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白城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取决于 A. 五碳糖的不同 B. 含氮碱基的种类 C. 磷酸分子的不同 D.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根据碱基不同脱氧核糖核苷酸分为4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据碱基不同核糖核苷酸分为4种。‎ ‎【详解】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是取决于与脱氧核糖相连的含氮碱基的种类(A、T、G、C)不同.故选:B。‎ ‎【点睛】熟悉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a,现有某蛋白质分子由n条肽链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为 A. (b-18n)/(a-18) B. (b-an)/(a-18)‎ C. (b-18n)/(a-18)-1 D. (b-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详解】设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x,则b=ax-18(x-n),求得x=(b-18n)/(a-18).故选:A ‎【点睛】注意两个关系式: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3.人们经常食用的牛、羊、猪等肉类及白菜、土豆等蔬菜,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大多被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部分,其根本原因是 A.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B. 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 C.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D. 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详解】A.不同生物细胞成分相互转化,说明在不同生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而不是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的组成元素大体相同,A错误;‎ B.不同生物细胞成分的相互转化,说明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相同,B正确;‎ C.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除了碳,还有其他元素,C错误;‎ D.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D错误。‎ ‎4.成年人大约由1014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的共同特点是( )‎ A. 结构相似 B. 形状相似 C. 大小相似 D. 功能相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具有统一性,都有相同的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 现有一被检样品提取液,经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液产生紫色反应,经斐林试剂检测,无明显砖红色,经处理后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无橘黄色反应。该样品可能是 A. 无糖脱脂奶粉 B. 纯天然牛奶 C. 加高果糖浆的果汁 D. 普通豆奶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样品提取液经双缩脲试剂检验,产生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经斐林试剂检验,无明显砖红色,说明几乎无还原糖,经苏丹Ⅲ检验无橘黄色反应,说明不含脂肪;A中无糖无脂肪并且含有蛋白质,A正确;B中含糖和脂肪,B错误;C中果糖属于还原性糖,C错误;D豆奶粉中含还原性糖和脂肪,D错误;故选A。‎ 点睛:试题以生活实例呈现考生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创立后不需要进行修正补充 B. 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的 C.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 细胞学说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细胞学说创立后进行了不断的修正补充,A错;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是多位科学家共同研究的结晶,是众人的智慧,B错;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C错;细胞学说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细胞学说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所示),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8个氧原子 B. 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五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C. 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则将脱去4个H2O D. 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丙氨酸的位置是21、27、35、49号氨基酸,因此如果脱掉4个丙氨酸应该水解掉8个肽键,需要8分子水,水解形成的有机物的氧原子增加8个,A正确;水解得到4个丙氨酸和一个50号氨基酸,这5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最多形成5种肽链,B正确;4条肽链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一条肽链,由3个肽键连接,脱去3分子水,C错误;4肽链中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氨基和4个游离的羧基,D正确。‎ ‎8.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7种 C.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D. 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内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细胞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的考查,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点分析解答。‎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肽键个数为氨基酸的个数-肽链数,在水解时消耗的水分子数也与氨基酸个数相等,即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A正确;‎ B.小麦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由A、C、G 组成的核苷酸有三种核糖核苷酸和三种脱氧核糖核苷酸,T只组成脱氧核苷酸,共7种,B正确;‎ C.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的,细胞中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C正确;‎ D.糖原、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核糖是五碳糖,属于单体,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脂肪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点睛】关键注意区别计算直链肽与环状肽中肽键数:‎ 直链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环状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9.下列有关无机物或无机离子在生物体中存在状况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幼年个体中自由水的比例少于成年个体中自由水的比例 B. 血液中Ca2+含量过高易引起人体肌肉抽搐 C. 人体缺锌易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和认知障碍症状 D. 碘是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幼年个体中自由水比例多于成年个体中自由水比例,A错误;‎ B.人体肌肉抽搐与血液中Ca+含量过低有关,B错误;‎ C.Zn元素对机体的性发育、生殖细胞的生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锌还与大脑发育和智力有关,因此人体缺锌易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和认知障碍症状,C正确;‎ D.Mg是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I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组成成分,D错误。‎ ‎10.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而它不是生物 B.