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杆菌在拟核区转录出mRNA B. 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消耗氧气 C.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产生氧气 D. 大肠杆菌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答案】A 【解析】 农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DNA在拟核区转录出mRNA,A正确;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不消耗氧气,B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叶绿体,C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而有丝分裂发生在真核细胞,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原核细胞结构: ①无核膜、核仁,只有核区,核区内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质(体); ②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不含其他任何形式的细胞器; ③细胞壁:有细胞壁,但其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肽聚糖,而非纤维素和果胶。 2.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遗传物质是RNA),有很高的致死率。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可以大量繁殖 B. 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可以以二分裂方式增殖 C. 其生活方式是寄生,但不进行呼吸作用 D. 该病毒在宿主体内可以将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分子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故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也不进行二分裂增殖,故B错误。其生活方式是寄生,不进行呼吸作用,是利用宿主的资源,故C正确。该病毒是RNA,而宿主细胞是D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分子上,需要逆转录后才可以,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下列生命活动在蓝藻细胞内不能进行的是 A. 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B. [H]的氧化和CO2的产生 C.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 DNA的复制和RNA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内可以发生C02的固定和C3的还原,A正确;蓝藻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细胞内可以发生[H]的氧化和C02的产生,B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不能通过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所以蓝藻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蓝藻细胞拟核区有DNA,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RNA的合成,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下列关于蓝球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是蓝球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蓝球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C. 核糖体是蓝球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D. 内质网是蓝球藻合成脂质的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中蓝藻的一种,除了念珠藻,蓝藻还包括颤藻、蓝球藻、发菜等,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等,但是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详解】蓝球藻为原核生物中的蓝藻,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C正确;原核生物的细胞中除了核糖体外无其它细胞器,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考生要明确所有的细胞生物均有核糖体,并且遗传物质为DNA;并且能够识记原核生物中的一些特殊实例,如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由于蓝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但是没有叶绿体。 5.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部分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含有DNA,可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B. 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C. 线粒体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D. 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但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故A错误;叶绿体合成的ATP只为暗反应提供能量,而主动需要需要的能量有细胞呼吸提供,故B错误;葡萄糖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到线粒体中,故C错误;溶酶体中含有酸性水解酶,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的遗传物质只含有A、T、C、G四种碱基 B. 大肠杆菌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产生后代 C. 在有氧条件下,大肠杆菌主要由线粒体供能 D. 大肠杆菌不具有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可遗传的变异只能来自基因突变。 【详解】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A正确;大肠杆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产生后代,B错误;大肠杆菌无线粒体,C错误;大肠杆菌具有细胞壁,D错误;故选A。 7.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 DNA 含量相同 B. 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细胞形态、功能不同 C. 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 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所含蛋白质种类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体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卵细胞的DNA含量减半,A错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各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正确;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各种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C.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 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视野的明暗度可通过反光镜和光圈来调整,物像的清晰度通过粗或细准焦螺旋调节;2.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可先移动装片,若污物不动,再转动目镜,若污物不动,则可能在物镜上。 【详解】视野变暗,说明亮度不够,应首先调节光圈和反光镜,A错误;核糖体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B错误;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C正确;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熟练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及注意事项。 9.最符合如图①~④所示4种生物学名词之间关系的是 A. ①细菌 ②原核生物 ③伞藻 ④低等植物 B. ①基因 ②DNA ③质粒 ④染色质 C. ①酶 ②蛋白质 ③激素 ④脂质 D. ①细胞分化 ②细胞历程 ③细胞衰老 ④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所有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所以①在②内部,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①属于②,B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脂质,C正确。细胞分化、衰老、凋亡都是细胞历程,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模型图,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列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从图表中获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10.