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奉新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
奉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命题人:曾保娥 2018.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研究人员用辐射诱导家蚕常染色体上含卵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 W染色体上,选育出了能在卵还未孵化时就能区分出雌雄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2.下列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 B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果DNA 分子数为性原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与性原细胞相同 C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果染色体数为性原细胞的一半,DNA分子数与性原细胞相同 3.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 4.如果对某DNA分子进行标记,此DNA分子连续复制四次,那么第四次复制后的DNA 中,含有标记链的DNA占( ) A.1/16 B.1/8 C.1/4 D.1/2 5.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的“遗传效应”的含义( ) A.能转录一种信使RNA B.能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 C.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D.能在蛋白质合成中直接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 6.有关孟德尔所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豌豆是自花且闭花授粉的植物,做杂交实验时,亲本都要进行去雄处理 B.孟德尔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验证了F2的性状分离现象 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 D.孟德尔只通过研究紫花和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就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7.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成的RNA能与编码链形成RNA-DNA杂交区域 B.DNA聚合酶与DNA的启动部位相结合即开始转录 C.核糖体认读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时翻译即终止 D.翻译过程所需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分子 8.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酸中的RNA决定细胞的遗传特性 B.核酸包括DNA和RNA C.核酸是生物体中的一种生物大分子 D.DNA决定细胞和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庭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④冠心病的发病在家族中会出现聚集现象 ⑤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⑥通过遗传咨询就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②⑤⑥ 10.“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的抗体含量 11.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平均有16%的貂皮肤粗糙(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这样的貂售价会降低。他期望有更多的平滑皮毛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粗糙皮肤的貂参与交配产生后代,则下一代中,皮肤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8/49 B.2/49 C.4/49 D.1/49 1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某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AA,aa,XaXa,Xa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若F1代雌蝇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出现了某种纯合致死基因,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多少 A.1/16 B.1/11 C.1/8 D.10/11 13.如图是某双链DNA的片段和由它控制合成的一段多肽链(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转录的模板是乙链,其碱基序列可代表遗传信息 B.该DNA片段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4个游离的碱基 C.转录形成的mRNA片段中至少有18个核糖核苷酸、6个密码子 D.若箭头所指的碱基对被替换,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会改变 14.1979年,科学家将鼠体内的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胰岛素的前体物质胰岛素原。其操作基本过程如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2、5、3、7表示从供体细胞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该过程需要限制酶 B.8上带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C.7和6的黏性末端的连接需要DNA连接酶的催化 D.在大肠杆菌中发现胰岛素原,说明目的基因被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完成了表达 15.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 B.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D.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16.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食物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 A. ②③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③⑦ D. ③⑤⑥⑧⑨ 17.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下丘脑只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垂体除了能分泌生长激素,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等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也能促进生长发育 D.胰岛能分泌降低血糖的胰岛素,也能分泌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 18.图甲表示动作点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于内环境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 B.图甲、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 C.在图甲、乙中c、③点时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内侧 D.图乙表明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具有双向传导的特性 19.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一一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葡萄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20.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B.寒冷时,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体温 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惟一中枢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21.如图1是“分泌细胞(甲)释放的某种物质(①)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图2是“突触模式图”,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释放的物质①一定是激素 B.图1中的物质①在乙细胞表面或内部与相关受体结合 C.图2中化学递质的释放所需要的能量可由线粒体提供 D.图2中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2.下列不完全属于免疫系统组成内容的是 A.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 B.淋巴细胞、淋巴结、淋巴组织和细胞外液 C.胸腺、骨髓、脾脏、扁桃体 D.白细胞、淋巴因子、吞噬细胞和抗体 23.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 B.兴奋在沿反射弧的传导过程中不涉及细胞外液 C.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D.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 24.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温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B. 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C.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 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25.为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B细胞 + + + T细胞 + - -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 + - 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 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 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D.第4~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抗体量逐渐增加 26. 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免疫细胞 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 27.研究发现,人体内一类调节性T细胞能表达出转录调节因子。FOXP3,可以调控其他多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OXP3可能在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B. FOXP3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失调 C. 分化形成的效应 T 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免疫 D. FOXP3基因只存在于调节性 T 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中 28.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正确的选项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B.图中与④物质的产生有关的细胞有a、b、c、g、f C.HIV侵入人体,只对⑤免疫有抑制作用 D.⑤⑥两种免疫依次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9.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B.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 C.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 D.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人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 30.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再次暴发,其高死亡率令人不寒而栗,目前已超过5000人死亡。该病毒由单股负链RNA 分子等构成,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能通过诱导细胞启动微胞吞作用而侵入细胞,主要会导致T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埃博拉病毒能侵入细胞内部,说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一定限度 B.推测埃博拉病毒能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启动细胞的转运机制 C.用已痊愈者的血清帮助患者治疗,是利用了血清中的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D.感染者的T细胞表达凋亡相关基因而导致数量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减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______。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1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 称为__________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33.(共7分,每空1分) 下列甲、乙、丙三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图中A‐G 表示结构或细胞,a‐e 表示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的B 代表膜岛B 细胞,A 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①的合成与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的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则a 是_____ ____。激素②与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通过调控靶基因的__________ 过程而发挥效应。激素②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a和b的分泌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由于患者血液中存在某些异常抗体,如图乙中的抗体1、抗体2,其中因抗体 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与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 ______________病。 34、(共16分,每空2分) 狗是恒温动物,其体温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温度感受器接受温度变化的刺激,发出信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信息在中枢整合后引起骨骼肌、皮肤血管、汗腺及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等器官的活动变化,进而改变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力,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1)环境温度变化引起骨骼肌寒颤属于 (神经、体液、神经一体液)调节。 (2)当环境温度降低,机体经一系列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将升高,这种变化又会反馈作用于 (器官),从而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不至于过大。上述整个过程属于 (神经、体液、神经一体液)调节。 (3)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也会升高,促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为探究其调节模式,请完成以下实验方案设计: ①选取甲、乙、丙、丁四只 的实验狗。 ②甲狗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并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静脉;乙狗 ;丙狗 ;丁狗不做任何处理。(说明:垂体分泌的促激素通过门静脉进入肾上腺) ③将四只实验狗置于同一寒冷环境中12小时,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分别记录其变化过程,对比分析。(说明:不考虑手术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预期可能结果并分析结论: a: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丙=甲,其调节方式只为体液调节; b: ,其调节方式只为神经调节; c: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甲、丁>丙>甲,其调节方式为 。 奉新一中2019界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BCDBD 6——10 CCADB 11——15 CDBCD 16——20 BACBA 21——25 ABCDB 26——30 DDBA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 6 1/3 (2)显性(1分) 隐性(1分) (3)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32.(共11分,每空1分) (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 3 (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胞吐 (5)兴奋或抑制 33.((共7分,每空1分) (1)神经调节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转录 反馈调节 (3)1 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 34. (每空1分,计8分) (1)神经 (2)下丘脑和垂体 神经—体液 (3)①性别、体重、发育状况相同 ②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 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脉系统 ③b: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丙>乙=甲 c:神经--体液调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