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少量)两类核酸,B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是含有有氧呼吸酶,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在叶绿体的基质可进行CO2的固定,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能合成ATP,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易错点分析: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中含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细胞核中含少量RNA). 3、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能合成ATP;在叶绿体的基质进行暗反应,可进行CO2的固定.【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名师点睛】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 Na+等 3.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D 【考点定位】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4.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A 【解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都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B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C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 【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 Na+浓度 B. 渗透压 C. K+浓度 D. O2 浓度 【答案】B 【解析】Na+主要存在细胞外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Na+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A错误;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等,B正确;K+主要存在细胞内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K+浓度明显高于组织液,C错误;O2从组织液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故组织液中O2浓度高于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答案】A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内环境成分总结: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均属内环境成分(如血浆蛋白、O2、CO2、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 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 (1)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 (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 7.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周围的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血管管壁破损,导致血浆蛋白流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故①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故②正确;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的大分子代谢废物无法运输出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故③正确;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故④ 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故⑤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引起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液增多的原因的分析: 1.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水增多,引起因素有过敏、肾炎、损伤及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2、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吸水,引起因素有毛细淋巴管受阻和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据此分析各个因素即可. 8.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 A.5层 B.3层 C.6层 D.4层 【答案】B 【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途经是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再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则葡萄糖需要经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膜层数共3层.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9.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被人体所吸收,再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并转化为组织蛋白的过程中,共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13 B.8 C.7 D.14 【答案】D 【解析】肠壁细胞是2层膜,毛细胞血管壁是2层膜,通过两次毛细血管壁(第一次是从组织液进入血浆,第二次是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共是4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共为7层膜,每层膜是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共14层.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1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胰岛素、激素等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B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O2和CO2的气体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O2和CO2的气体交换仅靠呼吸系统就可完成 B.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O2和CO2的气体交换的运输过程都需要穿过11层生物膜 C.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O2和CO2的气体交换一定不会发生在内环境中 D.O2和CO2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所以O2在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这三种内环境中含量最高的是血浆 【答案】B 【解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O2和CO2的气体交换必须靠内环境,A错误;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入红细胞膜、出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11层膜,B正确;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O2和CO2的交换要靠内环境,C错误;O2的浓度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而CO2的浓度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定 12.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根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B.刺激②时,会产生效应的结构是⑤ C.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答案】C 【考点定位】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13.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答案】A 【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名师点睛】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1 14.下列实例分析正确的是 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C.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未参与调节 【答案】A 【解析】此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说明V区和H区没有问题,但却不会说话,说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A正确;盲人“阅读”时首先是手指的移动,这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然后是用手指触摸盲文,这与躯体感觉中枢有关,最后是将盲文的形状对应为一定的意义,与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首先要用到视觉中枢和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去阅读题目,作答时又要用到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去书写,C错误;跑步过程需要有平衡中枢参与、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功能,大脑能控制低级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D错误。 【考点定位】脑的高级功能. 【名师点睛】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15.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 Cl-同时内流 【答案】D 【解析】神经递质在释放前,存在于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进而引发膜电位变化,C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引起Na+内流,D错误. 【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定会在突触后膜上产生动作电位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ATP C.静息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为0 D.在动物体内,神经元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答案】D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由兴奋区→未兴奋区,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兴奋区→未兴奋区,膜外电流方向是未兴奋区→兴奋区,所以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方向相同,与膜外方向相反. 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7.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答案】B 【解析】突触小泡在运输时所需的能量由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提供,A正确;神经元细胞和其他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相同的,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与特定的基因表达有关,B错误;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C正确;突触小泡中运输物为神经冲动的电信号转变而来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18.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答案】B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1 19.膝跳反射需要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成。如图为膝跳反射弧,当敲击韧带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才能完成小腿前踢动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的反射弧可由两个神经元构成 B.甲、乙、丙三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存在差异 C.当1兴奋时,2、3两神经纤维上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 D.由图可以看出:伸肌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答案】D 【解析】反射弧一般至少有三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但是膝跳反射中包含两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A正确;甲、乙、丙三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存在差异,所以引起的反应不同,B正确;当1兴奋时,2、3两神经纤维上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引起伸肌和屈肌的不同反应,C正确;由图可以看出:伸肌只能是效应器,D错误. 