下列关于烟草花叶病毒与T2噬菌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由核酸与蛋白质构成 B. 增殖过程中发生在宿主细胞内 C. 性状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病毒蛋白质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病毒都由核酸与蛋白质构成,A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增殖过程中发生在宿主细胞内,B正确;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为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因此两种病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病毒蛋白质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D正确;故选C。 11.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该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在形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A. m个、18m B. (m-4)个、18(m-4) C. (m-3)个、18(m-3)+4 D. (m-2)个、18(m-2)+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链若是环状,氨基酸的个数与脱去的水分子数相同;若形成的肽链是链状结构,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的个数-肽链的条数。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该蛋白质由一个环状肽链和2个链状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假设环状肽链中氨基酸的个数是X个,则两条链状肽链的氨基酸个数是(m-X),因此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是[(m-X)-2]+X=m-2;由题意可知,一个二硫键形成时脱去了2个H,该蛋白质中含有2个二硫键,共脱去了4个H,因此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减少18(m-2)+4,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氨基酸的个数与肽链数、脱去的水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析图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明确该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脱水缩合反应过程相关计算方法。 12.下列与生物体内蛋白质结构千差万别无关的是 A. 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C.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A 【解析】 蛋白质千差万别,但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相同,A错误;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蛋白质千差万别的原因之一,B正确;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C正确;多肽链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D正确。 13.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 核酸包括DNA和RNA C.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 病毒中的核酸是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核酸的分类、功能、分布和组成单位的考查,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核酸的功能是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B正确;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包括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C正确;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D错误;故选D。 14.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链。若该l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lgG有肽键数( ) A. m个 B. (m+1)个 C. (m-2)个 D. (m-4)个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与计算能力。由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关系:肽键数=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从图中给出的信息可以判断出lgG的结构中有4条肽链,由于共有m个氨基酸,因此可以得出肽键的数量为(m-4)个。 15.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作用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缺Mg时植物叶片变黄 B. 成年人缺碘会导致大脖子病 C. 动物因血钙过高而抽搐 D. 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等。无机盐的功能: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动物血液中钙浓度过低会出现抽搐,有的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Mg是叶绿素组成成分,植物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使叶片发黄,A正确;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使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而造成大脖子病,B正确;抽搐是由于动物血液中钙浓度过低引起的,C错误;P是ATP的组成成分,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无机盐的作用的理解和熟练掌握,并解释某些生活问题的能力。 16.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 A. 乳糖和蔗糖 B. 蛋白质和核酸 C. 葡萄糖 D. 脂肪和糖原 【答案】D 【解析】 脂肪是植物和动物体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因此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和糖原,故选D。 17.某多肽长链分子式为C42H65N11O9,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如下3种氨基酸,则此多肽中含有赖氨酸的个数为 A. 2个 B. 3个 C. 5个 D. 8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这三种氨基酸中都含有一个羧基,形成多肽时每个肽键中含有1个氧元素,一端含有一个羧基,故肽键数=9-2=7,因此共含有8个氨基酸组成,由于只有赖氨酸含有两个氨基,其余都含有一个氨基,即赖氨酸分子式中含有两个氮元素,因此赖氨酸的个数为11﹣8=3(个),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列与RNA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糖体中含有mRNA、tRNA和rRNA B. 某些RNA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功能 C. RNA可以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D. 真核细胞中的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答案】A 【解析】 核糖体的组成中含有rRNA,不含mRNA和tRNA,A错误;酶是蛋白质或RNA,可见某些RNA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功能,B正确;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RNA可以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C正确;真核细胞中的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正确。 【点睛】总结RNA分子的功能: (1)mRNA(信使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2)tRNA(转运RN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 (3)rRNA(核糖体RN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4)病毒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储存并传递病毒的遗传信息。 (5)酶RNA:催化作用,降低特定物质发生反应的活化能。 19.分析一条多肽链E和一条多肽链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 元素或基团 C H O N 氨基 羧基 多肽链E 201 348 62 42 5 2 多肽链F 182 294 55 51 8 1 推测组成两条多肽链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选项 A B C D 多肽链E 199 53 38 51 多肽链F 181 54 44 49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详解】多肽链是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多肽链E中有氨基5个,可判定出其R基中含有的氨基为5-1=4个,排除这4个氨基中的N原子,还有42-4=38个N原子,按照一个氨基含一个N原子,则肽链E最多应由38个氨基酸组成;同理多肽链F中有氨基8个,可判定出其R基中含有的氨基为8-1=7个,排除这7个氨基中的N原子,还有51-7=44个N原子,按照一个氨基含一个N原子,则肽链F最多应由44个氨基酸组成;故选C。 