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霞浦一中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生物(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选择题(1-20 题,每题 1 分,21-35,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1.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 NaCl 溶 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2.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 O2 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3.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4.与下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 1 中①②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①表示传入神经 B.图 1 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图 2 中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D.图 2 中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5.在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为 化学信号,以及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A.效应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B.感受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C.效应器、突触后膜、突触小体 D.感受器、突触后膜、突触小体 6. 分别向 20 mL 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 NaOH 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随滴加 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7.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8. 聋哑人准确理解“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主要依靠的中枢是( ) A.运动中枢 B.感觉中枢 C.平衡中枢 D.语言中枢 9. 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D.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和准确等特点 10.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 3 种方式,抗利尿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分别 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11.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在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可增加其纤维长度 D.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12.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  )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铃保蕾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 13. 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B.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 C.人自身不能合成生长素,但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并提取出了生长素,可以推断人吃了含 生长素的植物后在消化道不能消化生长素直接吸收,且人体内也没有分解生长素的酶 D.水平放置的根在太空中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因为失重而丧失了向地性和两重性 14. 根据下图所示分析 a、b、c、d 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 A.a>b>c B.c>b>d C.b>a>c D.a=b=c 15. 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水平结构 D.出生率 17.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那么,这三幅 图分别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捕食、竞争、共生 C.竞争、共生、捕食 D.共生、捕食、竞争 18.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 C.种群和群落均有各自的空间特征 D.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9.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 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 D.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20.对于糖尿病研究者而言,在实验室生成全功能胰岛 B 细胞是一项挑战。2016 年 4 月,美国 沙克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在试管中激活该细胞成熟过程的蛋白质。这将有助于打破 长期存在的糖尿病治疗屏障。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B.某人长期出现糖尿,仅据此不可认定其为糖尿病患者 C. 糖尿病治疗的最大屏障在于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D. 这种全功能胰岛 B 细胞可直接注入人体进而发挥作用 21.某科研小组在研究植物顶端优势现象时,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 进行如下处理:①摘除顶芽;②保留顶芽,用 2 mg/L 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③保留顶芽。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曲线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细胞分裂素只作用于侧芽 B.细胞分裂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同 D.细胞分裂素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顶端优势 22.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 a 较过程 b 和 c 更为 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 CO2 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 化的 ④过程 b 或 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3.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右图不相符的是 (  )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 细胞浓度——HIV 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24.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 AB 段 和 BC 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 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 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 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 段产生的乳酸,在 BC 段与 Na2CO3 反应 25.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 a 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②④③④ B.在 b 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③④②④ C.在 a、b 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①④ D.在 a、b 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③④②④ 26.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释放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 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 ①水盐调节紊乱 ②体温调节紊乱 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④生长发育迟缓 ⑤性腺发育迟缓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 27.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B.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②、④等载体有关,A 面为正电位,B 面为负电 位 C.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 用后就被灭活了 D. 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 电信号 28.T 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 T 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 T 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 T 细胞带 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 T 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 T 细胞 B.T 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 T 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 T 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 T 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29.下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且细胞 a 是吞噬细胞 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 b 能大量分化成细胞 c C.图中 d 为抗体,其能分布到血液或内环境中起作用 D.若 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T 淋巴细胞 30.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 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 b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m,设 a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x,则( ) A.m<x<n B.x=i C.n<x<i D.x>i 31. 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原因是无光叶 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2. 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 30 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 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第 1 年至第 5 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 5 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 15 年至第 20 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 20 年至第 30 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 33. 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许多海洋动物也面临 着灭绝的危险,由于世界各国大量捕鱼船频繁在海上作业,现在 每天有 1000 只各种鲸、海豚及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命丧渔网,下图 为 20 世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鲸种群处于食物链末端,获得能量多,更易生存 B.要调查某种鲸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鲸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称为种群的垂直结构 D.各种鲸的数量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主要由外源性因素引起 34. 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为 32.5℃ 时,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窄 B.温度为 35℃ 时,相对湿度 90%更有利于蝗虫的生存 C.在一定范围内,蝗虫生活的最适湿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D.温度与湿度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效果相同 35.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 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 pH 不会明显下降 D.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可以不经过细胞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36.(12 分)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 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 B 端与 A 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 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 ________(填标号)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________(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 黏膜水肿。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 O2、CO2 扩散的模型(如下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 实线箭头表示 O2 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 CO2 扩散方向;不考虑 CO2 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37.(9 分)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_ ___,这一功能主要由细胞质中[ ] _ 完成。 (2)若刺激 A 点,图中电流计 B 将偏转_ __次。若刺激 C 点,电流计 B 将偏转_ ___ 次。 (3)如果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 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_ _ __。 (4)已知④中的某物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 ___。 (5)突触前膜是_ ___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的液体是_ 。 38. (11 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玉米胚芽鞘生长素的侧向再分配如图所示。 材料 2:有学者利用气相质谱等物理化学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绿色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胚 芽鞘的生长素分布如下表所示。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 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 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 IAA 分布 (1)材料 1 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生长素 有________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向光生长。 (2)材料 2 的黑暗处理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材料 2 是否支持材料 1 的观点?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 2 的学者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6 分)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 如下(b 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 (1)a-b 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状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   。 (2)b-d 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的过程是 ,该 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后形成的森林为 。 (3)c-d 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表明该群落已演替到 群落 阶段,此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是 (填大于、基本相等、小于)的。 40. (12 分)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 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 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2)左下图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 个计数室。右下图是计数室中一 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 个。 (3)该同学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 取的措施是 。 (4)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霞浦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答题卡 高二生物(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共 35 题,1-20 题,每题 1 分,21-35,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36、(12 分)(1)①与③、②与③ ③④ (2)CO2、尿素、谷丙转氨酶 (3)① ⑤  (4)如下图所示 37、(9 分) (1)胞吐、② 高尔基体 (2)2、0(3)主动运输 (4)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5)轴突、组织液 38、(11 分)(1)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促进生长 (2)对照 不支持 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测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 相同 (3)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 39、(6 分) (1)水平结构 (2)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 (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次生演替 次生林 (3)顶极 基本相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D B B D A D A A A D C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D D A D C B D C C A A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D C D 40、(12 分) (1)盖玻片 (2)2 5 (3)加水适当稀释后,在观察计数 (4)在 5-30℃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要求在相同的培养基上培养相同的时间 后,分别观察计数,统计结果,得出结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