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
一机一中高二年级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1. 如图中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a和阀b B. 用甲装置制作果醋时,发酵后期阀门a要关闭 C. 在缺氧条件下能发生乙图中的①②过程 D. 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且反应场所相同 2. 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去烂籽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污物 B. 发酵的温度维持在20℃最好 C. 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以防发酵瓶破裂 D. 需要不断的充入氧气 3. 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根据以下腐乳制作的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A. 毛霉为好氧菌,为避免其无氧呼吸,码放豆腐时要注意留出一定的缝隙 B. 加盐腌制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也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 加卤汤、密封腌制过程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的酶,分解蛋白质 D. 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5. 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 B. 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 C. 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 D. 酒的用量过少,后期成熟时间延长 6. 下列有关卤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卤汤是决定腐乳类型的关键因素 B. 卤汤是由酒和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C. 卤汤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并有加强腐乳营养的作用 D. 卤汤也有防腐杀菌作用 7. 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1 B.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 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 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8. 下表格内容中,有错误的选项是( ) 检测物质或生物 检测方法 显示颜色变化 A 酒精 酸性重铬酸钾检测 灰绿色 B 亚硝酸盐 比色法 玫瑰红色 C 分解尿素的细菌 酚红指示剂检测法 红色 D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刚果红检测法 红色变深 A. A B. B C. C D. D 9. 关于泡菜发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泡菜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亚硝酸盐有致癌性,摄入过多对身体会造成伤害 B. 煮沸泡菜盐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和杀灭盐水中的其他杂菌 C. 制作泡菜利用的菌种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D. 泡菜腌制时间过长,食盐用量过低,温度过高,都容易造成细菌大量滋生,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10. 下列有关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传统的发酵过程受技术条件限制,通常不进行无菌操作 B. 成品腐乳表面的皮膜是由毛霉等真菌的菌丝形成的,对人体无害 C. 制备果酒、果醋和腐乳时,都是以建立种群优势作为发酵的基本条件 D. 果醋的制备可以建立在果酒发酵的基础上,也可以直接利用葡萄汁发酵 11. 下列有关于发酵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B. 长期放置的酒表面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表面繁殖形成的 C. 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这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 D. 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分泌的蛋白酶构成的 12.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 B. 酿制果酒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完全相同 C. 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D. 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应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3. 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 打开皿盖,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 D. 经过培养,将在划线的第五区域看到单菌落 14. 可以作为硝化细菌碳源、氮源和能源的是( ) A. CO2、NH3、光能 B. (CH2O)、N2、NH3 C. CO2、NH3、NH3 D. (CH2O)、NH3、N2 15.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 任何消毒方法一般都不能消灭微生物的孢子和芽孢 C. 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时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 D.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 16. 下列有关微生物分离、纯化及计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常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富集培养纤维素分解菌 B. 平板划线法通过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分散并计数 C. 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系列梯度稀释可将微生物分散 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实验结果往往偏大 17. 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培养36小时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培养皿 培养基成分 菌落数 Ⅰ 琼脂、葡萄糖、N源、无机盐 35 Ⅱ 琼脂、葡萄糖、生长因子、N源、无机盐 250 Ⅲ 琼脂、生长因子、N源、无机盐 0 A. 该实验可以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 B. 该实验不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C. Ⅰ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生长因子 D. Ⅱ和Ⅲ对照,说明在自然界大肠杆菌生长过程中将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 18. 下表是关于对四种生物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硝化细菌 乳酸菌 根瘤菌 衣藻 能源 利用化学能 分解乳酸 固定N2 利用光能 碳源 CO2 糖类 糖类 CO2 氮源 NH3 N2 N2 NO3-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A. 硝化细菌与乳酸菌 B. 乳酸菌与根瘤菌 C. 根瘤菌与衣藻 D. 硝化细菌与衣藻 19. 下列有关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计数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相同稀释倍数的样液至少涂布三个平板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B. 将不同稀释度下计算的菌落数求平均值得到较为准确的菌落数 C. 本实验需要做一个接种无菌水的对照组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 土壤中真菌的数量比细菌的数量少,所以真菌的稀释倍数要比细菌小 20. 分离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中,无法分离得到尿素分解菌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 B. 涂布前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 C.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 D. 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 21. 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3号试管中的菌落稀释倍数为103倍 B. 4号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 C.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个 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 22.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食性动物能消化纤维素是因为其自身消化器官能分泌纤维素酶 B. 