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
大连市2018~2019学年度第-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文科)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钙离子 B. 血浆蛋白 C. 呼吸酶 D. 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成分: 1、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 2、细胞合成分泌的物质: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代谢的产物:尿素、二氧化碳等。 【详解】由分析可知,钙离子、血浆蛋白、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BD错误;呼吸酶是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正确。故选C。 【点睛】注意:存在于细胞内和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唾液淀粉酶等。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 A. 脊髓 B. 大脑皮层 C. 小脑 D. 反射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正确;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A错误;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C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错误。故选D。 【点睛】识记反射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关于内环境及稳态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能将人体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 内环境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营养和氧气 C. 内环境能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提供媒介 D. 内环境稳态能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发挥作用提供较温和的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内环境无法将人体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其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错误,C正确;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细胞代谢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B正确;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发挥作用提供较温和的条件,有利于细胞代谢的进行,D正确。故选A。 【点睛】理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如果右腿受伤导致传出神经受损,但其余部位正常,那么该右腿( ) A.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感受器接受针刺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一方面经过脊髓里的上行传导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另一方面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导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运动。如果右腿受伤导致传出神经受损,其余部位正常,则该右腿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反射弧的结构组成。 5.药物哇巴因可使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升高,则使用该药物后直接影响( ) A. 膜电位的变化 B. 神经元的数量 C. 神经元的结构 D. 反射弧的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神经纤维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钠离子浓度,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钾离子浓度,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哇巴因可使神经细胞内钾离了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升高,所以使用该药物后直接影响膜电位的变化。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情况,意在强化学生对膜电位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6.下图神经元在箭头处受到强刺激后,正常情况下,受刺激处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 A. 由正变负,再变正 B. 由负变正,再变负 C. 由正变负,一直负 D. 由负变正,一直正 【答案】A 【解析】 【分析】 静息状态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势差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临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又恢复静息电位。 【详解】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向前传导,受刺激处恢复为静息电位,即内负外正。因此,受刺激处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变负,再变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图表示A、B两细胞间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能传递电信号 B. ⑤能接受化学信号 C. ⑥是神经递质 D. 信号也能从B→A传递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为轴突、②为突触小泡、③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间隙、⑤为突触后膜、⑥为神经递质、⑦为受体。 【详解】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传导神经末梢,因此轴突(①)能传递电信号,A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⑤),故突触后膜(⑤)能接受化学信号,B正确;⑥是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故⑥是神经递质,C正确;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上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递,因此信号不能从B→A传递,D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突触的结构组成,准确判断题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大脑皮层的功能不包括( ) A. 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B.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 C. 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D. 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各级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 神经中枢 下丘脑 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 脑干 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等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大脑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详解】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ABC不符合题意;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下丘脑的功能,不属于大脑皮层的功能,D正确。故选D。 【点睛】识记大脑皮层的功能便可解答本题。 9.某人大脑皮层意外受损后,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已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是由于损伤部位在 ( ) A. w区 B. V区 C. S区 D. H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简称 中枢名称 受损后的病症 受损后的症状 S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 H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W区 书写性语言中枢 失写症 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 V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 失读症 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 【详解】由分析可知,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已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是由于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C正确,ABD错误。 【点睛】熟记大脑皮层不同言语区损伤导致的言语活动功能障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产生促胰液素的部位是( ) A. 小肠黏膜 B. 胰腺细胞 C. 胰岛A细胞 D. 