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是自花受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D.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2.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猫的白毛与蓝眼 C.兔的长毛与短毛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3.下列对纯合体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纯合体与纯合体杂交后代全是纯合体 B.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纯合体经减数分裂只产生一个配子 D.杂合体自交后代有纯合体出现 4.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A×白花B 全为红花 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 A.红花为显性性状 B.红花A的基因型为Rr C.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A.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杂种显性个性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7.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占40%,一条链中A占10%,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的一条链中G占40% B.该DNA分子中的另一条链中A的含量为5% C.该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多于嘧啶碱基数 D.高温条件下该DNA分子结构不易被破坏 8.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现象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无关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9.一个精原细胞有A与a、B与b两对同源染色体,则它所形成的配子中,含aB的配子有( ) A.4个 B.0或2个 C.2个 D.0或1个 10.豌豆种子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r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与基因型为yyRr的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 ) A.1种 B.2种 C.4种 D.8种 1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12.下列哪一项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 ) A.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B.一个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个数 C.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D.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13.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不同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 C.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D.白眼和棒眼不是相对性状 14.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15.艾弗里利用物质分离提纯技术,把S型肺炎双球菌的成分分离后,分别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进行体外转化实验,最终结果证实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是( ) A.多糖类 B.蛋白质 C.DNA D.RNA 16.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17.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基因B、b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只杂合的灰身果蝇与一只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 A. B. C. D. 18.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9.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该物质对RNA复制的影响不大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后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20.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子代只有暗红眼;而反交,暗红眼♂×朱红眼♀,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基因为A、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不在细胞质中,也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XAXa D.预期正反交的F1各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都是1:1:1:1 21.如图所示系谱图一定表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是( ) A.A B.B C.C D.D 2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必须自由组合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检测F1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 23.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请根据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 )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① 甲(黄色)×乙(黑色) 12(黑)、4(黄) ② 甲(黄色)×丙(黑色) 7(黑)、11(黄) ③ 甲(黄色)×丁(黑色) 全为黑色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4分) 24.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玉米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 品系 甲 乙 丙 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1)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 .甲和乙 (能/不能)作为亲本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原因是 . (2)若让乙和丙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F2中取出一粒非甜糯性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成植株.若探究其是否为纯合子,可与品系 进行交配实验,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该植株为杂合子.如果用该杂合子的非甜糯性个体自交,发现产生的配子中有Aab的类型,则推测可能是在 分裂中发生了异常. II,普通短毛豚鼠是著名的实验动物.该种豚鼠毛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深浅程度,豚鼠毛的颜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见表. 基因型 eeF _ EeF _ EEF _或 ____ff 豚鼠毛颜色 黑色 灰色 白色 (1)由上表可知, 基因存在时可淡化颜色的深度,其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效应 (“相同”或“不同”). (2)用纯合黑毛豚鼠与纯合白毛豚鼠杂交,若产生的子代全为灰毛豚鼠,则亲代白毛豚鼠的基因型为 . (3)为了探究某只基因型为EeFf的雄性灰毛豚鼠的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应选择 豚鼠与该雄性灰毛豚鼠进行测交,若子代豚鼠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按自由组合定律推算,让EeFf灰毛雌雄豚鼠自由交配,子代白毛豚鼠中的杂合子占 . 25.如图所示,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 造成,发生在 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中的 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单体. (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 ,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 (是/不是)Y染色体.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中的 . 26.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依据是 . (2)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6的基因型是 . (3)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 (4)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27.如图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 B是 酶等. (2)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 . (3)乙图中,7是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原则. (4)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以该链为模板复制以后的子代DNA分子中A:G:T:C=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 (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来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 28.