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B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期中考试题 高二生物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位分别位于 A.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B.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答案】B 【解析】下丘脑具有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总结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 下列生物体内的物质,最可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神经递质 B. 载体蛋白 C. 糖原 D. ATP水解酶 【答案】A 【解析】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糖原属于动物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ATP水解酶属于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A。 【点睛】 内环境成分总结: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均属内环境成分(如血浆蛋白、O2、CO2、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1)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 3. 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能参与第二道防线的免疫细胞是 A. B细胞 B. T细胞 C. 吞噬细胞 D. 记忆细胞 【答案】C 【解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故选C。 【考点定位】免疫调节 【名师点睛】免疫概述: 4. 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B.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降低 C.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 D. 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A、B项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氧化分解和转化成其他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水平降低,C项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5. 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会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 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组织液减少 D. 淋巴减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会造成局部组织水肿,选B。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6. 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 耗氧量减少,立毛肌舒张 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 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 D. 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答案】B 【解析】大白鼠是一种恒温哺乳动物,当它处于低温环境时,常常通过增强呼吸作用的强度来加强热量的产生,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体表血管的收缩来减少热量的散失。而呼吸作用强度的提高必然引起其耗氧量的增加,A、C错误;B正确;大白鼠是一种恒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其体温不变,D错误。 7. 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B. 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 艾滋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染 D.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 【答案】D 【解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是后天获得的一种传染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A错误;艾滋病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因为后天感染HIV病毒所获得的免疫缺陷综合征,B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不能通过唾液传播,C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D正确。 8. 下列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A. 猎豹追逐斑马,使得猎豹和斑马跑的越来越快 B. 大熊猫吃竹子 C. 出现了光合作用,大气富含氧气后才出现有氧呼吸的生物 D. 蚜虫为蚂蚁提供蜜露,蚂蚁保护蚜虫 【答案】B 【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大熊猫吃竹子获得了能量和物质,没有说明大熊猫对竹子的影响,B正确。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点睛】深入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范畴、延伸和区别。 9.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且释放 C. 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 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答案】B 【解析】激素发挥一次作用后就会被灭活,A正确;体内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B错误;激素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C正确;内环境成分是维持相对稳定的,所以可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以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D正确。 10. 较大剂量地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 A. 甲状腺激素 B. 雄性激素 C. 雌性激素 D. 胰岛素 【答案】D 【解析】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性激素的作用是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因此,较高浓度注射胰岛素后,会使小白鼠的血糖浓度过低,表现出低血糖昏迷。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血糖调节 11. 由于高铁的修建,一座山林被分为两个区域,恰好导致山林中的野猪隔离成了两个数量相等的种群,若干年后,可能 A. 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 B. 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一定相等 C. 高铁的修建破坏了该山林的物质循环 D. 该山林中两个野猪群的性状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因此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A正确;开始时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相等,但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若干年后这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高铁的修建并没有破坏该山林的物质循环,C错误;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会不断发生改变,D错误。 12. 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长此以往,应对细菌感染,人类将无药可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 B. 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病菌发生了进化 D.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是细菌对抗生素进行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且抗生素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不能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A错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群落,B错误;“耐药性”基因突变导致基因频率改变,进而导致细菌进化,C正确;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实质是抗生素对细菌选择的结果,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抗生素的使用只是对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进行了选择,而不是诱导细菌发生了抗药性突变。 13. 野生型果蝇是长翅,突变型果蝇有残翅、缺刻翅和无脉翅等多种类型,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 基因突变只能自发产生 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 基因突变都是有益的 D. 基因突变的频率很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野生型果蝇是长翅,突变型果蝇有残翅、缺刻翅和无脉翅等多种类型,这一现象最能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选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的记忆和简单的理解能力。 14. 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 男孩,男孩 B. 女孩,女孩 C. 男孩,女孩 D. 女孩,男孩 【答案】C 【解析】甲家庭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病,父亲患病(XBY)母亲正常(XbXb),所以他们的孩子中女孩患病,为XBXb,男孩正常,为XbY,所以应该生男孩;乙家庭中红绿色盲是伴X隐病,根据“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则妻子有1/2的可能是XBXB,有1/2的可能是XBXb,丈夫正常为XBY,所以他们的孩子中,女孩都不会患病,男孩可能患病,所以应该选择生女孩,所以本题答案为C。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15. 下列生理活动一般不会受下丘脑影响的是 A.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 生物节律 C. 维持身体平衡 D.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可见,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下丘脑能够维持生物节律性;下丘脑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稳定。而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是小脑。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16.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D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7.