20.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A. 抗体和糖蛋白 B. 纤维素和葡萄糖 C. 性激素和tRNA D. 质粒和呼吸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糖类的组成元素有C、H、O;脂肪的组成元素有C、H、O。 【详解】抗体本质为蛋白质,元素组成为C、H、O、N,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元素组成为C、H、O、N,至少4种;纤维素是多糖,葡萄糖属于单糖,组成元素有C、H、O,共3种;性激素属于脂质,元素组成是C、H、O,tRNA属于核酸,元素组成是C、H、O、N、P,共5种;呼吸酶属于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等元素;质粒是环状DNA,至少含有C、H、O、N、P等元素,共5种;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 都是水溶性物质 C. 都含 C、H、O、N 这4 种元素 D. 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淀粉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脂肪被脂肪酶催化水解,蛋白质被蛋白催化水解,核酸被核酸酶催化水解,A正确;脂肪不具有水溶性,溶于有机溶剂,B错误;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C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考点定位】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B. 一个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C.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D. 活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不能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一个生物体中不同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主要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正确。 活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能相互转化,D错误;故选C。 23.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B. DNA、RNA 和ATP 中均含有核糖 C. 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D. RNA 分子中均不含碱基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可见,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糖类的种类及分布: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构成RNA和ATP)、脱氧核糖(构成DNA)、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3、RNA分为mRNA、rRNA和tRNA,其中mRNA、rRNA均为单链结构,而tRNA为“三叶草”结构,存在局部双链。 【详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酸和一个羧基,A错误;RNA和ATP中均含有核糖,但DNA中不含核糖,其所含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B错误;脂肪可以作为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tRNA分子中有局部配对区域,含有碱基对,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RNA的种类及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其结构特点;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相应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 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C. 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 D. 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曲线可以得出: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详解】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流动性与温度有关系,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A正确;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B正确;在0到15度之间,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C正确;在图中横坐标是温度,也就是说自变量是温度,所以图中数据不能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学生识图能力,有效分析,准确得出结论的能力。 2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B. 磷脂是由亲水性尾部和疏水性的头部组成 C.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光能的充分吸收 D.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促使细胞分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1、能够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 【详解】线粒体内膜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磷脂分子由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组成,B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堆叠形成质粒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光能的充分吸收,C正确;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黏着性下降,促使细胞分散,D错误;故选C。 26.如图表示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过程及相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主要移动方向 B. b表示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变化特点 C. c过程需消耗能量 D. 浆细胞能够依靠d识别相应的抗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看图可知:d是糖侧链,位于细胞膜的外侧,a物质是从高浓度一侧运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物质是从高浓度一侧运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物质是从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当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水分子主要向膜外移动而非膜内,A错误;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后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属于协助扩散,而b是物质从细胞内到细胞外,B错误;c过程体现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除需要载体之外,还需消耗能量,C正确;浆细胞是B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产生的一种能分泌抗体的细胞,它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C。 27.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下列物质吸收量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红细胞吸收氨基酸和K+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则属于协助扩散,与能量无关,因此用呼吸抑制酶处理人成熟红细胞,会导致红细胞吸收氨基酸和K+的量减少,但对葡萄糖的吸收量没有影响,A项错误,B项正确;人成熟红细胞吸收O2、H2O、甘油、脂肪酸的方式均为自由扩散,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因此用呼吸抑制酶处理人成熟红细胞,不会导致红细胞对吸收O2、H2O、甘油、脂肪酸的吸收量减少,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过程中不进行基因表达 B. 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 某人的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的核酸完全相同 D. 