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两种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亲本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残翅红眼 残翅白眼 雌蝇(只) 121 0 41 0 雄蝇(只) 60 61 21 20 (1)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 (写出两点即可). (2)依据表中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控制果蝇眼色基因在 染色体上. (3)上述杂交试验中,两亲本基因型为 ,子代的长翅红眼雌蝇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 (4)若同时考虑上述两对性状,子代雄、雌果蝇都有四种表现性,且比例为3:3:1:1,则选作亲本果蝇基因型应该为 . (5)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混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基因型分别为 . (6)如何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就可根据子代果蝇的眼色判断其性别(写出遗传图解及相关文字说明).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是自花受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D.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答】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要严格“去雄”、“套袋”,进行人工授粉,A错误;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B正确;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C正确; D、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杂交,D正确. 故选:A. 2.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猫的白毛与蓝眼 C.兔的长毛与短毛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解:A、人的身高和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兔的长毛与短毛符合相对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3.下列对纯合体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纯合体与纯合体杂交后代全是纯合体 B.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纯合体经减数分裂只产生一个配子 D.杂合体自交后代有纯合体出现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2、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解答】解:A、两个纯合体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体,如AA×aa→Aa,A错误; B、纯合体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还是纯合体,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纯合体经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而不是一个配子,C错误; D、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如Aa×Aa→AA、Aa、aa,D正确. 故选:D. 4.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A×白花B 全为红花 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 A.红花为显性性状 B.红花A的基因型为Rr C.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二的亲本都为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本都是杂合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根据分析已判断出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A正确; B、由于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亲本红花A为纯合体,其基因型为RR,B错误; C、红花C与红花D都是杂合体,它们的基因型相同,都是Rr,C错误; D、白花为隐性性状,所以白花B的基因型为rr,D错误. 故选:A.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A.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杂种显性个性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 解:A、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说明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不是性状分离,A错误; B、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现象,不是性状分离,B错误; C、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现象,不是性状分离,C错误; D、杂种显性个性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的现象是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其余全部表现为白花.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错误; 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得到的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 C、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F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4种,D正确. 故选:D. 7.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占40%,一条链中A占10%,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的一条链中G占40% B.该DNA分子中的另一条链中A的含量为5% C.该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多于嘧啶碱基数 D.高温条件下该DNA分子结构不易被破坏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3、该DNA分子中G占40%,则C=G=40%、A=T=10%. 【解答】解:A、该双链DNA分子中G占40%,但无法判断该DNA分子每条链中G的比例,A错误; B、该DNA分子中A占10%,其中一条链中A占10%,则另一条链中A也占10%,B错误;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该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C错误; D、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高温下可变性,但温度降低后可复性,因此高温条件下该DNA分子结构不易被破坏,D正确. 故选:D. 8.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现象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无关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解答】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即发生联会现象,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正确; C、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C错误;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正确. 故选:C. 9.一个精原细胞有A与a、B与b两对同源染色体,则它所形成的配子中,含aB的配子有( ) A.4个 B.0或2个 C.2个 D.0或1个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子,但只要2种基因型,即2个AB、2个ab或2个Ab、2个aB.因此,该精原细胞所形成的配子中,含aB的配子有0个或2个. 故选:B. 10.豌豆种子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r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与基因型为yyRr的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 ) A.1种 B.2种 C.4种 D.8种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解答】解:基因型YYRr与yyRr的个体杂交后,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 YY×yy→Yy; Rr×Rr→3R_:1rr; 所以后代的表现型的分离比为(Yy)(3R_:1rr)=3YyR_(黄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 故选:B. 1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解答】解: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B、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只有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 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 D、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X,所以不可能产生含Y的卵细胞,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哪一项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 ) A.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B.一个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个数 C.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D.