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 C.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D. 近亲结婚可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率大大增加 【答案】D 【解析】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人群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A项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而健康人的红细胞呈两面略凹的圆饼状,因此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B项错误;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项错误;近亲结婚从共同祖先继承的相同基因的种类增多,可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率大大增加,D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18. 下列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A. 杂交水稻 B. 无籽西瓜 C. 黑农五号 D. 抗虫棉 【答案】C 【解析】杂交水稻属于杂交育种,A错;无籽西瓜是利用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错;黑农五号属于诱变育种,C正确;抗虫棉属于基因工程育种,D错。故选C。 【考点】育种原理和方法 【点睛】能正确区分各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和原理。 19. 人的基因突变不包括DNA分子双链中 A. 碱基对G—C变成T—A B. 因某种原因增加了一对碱基G—C C. 因某种原因缺失了一对碱基G—C D. 因某种原因缺失了大量的基因 【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的概念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ABC三个选项适合基因突变的范畴,D选项缺失的不仅仅是碱基对,是以基因为单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范畴。故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点睛】深入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范畴、延伸和区别。 20.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 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D 【解析】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对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再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和减少汗腺分泌,以产生更多热量和减少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温度。与此同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引起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增多,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综上分析,A、B、C均正确,D错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机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需理清脉络,形成知识网络。 21. 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 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 提高变异频率,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③ 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 茎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 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 A. ①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属于多倍体的特点,错误;②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正确;③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正确;④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属于多倍体的特点,错误;⑤因为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供试材料,正确;综上分析,正确的是②③⑤,所以B选项正确。 22. 下列关于育种原理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这是利用了分离定理 B. 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这里只利用了染色体变异原理 C. 二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并经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成为纯合子,这体现了基因重组原理 D. 乘宇宙飞船上过太空的辣椒种子结出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这是诱变育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A错误;克隆技术的原理是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故B错误;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故C错误;太空椒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育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 人们常采用注射垂体制备物的方法,促使鱼排卵,这是由于垂体内含有 A. 促性腺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 D. 性激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排卵。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24. 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倍体在植株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只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两个染色体 ⑤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A. 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①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属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有二个染色体组,①错误;②单倍体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所以细胞中不是只含有一个染色体,②错误;③单倍体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所以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③正确;④单倍体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所以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两个染色体,④错误;⑤单倍体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所以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⑤正确;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25. 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剧烈运动后,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C. 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D.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C 【解析】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可以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故A错误; B、剧烈运动后血浆pH值有所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7.35-7.45之间;故B错误; C、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尿糖已无法维持血糖稳态;故C正确;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增加,尿液量减少以维持体内水分;故D错误。 故选C. 26.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 B.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 C. 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D.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 【答案】B 【解析】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A正确;体液调节需要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故作用范围比较广泛,而神经调节只能通过反射弧的效应器作用与局部的腺体或肌肉,作用范围窄,B错误;体液调节需要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故体液调节的速度较慢,C正确;体液调节需要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故作用时间较长,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传导信号速度快,所以作用时间短,D正确。 【点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27.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 神经系统能够控制某些激素的调节 C. 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参与调节 D. 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答案】C 【解析】神经-体液-免疫三级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基础,A正确;某些激素的分泌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B正确;体液调节是体内某些化学物质参与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如CO2、H+、各种激素等,C错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D正确。 28. 关于人脑各部分对生命活动的调节,错误的叙述是 A. 大脑皮层有言语区 B.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C. 脑干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D. 下丘脑具有调节体温、水平衡的功能 【答案】C 29. 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是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过敏 C. 