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能力全部下降,酶活性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细胞分化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不同的体细胞中,虽然DNA都一样,但基因的表达却是有选择性的,由同一个或一种细胞经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有明显差异,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有蛋白质合成,进行基因表达,A错误;记忆细胞能自我更新,在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分化成浆细胞或效应 T 细胞,B正确;两细胞的核DNA 相同,RNA 不完全相同,C 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凋亡细胞中,与凋亡过程相关的基因表达强烈,相关酶活性增强,D错误;故选B。 2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 多酶片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 C. 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 D. 加入蛋白酶的洗衣粉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有最适宜温度,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小于最适宜温度,随温度是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是结构不发生改变,温度适当升高,酶活性升高,温度过高,酶的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温度降低,酶活性不变。 2、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详解】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酶活性降低,不是失去活性,A错误;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帮助消化,因此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B正确;果胶有最适宜温度,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高,澄清速率最快,超过最适宜温度,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澄清速率降低,C错误;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加入蛋白酶的洗衣粉可以去除衣物上的奶渍,不能除去油渍,D错误;故选B。 30.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 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 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 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水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详解】酒精发酵过程中第一阶段有ATP生成,A正确;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C正确;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合成,有机物的分解,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结构特点,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明确该反应是不可逆的,但其中物质是可逆的,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1. 下列细胞中,其无氧呼吸过程会以乳酸为主要产物的是 A. 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 B. 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 C. 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 D. 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 【答案】C 【解析】 苹果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C正确。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主要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 32.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 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 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 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答案】B 【解析】 全能性是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弱,A错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增殖失控,B正确;人是多细胞生物,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错误;幼年个体生长的过程需细胞增殖分化,成年后也需细胞增殖分化,D错误。 【考点定位】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等 33.物质合成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物质合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合成血红蛋白需要铁元素,合成叶绿素需要镁元素 B. 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纤维素的合成 C. 蛋白质均合成于细胞质,核酸均合成于细胞核 D. 糖原、胰岛素等物质的合成均与血糖调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的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等。 核酸包括DNA和RNA,其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一般细胞核中合成的RNA要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DNA不会;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详解】叶绿素分子的中央是镁离子,血红蛋白分子的中央是铁离子,合成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分别需要镁和铁,A正确;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延展形成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高尔基体参与纤维素的合成,B正确;蛋白质均合成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核酸主要合成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上合成,C错误;糖原、胰岛素等物质的合成均与血糖调节有关,D正确;故选C。 34.下列有关①细胞膜、②核糖体、③染色体、④线粒体、⑤叶绿体等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的结构有①② B. 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有②③ C. 能产生ATP和[H]的结构有④⑤ D. 紫色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其体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含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其体细胞不含中心体;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和液泡,但含有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低等的植物含有中心体。 【详解】细胞膜和核糖体为亚显微结构,二者在光镜下均不能观察到,A正确;细胞膜具有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均含有磷脂分子,核糖体、染色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分子,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者都能产生ATP和[H],C正确;紫色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D。 35.如图是某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该细胞是骨骼肌细胞,则在马拉松比赛中主要的供能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 若该细胞是吞噬细胞,则除图中标号外,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C. 若该细胞来自某低等生物,则由6可知该生物一定为低等植物 D. 若该细胞来自动物的卵巢,则参与雌性激素合成的结构是4 【答案】B 【解析】 在马拉松比赛中,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供能,主要的供能场所是线粒体,A项错误;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可以水解损伤、衰老的细胞器、被吞噬的颗粒或细菌,B项正确;含有6中心体的可能是低等植物或低等动物,C项错误;性激素属于脂质,参与雌性激素合成的结构是3内质网,4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误认为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供能。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仅作为辅助功能方式,主要功能途径仍是有氧呼吸。 36.