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第一次月考试题(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生物下第一次月考试题(1)

1 / 25 【2019 最新】精选高二生物下第一次月考试题(1) 高二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 息 2.请将第 I 卷(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 第 II 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 I 卷(选择题 56 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请选出各题中 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2.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 ) A. 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 B. 细菌繁殖形成 2 / 25 C. 人工加配料形成 D. 毛霉等微生物的菌丝繁殖于表面形成 3.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通常所采用的 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药剂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 菌 ( ) A.③⑤②①④ B.⑤③②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⑤③②④① 4.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 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 未接种的完全培养基 C. 接种了的完全培养基 D. 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5.下图 1 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 )的 培 养基上,由一个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 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 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 化曲线(下图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含 35S 或 32P 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 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 a~b 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 质的合成等过程 C.曲线 b~c 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 10 代 3 / 25 D.限制 c~d 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 裂解 6.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 确的是( ) A.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B.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 C.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 D.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 7.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 C.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4 / 25 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低温﹣4℃保藏的方法 8.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 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 要求是(  ) ①加抗生素 ②不加抗生素 ③加氮素 ④不加 氮素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37℃恒温箱中培养 ⑧28~30℃恒温箱中培养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④⑤⑧ D.②④⑥⑦ 9.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污染,使发酵失败( ) A.榨汁机用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 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 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 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10.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微生物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B.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5 / 25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 D.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 11.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下列与此操作有关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 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 取 10-4、10-5 的土壤稀释液 0.1ml , 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 将培养皿倒置,37℃恒温培养 12――24 小时 D 选择菌落数在 300 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 12.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 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 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 I 中正常 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 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足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足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13.下列关于检验发酵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验 B.检验醋酸可以品尝或用 pH 试纸测定 C.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确定 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 6 / 25 14.MRSA 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 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 H 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 MRSA 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 菌 1 100 μg/mL 蛋白质 H 生长正常 2 20 μg/mL 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 μg/mL 青霉素+100 μg/mL 蛋白质 H 死亡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第 2 组和第 3 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 MRSA 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 2 μg/mL 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 H 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15.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 CO2 为 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 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 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 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16.