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①幼年个体中没有衰老的细胞,老年个体中没有新细胞产生②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肾脏体现了细胞全能性 ③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 ④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 ⑤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的结果 ⑥衰老的人红细胞呼吸代谢速率减慢,细胞体积减小,核体积增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2.如图为某动物睾丸中不同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为②和④ ‎ B.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③细胞的子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 D.④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3.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C.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DNA分子转录一次,可形成一个或多个合成多肽链的模板 B.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没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 C.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 D.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mRNA上3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组成 ‎5.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 B.长期使用农药会定向改变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 C.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突变后的基因都能遗传给后代 D.细菌和病毒也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6.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 B.詹森实验证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C.拜尔实验证明由胚芽鞘尖端向下传递的是化学物质 D.温特实验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 B.生长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光照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 ‎9.生长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植物激素,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单侧光和重力都会改变它的分布 B.生长素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都是通过极性运输实现的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D.根的向地生长和顶端优势均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10.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 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11.生长素及其类似物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给果树喷施适量的NAA有利于防止落果,若浓度过高则会造成落果 B.在农业生产上,2,4-D 用于麦田除草的原理是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C.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 D.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作用相互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在调节果实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 B.脱落酸和赤霉素在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表现为拮抗作用 C.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调节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为拮抗作用 D.脱落酸和乙烯在促进果实成熟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13.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等优点,但效果不太稳定 B.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D.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以采用浸泡法,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高,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1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 C.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 D.群落的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15.科学家把生长状态一致的茶树幼茎和幼根平均分为6组,用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处理,30天后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外源生长素浓度 生长量 实验材料 ‎0‎ ‎10-10‎ ‎10-8‎ ‎10-6‎ ‎10-4‎ ‎10-2‎ 幼茎 ‎5‎ ‎7‎ ‎9‎ ‎10‎ ‎12‎ ‎6‎ 幼根 ‎6‎ ‎10‎ ‎6‎ ‎5‎ ‎4‎ ‎2‎ A.幼茎和幼根的实验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B.外源生长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从而促进或抑制细胞的生长 C.外源生长素浓度为时,作用于幼茎、幼根细胞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 D.要进一步探究促进幼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需要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继续实验 ‎16.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湖泊中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 ‎ ‎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  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 B.②⑤ C.④⑤ D.③⑤‎ ‎17.下面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春运期间,成都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④‎ C.①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大,种群数量不一定多 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⑤‎ ‎18.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 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 D.图甲中e点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 ‎19.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者肉汤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B.培养液轻轻振荡几次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 C.计数时需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观察计数 D.为了使结果更准确,每一次计数前都应稀释一定倍数 ‎20.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A.物种组成 B.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D.不同种群所占据的位置 ‎21.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①、②和③依次表示的种间关系是 A.捕食、寄生、竞争 B.寄生、捕食、互利共生 C.互利共生、捕食、寄生 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22.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B.利用小动物的趋光性,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C.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的种类 D.对不知名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其特征 ‎23.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 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24.下列各项中,阐述生态系统正确的是( )‎ A.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 B.