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解答】解:A、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A错误; B、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B错误; C、精子细胞形成后变形为蝌蚪状,卵细胞不需要变形,C错误; D、成熟的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都含有相当于亲本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数目,D正确. 故选:D. 13.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不同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 C.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D.白眼和棒眼不是相对性状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1、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②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③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这会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解答】解:A、由图可知,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控制不同的性状,B正确; C、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C错误; D、白眼和棒眼不是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C. 14.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 【分析】1、细胞类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A错误;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 C、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余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C错误; D、绝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错误. 故选:B. 15.艾弗里利用物质分离提纯技术,把S型肺炎双球菌的成分分离后,分别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进行体外转化实验,最终结果证实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是( ) A.多糖类 B.蛋白质 C.DNA D.RNA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 (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 (4)实验过程: ①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S型+R型菌落 ②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③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④S型细菌的DNA+DNA酶+R型活细菌R型菌落 (5)实验分析:①只有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②DNA被水解后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6)实验结论:①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②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将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培养,才有S型细菌出现,该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多糖或脂质等其他物质. 故选:C. 16.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分析】本题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随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先回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然后结合题图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着丝点分裂,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等位基因已经发生了分离,因此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红、黄色不能同时出现,蓝、绿色也不能同时出现,B错误; C、②为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复制,基因加倍,此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该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精细胞存在等位基因B和b,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B与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所致,D错误. 故选:C. 17.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基因B、b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只杂合的灰身果蝇与一只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干的信息,相关的基因型对应的性状: BB Bb bb 纯合灰身 杂合灰身 黑身 【解答】解:一只杂合的灰身果蝇与一只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雌雄配子以及后代基因型概率(横栏为灰身果蝇产生的配子,纵栏为黑身果蝇产生的配子) B b b Bb(灰身) bb(黑身) 一只杂合的灰身果蝇与一只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故选:A. 18.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 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 C、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19.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该物质对RNA复制的影响不大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后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转录、翻译与DNA复制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中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核糖体 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四种核糖核苷酸 二十种氨基酸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中的一条链 mRNA 条件 解旋酶、DNA聚合酶ATP 解旋酶、RNA聚合酶ATP 酶、ATP、tRNA 过程 DNA解旋,以两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子链,子链与对应母链螺旋化 DNA解旋,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单链,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 以mRNA为模板,合成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 模板去向 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 恢复原样,与非模板链重新组成双螺旋结构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DNA双链全保留 ①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 ②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多肽链,提高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③翻译结束后,mRNA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产物 两个双链DNA分子 一条单链mRNA 蛋白质 产物去向 传递到2个子细胞 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组成细胞结构蛋白质或功能蛋白质 意义 复制遗传信息,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配对方式 A﹣(T) T﹣(A) G﹣(C) C﹣(G) A﹣(U) T﹣(A) G﹣(C) C﹣(G) A﹣(U) U﹣(A) G﹣(C) C﹣(G) 注意 (1)对细胞结构生物而言,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过程中,而转录和翻译则发生 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生长等过程. (2)DNA中含有T而无U,而RNA中含有U而无T,因此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研究DNA复制或转录过程. (3)在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解答】解:A、DNA复制需要解旋,由于该物质能使DNA双链不能解开,故说明该物质能阻断DNA的解旋,故DNA的复制发生障碍,A正确; B、RNA是单链,复制不需要解旋,故该物质对RNA复制的影响不大,B正确; C、该物质能阻断DNA的解旋,使DNA的复制发生障碍,由于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故细胞周期应阻断在分裂间期,C错误; D、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加入该物质能抑制其增殖,D正确. 故选:C. 20.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子代只有暗红眼;而反交,暗红眼♂×朱红眼♀,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基因为A、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不在细胞质中,也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XAXa D.预期正反交的F1各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都是1:1:1: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朱红眼♂×暗红眼♀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暗红眼♂×朱红眼♀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 .