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 的是 (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 104、105、106 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 0.1ml,分别涂布 于各组平板上 7 / 25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 4 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 数 17.果酒变酸、酸奶的制作、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 微生物分别是( )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 B.乳酸菌、毛霉、醋酸菌 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 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18.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 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土壤的取样、称取和稀释均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 5 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该土壤中的菌株数目为 1.7×108 个 C. 涂布操作时,用移液管取少量菌液,在培养基上涂布均匀 D. 某一稀释度下至少涂 3 个平板,该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 实际活菌数目高 19.如图是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出料口可以用来取样 B. 排气口能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C. 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要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D. 充气口的开关始终要处于打开状态 20.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 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 10%酚可以抑制细菌 和霉菌。利用上述选择培养基依次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8 / 25 ( ) A. 固氮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B. 固氮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 C. 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D. 固氮细菌、霉菌、放线菌 21.室温放置一周的牛奶,包装袋充气膨胀,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 错误的是( ) A. 巴氏杀菌(60~90℃)不能杀死所有微生物 B. 将牛奶放入冰箱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该过程 C. 打开包装袋若闻到酒味,袋内应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D. 该牛奶可正常饮用,因为无氧条件下牛奶已变成酸奶 22.下对相关叙注正确的是( ) A. 醋酸菌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C. 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一直保持无氧发酵条件 D. 制作腐乳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直接对蛋白质等进行分解 23.下列各曲线图表示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酵母菌发酵 产生酒精速率(V)的影响, 其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24.下列操作过程中需要利用水浴加热的一组是(  ) ①胡萝卜素的萃取  ②橘皮芳香油的提取  9 / 25 ③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④DNA 的鉴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5.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 10ml 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 杆菌样液。培养 36 小时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下列选项正 确的是( ) A.该实验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 B.该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C.Ⅰ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 D.Ⅱ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糖类 26.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氮气 B. 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杀死其他微生物 C. 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 300 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 D. 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 指示剂变红 27.微生物接种方法很多,平板划线法是最常用的一种。下图是平板 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①②③④。下列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 A. 划线操作时,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插入培养基 B. 平板划线后培养微生物时要倒置培养 C. 不能将第④区域的划线与第①区域的划线相连 10 / 25 D. 在②~④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28.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 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 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 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固氮细菌 A. ④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① 第 II 卷(非选择题 44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4 小题,第 29 题 10 分,第 30、31 题 12 分, 第 32 题 10 分,共 44 分。) 29.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 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但是对酒精的耐受能力 差。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了能利用这两种糖进行发酵且对酒精耐 受能力强的酿酒酵母。请分析回答: (1)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进行干热灭 菌的物品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2)自然界中采集葡萄,然后在超净台上将葡萄置于 0.1%氯化汞 水溶液中进行表面消毒 5 min,再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 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然后进行纯化培养。再经过接种培养,得到的菌 落分布如下图所示的平板,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 为了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下表为某学生在筛选培养能利用木糖发酵的酵母菌时所配置的 11 / 25 培养基配方,请指出其中的明显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 K2HPO4 FeSO4 MgSO4·7H2 O NaNO3 KCl 蔗糖 木糖 琼脂 蒸馏水 0.1g 0.001g 0.05g 0.3g 0.05g 3.0g 3.0g 2.0g 100ml 30.请回答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有关问题。 (1) 培养基的类型很多, 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________ 、 ________和无机盐。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在接种过程中,接种针或涂布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 (3)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来判断细菌是否分解尿素。土壤中的细菌 之所以能够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____。 (4)对分离得到的土壤细菌如果转移放入大试管进一步培养,则土壤 细菌的增长呈现___型曲线增长。 31.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长期饮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牛奶同时也是 多种疾病的传播载体。以下是牛奶消毒及消毒后的细菌检测。 (1)图中步骤①称为__________消毒法,步骤②是__________。 (2 )检测过程进行步骤③ 搡作时,应选用下图中的哪种工具 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处应在__________附近进 行。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______同时放入 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6 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结果如 表所示。 12 / 25 牛奶稀释倍数 10-2 10-3 10-4 平板 1 菌落数 87 10 1 平板 2 菌落数 83 12 1 平板 3 菌落数 85 10 0 应该选择其中稀释倍数为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经过消毒后的 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__________个/mL。不同种微生物的菌落在 _________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可作为分类依据(写出 2 种。) 32.下图表示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 过 程 表 明 酵 母 菌 异 化 作 用 的 特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以增加 酵母菌的数量,然后使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__获得葡萄酒。果汁发 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溶液来检验。 (3) 为 防 止 发 酵 液 被 污 染 , 对 使 用 的 发 酵 瓶 要 ________ , 并 用 ________________消毒。 (4)在甲中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乙中排出的气体是发 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 (5)在制作馒头时,可采用小苏打或者通过酵母菌发酵的方法使馒头 松软。请问这两种方法中,馒头中的营养和所含有的能量情况相比较 最可能的是____ A.后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少 B.后者所含营养单一、能量少 C.前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多 D.两者所含营养和能量相同 13 / 25 参考答案 1.D 【解析】纯化大肠杆菌的平板划线中,接种环取菌种前灼烧的目的是 避免接种环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 蘸取一环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划线时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 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这样就不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选 D。 2.D 【解析】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毛霉与根霉生长繁殖于腐乳表面, 形成大量的菌丝,便形成一层柔韧而致密的皮膜,对人体无害,同时 可防止腐乳变质,D 正确 3.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培养基要保证无菌,所以需要高压蒸汽 灭菌;培养皿是玻璃器皿,需要干热灭菌;接种环用于接种,需要灼 烧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一般用 70%的酒精消毒;空气通常用紫外 线消毒。所以选 B。 4.C 【解析】.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 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完全培养基是对照组。对照组 遵循的原则是单一变量,所以需要与选择培养基一样接种、培养,故 选 C。 5.C 14 / 25 【解析】病毒只有寄生在在活细胞才有生命特征,所以则放射性先在 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A 正确;曲线 a~b 段,噬菌斑没有 增加,说明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 成等过程,B 正确;噬菌体应该是指数增长,C 错误;D 正确。 6.A 【解析】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先加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 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如果培养基变红, 说明培养基中已得到能降解尿素的细菌。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 与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 联系的能力。 7.D 【解析】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在固 体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A 正确; 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等到菌落长 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B 正确; C、临时保藏的菌种由于频繁转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C 正确; 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D 错误. 故选:D. 菌种保藏是一切微生物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使菌种被保藏后不死 亡、不变异、 不被杂菌污染,并保持其优良性状,以利于生产和科 研应用. 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为了达到长期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 核心问题是必须降低菌种变异率,而菌种的变异主要发生于微生物旺 15 / 25 盛生长、繁殖过程,因此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微生物处于新陈代谢 最低水平,生长繁殖不活跃状态.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常规转接斜 面低温保藏法,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含甘油培养物 保藏法等,沙土管保藏法.特殊的有: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和液 氮 超低温保藏法. 8.C 【解析】自生固氮菌是异养菌,生长繁殖需要有机碳源;自生固氮菌 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培养基中不加氮源,固氮菌能生长繁殖,不能 固氮的菌不能生长繁殖,;自生固氮菌的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 28~30℃;自生固氮菌对青霉素敏感,培养基中不能加青霉素.所以 如果从土壤浸出液中分离出自生固氮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②不加抗 生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⑧28~30℃恒温箱中培养.故选: C. 本题是应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自生固氮菌,先分析自生固氮菌的代谢特 点和对培养基的营养需求,然后从给出的培养基成分中选择所需要的 成分,判断选项. 9.C 16 / 25 【解析】榨汁机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是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之 一,A 错误。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 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 是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之一,B 错误。先去除枝梗再冲洗葡萄, 会使葡萄破损而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C 正确。每次排气时,只需 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是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之一,D 错 误。 10.A 【解析】进行微生物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 等.