胰岛B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内分泌腺 合成的激素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等 生长激素 胰岛 胰岛素(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胸腺 胸腺激素 睾丸 雄激素(睾酮等) 卵巢 雌激素(雌二醇等)等 【详解】促胰液素是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是由小肠粘膜等处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具有促进胰腺细胞分泌胰液的作用,A正确,B错误;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C错误;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分泌胰液),也是内分泌腺,其中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11.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 下丘脑 B. 肾上腺 C. 骨髓 D. 胸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泪腺、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如垂体、甲状腺等。 【详解】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可分泌多种调节激素,这些激素通到垂体的门脉达到腺垂体,可看做内分泌腺,A错误;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胸腺分泌胸腺激素等,这些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B、D错误;骨髓不属于内分泌腺,C正确。故选C。 【点睛】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某人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相关判断或建议不正确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多 B. 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 C. 机体代谢速率会降低 D. 需口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①促进新城代谢增加产热;②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A正确,B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速率降低,C正确;甲状腺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可口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来补充,D正确,故选B。 【点睛】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生理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关于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是信息分子 B. 促性激素类药物能促使草鱼的精子和卵成熟 C.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 D. 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是兴奋剂的-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睾酮是雄激素的主要成分,不仅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发生,还能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 【详解】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A正确;促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长的作用,因此促性激素类药物能促使草鱼的精子和卵成熟,B正确;激素随血液流遍全身,但只能与靶细胞上的激素受体结合,向靶细胞传递信息调节靶细胞的代谢,C错误;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能够增强细胞的代谢,影响人的行为,是兴奋剂的一种,D正确。故选C。 【点睛】识记激素的运输和不同激素的作用部位及生理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炎热环境中,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 ) A. 立毛肌收缩 B. 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C. 肝脏产热增加 D.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炎热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详解】体温高于正常体温,皮肤温度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同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识记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便可。 15.正常人口渴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 ) A. 增加 B. 减少 C. 基本不变 D. 停止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 【详解】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刺激后,一方面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另一方面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因此,正常人口渴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识记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便可。 16.某同学800米体能测试前半小时饮用了200mL葡萄糖水,测试结束后该同学血糖浓度依然正常。原因不包括( ) A. 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 B. 胰岛素参与了血糖的调节 C. 肌糖原分解产生了葡萄糖 D. 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为葡萄糖以及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详解】饮用葡萄糖水后,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使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中氧化分解,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ABD正确;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必须先分解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再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原或合成为葡萄糖,C错误。故选C。 【点睛】注意:血糖平衡除了受激素调节外,还受到神经调节的调控。 17.糖尿病病人若需口服某种药物,则相关判断是( ) A. 该药物不是胰岛素 B. 该药物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C. 该药物能增加病人尿中含糖量 D. 该药物与胰高血糖素功能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胰岛素是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为葡萄糖以及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详解】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过高,血糖过高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糖随尿排出体外。糖尿病病人若需口服某种药物,则该药物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减少糖随尿排出体外,即减少病人尿中的含糖量,B、C、D错误;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消化液中蛋白酶会分解蛋白质,因此不能口服胰岛素,可推断该药物不是胰岛素,A正确。故选A。 【点睛】注意: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生长激素等蛋白类激素不能口服。 18.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 A. 防卫 B. 监控 C. 清除 D. 过敏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免疫系统能监控体内的细胞,正常细胞若发生衰老、损伤或者突变为癌细胞后,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这种变化,并将其清除。 【详解】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ABC错误;过敏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不属于免疫系统的功能,D正确。故选D。 【点睛】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便可解答本题。 19.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是遗传病 B. 艾滋病可通过握手传播 C. HIV侵入人体后立即使人出现艾滋病症状 D. 艾滋病病人免疫调节受到了抑制和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HIV是RNA病毒,可通过逆转录将其遗传信息插入到染色体DNA中。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详解】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不属于遗传病,A错误;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握手不会传播艾滋病,B错误;HIV侵入人体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发病,C错误;HIV主要侵染人体T细胞,导致特异性免疫受到抑制和破坏,D正确。