【考点定位】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0.图1和图2分别是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2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下了选项错误的是 A.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①释放的递质使③兴奋 B.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②释放的递质使③抑制 C.若用药物阻断②与③之间的联系,则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效应器不能产生兴奋 D.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 【答案】C 【考点定位】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突触有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①②③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①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②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③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①②③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根据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析可知:注射激素①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胰岛素;注射激素②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生长素;注射激素③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则注射的是甲状腺激素。 【考点定位】激素的作用1 22.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B.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C.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D.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说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答案】C 【解析】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对下丘脑不发挥作用,A错误;寒冷环境中激素①②③增多,由于寒冷时出汗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体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即④减少,B错误;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②③不是同一生理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和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答案】C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24.如图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 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 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 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答案】D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0.5h时饮水,1.5h时曲线达到最高峰,由此可知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A正确;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尿量增加.饮水后0.5h也就是1h时,由图中曲线上升趋势可知尿量逐渐增加,所以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逐渐降低,B正确;看图象面积,很明显实线面积比虚线面积大,所以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C正确;3h后,尿生成速率趋于稳定,两条曲线将可能重叠,D错误.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水平衡的调节: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25.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答案】A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1)下丘脑的功能主要有:1、水、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2、体温调节中枢;3、血糖调节中枢;4、内分泌的调节枢纽; 5.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2)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 26.对下图血糖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细胞的种类相同,均有肝细胞和肌细胞 B.饥饿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值将会变大 C.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三种激素之间都是拮抗关系 【答案】C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27.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 C.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 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答案】C 【解析】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通透性增大.所以A描述错误.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小.所以B描述错误.若尿崩症因肾小球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原因不是激素含量的问题,可能是受体细胞的问题,该激素在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所以C描述正确.由题干可知,该激素是九肽激素,即蛋白质类物质,口服后被消耗成氨基酸.所以D描述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1 28.如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据图判断,图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刚进入寒冷环境时,激素①分泌增加促进③的含量增加,从而使②的含量增加,A正确;骨骼肌发生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是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B正确;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为促进和抑制,C错误;图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并且所中激素参与体温的调节,因此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体温动态平衡的调节: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9.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图中,甲、乙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 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 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 【答案】B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功能;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1 30.已知激素A的生成途径为:基因A→RNA→激素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A仅存在于特定的内分泌腺细胞中 B.与激素A合成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在通向肝脏的血液中存在一定存在激素A D.激素A的生成说明基因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 【答案】C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31.图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 (2)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 。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从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 。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 、 。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 。 【答案】(1)B D C (2)A (3)协助扩散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基质 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 【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图可知,A是消化液,B是血浆,C是细胞内液,D是组织液, (1)由图可知,B是血浆,D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 (2)A为消化液,属于外界环境. (3)若①是淀粉,则②是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葡萄糖是主要能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血浆中有多对缓冲物质,主要的缓冲物质是H2CO3与NaHCO3,可调节PH相对稳定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32.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1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 。 (2)图2中a段表示 (填“静息”或“动作”)电位,b点时膜外是 (填“正”或“负”)电位。 (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 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 上的GI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 (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 。(2分) (4)上述整个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和 。 【答案】(1)组织液 (2)静息 负 (3)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阴 载体蛋白 (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1 33.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 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 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 【答案】(1)神经和体液 作用时间较长 (2)产热和散热 渗透压 (3)大脑皮层 【解析】(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 (2)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大量出汗会导致机体缺水,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这是运动员的意志在支撑,因此控制该行为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34.幼年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或受“环境激素” 的影响,会引起儿童的性早熟。请回答以下问题: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 分泌,当它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 会引起垂体释放 增加。 (2)目前治疗此类性早熟的方法是给患儿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缓释剂,其原理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持续作用于受体,从而使其对GnRH不敏感,进而使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过程受抑制,最终使 水平显著下降。但此治疗方案可能会引起儿童生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垂体分泌的 也会减少。 (3)研究表明雌性激素能增强免疫力,但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其生理,过程如下图: 由图可知,雌性激素能促进 的增殖和分化,最终使 的产量大大提高,从而导致 (“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Ach无法发挥作用,引起肌肉无法收缩,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答案】1)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 (2)性激素 生长激素 (3)B细胞 Ach受体抗体 兴奋性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