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 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微生物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如果培 养器具和培养基不能彻底灭菌、培养的过程中有杂菌污染是很容易失 败的.筛选目的微生物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 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解:A、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除微生物外的培养基和所有 用具进行灭菌或消毒,A 错误; B、筛选尿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的选择 培养基,B 正确;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C 正确; D、酒精具有杀菌和抑菌作用,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 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 正确. 故选:A. 17 / 25 11.D 【解析】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高温、高压灭菌,A 正确;取 10-4、10-5 的土壤稀释液 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是设置了一系列对 照实验,B 正确;细菌培养时,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并在 370C 恒 温培养 12~24 小时,C 正确;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个的一组平板为 代表进行计数,而不是选择菌落数在 300 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 D 错误。 12.D 【解析】Ⅰ培养基中 N 源,而甲能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说明甲能固氮, 属于固氮微生物;Ⅱ培养基中缺少 C 源,而乙能在此培养基中生长, 说明乙能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微生物;Ⅲ是完全培养基,但丙在此 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说明丙是异养微生物. 故选:D. 13.B 【解析】13. 试题分析: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A 错误; 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 pH 试纸鉴定,B 正确; 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定,C 错误;亚 硝酸盐无味且有毒,不能用品尝法检测其含量,D 错误。 14.C 【解析】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故 A 选项错误;第 2 组和第 3 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 H 可杀死 MRSA 菌,故 B 18 / 25 选项错误;第 3 组缺少 2ug/mL 的对照组,故 C 选项正确;抗生素是 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 H 是乳腺细胞产生,不 属于抗生素,故 D 选项错误. 15.B 【解析】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 盐,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CD 正确;因为该生物以 CO2 为唯一碳源,而该碳源不能提供能量,B 错误。 16.C 【解析】配制培养基时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防止杂菌污染, 用蒸馏水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时,需要先灭菌再倒平板,A 正确; 需要用不同倍数的土壤稀释液和蒸馏水做对照实验,B 正确;实验组 和对照组需要在 37 度恒温箱培养 24-48h,再观察计数,C 错误;土 壤中微生物的量相对稳定,由于实验原因,很容易引起数量的剧烈变 化,所以要选择 30~300 左右进行计数,D 正确。 17.A 【解析】(1)使暴露在空气中的果酒变酸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 发酵产生了醋酸,使得果酒出现特殊酸味,因此果酒变酸与醋酸菌有 关; (2)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奶 和菜有一种特殊的酸味,因此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有关; (3)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要是真菌中的毛霉,毛霉中的蛋白酶和脂 肪酶能够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因此其表层致 19 / 25 密的一层“皮”与毛霉有关。 18.C 【解析】土壤的称取和稀释均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止杂菌 污染,而取样不需要,A 错误;5 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 结 果 表 明 每 克 土 壤 中 的 菌 株 数 为 ( 168+175+167 ) ÷3×105×10÷10≈1.7×107 个,B 错误;涂布操作时,用移液管取 少量菌液,在培养基上涂布均匀,C 正确;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 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 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D 错误。 19.D 【解析】制果酒和果醋的过程需控制好以下发酵的条件:果汁装入发 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1/3 的空间;在制果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 控制在 18~25℃,时间控制在 10~12d 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 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并通过排气孔将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同时产 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在制果醋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30~35℃,时间控制在 7~8d 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孔充气。 由于果酒的制作需要酵母菌进行厌氧发酵,所以充气孔不能始终保持 打开状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0.D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技术,要求考生理解选择培养基的作用, 能利用合适的选择培养基分离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固氮细菌可以利用 20 / 25 空气中的氮气提供氮源而生长,因此利用无氮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 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固氮细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 放线菌,而不影响真菌的生长,因此利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从混 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霉菌(属于真菌);在培养基中加入 10%酚 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因此利用含 10%酚的 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放线菌;综上分析,D 正确,ABC 错误。 21.D 【解析】巴氏杀菌(60~90℃)不能杀死所有微生物,A 正确;冰箱 中温度太低,不能满足巴氏杀菌的温度要求,所以将牛奶放入冰箱能 一定程度上抑制该过程,B 正确;打开包装袋若闻到酒味,说明微生 物进行了酒精发酵,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C 正确;室温放置一周 的牛奶,包装袋充气膨胀,说明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对人体有害, 不能正常饮用,D 错误。 22.C 【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利用乙醇生产醋酸需在有氧条件下,故 A 选项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因此酵母菌利用葡萄糖汁产 生酒精需要在无氧条件下,故 B 选项错误;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 乳酸发酵,故 C 选项正确;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 脂肪酶,故 D 选项错误。 