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C.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 D.地球上全部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不可能处在2条食物链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D.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C.煤和石油燃烧以及微生物分解产生的CO2,促进了碳循环 D.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循环的 ‎2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4代表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28.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29.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 “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30.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 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二、非选择题(40分)‎ ‎31.(每空2分,共14分)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根的向地性生长能否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_____ (填“能”或“不能”)。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在植物的幼嫩部位,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_____ (填“是”或“否”)受光照影响。‎ ‎(3)某实验小组为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把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_______________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32.(每空1分,共10分)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___。‎ ‎(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 (偏大、偏小)。‎ ‎(4)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______型增长。田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a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3.(每空2分,共16分)为保护褐马鸡及其栖息地,国家在我省庞泉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获取了某些数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调查褐马鸡在该地区鸟类中是否占优势,属于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范畴。‎ ‎(2)鸟类丰富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森林的鸟类有96种,灌木的鸟类有57种,草原的鸟类有36种。森林的鸟类种数远多于灌木和草原,原因是森林中_________________为鸟类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区内褐马鸡种群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102 J/m2·a)‎ 摄入量 粪便量 呼吸散失 流向下个营养级 ‎158.6‎ ‎49.8‎ ‎45.3‎ ‎16.7‎ 褐马鸡种群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能量暂时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这些能量一部分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以褐马鸡为食的消费者的______________释放,另一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释放。‎ ‎(4)该保护区还有大量的党参、甘草、连翘、柴胡等药用植物,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价值。‎ ‎ ‎ 高二生物开学考答案 ‎1.C C D A B 6.A D A B A 11.C D C A C 16.D C C D B 21.C B B B D 26.B C D A C ‎31.(每空2分,共14分)‎ 大于m小于n 或(m~n) 能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 ‎ 极性 否 有生长素的 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32.(每空1分,共10分)‎ 样方  随机取样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标志重捕 偏大 J (增加环境阻力,)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不变 增长型 ‎33. (每空2分,共16分) ‎ 群落 植物的垂直结构 (更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63.5×102J/m2·a (褐马鸡)体内的有机物 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 分解者 (或微生物) 直接 ‎ ‎6.A【解析】A、达尔文实验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C. 温特的实验证明由胚芽鞘尖端向下传递的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温特,而是其他科学家发现的。‎ ‎7.D【解析】试题分析: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其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甲的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纸遮住,无法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会均匀分布,故直立生长。乙的尖端感受到右侧光照,使左侧生长素浓度偏高,尽管下部用锡箔纸遮住,但不影响效应的发生,故乙向右生长。丙中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横向运输,两侧生长素均匀分布并向下运输,胚芽鞘仍直立生长。丁的尖端尽管受到了单侧光影响且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但因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下部不能受到生长素的调节效应而不生长不弯曲。戊的尖端尽管受光均匀,但因右侧生长素向下运输的途径被云母片阻断,使尖端下面的左侧生长素多于右侧,导致左侧生长快于右侧,而弯向右侧生长。故选D。‎ ‎8.A【解析】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的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调节靶细胞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A错误;生长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正确;光照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D正确。‎ ‎9.B【详解】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单侧光和重力都会改变它的分布,A正确;B、植物激素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运输方向上不一定是极性运输,如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错误;‎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因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C正确;D、根的向地生长和顶端优势均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 ‎10.A【详解】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胚芽鞘一侧生长最快,其弯曲程度最高,A具有最小值,A错误;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胚芽鞘一侧生长最快,其弯曲程度最高,A具有最小值。因此,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B正确;‎ C.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C正确;D.由图2曲线可知,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 ‎【点睛】注意生长素浓度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理解——在低浓度范围(图示为小于d),促进生长;在高浓度范围(大于d),抑制生长;二者均能够体现,才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特点。‎ ‎11.C【详解】A、因为生长素类似物由两重性,故给果树喷施适量的NAA有利于防止落果,若浓度过高则会造成落果,A正确;B、在农业生产上,2,4-D 用于麦田除草的原理是高浓度时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而能促进麦子的生长,B正确;‎ C、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能得到无子番茄,但不能获得种子,因为没有受精,C错误;D、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正确。