地方性甲状腺肿 D. 艾滋病 【答案】C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A错误;过敏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B错误;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缺碘引起的,不属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C正确;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免疫缺陷病,D错误。 30. 下列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B. 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有百日咳 D.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答案】C 【解析】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都是因为体内含有抗体或记忆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或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题关键能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能理清人体的三道防线,明确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31. 2009年春晚,我国航天科研工作者手捧“太空花”展现于国人面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培育“太空花”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 从飞船上带回的实验植物并非都长成如愿的美丽“太空花” C. “太空花”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物种 D. “太空花”的出现丰富了自然界的基因种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太空花”的出现是由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A正确;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所以实验植物并未都长成如愿的“太空花”,B正确;“太空花”虽然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但只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从而丰富了自然界中基因的种类,但并未产生新物种,只是个别性状的改变,C错误;“太空花”由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从而丰富了自然界的基因种类,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32.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 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 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答案】D 【解析】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机体内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完成的,B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正确。 【点睛】解答A选项,关键能理清反射的概念,能掌握判断某一活动是否属于反射的方法,总结如下: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刺激反射弧中间某个部位,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作反射。 33. 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强度的大小 B. 感受器的灵敏性 C. 传导过程中突触数量的多少 D. 效应器的灵敏性 【答案】C 【解析】刺激强度的大小、感受器的灵敏性、效应器的灵敏性和传导过程中突触数量的多少,都影响反射时间的长短,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传导过程中突触数量的多少。 点睛:本题考察学生对反射过程中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的掌握,关于这块知识,大家记住一句话,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34. 人在发高烧时食欲降低其原因是 A. 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 B. 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C. 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 D. 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 【答案】C 【解析】肠胃及时排空与体温变化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体温升高,不会完全抑制消化酶的分泌,只能降低消化酶的活性,B错误;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下降,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还会感觉食之无味,C正确;人体发高烧时,并没有破坏体温调节系统,也不会直接影响肠胃的吸收,D错误。 35. 2016年7月23日,北京延庆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的老虎咬人事件,造成一死一重伤。在这只老虎的身体中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大的是 A. 细胞内液 B. 组织液 C. 血浆 D. 淋巴液 【答案】A 【解析】在这只老虎的身体中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大的是细胞内液, A正确。 36. 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各项所示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 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B. 食物缺碘——生长激素 C. 过度饥饿——胰岛素 D. 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答案】A 【解析】分析曲线变化可知,在特定条件改变时,激素含量由相对稳定到明显增加。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A正确;食物缺碘,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与生长激素无关,B错误;过度饥饿时,血糖浓度会降低,胰高血糖素会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C错误;甲状腺激素会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在温度过低时分泌量才增多,D错误。 37. 近些年社会上发生了很多起由于醉酒驾车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故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车。醉酒的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这些现象依次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 大脑、下丘脑、小脑 B. 大脑、垂体、脑干 C. 大脑、脑干、小脑 D. 大脑、小脑、脑干 【答案】C 【解析】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故C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8. 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 血浆蛋白质的合成 B. 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 乳酸和NaHCO3 结合 D.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答案】C 【解析】血浆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NaHCO3是内环境中缓冲物质,乳酸被NaHCO3中和,以维持pH值的稳定,应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 39. 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 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答案】A 【解析】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生长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雌激素和孕激素也有协同作用,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选A。 【考点定位】通过激素的调节 40. 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是 A. 先天性愚型 B. 原发性高血压 C. 猫叫综合征 D. 苯丙酮尿症 【答案】A 【解析】先天性愚型又叫21—三体综合症,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症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对比分析可知,最可能是减数分裂异常产生的遗传病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所以选A。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和生物变异 【名师点睛】人类遗传病的特点、类型及实例 二、非选择题 41. 小麦品种是纯合子,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在通过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矮杆抗病(aaBB)的小麦新品种过程中,F2产生的矮杆抗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 (3)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_______方法,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_____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__;该育种方法原理是____________ 。 (4)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鉴定出乙植株中的抗病植株.图中育种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__。(用图中数字表示) 【答案】 (1). AABB和 aabb (2). 自交(看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3). 1/3 (4). 花药离体培养 (5). 幼苗 (6). 1/4 (7). 染色体变异 (8). 病原体感染 (9). ②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育种过程有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过程,所以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中①表示杂交过程;②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形成的甲植株为单倍体植株;④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采用秋水仙素处理;⑤表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的过程。 (1)根据题意,两队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欲获得矮秆抗病(aaBB)的小麦,亲本要为纯合子,所以选择亲本基因型只能为AABB和aabb。