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2.以下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基因重组导致杂合体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D.没有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3.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4.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B表示地理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一个必经阶段 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D.C表示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杂交后代不可育 ‎7.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8.下列相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1三体综合症个体的形成与受精卵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有关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互换的是非等位基因 C.基因型为Aa的植物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肯定没有基因组成为Aa的细胞 D.同一个体中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9.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10.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低 ‎11.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12.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 ‎13.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15.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16.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17.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18.血液中K+溶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19.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20.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2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22.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23.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 A.20% B.40% C.60% D.80%‎ ‎24.如图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到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 A.a<b、c=d、e=f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25.如图所示,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在装置左侧,光可从窗口射入.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暗箱不动花盆旋转,保持每20min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乙 B.暗箱旋转花盆不动,保持每20min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丙 C.暗箱和花盆同步旋转,保持每20min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甲 D.单侧光导致茎弯曲部位的生长素出现横向运输 ‎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2分)‎ ‎26.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图.‎ ‎(1)图中兴奋在b处的兴奋传递形式  .‎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  ,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  ,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  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  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27.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  ,其Na+/K+比与体液中  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  .‎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 ‎(4)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 ‎2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如图为20世纪中叶非洲地区Hb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  的个体比例上升.‎ ‎(2)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  (填序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③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 ‎(3)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 ‎29.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  (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  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  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  ,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 ‎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一般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B错误;‎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 D、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 ‎ ‎2.以下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基因重组导致杂合体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D.没有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解答】解:A、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A错误;‎ B、基因分离导致杂合体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因此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没有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故选:D.‎ ‎ ‎ ‎3.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突变的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解答】解:A、M基因突变后,由于mRNA中A碱基的增加,因而参与基因复制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增加,但由于嘌呤和嘧啶配对,均为50%,突变前后此比例不会发生变化,故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A错误;‎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 C、由于插入了3个碱基,如果插在两个氨基酸之间,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多了1个氨基酸;如果插在一个氨基酸对应的碱基内,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有2个氨基酸不同,C正确;‎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D错误.‎ 故选:C.‎ ‎ ‎ ‎4.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本题以人体性染色体组成、XY型性别决定已经基因检测的理论为基础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以及优生的相关知识,首先理解DNA探针是对待测基因制备的具有与目标基因相同或互补碱基序列的单链DNA.‎ ‎【解答】解:A、根据题干背景,X探针与Y探针分别具有一段与X和Y染色体相同的碱基序列,可以分别与X和Y染色体结合,使相应染色体呈现荧光标记,A正确;‎ B、据图分析,妻子具有3条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至于妻子是否由于X染色体上具有致病基因导致的伴性遗传,本题的图形中没有显示相关基因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不能判断,B错误;‎ C、妻子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形成既有可能是父母中一方减数分裂异常产生异常的配子所导致,也可能是受精卵形成之后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异常导致,不能判断,C错误;‎ D、由图形显示分析,流出胎儿的遗传配子既有可能来自母亲产生的XX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含Y精子的结合的结果,也有可能来自母亲产生的含X的正常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含XY精子的结合的结果,因此,对于该对夫妇来说,选择性生育并不能解决该遗传病出现的问题,D错误.‎ 故选:A.‎ ‎ ‎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1、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 ‎【解答】解: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变异类型进行了选择,B错误;‎ C、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 故选:C.‎ ‎ ‎ ‎6.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B表示地理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一个必经阶段 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D.C表示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杂交后代不可育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解答】解:A、A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错误;‎ C、只有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才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所以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正确;‎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D错误.‎ 故选:C.‎ ‎ ‎ ‎7.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都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B错误;‎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C错误;‎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D.‎ ‎ ‎ ‎8.下列相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1三体综合症个体的形成与受精卵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有关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互换的是非等位基因 C.基因型为Aa的植物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肯定没有基因组成为Aa的细胞 D.同一个体中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后期加倍(4n),其他时期保持不变(2n).