故选D。 【点睛】了解艾滋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最可能认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是化学物质的实验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详解】幼苗中云母片两侧的生长情况一样,无法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是化学物质,A错误;用不透光的纸将尖端罩住,幼苗直立生长,无法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是化学物质,B错误;插有琼脂块的幼苗仍能正常生长,可能是胚芽鞘尖端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向下传递,C正确;切去胚芽鞘尖端,幼苗停止生长,无法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是化学物质,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题干的信息,逐一对题图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21.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是因为( ) A. 强光刺激导致生长素分解 B. 单则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 强光刺激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合成加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通常较低浓度的生长素起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起抑制作用。 【详解】植物向光性是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即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造成背光侧生长快而出现向光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能够结合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是植物唯一的激素 B. 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与生长素的作用类似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的运输存在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等方式。 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详解】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均是植物激素,A错误;生长素的运输存在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等方式,B错误;科学家经过研究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C正确;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一定都与生长素的作用类似,例如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的作用类似,但乙烯利与乙烯的作用类似,D错误。故选C。 【点睛】理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 植物激素均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详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细胞合成的一类化学物质,A 正确;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有显著影响,B正确;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C正确;植物激素的种类不同,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不同,如低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高浓度的生长素、脱落酸等抑制生长,D错误。 2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不包括( ) A. 容易合成 B. 原料广泛 C. 效果稳定 D. 没有弊端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使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残留、药物毒性、价格和施用时间、处理部位、施用方式、适宜的浓度和施用次数等 【详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比植物激素更容易在实践中应用,AB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具有弊端,例如具有一定的毒性,D正确。故选D。 【点睛】熟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便可解答本题。 25.下列产品在上市前可能使用乙烯利的是( ) A. 菠萝 B. 马铃薯 C. 红薯 D. 芹菜 【答案】A 【解析】 【分析】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详解】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是乙烯类似物,其作用与乙烯的类似,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菠萝属于果实,在上市前可使用乙烯利促进菠萝成熟,A正确;马铃薯属于植物的块茎,红薯属于植物的块根,芹菜食用的主要是茎,均不能利用乙烯利促进成熟,BCD错误。故选A。 【点睛】先判断菠萝、马铃薯、红薯、芹菜等主要食用部位属于什么器官,再结合乙烯利的功能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26.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 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 一片稻田中的所有生物 C. 一片草地中的所有蒲公英 D. 一个房间内的所有蚊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详解】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含有多种鱼,不符合种群概念,A错误;一片稻田中的所有生物为群落,B错误;一片草地中的所有蒲公英为一个种群,C正确;一个房间内的所有蚊子含有多种蚊子,不符合种群概念,D错误。故选C。 【点睛】理解种群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科研人员发现,蝼蛄也有“情歌”,雄性蝼蛄通过“唱歌"呼唤异性前来交尾。于是,人们录下了“情歌”,借以诱杀雌性个体。这一做法直接改变了蝼蛄种群的( ) A. 种群密度 B. 出生率 C. 死亡率 D. 性别比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种群数量。 2、出生(死亡)率是指种群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目。 3、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即性别比例。 【详解】人们录下了“情歌”,借以诱杀雌性个体,使种群中雌性个体减少,从而直接改变了蝼蛄种群的性别比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易错点:要注意看清楚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 28.瓢虫的空间分布是( ) A. 均匀分布 B. 随机分布 C. 集群分布 D. 不规则分布: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详解】种群的空间分布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瓢虫常常在树干上聚集成群,故瓢虫的空间分布是集群分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的三种基本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自然界中,种群出现"J”型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 气候适宜 B. 空间充裕 C. 没有敌害 D. 出生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然界的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增长,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坐标图,曲线大致呈“J”型。 【详解】在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λ>1)增长,即种群出现“J”型增长,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熟记种群增长曲线呈现“J”型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种群增长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K值永远不会改变 B. K值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C. K值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该曲线属于“S"型增长曲线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由题图可知,该种群呈“S”型增长。 2、K表示环境容纳量,即该环境容纳的最大种群数量。 【详解】K值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稳定,B、C错误;该曲线属于“S”型增长曲线,D正确。故选D。 【点睛】熟记种群呈“S”型增长时种群数量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草与牛的关系是( ) A. 竞争 B. 寄生 C. 互利共生 D. 捕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详解】牛以草为食用,说明牛与草是捕食关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识记群落的几种种间关系,结合题干的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2.森林中的鸟类垂直分层现象很明显。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 季节 B. 