纤维素酶为复合酶,C1酶分解纤维素成纤维二糖后被Cx酶分解为葡萄糖 C. 1个酶活力单位即:25℃且其他条件最适,1h转化1mol底物所需的酶量 D. 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23. 以下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 倒平板时就加入了刚果红的染色法,需用1mol/mL NaCl处理15分钟 B. 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所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浓度可能会比较低 C. 经稀释培养后,分离的过程需要用到鉴别培养基 D. 为确定得到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24. 如图所示,自来水经滤膜过滤后,转移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适宜条件下培养48小时,染色后统计变色菌落数目为165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培养基含伊红-美蓝,大肠杆菌菌落呈蓝绿色 B. 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浓度是33个/L,比真实值偏大 C. 为了提高准确度,需设重复实验,但不用空白对照 D. 若培养基菌落数目大于300,可适当减少自来水量 25. 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培养后的结果如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 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 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 c处抗生素无效 D. d为对照 26. 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出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B. 可先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再用刚果红溶液染色 C. 可将选择培养后的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培养 D. 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染料形成红色复合物 27.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实验步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A表示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放在水浴锅中恒温处理 B. 图B将相同温度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继续保温处理 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图A中的水浴温度,因此实验中图B水浴温度要保持恒定 D. 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图C量筒中果汁的量或澄清度 28. 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②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④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可能产生果胶酶⑤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29. 下列关于酶制剂在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有( ) A. 生物酶牙膏中含有酶,可以分解细菌预防龋齿 B. 加酶洗衣粉含固定化酶,去污能力比普通洗衣粉要强 C.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D. 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在人体消化不良时可以口服 30.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催化速率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31. 下表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有关探究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洗涤物 (等量) 洗涤温度/℃ 洗衣粉(等量) 水量/L 洗涤所需 时间/min 1 油污布 45 加酶 2 4.0 2 油污布 45 普通 2 7.0 3 油污布 5 加酶 2 8.5 4 油污布 5 普通 2 9.0 A. 该实验设计体现了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B. 假如1号实验组洗涤时间接近7min,说明温度过高脂肪酶已失活 C. 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油污布,效果与普通洗衣粉基本没有区别 D. 1号实验组的洗涤时间比4号实验组短很多,说明45℃较适宜脂肪酶功能的发挥 32. 下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含量与洗涤效果的关系时获得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碱性蛋白酶不能将反应液中各种蛋白质彻底水解 B.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碱性蛋白酶的含量 C. 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0.6% D. 去污力与碱性蛋白酶含量呈正相关 33. 下列有关加酶洗衣粉及其洗涤效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可使衣物蓬松柔软,棉织制品也可使用 B. 加酶洗衣粉因为添加了酶制剂,所以比普通洗衣粉更易造成环境污染 C. 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浸泡时间不足会影响洗涤效果 D. 加酶洗衣粉能将衣服上的蛋白质、脂肪等水解成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 34. 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酶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固定化技术因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而提高了酶的催化效率 B. 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 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而可以反复使用 D. 通过包埋法固定的酶的活性不再受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35. 有关“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时,应小火或间断加热,以免出现焦糊现象 B. 待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与活化的酵母菌溶液混合搅匀 C. 凝胶珠在NaCl溶液中浸泡30分钟,有利于凝胶珠结构稳定 D. 10%的葡萄糖溶液为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发酵提供营养和适宜的渗透压 36. 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 B. 配制CaCl2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 C. 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 D. 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 37. 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有关检验,不正确的是( ) A. 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 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 C. 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分离成功 D. 检验产生透明圈的菌落是否是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38. 下图为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的实验过程,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活性污泥→ 10ml→ 10ml→ 接种→ 挑取不同菌落分别接种→取样测定甲醛浓度 ①制取菌悬液②LB培养基,震荡培养③无机液体培养基,甲醛,恒温培养 ④无机固体培养基,甲醛,恒温培养⑤无机固体培养基,甲醛,震荡培养 A. 需要对活性污泥作灭菌处理 B. ②中LB培养基应以甲醛为唯一碳源 C. 目的菌种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型 D. 经⑤处理后,应选择瓶中甲醛浓度最低的一组进一步纯化培养 39. 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 B. 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 C. 在50℃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会迅速失活 D. 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 40.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过程中,关于倒平板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等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 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④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 ⑤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皿盖 ⑥等待平板冷却 5~10 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A. 