23.C 【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 21 / 25 无氧呼吸,果酒制作时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原理,所以 如果溶氧量越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只产生 CO2 和 H2O,不产生 C2H5OH, A 项错误;由于 pH 可以影响酶活性,每种酶有一个最适 pH,高于或低于该 pH,酶活性下降,所以 B 中曲线应该先上升,再 下降,B 项错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对酶活性有提高作用,超过最 适温度,酶活性下降,C 项正确;酵母菌酿酒初期,进行有氧呼吸, 繁殖后代,然后进行无氧呼吸,发酵后期由于产物积累,影响酒精发 酵,所以曲线是先从 0 点开始上升,再下降,D 项错误。 24.D 【解析】胡萝卜素易溶于石油醚等脂溶性有机溶剂,常采用萃取法提 取,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所以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 热的方法,①正确;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采用压榨法,不需要水浴加 热,②错误;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不需要水浴加热,③错误;DNA 的 鉴定需要用沸水浴加热,④正确,因此正确的是①④,故选 D。 25.D 【解析】该培养基加入了琼脂,故为固体培养基,A 错误;对微生物 进行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B 错误;Ⅰ与Ⅲ对照,说明 大肠杆菌生长需要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需要生长因子,C 错误; Ⅱ和Ⅲ对照,自变量是有无葡萄糖,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碳源如 葡萄糖,D 正确。 26.D 【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 CO2,A 错 22 / 25 误;用含尿素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目的是淘汰不能 分解利用尿素的其他微生物,B 错误;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 菌落数在 30——300 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其平均值,C 错误;用 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 变红,D 正确。 27.A 【解析】27.试题分析:平板划线法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 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 火焰边进行。在每个区域中,只要有单个活细菌,通过培养即可获得 所需菌落;平板划线后培养微生物时要倒置培养;接种是让细菌在培 养基表面生长,所以不能将接种环插入培养基中,A 选项错误。 28.A 【解析】固氮细菌不需要专门添加氮源,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可从 多种细菌中分离得到自生固氮细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 细菌和放线菌可以分离出霉菌;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放线 菌可生存。①大肠杆菌分离不出,①错误;②霉菌能分离出来,②正 确;③放线菌能分离出来,③正确;④固氮细菌能分离出来,④正确。 29.(1)高压蒸气灭菌 耐高温,需保持干燥 (2)涂布不均匀 培养空白平板 (3)应该以木糖为唯一碳源 【解析】(1)对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耐高温,需保 持干燥的物品才能用干热灭菌法。 23 / 25 (2)取从自然界中采集的葡萄,然后在超净台上将葡萄置于 0.1% 氯化汞水溶液中进行表面消毒 5min,再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 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然后进行纯化培养.在培养基上接种时划 线的顺序依次是每一区的划线应从前一区划线的末端位置开始划线, 从而能将菌种逐区减少,这样才能涂布均匀,才能分离出由一个细菌 形成的菌落,分析培养基上细菌的分布可知,①③②区菌落数越来越 少,所以划线操作的顺序是①③②.接种涂布不均匀会导致菌落分布 不均匀。培养空白平板,观察平板上是否有菌落生长,来检验培养基 是否被污染。 30. 氮源 碳源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灼烧灭菌 检测 培养基 pH 的变化 脲酶 S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 细胞的数量,关键能识记培养基的成分及种类、分离微生物的两种常 用方法以及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再结合题意,就能 正确解答各个小题。 (1)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平板 涂布法,在接种过程中,接种针或涂布器都要灼烧灭菌。 (3)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 pH 的变化来判断细菌是否分解尿素,只有 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因此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够分 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 (4)对分离得到的土壤细菌如果转移放入大试管进一步培养,由于 24 / 25 营养、空间等条件有限,则大肠杆菌的增长呈现 S 型曲线增长。 31. 巴氏 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B 酒精灯火焰 一个未接种 的培养基 102 8500 个 形状、大小、隆起形状、颜色、光泽度、 边缘形状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图中①表示用巴士消毒法对牛奶进行消毒,步骤②表示对牛 奶进行系列稀释,步骤③表示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牛奶中细菌进行 培养计数。 (1)图中步骤①利用 80℃、15min 对牛奶进行巴氏消毒,步骤②是 对牛奶进行系列稀释。 (2)步骤③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因此要用涂布器接种,即图 B 工具,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6 小时。 (4)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 3 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 后,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取出后统计各 平板的菌落数,因此根据表格数据,应该选择其中稀释倍数为 10-2 的平板进行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87+83+85)÷ 3×102=8500 个/mL。不同种微生物的菌落在形状、大小、隆起形状、 颜色、光泽度、边缘形状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可作为分类依据。 32. 兼性厌氧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或发酵) 酸性重铬酸钾 清 洗干净 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 使酵母菌与发酵液充分接触并增加 溶氧 二氧化碳 A 25 / 25 【解析】分析甲图:在该简易发酵装置中,一天搅拌 2-3 次的作用是 增加氧溶量,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酵母菌;分析乙图: 该装置隔绝空气,创造了无氧环境,让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和二氧化碳,释放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分析丙图:该装置在 气泡不再发生时,盖上盖子,进行酒精发酵。 (1)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2)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以增加 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密封使酵母菌无氧呼吸或发酵获得葡萄酒;酒精 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 (3)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对使用的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 分数为 70%的酒精消毒。 (4)甲装置中进行搅拌的目的是使酵母菌与发酵液充分接触并增加 溶氧;乙中进行的是酒精发酵,除了产生酒精外,还会产生大量的二 氧化碳,因此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采用小苏打发酵的原理是小苏打在高温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使馒头松软,并不会改变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利用酵母菌发酵 后,淀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释放少量能量,所以营养物质丰富而 能量减少,故选 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