能是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当血糖很低时,胰岛A细胞就会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就会分泌肾上腺素,所以分泌物乙不可能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故B错;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拮抗作用的结果,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二填空 ‎1.【答案】(1)捕食 (2)生物群落 有机物(或含碳的有机物) C (3)200 100‎ ‎【解析】(1)从图甲分析可知,狼以雪兔为食,故两者之间的关系应为捕食。(2)根据图乙分析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次级消费者,四者合在一起构成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的。(3)根据诗意分析可知,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功能。(4)若北极狐种群增加的重量为‎80 g,则直接消耗雷鸟的重量=80×1/2÷20%=200(g),直接消耗植物的重量=80×1/8÷10%=100(g)。‎ ‎2.【答案】(1)次生 逐渐提高 ‎ ‎(2) 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3) 长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相对稳定)‎ ‎【解析】从时间上看,该演替的速度较快,属于次生演替。由图表数据可以看出,叶面积指数、净初级生产量都增大,说明生态系统中物种增多。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记名调查法。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3.【答案】(1)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促进 ②10-8‎ ‎(2)①7.0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②不能 所设计的系列浓度下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比对照条件下表现为促进生长 ‎③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解析】(1)由图甲可知,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即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芽是促进作用。图a处抑制根生长,所以浓度大于10-8mol/L。(2)依据图示知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为‎7.0mm,浓度1mg/L时促进作用比10mg/L强,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两重性,因为图中所示的生长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都表现为促进生长。由“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及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知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4.【答案】(1)体液免疫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效应B细胞 (2)多 快 b (3)减弱 (4)a、b、d (5)自身免疫 ‎【解析】‎ 图甲中有抗体所以表示的是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细胞c是效应B细胞;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既多又快,这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初次免疫时记忆细胞由图甲中的b增殖分化而来。胸腺产生的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中抗原的传递过程,所以切除胸腺后,图甲表示的免疫过程将减弱。能够识别抗原的是a T细胞、b B细胞和d记忆细胞。依据题意可知抗体攻击了自己的心脏所以属于自身免疫病。‎ ‎5.【答案】(1)传入神经(或传入神经纤维) 下丘脑 ‎(2)(负)反馈调节 ‎(3)升高 抗利尿 肾小管、集合管 ‎(4)中枢神经系统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解析】(1)图中①②⑦是构成反射弧的某些结构,则结构①名称是传入神经;结构A的名称是下丘脑。(2)当激素⑥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反馈调节。(3)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当人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的排放。(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