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能引发传染病 C. 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可以培养 D. 通过细胞分裂繁衍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生命特征,属于生物,A错误;‎ B. 肠道病毒EV71可引起传染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B正确;‎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C错误;‎ 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通过细胞分裂繁衍后代,D错误。‎ ‎【点睛】注意:病毒虽然属于生物,但由于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培养生存,只能在活细胞内复制式繁殖。‎ ‎11.甲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乙物质的分子式为C57H110O6。如果这两种物质作为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  )‎ A. 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B. 耗氧多,产生能量多 C. 耗氧多,产生能量少 D. 耗氧少,产生能量多 ‎【答案】A ‎【解析】‎ 甲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乙物质的分子式为C57H110O6,与甲物质相比,乙物质的C、H的比例较高,所以相同质量的乙物质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能量多,则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耗氧少,产生能量少,故选A。‎ ‎12.a、b、c、d四图分别是四种生物的细胞结构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b细胞中含有许多具膜结构的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总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B. d细胞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a细胞可代表洋葱内表皮细胞 D. c细胞由于无线粒体,所以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中的四种生物细胞结构图: a图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壁、液泡等结构,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图; b图细胞具有细胞核而无细胞壁,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图; c图细胞不具有成型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中的细菌细胞结构图,d图细胞不具有成型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中的蓝藻细胞结构图。‎ ‎【详解】生物膜系统除了包括具有膜的细胞器外,还有细胞膜和核膜,A错误;d细胞的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含有光合色素以及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所以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B正确;a细胞含有叶绿体,而一般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C错误;c细胞的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含有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所以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四种生物细胞结构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像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13.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有两层,核孔为大分子出入的孔道,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细胞核内可以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C. 细胞核中的核仁同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D. 真核细胞中的mRNA均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核膜具有2层膜,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是核孔,DNA不能出核孔.‎ ‎2、(1)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其次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DNA的复制;‎ ‎(2)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其次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过程;‎ ‎(3)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解:A、核膜由2层生物膜组成,即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但DNA不能出核孔,A错误;‎ B、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核仁同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C正确;‎ D、真核细胞中转录形成mRNA主要在细胞核,然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4.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 A. 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 B. 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 C. 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 D. 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所以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故选C ‎15. 放入30%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③洋葱表皮细胞 ④干种子细胞 ⑤蛔虫卵细胞 ⑥洋葱根毛细胞 A. ①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须具有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解: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没有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故①符合题意;‎ ‎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故②符合题意;‎ ‎③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并具有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干种子细胞通过吸胀吸水,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故④符合题意;‎ ‎⑤蛔虫卵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故⑤符合题意;‎ ‎⑥洋葱根毛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故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16. 若半透膜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下列关于渗透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初始状态半透膜一侧是蔗糖,一侧是清水,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浓度相等 B. 初始状态半透膜一侧是蔗糖,一侧是清水,渗透平衡时, 半透膜两侧浓度不可能相等 C. 初始状态半透膜两侧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膜两侧浓度不可能相等 D. 初始状态半透膜两侧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 半透膜两侧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初始状态半透膜一侧是蔗糖,一侧是清水,膜两侧的水分子进出的速率相等即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浓度不可能相等,仍然是蔗糖一侧的浓度较大,A错误,B正确;半透膜只能让水通过,不能让蔗糖通过,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浓度可能相等,C、D错误。‎ ‎17.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主动运输分为下图所示的a、b、c三种类型(图中▲、■、○代表跨膜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Q侧是细胞质基质 B. 