食物 C. 湿度 D. 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森林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层,与光能的利用有关,可提高群落的光能利用率。 【详解】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导致动物也出现类似的分层现象。因此,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了解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森林里,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属于群落的( ) A. 演替 B. 向光性 C. 丰富度 D. 水平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详解】由于透光度不同,林下不同地方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尤其是水平结构。 34.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A. 地衣 B. 苔藓 C. 草本 D. 藏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初生演替:在从未被生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演替过程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地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了解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过程便可解答本题。 35.某山区森林曾被大面积砍伐,后经人工养护渐渐恢复如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面积砍伐后”物种多样性减少 B. “渐渐恢复"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变强 C. “ 恢复如初”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 “森林阶段”的优势种是乔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初生演替:在从未被生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大面积砍伐”后生物种类大量减少,使物种多样性减少,A正确;“渐渐恢复”过程中生物的种类逐渐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正确;“恢复如初”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森林阶段”的优势种是乔木,D正确。故选C。 【点睛】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的( )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初级消费者 D. 次级消费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蓝藻、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均属于生产者。 3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 )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详解】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8.在生态系统中,以草食性动物为食的狼属于( ) A. 次级消费者 B. 三级消费者 C. 第一营养级 D. 第二营养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产者总处于每条食物链开头,属于第一营养级;捕食生产者的动物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捕食植食性动物的动物为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食物链有多少个环节,就有多少个营养级。 【详解】以草为食的草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以草食性动物为食的狼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明确题干中生物的捕食关系便可确定生物的营养级和消费级。 39.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鱼钩上,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鲤鱼能传递化学信息 B. 鲤鱼分泌的化学物质是性外激素 C. 鲤鱼能进行种间互助 D. 鲤鱼在传递行为信息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电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分泌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是指通过特殊的行为,对同种或异种动物传递某种信息。 【详解】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鱼钩上,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说明鲤鱼能传递化学信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明确鲤鱼分泌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B.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 利用信息传递的作用可进行生物防治 D. 孔雀开屏是一种物理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A正确;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蝙蝠依赖回声定位,B正确;利用信息传递的作用可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昆虫,C正确;孔雀开屏是一种行为信息,D错误。故选D。 【点睛】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便可解答本题。 4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 ) A. “绿水青山”的生物多样性高 B. “绿水青山”的营养结构简单 C. “绿水青山”的生物组分简单 D. “绿水青山”不需要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丰富而多样是实现绿水青山的重要前提。 【详解】“绿水青山”是高质量的森林、湖泊、草地、沼泽、河流以及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统称。这些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高,生物组分和营养结构较复杂,具有很强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 A. 减少该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数量 B. 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C. 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D. 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保持数量恒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通常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详解】减少该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数量或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均会使生态系统生物的结构变得更简单,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AB错误;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更复杂,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保持数量恒定,生态系统的结构保持不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不变,D错误。故选C。 【点睛】明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抵抗力稳定性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3.制约人口环境容纳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资源状况 B. 科技发展水平 C. 教育和艺术 D. 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于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都不能无限增长下去。 【详解】制约人口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有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教育和艺术 、生活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但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了解制约人口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4.下图是某届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宣传画,该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 B. 全球气候变化 C. 臭氧层空洞 D. 森林锐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详解】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属于全球气候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了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宣传画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45.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 A. 