让亲本首先进行杂交,获得F1:AaBb,让F1进行自交,在F2中选育出aaB_个体,然后让该个体持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在通过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矮杆抗病(aaBB)的小麦新品种过程中,F2产生的矮杆抗病植株(1/16aaBB、2/16aaBb)中的纯合子占1/3。 (3)图中③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该过程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选择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获得的F1 为AaBb,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因此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能获得四种比例相等的单倍体幼苗,再经过④秋水仙素诱导所得到的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形成四种比例相等的纯合二倍体植株,其中矮杆抗病(aaBB)个体占1/4。图示为单倍体育种过程,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4)鉴定植株是否抗病,通常采用相应病原体感染的方法。图中育种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②过程中。 【点睛】本题涉及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考查,解决本题关键要注意亲本的选择要求:“小麦是纯合子”和选择所需类型为“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由此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其次要注意两种育种都要经过杂交过程,区别在于杂交育种得到的F1是继续自交,直至选育种出不发生性状分离所需类型为止;而单倍体育种是取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选育出所需的类型。 42. 下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 (1)饭前(AB段)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此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_______、_______,其中后者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强烈促进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2)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分泌_________增加的结果。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多选)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_______。 A.多吃香蕉少吃糖 B.多吃粗粮少吃肥肉 C.多吃蔬菜不吃巧克力 D.多吃馒头少吃蜂蜜 【答案】 (1). 肾上腺素 (2). 胰高血糖素 (3). 肝糖原的分解 (4).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5). 胰岛素 (6). 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7). BC 【解析】试题分析:正常人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这主要是因为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能调节体内糖代谢,前者促进血糖降低,后者促进血糖升高;一些应急状况下,受下丘脑传来的兴奋作用,肾上腺也会分泌肾上腺素调节血糖含量。 (1)饭前(AB段)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刺激血糖的调节中枢——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还可以作用于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两种激素在升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其中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强烈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分泌胰岛素分泌增加的结果。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居高不下,应该少吃含糖高的食物,多吃粗粮少吃肥肉,多吃蔬菜少吃巧克力,由于香蕉、甘薯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糖类而不宜多吃,所以综合各选项可知,应选BC。 【点睛】注意:血糖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其中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含量;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有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 43.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5为红细胞,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5标号所示结构的具体内环境是[ ]_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液体氧浓度最低的标号是___________。 (3)图中内环境中标号__________所示的部分蛋白质最为丰富。 (4)此图表示了血浆、组织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是(_____) A.淋巴和组织液 B.淋巴和血浆 C.组织液和血浆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5)血浆正常pH是__________。 【答案】 (1). 6血浆 (2). 1 (3). 6 (4). C (5). 7.35-7.45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由图可知,1为组织细胞,2为毛细淋巴管壁、3为淋巴,4为毛细血管壁,5为红细胞,6为血浆、7为组织液。 (1)根据题意,图中标号5所示结构为红细胞,具体内环境是6血浆。 (2)根据氧气扩散原理和途径分析,组织细胞1因不断消耗氧,其氧浓度最低,血浆氧浓度最高,不断扩散到组织液,再扩散到组织细胞。 (3)图示内环境中蛋白质最丰富的是6血浆,其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都多。 (4)由图可知,血浆和组织液间可相互渗透,故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直接相互转化,选C。 (5)血浆中正常PH范围是7.35-7.45。 【点睛】本题关键要熟悉图示各部分结构和液体名称,尤其应明确各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44. 下图表示人体后天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细胞b是__________细胞,A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___组成。 (3)免疫系统除了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外,更主要的具有___________功能。该功能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T(淋巴) (2). 抗体 (3). 免疫活性物质 (4). 防卫 (5). 皮肤和黏膜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免疫④中是通过细胞d发挥作用,说明该免疫方式为细胞免疫,而免疫⑤是通过物质A发挥作用,说明该免疫过程是体液免疫;其中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e为记忆(T)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g为记忆(B)细胞,细胞f为浆细胞,物质A为抗体。阶段一为感应阶段,二为反应阶段,三为效应阶段。过程①是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细胞免疫中过程②是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并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的过程;体液免疫中过程②是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并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过程③是效应T细胞与含抗原的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 (1)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细胞b为T细胞,A物质为抗体; (2)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3)免疫系统除了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外,更主要的具有防卫功能。皮肤和黏膜组成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第一道防线。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其中关键是区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从题图中提取关键信息,准确定位图中各字母所示的细胞的名称、物质名称以及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点。 45. 下图甲示动物某一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a是__________,f、e、c、b和a共同组成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而当其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时,膜内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__________,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乙图是甲图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___________,当发生反射时,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该物质正常情况下被酶催化分解而失去活性,如果用某种药物破坏该酶的活性,则突触后神经元将___________。 【答案】 (1). 效应器 (2). 反射弧 (3). 负电位 (4). 正电位 (5). 局部电流 (6). 突触 (7). 神经递质 (8). 持续兴奋或抑制 【解析】分析题图:根据突触的传递方向来看,甲图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d是突触,乙图中A是突触小体,B是突触后膜。 (1)根据突触的传递方向来看,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他们共同组成反射弧。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而当其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时,表现为外负内正,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乙图是甲图中d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后被酶催化分解而失去活性,如果用某种药物破坏该酶的活性,则神经递质持续与突触后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 【点睛】关键点:一是要能正确识别反射弧的组成和突触结构;二是要明确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与产生兴奋时的动作电位以及传导信号。 易错点: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能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也可能是抑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