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通过a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甘油通过b方式进入细胞 B. 葡萄糖通过b运输方式进入人的红细胞 C. Na+只能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D. 神经递质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的运输方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是自由扩散,b的运输方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c的运输方式: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是主动运输。 【详解】乙醇通过a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甘油也通过a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葡萄糖通过b运输方式进入人的红细胞,B正确;Na+可能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细胞,也可能通过b方式进入神经细胞,C错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进入突触间隙,D错误;故选B。 37.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①产生的H20中的H和O分别来自一NH2和一COOH B. 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②处的[H]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 C. ③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根吸收无机盐离子 D. 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③处产生的[H]将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 【答案】D 【解析】 图中①表示脱水缩合过程,①产生的 H2O 中,H来自-NH2和-COOH,A错误;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②处的[H]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光反应产生的 ATP,只用于暗反应,C错误;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③处产生的[H]用于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判断各阶段表示生理过程,重点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各阶段发生的场所。 38. 如图为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示说明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 B. 图中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产生的H]最多 C. 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水 D.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产生的CO2都被CO2吸收剂吸收,因此装置中会因O2的消耗,而导致气压的下降,所以液滴会向左移动,只能检测小麦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的多少,A错误,D正确;小麦种子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氢最多,B错误;有氧呼吸过程第三阶段产生的水最多,C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3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 B. 蚕豆叶肉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 C. 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产生纺锤体方式不同 D. 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23个四分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基本形式;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 【详解】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A错误;蚕豆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发生有丝分裂,B错误;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产生纺锤体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C正确;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46条染色体,四分体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D错误;故选C。 40.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提高 B. 造血干细胞能增殖分化成B细胞和T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或丢失的结果 D. 细胞衰老后基因表达停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分化导致的稳定性差异一般是不可逆转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详解】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不断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少,因此物质交换的效率下降,A错误;造血干细胞能增殖分化成B细胞和T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错误;细胞衰老后仍然存在基因表达,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41. 科学家从发菜藻体中分离出细胞进行液体悬浮培养。通过实验测定了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温度对离体发菜细胞的光合与呼吸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均正常,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发菜细胞与水绵细胞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发菜细胞_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离体发菜细胞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 (2)据图可知离体发菜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__℃。 (3)若在持续保持温度为35℃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交替,离体发菜细胞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 (4)在离体发菜细胞培养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增强光照时,短时间内细胞中C3的含量将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没有核膜包被细胞核 25 (2)呼吸 45 (3)不能 35度时离体发菜细胞的真实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离体发菜细胞进行12小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等于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因此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为0,所以不能正常生长。(2分) (4)增强光强,细胞中ATP和[H]的量增加,C3的还原加快。(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发菜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在光照条件下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温度对应25度。 (2)由图可以判断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最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也就是净光合速率为零时温度是45度。 (3)持续保持温度为35℃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交替,看图可知净光合=呼吸速率,每天12小时光照积累的有机物恰好在12小时黑暗中消耗完全。所以发菜细胞不能生长。 (4)增强光照,ATP和[H]增多,将C3消耗更多,剩下的C3变少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2.下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最初的时间里被H3标记的亮氨酸会出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后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写标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标示的结构中,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的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答案】 (1). 6核糖体 (2). 5 4 2 (3). 5内质网 (4). 