转运Y的能量可能是来自转运X时释放的能量 C. 进行b类型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线粒体 D. 进行c类型主动运输的生物有可能是某些细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P侧有糖被,所以P侧是细胞外侧,Q是细胞质基质,故A正确。转运Y的能量可能来自转运X时产生的能量,因为它们是同一个载体,X是跨浓度梯度运输,会存在势能,故B正确。进行b类型的主动运输需要的ATP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C错误。进行c类型主动运输利用的是光能,可能是光能合成细菌,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8.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 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点睛】‎ ‎19. 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 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 B. 自由扩散 C. 胞吞 D. 胞吐 ‎【答案】A ‎【解析】‎ 曲线②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曲线④表示主动运输,由题意可知,物质X的运输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说明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故选A。‎ ‎【考点定位】 物质的跨膜运输 ‎20.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②中的磷元素主要分布于DNA中 B. 结构①、③、⑥中都含有RNA C. 结构②、④、⑤都具有双层膜 D. 结构②、⑤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图,其中结构①为细胞核,②为线粒体,③为核糖体,④为内质网,⑤为叶绿体,⑥为细胞质基质.据此答题。‎ ‎【详解】A.结构②为线粒体,其中的磷元素主要分布于膜上,A错误;‎ B.结构①为细胞核、③为核糖体、⑥为细胞质基质,其中都含有RNA,B正确;‎ C.结构④为内质网,具有单层膜结构,C错误;‎ D.②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⑤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们可能存在于一个细胞内,如植物的叶肉细胞,D错误。‎ ‎【点睛】熟悉真核细胞的结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不同膜结构之间互相转化,以“囊泡”方式进行的是( )‎ ‎①核膜和内质网膜②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③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④细胞膜和线粒体膜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细胞内的膜结构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内质网膜与核膜直接相连,①错误;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间通过形成囊泡进行相互转化,②正确;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通过形成囊泡进行相互转化,③正确;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不通过囊泡相连,④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22.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常常用颤藻作材料 B. 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 C. 细胞器种类数量常常体现了细胞的特殊功能 D. 核糖体、中心体总是并存于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颤藻属于蓝藻的一种,无叶绿体;线粒体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含有与光合作用闲逛的酶;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解:A、颤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A错误;‎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但是因他们的生理作用不同,故其内膜中酶的种类不相同,B错误;‎ C、细胞器种类数量常常体现了细胞的特殊功能,如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含有高尔基体数量较多,如胰腺细胞,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所含线粒体较多,如心肌细胞,C正确;‎ D、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D错误.‎ 故选:C.‎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23. 下列生物中,除细胞膜外几乎不含磷脂分子的有 ( )‎ ‎①乳酸菌 ②变形虫 ③肺炎双球菌 ④蓝藻 ⑤酵母菌 A. 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乳酸菌、肺炎双球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除核糖体以外,没有其它细胞器,也没有核膜,变形虫、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各种细胞器,所以答案为C。‎ 考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结构。‎ 点评:因为原核细胞除核糖体以外,没有其它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核膜。磷脂分子是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除细胞膜外几乎不含磷脂分子,就是指几乎没有其它生物膜结构。‎ ‎24.用35‎ 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图甲)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 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 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内质网再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导致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由此知d为内质网膜;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则f为高尔基体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导致细胞膜面积增加,因此膜面积增加的e为细胞膜。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选C。‎ 考点:分泌蛋白的合成。‎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B.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C. 血液中红细胞的流动 D. 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都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离不开囊泡包裹,囊泡膜可以和细胞膜发生融合从而释放抗体,同样也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血液中红细胞的流动体现了血液的运输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并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6.将一支加入了一定量糨糊、唾液的试管,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5min后取出,再加入一滴碘液,糨糊不变蓝。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A. 蛋白质分解为麦芽糖 B. 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C. 淀粉已经不存在了 D. 淀粉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糨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利用碘液检验糨糊不变蓝,说明淀粉已不存在,被唾液中淀粉酶完全水解。‎ ‎【详解】A.本实验并不能得出淀粉一定是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是葡萄糖,A错误;‎ B.不能确定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为葡糖糖,B错误;‎ C.唾液淀粉酶能将糨糊中淀粉水解,滴加碘液,糨糊不变蓝,说明淀粉已经被水解完不存在了,所以C正确;‎ D.淀粉已经被水解了,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A:容易误认为该实验能得出“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的结论”。‎ ‎27.