‎ ‎12.D【详解】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和都能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二者起协同作用,A正确;B、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二者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到拮抗作用,B正确;‎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D、根据试题分析可知:乙烯可由植物体各个部位合成,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二者不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 ‎13.C【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A项错误;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项错误;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是其主要作用(人教版必修3课本54页),C项正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以采用浸泡法,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沾蘸法所用的溶液浓度较高,D项错误。‎ ‎14.A【解析】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光照的分布等,故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A错误;B、森林阶段生物种类更多,结构更复杂,故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复杂,B正确;C、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正确;‎ D、群落的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15.C【详解】A、由表可知,幼茎的实验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幼根的实验可以,A错误;B、生长素只能起调节作用,而不参加细胞代谢,B错误;C、实验中作用于幼茎、幼根的生长素有两部分,自身产生的和外源提供的,所以外源生长素浓度为时,作用于幼茎、幼根细胞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C正确;D、要进一步探究幼茎的最适生长素浓度,需要在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继续实验,D错误。‎ ‎16.D【详解】①内蒙古草原上牛不止一种,因此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不是一个种群,①错误;②湖泊中所有的蝌蚪没有包括该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还有青蛙,故不是一个种群,②错误;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③正确;‎ ‎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④错误;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⑤正确。‎ ‎17.C【详解】A、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⑤性别比例,B错误;C、①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容积的种群数量,C正确;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年龄组成,D错误。‎ ‎18.C【详解】A、图甲中ae段鼠群的数量一直是增加的,所以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图甲中的c点种群的数量为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不易防治鼠害,B错误; C、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C正确;D、图甲中的c点种群的数量为K/2,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D错误。‎ ‎19.D【详解】A、酵母菌属于异养型菌,可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者肉汤培养液培养酵母菌,A正确;B、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可能会沉在试管底部,如果取样取的是试管底部,实验数据则会偏大,如果取样取的是试管上部,则实验数据则会偏小,因此制片前要轻轻震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B正确;C、计数时需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观察计数,C正确;D、后期培养液中菌体数量多,为了便于计数才需要稀释后再计数,D错误。‎ ‎20.B【详解】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不符合题意;B.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的基本特征,B符合题意;C.群落是由不同的物种组成的,因此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D.不同种群所占据的位置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D不符合题意。‎ ‎21.C【详解】图①中两种生物的数量表现为平行变化,应为互利共生关系;②中一种生物的数量随着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增减而增减,应为捕食关系;③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增长导致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减少,应为寄生关系。选C。‎ ‎22.B【详解】AC、不同地点的环境资源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A、C正确;‎ B、由于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用避光法或者避热法收集小动物,B错误;D、对不知名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其特征,D正确。‎ ‎23.B【解析】A、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B正确;‎ C、竞争的激烈程度,跟物种多样性没有太大的关系。跟食物、领地等资源与种群内个体数量有关。如非洲大草原,物种比较少,但是竞争相当激烈,特别是狮子与鬣狗群之间的竞争,因为食物和水资源比较缺乏,C错误;‎ 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D错误。‎ ‎24.B【详解】A、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A 错误;B、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B 正确;C、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C 错误;D、地球上全部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指的是生物圈,D 错误。‎ ‎25.D【详解】A、由于食物网中的生物可能会被一种或多种生物捕食,故一种生物会出现在2条甚至多条食物链上,A错误;‎ B、动物大多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也有少数腐生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蜣螂,B错误;‎ C、大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少数细菌如化能合成细菌,能进行自养,属于生产者,C错误;‎ D、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正确。‎ ‎26.B【详解】A、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正确;B、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B错误;C、煤和石油燃烧以及微生物分解产生的CO2,可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原料,进而促进了碳循环,C正确;‎ 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循环的,D正确。‎ ‎27.C【详解】A、3(分解者)中的种群没有被包括进去,A错误。B、3代表的是分解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蚯蚓,B错误;‎ 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生产者1能利用4的能量,C正确;D、1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所以①应为消费者对于生产者的捕食。②代表呼吸作用,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变为,返还给4,D错误。故选C。‎ ‎28.D【详解】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光,这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正确;由B选项可知,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故选D。‎ ‎29.A【详解】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A错误;‎ B、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无机盐,故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芦苇和香蒲为挺水植物,可以起到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的作用,B正确;‎ C、放养植食性鱼类一方面使藻类的繁殖得到抑制,防止水体污染,同时也能够增加鱼的产量,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人为的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 ‎30.C【解析】应该将生态缸放在散射光下,A错误;生态缸是密封的,它里面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不需要外界额外通气,B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正确;投放到生态缸中的生物比例要适中,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