‎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解答】解:A、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互换的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B错误;‎ C、基因型为Aa的植物,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也可能含有Aa,C错误;‎ D、同一个个体中,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都与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D.‎ ‎ ‎ ‎9.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低级反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2、当人体大量失水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血糖浓度过高,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增加,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其中一部分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当血糖浓度过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可以直接被骨骼肌分解利用.‎ ‎【解答】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运动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A正确;‎ B、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 C、起脚射门是神经与肌肉协调的结果,C正确;‎ D、运动员的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D正确.‎ 故选:B.‎ ‎ ‎ ‎10.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低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 ‎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比值越低,细胞代谢活动越弱.‎ ‎2、停止二氧化碳供应,二氧化碳固定消耗的五碳化合物减少,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仍然进行消耗的三碳化合物不变,形成的五碳化合物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增加,C5:C3的比值升高.‎ ‎3、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 ‎4、氧气、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氧在细胞内的运输方向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向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代谢活动增强,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低,A错误;‎ B、线粒体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因此细胞内线粒体O2:CO2的比值低,B正确;‎ C、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因此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降低,C错误;‎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停止供应CO2后,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增加,C5:C3的比值升高,D错误.‎ 故选:B.‎ ‎ ‎ ‎11.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说明“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致病性较低,鸡发生免疫反应,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且存活的鸡接受过第一次注射,说明第一次注射时产生了记忆细胞,第二次产生了更强的免疫反应,可以对付较强的致病菌,而没有注射过的鸡不能对付较强的致病菌.‎ ‎【解答】解: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B错误;‎ CD、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抗体,参与特异性免疫,C正确、D错误.‎ 故选:C.‎ ‎ ‎ ‎12.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 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 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 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 故选:C.‎ ‎ ‎ ‎13.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人体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散热途径: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2、人体热量来源: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 ‎3、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解答】解:A、皮肤面积比较大,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A错误;‎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B正确;‎ C、人体热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即呼吸作用,C正确;‎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 ‎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小肠上皮细胞外侧为消化道,内侧为组织液,故可从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还可将代谢废物排出到内环境,所以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由于水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靠浓度差维持,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细胞内液浓度降低,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还可分泌激素,如能分泌促胰液素.‎ ‎【解答】解: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如能分泌促胰液素,A正确;‎ B、小肠上皮细胞可从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还可将代谢废物排出到内环境,故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B正确;‎ C、由于水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靠浓度差维持,故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C正确;‎ D、由于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子,故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D错误.‎ 故选:D.‎ ‎ ‎ ‎15.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解答】解:A、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浆,故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 B、淋巴细胞位于血浆和淋巴中,故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 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C错误;‎ D、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基本相同,只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正确.‎ 故选:C.‎ ‎ ‎ ‎16.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解答】解: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A错误;‎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 C、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 故选:D.‎ ‎ ‎ ‎17.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解答】解:A、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 D、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A.‎ ‎ ‎ ‎18.血液中K+溶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组成,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的电信号,静息时,K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解答】解: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方式传播到肌纤维内部,A错误;‎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与钠离子内流有关,与K+无关,C错误;‎ D、静息膜电位的形成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故血液中K+溶度急性降低,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正确.‎ 故选:D.‎ ‎ ‎ ‎19.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解答】解:A、艾滋病病毒为逆转录病毒,需逆转录酶,故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A正确;‎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错误;‎ C、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故需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错误;‎ D、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T淋巴细胞,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D错误.‎ 故选:A.‎ ‎ ‎ ‎20.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被破坏,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该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据此答题.‎ ‎【解答】解:A、根据题意分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B错误;‎ C、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C错误;‎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导致效应T细胞增多,则可使该病病情加重,D错误.‎ 故选:A.‎ ‎ ‎ ‎2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降低血糖浓度;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该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出肝细胞,升高血糖浓度,可见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而是血糖浓度决定的,据此答题.‎ ‎【解答】解:A、分析题意可知: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该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出肝细胞,肝细胞内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故此时肝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大于血浆,该载体是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运出,不一定需要消耗ATP,A错误;‎ B、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该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出肝细胞,转运速率会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降低,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而是血糖浓度决定的,C正确;‎ D、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抑制葡萄糖运出肝细胞,D错误.‎ 故选:C.‎ ‎ ‎ ‎22.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C、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化,曲线为b,由于人体排出增多的钠盐,排尿量略为增多,应为曲线d,A、C错误;‎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D错误.‎ 故选:B.‎ ‎ ‎ ‎23.