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正、反交实验既可以用来区分细胞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基因遗传,也可以用来区分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A正确; B、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表现型始终与母本相一致,说明性状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控制;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常染色体上;题干中的正反交实验属于第二种情况,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正、反交实验的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C正确; D、纯种暗红眼♀(XAXA)×纯种朱红眼♂(XaY)得到F1只有暗红眼(XAXa、XAY),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XAY):2(XAXA、XAXa):1(XaY);纯种朱红眼♀(XaXa)×纯种暗红眼♂(XAY)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XAXa):1(XaXa):1(XAY):1(XaY),D错误. 故选:D. 21.如图所示系谱图一定表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正常双亲正常患病的女儿,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根据该系谱图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B错误; C、根据该系谱图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C错误; D、正常双亲正常患病的儿子,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2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必须自由组合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检测F1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分析】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解答】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但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A错误; B、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一般相同,B错误; C、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正确; D、检测F1的基因型可以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如果是植物也能够利用自交的方法,D错误. 故选:C. 23.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请根据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 )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① 甲(黄色)×乙(黑色) 12(黑)、4(黄) ② 甲(黄色)×丙(黑色) 7(黑)、11(黄) ③ 甲(黄色)×丁(黑色) 全为黑色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2、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解答】解:根据交配组合③:甲(黄色)×丁(黑色)→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相对于黄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且甲的基因型为aa,丁的基因型为AA; 根据交配组合①甲(黄色)×乙(黑色)→后代出现黄色个体,说明乙的基因型为Aa; 根据交配组合②甲(黄色)×丙(黑色)→后代出现黄色个体,说明丙的基因型为Aa.由此可见,甲和丁为纯合子. 故选:D.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4分) 24.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玉米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 品系 甲 乙 丙 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1)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 甲与丙、乙与丙 .甲和乙 不能 (能/不能)作为亲本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原因是 甲与乙之间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 (2)若让乙和丙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F2中取出一粒非甜糯性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成植株.若探究其是否为纯合子,可与品系 乙 进行交配实验,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非甜(非糯性)玉米:甜(非糯性)玉米=1:1 ,说明该植株为杂合子.如果用该杂合子的非甜糯性个体自交,发现产生的配子中有Aab的类型,则推测可能是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分裂中发生了异常. II,普通短毛豚鼠是著名的实验动物.该种豚鼠毛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深浅程度,豚鼠毛的颜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见表. 基因型 eeF _ EeF _ EEF _或 ____ff 豚鼠毛颜色 黑色 灰色 白色 (1)由上表可知, E 基因存在时可淡化颜色的深度,其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效应 不同 (“相同”或“不同”). (2)用纯合黑毛豚鼠与纯合白毛豚鼠杂交,若产生的子代全为灰毛豚鼠,则亲代白毛豚鼠的基因型为 EEFF或EEff . (3)为了探究某只基因型为EeFf的雄性灰毛豚鼠的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应选择 多只雌性白毛 豚鼠与该雄性灰毛豚鼠进行测交,若子代豚鼠表现型及比例为 黑毛:灰毛:白毛=1:1:2 ,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按自由组合定律推算,让EeFf灰毛雌雄豚鼠自由交配,子代白毛豚鼠中的杂合子占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解答】解:Ⅰ(1)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杂交后代应该同时含有B、b基因,可选择的亲本是AABB×AAbb、aaBB×AAbb;甲、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不存在2对等位基因,因此不能进行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让乙和丙杂交得到F1,基因型是AaBb,F1自交得F2,基因型是A_B_:A_bb:aaB_:aabb=9:3:3:1,F2中取出一粒非甜糯性种子,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若探究其是否为纯合子,可与品系乙(aaBB)进行杂交,如果是杂合子(Aabb),则杂交后代非甜(非糯性)玉米:甜(非糯性)玉米=1:1,如果是纯合子(AAbb)杂交后代都是非甜非糯玉米;非甜糯性玉米杂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产生配子的类型是Ab:ab=1:1,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Aab的类型,说明A、a等位基因未发生分离,即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Ⅱ(1)由表格信息可知,当F存在时,不含有E是黑色,含有一个E是灰色,含有2个E是白色,说明F控制色素合成,E基因存在时可淡化颜色的深度,其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效应不同. (2)纯合黑毛鼠的基因型是eeFF,纯合白毛鼠的基因型是EEFF、EEff、eeff,用纯合黑毛豚鼠与纯合白毛豚鼠杂交,若产生的子代全为灰毛豚鼠,子一代的基因型为EeFF或EeFf,因此亲代白毛豚鼠的基因型为EEFF或EEff.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基因型为EeFf的雄性灰毛豚鼠的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EF:Ef:eF:ef=1:1:1: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EeFf:Eeff:eeFf:eeff=1:1:1:1,其中EeFf表现为灰色,eeFf表现为黑色,Eeff、eeff表现为白色;按照在有自由组合定律,EeFf灰毛雌雄豚鼠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白毛豚鼠的基因型是ee__、EEF_,比例是,其中纯合子是eeFF、eeff、EEFF,占后代的比值是,杂合子占,因此子代白毛豚鼠中的杂合子占. Ⅰ.(1)甲与丙、乙与丙 不能 甲与乙之间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2)乙 非甜(非糯性)玉米:甜(非糯性)玉米=1:1 减数第一次分裂 Ⅱ.(1)E 不同 (2)EEFF或EEff (3)多只雌性白毛 黑毛:灰毛:白毛=1:1:2 25.如图所示,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 DNA分子复制 造成,发生在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 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 着丝点分裂 . (2)图2中的 丙、丁 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有 4 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含有 8 条染色单体. (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 次级精母细胞 ,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 不是 (是/不是)Y染色体.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中的 丙 .