旅游观赏 B. 保持水土 C. 防风固沙 D. 调节气候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②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 ③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 【详解】旅游观赏属于直接价值,A正确;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属于间接价值,BCD错误。故选A。 【点睛】识记生物样性的价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6.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发现a和2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促进作用且效果基本相同,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误差导致 B. 实验操作失误 C. 没有进行预实验 D. 最适浓度大于a小于2a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在较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较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 【详解】由于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似,具有两重性,a和2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促进作用且效果基本相同,说明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大于a小于2a,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7.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试剂是( ) A. 斐林试剂 B. 双缩脲试剂 C. 苏丹染液 D. 醋酸洋红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还原糖和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3、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4、碘液和淀粉混合变蓝色。 【详解】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可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识记检测组织中还原性糖的实验原理便可解答本题。 4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不能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 ) A. 计数板规格 B. 培养液成分 C. 培养温度 D. 气体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球计数板是用来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规格有2mm×2mm×0.1mm方格和1mm×1mm×0.1mm方格,但是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是相同的。 【详解】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气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BCD错误;计数板是用来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因此计数板规格不能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A正确。故选A。 【点睛】掌握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9.在某菜园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中,不宜采取的方法是( ) A. 标志重捕法 B. 目测估算法 C. 记名计算法 D. 取样器取样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 【详解】在某菜园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中,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BCD错误;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不是调查丰富度的方法,A正确。故选A。 【点睛】了解研究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和统计方法便可解答本题。 50.某高中秋季实践活动的地点是盘锦红海滩。同学们发现红海滩上有很多小螃蟹,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同学们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只走木栈道,不要惊扰螃群 B. 收集螃蟹,做成标本 C. 收集螃蟹,带回学校观察 D. 收集螃蟹,赠与其他同学 【答案】A 【解析】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就地保护就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②易地保护是将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其中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因此,同学们最合理的做法是只走木栈道,不要惊扰螃群,A正确,BCD错误。 【点睛】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 请回答下列问题。 51. 若图中感受器为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则其位于( ) A. 大脑皮层 B. 下丘脑 C. 口腔 D. 垂体 52. 产生冷觉的部位是( ) A. 皮肤 B. 大脑皮层 C. 下丘脑 D. 脊髓 53. 反射弧中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 ) A. 感受器 B. 效应器 C. 大脑皮层 D. 垂体 54. 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某些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属于 ( ) A. 分级调节 B. 反馈调节 C. 协同作用 D. 拮抗作用 55. 图中的内分泌腺不可能是( ) A. 甲状腺 B. 胰岛 C. 睾丸 D. 卵巢 56. 既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水平衡调节中枢的器官是( ) A. 大脑皮层 B. 下丘脑 C. 垂体 D. 小脑 【答案】51. B 52. B 53. A 54. A 55. B 56. B 【解析】 【分析】 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反射发生时,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然后兴奋经由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再将指令经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引起效应器反应。 4、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泪腺、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如垂体、甲状腺等。 【51题详解】 在水盐平衡调节中,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B正确;在水盐平衡调节中,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通过口腔摄入水分,A、C错误;在水盐平衡调节中,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故选B。 【52题详解】 人体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B正确;皮肤是冷觉感受器,A错误;下丘脑是体温的调节中枢,C错误;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D错误。故选B。 【53题详解】 反射弧中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可产生兴奋,A正确;垂体属于效应器,能够接受神经中枢的指令,对刺激作出反应,B、D错误;大脑皮层属于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再将指令经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C错误。故选A。 【54题详解】 下丘脑发出内分泌信号作用于垂体,垂体又会分泌各种激素调控体内其他内分泌腺和组织的活动。我们把这种“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调控激素分泌的途径叫做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5题详解】 甲状腺受到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的调控,故图中的内分泌腺可能是甲状腺,A错误;胰岛受到血糖浓度和神经系统的调节,故图中的内分泌腺不可能是胰岛,B正确;睾丸受到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调控,故图中的内分泌腺可能是睾丸,C错误;卵巢受到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调控,故图中的内分泌腺可能是卵巢,D错误。故选B。 【56题详解】 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无体温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A错误;下丘脑既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水平衡调节中枢,B正确;垂体不属于神经中枢,C错误;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D错误。故选B。 【点睛】理解水盐平衡和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即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表示人体免疫过程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57. 