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 A.20% B.40% C.60% D.80%‎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是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用等位基因的比例.‎ ‎【解答】解;由题意知vv=400只,Vv=×40%=400只,VV=600﹣400=200只,因此v 的基因频率=(2×400+400)÷2000×100%=60%.‎ 故选:C.‎ ‎ ‎ ‎24.如图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到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 A.a<b、c=d、e=f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生长素的运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侧的图中,受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所以b侧的生长素>a侧的生长素;中间的图由于云母片的作用,导致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以至c侧的生长素=d侧的生长素;燕麦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单侧光不会影响琼脂块上的生长素的分布,所以e侧的生长素=f侧的生长素.‎ 故选:A.‎ ‎ ‎ ‎25.如图所示,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在装置左侧,光可从窗口射入.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暗箱不动花盆旋转,保持每20min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乙 B.暗箱旋转花盆不动,保持每20min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丙 C.暗箱和花盆同步旋转,保持每20min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甲 D.单侧光导致茎弯曲部位的生长素出现横向运输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 ‎【解答】解:(1)把花盆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暗箱不动,对于植物而言,相当于接受的是均匀光照,故幼苗将直立生长,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甲.‎ ‎(2)光源固定不动暗箱水平旋转,这样植物和暗箱都旋转,20分钟转一周,实际上是每隔20分钟幼苗受到一次来自暗箱小窗的光照射,其他时间均无光照射,因此,对于小幼苗来说,只有小窗和光源转到一条直线上时才能接受到光照,因此幼苗将弯向小窗生长.故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乙所示.‎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2分)‎ ‎26.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图.‎ ‎(1)图中兴奋在b处的兴奋传递形式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素 ,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 下丘脑 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 大脑皮层 ,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 肾小管 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 浆 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据图分析:a是由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效应器是为和肠道的平滑肌.突触的结构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胰岛素是人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抗利尿激素有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作用是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 ‎【解答】解:(1)图中b处结构为突触结构,兴奋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3)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故答案为:‎ ‎(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胰岛素 ‎ ‎ (3)下丘脑 大脑皮层 肾小管 ‎ ‎(4)浆 ‎ ‎ ‎27.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 NaHCO3和NaH2PO4 ,其Na+/K+比与体液中 组织液 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 细胞失水 .‎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传出神经、效应器 .‎ ‎(4)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1)分析表格中的成分可知,NaHCO3、NaH2PO4是弱酸强碱盐,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显碱性,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显酸性,进而维持PH的相对平衡;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任氏液模拟的是神经细胞生活的组织液,因此Na+/K+比与体液中组织液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如果过高,渗透压升高,神经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神经细胞活力下降,甚至失去活性.‎ ‎(3)由题意知,制取的标本包括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没有神经中枢,没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发挥作用必须经过神经中枢,因此发挥作用的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4)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一经发挥作用就会被分解、灭活,如果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则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会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突触前膜不能释放乙酰胆碱,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机会也不能发挥作用,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 故答案为:‎ ‎(1)NaHCO3和NaH2PO4 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 ‎ ‎2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如图为20世纪中叶非洲地区Hb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 HbSHbAHbA 的个体比例上升.‎ ‎(2)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 ①② (填序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③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 ‎(3)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由题意知,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因此能进行生殖的个体可以认为是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在疟疾流行的地区,显性纯合子由于对疟疾的抵抗力较弱,会因疟疾而死亡,而隐性纯合子会因镰刀型贫血症而死亡,因此在疟疾流行的地区HbAHbA的个体和基因型为HbSHbS个体比例较少,而基因型为HbAHbS个体比例较大,在遗传学上,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解答】解:(1)由于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HbSHbSHbS Hbs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HbAHbAHbAHbA的生存、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人群中基因型为HbAHbAHbAHbA的基因型频率升高.‎ ‎(2)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随机选取广大人群进行调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具有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 ‎(3)由题意知,男性的父母是HbS基因的携带者,该男性的基因型是HbAHbs,女方的妹妹是患者,因此其双亲也是携带者,该女性的基因型是HbAHbs,二者婚配,后代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HbSHbAHbA ‎(2)①②‎ ‎(3)‎ ‎ ‎ ‎29.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 纺锤体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 不会 (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 分生 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76 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 隐 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 R ‎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 AARR ,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油菜物种Ⅰ与Ⅱ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是异源多倍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油菜新品系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是9:3:3:1的变式,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体,所以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由于油菜新品系是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所以细胞中含有(10+9)×2=38条染色体.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分裂旺盛的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含有76条染色体.‎ ‎(3)①由实验一可判断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 ‎②由实验二的F 1自交所得F 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可判断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子代黑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r,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_、aaR_、aarr,可判断当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一中,由于F1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则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实验二中,由于F1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AaRr),则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F2中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所以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 ‎③就R/r基因而言,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RR和rr,F1‎ 体细胞基因型为Rr,而该植株体细胞中含R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植株丙在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产生的配子为RR:Rr:R:r=1:2:2:1.因此,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A_rr)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故答案为:‎ ‎(1)纺锤体 不会 ‎ ‎(2)分生 76‎ ‎(3)①隐 ②R AARR ‎ ‎③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 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