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图2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解答】 解:(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DNA分子复制造成,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E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 (2)由于图1中的CD段,染色体:DNA=1:2,所以图2中丙、丁对应图1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4)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中的丙细胞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答案为: (1)DNA分子复制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 着丝点分裂 (2)丙、丁 (3)4 8 (4)次级精母细胞 不是 (5)丙 26.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依据是 6号和7号不换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题干中说明7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2)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Ⅱ﹣6的基因型是 DDXABXab或DdXABXab . (3)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6号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产生了XAb配子 . (4)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甲病是伴性遗传病”,且具有“父患女必患”的特点,说明甲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6和Ⅱ﹣7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0和Ⅲ﹣11都不患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1)6号和7号不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题干中说明7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1号只患甲病,故基因型为XABY,1号的XAB染色体传递给6号,同时根据12号只患乙病的男孩,说明基因型为XabY,而12号中的X染色体也来自6号,因此6号的基因型为DDXABXab或DdXABXab. (3)关于甲病和乙病,Ⅱ﹣6的基因型为XABXab,Ⅱ﹣7的基因型为XaBY,Ⅲ﹣13患甲和乙两种遗传病,其基因型为XAbY,因此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II﹣6号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XAb的配子. (4)根据题意可知,15号的基因型为DdXaBXab,16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DDXaBY、DdXaBY,单独计算,后代患丙病的概率= ,正常的概率=;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正常的概率为.因此,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 故答案为: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6号和7号不换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题干中说明7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DXABXab或 DdXABXab (3)6号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产生了XAb配子 (4) 27.如图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 解旋 B是 DNA聚合 酶等. (2)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 (3)乙图中,7是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脱氧核糖和磷酸 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4)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以该链为模板复制以后的子代DNA分子中A:G:T:C= 2:3:2:3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1800 . (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来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A是DNA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由图甲可知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图乙中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解答】解:(1)分析题图甲可知,A是DNA解旋酶,作用是断裂氢键,使DNA解旋,形成单链DNA;B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为DNA聚合酶. (2)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能进行DNA分子复制. (3)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4)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以该链为模板的互补链中A:G:T:C=3:4:1:2,以该链为模板复制以后的子代DNA分子中A:G:T:C=(1+3):(2+4):(3+1):(4+2)=2:3:2:3.该DNA分子中G=×2000=600,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600×(22﹣1)=1800. (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来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是2个,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故答案为: (1)解旋 DNA聚合 (2)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和磷酸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4)2:3:2:3 1800 (5) 28.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两种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亲本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残翅红眼 残翅白眼 雌蝇(只) 121 0 41 0 雄蝇(只) 60 61 21 20 (1)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 易于培养繁殖快;产生的后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染色体数目少且大 (写出两点即可). (2)依据表中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控制果蝇眼色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3)上述杂交试验中,两亲本基因型为 AaXBXb、AaXBY ,子代的长翅红眼雌蝇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 (4)若同时考虑上述两对性状,子代雄、雌果蝇都有四种表现性,且比例为3:3:1:1,则选作亲本果蝇基因型应该为 AaXBXb、AaXbY . (5)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混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基因型分别为 AXB、Y、Y . (6)如何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就可根据子代果蝇的眼色判断其性别(写出遗传图解及相关文字说明). .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杂交后代的雌蝇和雄蝇中,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对残翅显性;杂交后代的雌蝇中只有红眼,没有白眼,而雄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显性. 【解答】解:(1)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易于培养繁殖快;产生的后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染色体数目少且大. (2)由分析可知,控制果蝇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 (3)根据图表中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子代的长翅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和AaXBXB,比例为1:2:1:2.因此,杂合体占. (4)长翅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_XBX_,长翅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_XbY,两种亲本杂交,子代雌雄果蝇都有上表所示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3:1:1,因后代中有白眼雌蝇和残翅,则选作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应该为AaXBXb和AaXbY. (5)假设该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且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a基因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XB、Y、Y. (6)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就可根据子代果蝇的眼色判断其性别,应选用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图: 故答案为: (1)易于培养繁殖快;产生的后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染色体数目少且大 (2 ) X (3)AaXBXb、AaXBY (4)AaXBXb、AaXbY (5)AXB、Y、Y (6)如下图: 2017年4月18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