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 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 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 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A错误;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是A-P~P~P,B错误;ATP高能磷酸键中含有大量的能量,C错误;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D正确。‎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8.在叶肉细胞中,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CO2在细胞内产生的场所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线粒体基质中,CO2固定场所是光合作用场所中的暗反应的叶绿体基质中,所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CO2产生和利用场所。‎ 点评: 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CO2。‎ ‎29. 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 加入少许CaC0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 C. 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D. 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C项错误有2点,一是提取色素应该用无水乙醇,二是叶绿体中含有胡萝卜素,还含有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它选项正确。加入少许CaC03 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菠菜叶富含叶绿素,可作为实验材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教材重要实验——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属识记水平的基础题。‎ ‎30. 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1能催化ATP→甲,但不能催化甲→乙,表明酶1具有专一性 B. 图中含有磷酸键的化合物有三种 C. 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 D. 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甲含有2个磷酸基团,为ADP,可以与ATP相互转化;乙含有1个磷酸基团,为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丙为腺苷;丁为Pi.‎ 解:A、同一种酶对应不同底物,可反映酶的专一性,A正确;‎ B、图中ATP、物质甲、物质乙均含有磷酸键,B正确;‎ C、丙物质为腺苷,丁物质为磷酸,而磷酸可用于磷脂的合成,C正确;‎ D、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主要经过图示的ATP→甲过程,D错误.‎ 故选:D.‎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31.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 A.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 B.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 全过程都必须在光下进行 D. 有氧气放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A正确;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B正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必须在光下进行,但暗反应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C错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D正确。‎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32.鲁宾和卡门用和CO2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下列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 A. 释放的氧气全是O2‎ B. 释放的氧气一部分是O2,一部分是18O2‎ C. 释放的氧气全是18O2‎ D. 释放的氧气大部分是O2,少部分是18O2‎ ‎【答案】C ‎【解析】‎ 根据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分析,水的光解产生氧气,而二氧化碳是在暗反应参与光合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即题干中鲁宾和卡门用H218O和CO2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产生的全部是18O2,故选C。‎ ‎33.下图表示某类酶作用的模型,这个模型能解释 A. 酶的高效性 B. 酶的专一性 C. 酶的催化作用需适宜pH D. 酶的催化作用需适宜的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B. 分析题图,A在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A是酶,A只能催化D的反应,对B和C不起作用,说明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即酶具有专一性.故B正确。‎ ACD. 由于本题模型与酶的高效性和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无关,所以ACD错误。‎ ‎【点睛】正确识别图示酶的专一性模型含义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34.以下是有关生物体内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ATP与ADP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 B. 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 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地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A.ATP在体内含量很少,可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迅速形成,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A正确;‎ B.ATP与ADP不是同一种物质,ATP是三磷酸腺苷,ADP为二磷酸腺苷,B错误;‎ 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少,可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迅速形成,C错误;‎ D.酶的催化作用使生物体内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又顺利进行,D错误。‎ ‎【点睛】注意:ATP与ADP之间的转化量多,不能与ATP的含量多少混为一谈。‎ ‎35.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但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若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碘液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A项错误;鲜肝匀浆含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氯化铁作为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但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高于氯化铁,B项正确;过氧化氢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也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项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0,pH为3、7、11对应胃蛋白酶都偏碱性,D项错误。‎ ‎36.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A. 有氧呼吸占优势 B.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 无氧呼吸占优势 D. 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苹果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过程不吸收氧气,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说明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没有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的相对值,不能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A错误;‎ B.没有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的相对值,不能得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B错误;‎ C.