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 0分) 41. 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_______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下: 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影响醋酸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_________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______。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42. 酿酒厂常用酸性脲酶去除酒精类饮品中的尿素,以改善酒精类饮品的品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筛选酸性脲酶生产菌,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尿素、琼脂等,从功能上分析,该培养基属于 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的氮源来自_________。 (2)筛选和纯化酸性脲酶生产菌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配制浓度梯度为10-1的系列稀释液时,需用移液管将lmL菌液移入盛有____mL蒸馏水的试管中。 (3)对同一浓度的酸性脲酶生产菌稀释液,分别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 _______(多于/等于/小于)后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海藻酸钠固定含酸性脲酶的细菌时,应将海藻酸钠溶液和细胞混合滴入溶液中。下表是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珠状况,从表中看出,海藻酸钠的浓度应选用__________g/dL。若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海藻酸钠质量浓度(g/dL) 凝胶强度 凝胶气泡量 成球难度 凝珠形状 1.0 中 没有 较易 扁圆形 2.0 中 少量 易 圆球形 3.0 强 较多 稍难 有托尾 4.0 强 大量 难 难成球形 43. 材料一: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不同品种的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含细菌多的氮利用率高,含真菌多的碳利用率高。 材料二:经研究发现,A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细菌数为7.30×1010个、真菌数为1.36×105个;B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细菌数为3.78×1010个、真菌数为1.6×105个。根据材料回答: (1)华北地区每年6月份都会产生大量的小麦秸秆,要得到能分解秸秆的目的菌,最好选择_________(填“A品种牛”、“B品种牛”)的瘤胃内容物,还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_____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获得该类目的菌还需要选择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得到的目的菌涂布到鉴別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该培养基加入的_________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研究人员分离得到了下表中的4个菌株,其中最适合作为目的菌的是_________号,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 菌株 透明圈直径R 菌株直校r R/r 1号 0.4 0.3 1.3 2号 1.2 0.6 2 3号 2.2 0.7 3.1 4号 2.1 0.9 2.3 (3)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该目的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4个平板上均接种0.1 ml样品溶液,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191,通过计算得知原样品溶液中每毫升含有目的菌1.75 ×108个,则稀释倍数是________________。 (4)因有些微生物也能降解色素,为了确定筛选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是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一步测定,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 A.对分解的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44. 洗衣粉是生活的必需用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血渍富含蛋白质污渍) 温度/℃ 10 20 30 40 50 组别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清除血渍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 . (3)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____________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__________ . (4)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是否有差异 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5)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 ________________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45.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更好的被植物利用.某生物兴趣小组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 KH2PO4 Na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g lg 15g 将表中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能筛选出目的菌的原因是______. (2)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接种时,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进一步的鉴定: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指示剂,接种并培养初步筛选的菌种,若指示剂变成______色,则可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 (3)在实验中,下列材料或用具需要灭菌的是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 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4)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2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填序号). ①所取土样不同 ②培养基被污染 ③接种操作错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一机一中高二年级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1. C 2. B 3. B 4. C 5. D 6. C 7. C 8. D 9. D 10. A 11. D 12. C 13. A 14. C 15. D 16. B 17. B 18. D 19. B 20. C 21. B 22. D 23. A 24. D 25. A 26. C 27. C 28. C 29. B 30. C 31. D 32. D 33. B 34. B 35. C 36. A 37. A 38. D 39. A 40.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41. (7分) (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2)酵母菌 (3)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氧气、营养物质、pH ②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 ; 醋酸菌、乳酸菌 ③种间竞争(或竞争) 42.(9分) (1)选择 尿素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9 (3)多于 有些菌落连接在一起,计数偏小 (4)2.0 可重复利用,且利于产物的纯化 43.(8分) (1)B品种牛; 酸性; 真菌的数量虽然多,但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不一定多(答出目的菌少即得分)或答“可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目的菌”也得分 (2)刚果红; 3; (3)105 (4) B 44. (8分) (1)洗衣粉有无加酶; 不同温度; (2)专一性; (3)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4)没有差异; 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5)②④; 45. (8分) (1)该选择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是尿素; 稀释涂布平板法; (2)酚红; 红; (3)① ①②; ③; ② ①②③; (4)灭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