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广西柳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2017-2018上学期柳州二中高二生物科段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C.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D.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 2.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食入盐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3.若健康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迅速增加,最可能的原因及结果是( ) A.喝了过多的清水随后尿量会减少 B.吃了过咸的食物随后尿量会减少 C.喝了过多的清水随后尿量会增加 D.吃了过咸的食物随后尿量会增加 4. 低体温症患者的体温会下降到35℃度以下,严重的低体温症患者常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低体温症是由于患者垂体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的 B.体温下降是患者产热总量等于散热总量的直接结果 C.若人体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D.可通过隔离保温、吸入暖的氧气等对低体温症患者进行抢救 5.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7.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8.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酶、激素、神经递质这三类物质都是运输到靶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9.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然后每隔1h 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① 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 ② b在2h后血糖下降,糖原、脂肪等物质的合成增加 ③ b在1h~2h血糖处于高处,肝糖原的分解减少 ④ a在1h~2h时血糖下降,血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速度加快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条件反射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该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11.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12.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乙酰胆碱存在于突触小泡中 C.甲状腺激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作为信号分子 1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4.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机体会对其作出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 B.皮肤的阻挡作用 C.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D.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菌 15.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16.下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17.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5→细胞4发生时,免疫反应既快,也强 B.艾滋病毒入侵人体后,会感染人体的细胞2 C.物质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和被感染的靶细胞 D.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细胞2、3、5 18.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19.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20.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21.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向光性实验发现了吲哚乙酸 B.园艺工人运用顶端优势原理修剪行道树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极性运输 D.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下部 22.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以控制柑橘和葡萄柚的落果,使之在未采摘时不脱落 B.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使植株矮小,可能该病毒抑制了赤霉素合成 C.水稻开花时因天气原因未能完成正常受粉,可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以减少损失 D.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向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23.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10只 B.220只 C.330只 D.440只 24.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5.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B2=A×(10%﹣20%) B.A=F+B1+C1+D1+E1 C.A﹣(B1+B3)=Cl+C2+C3 D.C3=B2×(80%﹣90%) 2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树林的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保护大熊猫是在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27.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硝化细菌、蓝藻、苹果树 28.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 )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水池中大鲈鱼和年龄结构和性比小鲈鱼的分布 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9.下图表示某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大于乙 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甲种群在t1~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在t2~t3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t4时间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北极苔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但恢复力稳定性很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7分)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中,下丘脑在人体的生理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中的甲—丁为人体内的某结构或细胞,A—D为激素。请据下图回答: (1)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激素A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从而使机体产热量增多。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激素D____________(填写名称)的分泌量也增多,并出现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____→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 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接受葡萄糖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最终作用于结构丁,使其分泌的激素 C____________(填写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分泌也增多。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32.(8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证明接受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33.(6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 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约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保持稳定”) 。 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2)该湖泊中的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3)在该湖泊中,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条件有关, 34.(12分)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中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面甲图所示的食物网,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条,鲫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黑鱼的产量将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_______b(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35.(7分)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 (1)比较曲线1、2、 3与4,可知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而且(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 (2)经研究发现,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远高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可向侧芽运输,这说明此过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 (3)比较曲线 4 与 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分生组织。 (4)秋季来临,植物的叶片逐渐衰老和脱落,与此有关的激素是。 (5)综上可知,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017-2018上学期柳州二中高二生物科段考试题 生物(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A D B D C A D B A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D C A C D D C A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C D B C D D D A D 28 29 30 B B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7分)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 (皮肤)冷觉感受器 (2)胰高血糖素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3)抗利尿激素 32.(8分) (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 (2)抗原 (3)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 (4)淋巴 B(或B淋巴) 抗体 33.(5分) (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标志重捕法 (2)垂直 (3)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3.(12分) (1)黑鱼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 三、四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和化学能 (2)上升 降低 (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分) (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 < 正相关 35.(7分)) (1)顶芽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2)主动运输 (3)侧芽的伸长 (4)脱落酸 (5)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