根据题意无法得出无氧呼吸占优势,C错误;‎ D.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说明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点睛】关键点:‎ 苹果消耗了氧气,说明一定发生了有氧呼吸;‎ 苹果产生了CO2,只能说明苹果发生了细胞呼吸,但不确定是两种呼吸方式都发生了,还是只发生了一种方式;‎ 苹果产生的CO2多于消耗的O2,只能说明两种呼吸方式都发生了,不能说明那种呼吸方式强度更大。‎ ‎37.下图是探究小鼠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的实验装置,打开夹子A,可使水检压计左右水平;关闭夹子A,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mLO2,水检压计左侧液面升高,记录左右液面重新水平时所用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mL氧气后要立刻关闭夹子B B. 测定小鼠的呼吸速率需要多次重复进行,最后取平均值 C. 小鼠在25℃时的呼吸速率高于10℃时的呼吸速率 D. NaOH溶液的作用是排除小鼠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答案】C ‎【解析】‎ 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mL氧气后要立刻关闭夹子B,否则氧气袋及注射器中的氧气会影响实验结果,从而不能保证广口瓶内的气体变化只是由小鼠的呼吸作用引起的,A正确;测定小鼠的呼吸速率要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需要多次重复进行,最后取平均值,B正确;小鼠为恒温动物,为保持体温,在10℃时,代谢加强,呼吸速率大于25℃时的呼吸速率,C错误;NaOH溶液的作用是排除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实验中气体的变化仅为氧气的变化,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掌握有氧呼吸的公式及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8.科学家在黑暗处把叶绿体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内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据图判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为了获取叶绿体,先要破碎叶肉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 B. 基粒上分布有许多色素,有利于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化 C. 实验表明ATP产生条件是基粒内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D. 若向该装置通入适量的CO2,一段时间后能产生糖类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表示在黑暗时把叶绿体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是由于膜内外存在H+梯度(H+浓度差)使水分解。‎ ‎【详解】A.分离细胞器时,应先破碎叶肉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A正确;‎ B.基粒上分布有许多光合色素,有利于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化,B正确;‎ C.实验表明ATP产生条件是基粒内氢离子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C正确;‎ D.若向该装置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不能产生糖类物质,因为没有暗反应需要的酶,D错误。‎ ‎【点睛】关键选项C的分析: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是由于膜内外存在H+梯度(H+浓度差)使水分解,从而得出ATP产生条件是基粒内氢离子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39.如图表示胃蛋白酶活性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胃蛋白酶最适pH是3‎ B. 胃蛋白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C. 据图无法推断胃蛋白酶最适温度 D. 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由题图知,在温度相同,pH分别为2.0、2.5、3.0的条件下,胃蛋白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其中在pH为2.5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最强,而pH在2.0或3.0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均低于pH在2.5时,说明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5左右,A错误;‎ B.由题图知,当pH一定、温度不同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不同,当温度一定、pH不同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也不同,说明胃蛋白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B正确;‎ C.据图可推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C错误;‎ D.由题图知,在最适pH前随着pH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超过最适pH后随pH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因此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D错误。‎ ‎【点睛】分析思路:单看每一条曲线——在不同温度下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其中37℃为最适温度;在同一温度下看三条曲线上的点的酶活性不同——在不同PH下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其中PH=2.5时是三个不同PH下的最适PH。‎ ‎40.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3y一2z一x)/6 g·cm-2.H-1(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 )‎ A.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 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 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一道根据题干进行光合作用计算的题目,本题中要明确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详解】计算光合作用时,也要计算出呼吸作用的强度,题干中只有光照下,没有遮光的条件,所以M是在遮光条件下进行测量的数据.假设遮光a小时,根据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y-2z-x)/6=(y-x)/6+(y-z)/a,解得,a=3小时.所以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41.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用KMnO4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________。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________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________。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苹果汁中是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乙醇混合,如果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________。‎ ‎(3)实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________使用。‎ ‎【答案】 (1). 消毒 (2). 果胶酶 (3). AB (4). 阀1 (5). 慢 (6). 重复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KMnO4‎ 具有消毒的作用,水解果胶的酶是果胶酶,石英砂通过吸附方式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可重复利用。‎ ‎【详解】(1)在制作工艺中必须对原材料消毒,这样才能保证后续试验的成功.KMnO4是强氧化剂,可以起到对苹果消毒的作用。苹果汁的制作需要果胶酶,该酶来自图中的黑曲霉.果胶酶将果胶催化水解,提高了果汁的澄清度。‎ ‎(2)先提取果胶酶再进行果汁制作,防止苹果汁时间过久变质,所以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先A后B。澄清过程应关闭阀1,避免提取液进入固定化柱中降低了果汁质量,如果果胶未完全分解,可降低流速,延长反应时间。‎ ‎(3)固定化酶的优点之一是被固定的酶可以重复使用。‎ ‎【点睛】熟悉果胶酶制作果汁的实验流程和原理以及固定化酶的优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下列是有关实验试剂在实验操作中的应用,请分析问答下列问题:‎ ‎(1)作为包埋剂的海藻酸钠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再和一定浓度的酵母菌溶液混合,用注射器将混合液缓慢而匀速地注射到一定浓度的________中,一段时间后得到了固定化的酵母细胞。