该免疫过程属于( )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 D. 第四道防线 58. 细胞X代表的是( ) A. 肝细胞 B. 浆细胞 C. 神经细胞 D. 效应T细胞 59. 图中细胞X成熟于( ) A. 骨髓 B. 胸腺 C. 脾脏 D. 淋巴 60. 能吞噬、消灭细胞碎片的是( ) A. 吞噬细胞 B. 记忆细胞 C. 淋巴细胞 D. 溶菌酶 61. 图中细胞X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 ) A. 细胞免疫 B. 体液免疫 C. 先天性免疫 D. 非特异性免疫 62. 为避免“被感染细胞"太多而“细胞X"数量太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机体被感染前大量注人细胞X B. 机体被感染前接种相应疫苗 C. 机体被感染后注射相应抗体 D. 机体被感染后注射溶菌酶 【答案】57. C 58. D 59. B 60. A 61. A 62. B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细胞X能够识别被感染细胞,并使被感染细胞裂解死亡,故细胞X为效应T细胞,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57题详解】 由分析可知,该免疫过程为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ABD错误,C正确。故选C。 【58题详解】 由分析可知,细胞X代表效应T细胞,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9题详解】 由分析可知,细胞X代表效应T细胞。T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0题详解】 效应T细胞能够识别靶细胞,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暴露出来,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细胞碎片和抗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1题详解】 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因此,图中细胞X(效应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2题详解】 在机体被感染前接种相应疫苗,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能快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这样就可以避免“被感染细胞”太多,而“效应T细胞”太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准确判断题图表示的免疫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为扦插的四种葡萄枝条。 请回答下列问题。 63. 丙比较容易生根成活,主要是因为芽( ) A. 生长迅速 B. 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能产生生长素 D. 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64. 2,4-D可用于促进乙插条存活,其原理是( ) A. 高浓度时促进插条生根 B. 高浓度时促进芽的生长 C. 低浓度时促进插条生根 D. 低浓度时促进开花结果 65. 下列化学物质中,不能用于促进甲、乙、丙插条生根的是( ) A. 乙烯 B. 吲哚乙酸 C. 吲哚丁酸 D. 2,4一D 66. 能加速丁插条叶片脱落的激素是( ) A. 生长素 B. 细胞分裂素 C. 赤霉素 D. 脱落酸 67. 果农会对葡萄枝条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 抑制侧芽生长 B. 抑制其开花结果 C. 抑制向光性 D. 促进侧芽生长 【答案】63. C 64. C 65. A 66. D 67. D 【解析】 【分析】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发芽和防止落花落果;也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和疏花疏果。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成熟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63题详解】 丙比较容易生根成活,主要是因为芽能够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具有诱导枝条生根的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4题详解】 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效应与生长素相似。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在较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较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插条生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5题详解】 吲哚丁酸是植物内源激素, 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二者的生理效应与吲哚乙酸(生长素)相似,较低浓度时促进插条生根,BCD错误;乙烯属于内源植物激素,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不能促进插条生根,A正确。故选A。 【66题详解】 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的作用,因此脱落酸能加速丁插条叶片脱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7题详解】 葡萄枝条生长具有顶端优势,果农对葡萄枝条定期修剪,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识记生长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请回答下列问题。 68. 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是( ) A. 太阳 B. 浮游植物 C. 太阳鱼 D. 鲈鱼 69. 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70. 流经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除了人工饲料外,还来自于浮游植物的(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D.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71. 目前该生态系统不能进行( ) A. 物质循环 B. 能量流动 C. 初生演替 D. 信息传递 72. 若该池塘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的物质 73. 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人生物群落的主要形式是( ) A. 碳酸 B. 碳酸盐 C. CO2 D. 碳水化合物 74. 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A. 10% B. 15% C. 20% D. 25% 75. 若想提高太阳鱼产量,但不降低鲈鱼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捕捞水生生物,只保留太阳鱼和鲈鱼 B. 投放更多的太阳鱼鱼苗和鲈鱼鱼苗 C. 大量捕捞浮游植物,添加大型挺水植物 D. 适当增加人工饲料,适当捕捞幽蚊幼虫 【答案】68. B 69. C 70. A 71. C 72. C 73. C 74. D 75. D 【解析】 【分析】 1、生产者总处于每条食物链开头,属于第一营养级;捕食生产者的动物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捕食植食性动物的动物为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食物链有多少个环节,就有多少个营养级。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68题详解】 太阳能够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不属于第一营养级,A错误;浮游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B正确;太阳鱼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或幽蚊幼虫为食,属于第三、四营养级,C错误;鲈鱼以太阳鱼为食,属于第四、五营养级,D错误。故选B。 【69题详解】 该生态系统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0题详解】 流经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除了来自于人工饲料补给的能量外,还有来自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1题详解】 在从未被生物覆盖过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该生态系统存在植物,不能进行初生演替,C正确;在该生态系统中,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ABD错误。故选C。 【72题详解】 图中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能量)、生产者、消费者,若该池塘生态系统长期存在,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3题详解】 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4题详解】 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 (3780+4200)J.m-2.a-1/31920J.m-2.a-1×100%=25%,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5题详解】 捕捞水生生物,只保留太阳鱼和鲈鱼,会导致太阳鱼的食物减少,太阳鱼的产量降低,A错误;若投放的太阳鱼鱼苗和鲈鱼鱼苗过多,超过环境容纳量,引起环境恶化,反而会使环境容纳量下降,导致太阳鱼和鲈鱼的产量均降低,B错误;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大量捕捞浮游植物,添加大型挺水植物,使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减少,导致太阳鱼的食物减少,太阳鱼的产量降低,C错误;适当增加人工饲料和适当捕捞幽蚊幼虫,使流向太阳鱼的能量增加,提高太阳能的产量,但不降低鲈鱼产量,D正确。故选D。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