4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图示为分泌分泌蛋白的细胞,图中1、2、3、4、5、6、7分别代表的结构是细胞膜、囊泡、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核膜。 【详解】(1)H3标记的亮氨酸首先在附着在[6]内质网上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 (2)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然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故此后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加工场所[5]内质网和[4]高尔基体,再由[2]囊泡输运到细胞外. (3)图中标示的结构中,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的是[5]内质网和[4]高尔基体。 【点睛】本题结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3.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⑵物质出入细胞需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 ]_______________。 ⑶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_______________。 ⑷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_______________和[ ]____。 ⑸①②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_______________。 ⑹除了以上3种运输方式,大分子物质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进出细胞。 【答案】 (1). ①协助扩散 (2). ③主动运输 (3). ③主动运输 (4). ③主动运输 (5). ①协助扩散 (6). ②自由扩散 (7). 被动运输 (8). 胞吞 (9). 胞吐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②物质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③物质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 【详解】(1)通过图示分析可知,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运输方式是图①协助扩散和③主动运输。 (2)③主动运输出入细胞需消耗能量。 (3)能逆浓度运输的方式是③主动运输。 (4)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是图①协助扩散和②自由扩散。 (5)①②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被动运输。 (6)除了以上3种运输方式,大分子物质还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进出细胞。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以及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44.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传统发酵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果酒和果醋是常见例子。果酒和果醋酿造所用菌种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____,当发酵装置由果酒酿造转为果醋酿造时,怎样改变外界条件:_______。 (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关键是______________。为达到此目的,通常要对微生物培养所需的器皿、接种工具和培养基等进行__________处理。 (3)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具有_________(填“较强”或“较弱”)的挥发性,适宜用___________法进行提取。保用该方法收集到乳白色的乳浊液,此时,向乳浊液中加入_________使之分层,再取出上层液体,并加入_________以除水,过滤即可得玫瑰精油。 (4)橘皮精油的制备通常使用_________法。为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__________浸泡。 【答案】 (1).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无核膜) (2). 提高温度和通入无菌空气(氧气) (3). 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4). 灭菌 (5). 较强 (6). 水蒸气蒸馏 (7). NaCl (8). 无水NaSO4 (9). 压榨 (10). 石灰水 【解析】 【分析】 果酒制作需要在缺氧且温度为18℃~25℃的环境中进行,而果醋制作要在有氧且温度为30℃~35℃的环境中进行。微生物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即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条件下,灭菌15至30min。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提取橘皮精油,常采用压榨法,为了提高出油率,首先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 【详解】(1)果酒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果醋酿造所用菌种是醋酸杆菌,酵母菌和果醋酿造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无核膜),当发酵装置由果酒酿造转为果醋酿造时,改变外界条件是:提高温度和通入无菌空气(氧气)。 (2)防止外来杂菌入侵,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为达到此目的,通常要对微生物培养所需的器皿、接种工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 (3)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挥发性较强,适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经上述方法提取后可收集到乳白色的乳浊液,应向乳浊液加入NaCl增加水的密度,使其易于分层,再取出上层液体,并加入无水NaSO4以除水,过滤即可得玫瑰精油。 (4)提取橘皮精油,常采用压榨法;为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植物芳香油提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5.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可利用细菌、酵母菌生产果胶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并不是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除果胶分解酶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同时果胶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也使得混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3)在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 (4)若想分离出含有高活性果胶酶的细菌,则进行筛选时所使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讲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筛选出的优良菌种可以用 _______法,在_______℃长期保存。 【答案】 (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 (2). 细胞壁及胞间层 (3). 半乳糖醛酸 (4). 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 (5). 选择 (6). 果胶 (7). 甘油管藏 (8). -20 【解析】 【分析】 1、果胶酶:(1)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2)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作用:a、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是使榨汁容易.B、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果汁澄清,提高质量和稳定性。 2、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详解】(1)果胶酶是指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果胶酶能够分解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同时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果胶被分解后,浑浊的果汁会变得澄清。 (3)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的催化反应,应使酶与其充分混合,可用玻璃棒搅拌,提高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4)进行筛选能合成果胶酶的细菌,使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讲属于选择培养基,应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筛选出的优良菌种可以用甘油管藏法,在-20℃长期保存。 【点睛】本题考查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果胶酶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识记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