‎ ‎(2)用上述过程获得的固定化细胞和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________检测其酒精的生成情况。若经过检测发现没有酒精生成,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答案】 (1). CaCl2溶液 (2). H2SO4和重铬酸钾(酸性条件下饱和的重铬酸钾) (3). 该过程没有隔绝氧气导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该过程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酵母菌过度失水死亡 ‎【解析】‎ ‎【分析】‎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详解】(1)作为包埋剂的海藻酸钠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再和一定浓度的酵母菌溶液混合,用注射器将混合液缓慢而匀速地注射到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中,便于形成稳定结构,一段时间后得到了固定化的酵母细胞。‎ ‎(2)用H2SO4‎ 和重铬酸钾(酸性条件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成灰绿色;若没有酒精生成,原因可能有:该过程没有隔绝氧气导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该过程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酵母菌过度失水死亡。‎ ‎【点睛】熟悉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实验过程以及发酵原理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43.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1)实验前取新鲜血液,要在采血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对样品进行处理时,主要包括__________、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等步骤。其中透析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利用凝胶色谱法进行血红蛋白的分离,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对分子质量大”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答案】 (1). 防止血液凝固 (2). 红细胞的洗涤 (3). 小分子可以自由进出透析袋(半透膜),而大分子不能通过 (4). 相对分子质量大 ‎【解析】‎ ‎【分析】‎ ‎1、电泳的原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性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2、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3、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②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③分离血红蛋白(中速长时间离心)。‎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1)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2‎ ‎)对样品的处理包括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等步骤.透析的原理是小分子可以自由进出透析袋(半透膜),而大分子不能通过,这样可以除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3) 利用凝胶色谱法进行血红蛋白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 ‎【点睛】熟悉血红蛋白的提取的实验步骤和凝胶色谱法分离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4.下图表示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用于提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____(填“水溶性”或“水不溶性”)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胡萝卜素的提取。‎ ‎(2)A操作过程应控制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B操作过程宜采用_____________加热方式以防止温度过高;C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一般情况下,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_________ 比。‎ ‎(3)鉴定提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若结果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丁四样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__________,②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不溶性 (2). 不适合 (3). 温度和时间 (4). 水浴 (5). 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6). 反 (7). 纸层析 (8). 甲丁 (9). 其他色素和杂质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过程是干燥,B过程是萃取,C过程是过滤.甲、丁是标准样品的样点,乙、丙是实验样品的样点,①表示胡萝卜素,②表示其他色素和杂质。‎ ‎【详解】(1)胡萝卜素是水不溶性的,因此用水不溶性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法适用于水溶性的,挥发性较强的物质,而胡萝卜素是非挥发性的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故不适合胡萝卜素的提取。‎ ‎(2)A过程是干燥,应控制温度和时间,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B过程是萃取,应用水浴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C 过程是过滤,目的是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性的杂质,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呈反比。‎ ‎(3)胡萝卜素的鉴定法常用纸层析法,因为甲和丁只有一个色素带应是标准样品,乙和丙除了标准色素带外还有一个色素带应是其他色素带和杂质。‎ ‎【点睛】熟悉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和鉴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5.图1为某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图3为25℃时,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乙丙段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2分),甲、乙、丙、丁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________(2分),对应图2中的________(用a、b、c、d表示)点。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吸收________(2分)个单位CO2。‎ ‎(2)图3中,对于b植物,假如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___(2分)klx以上植物才能生长。对于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若使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M点移动方向为:P________、 M________(2分)。‎ ‎(3)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放射性元素________(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乙和丙 c 2‎ ‎(2)X 右 左下移 ‎ ‎(3)能 ‎【解析】‎ ‎(1)图1乙丙段植物叶肉细胞中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有氧呼吸,因此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甲乙段和丙丁段CO2浓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乙丙段CO2‎ 浓度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对应的是乙点和丙点;图2中a点时由于没有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量可表示呼吸速率,c点时氧气产生量与a点时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故图1中的乙丙两点相当于图2中的c点;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8个单位的二氧化碳,细胞呼吸提供6个单位的二氧化碳,还需要从外界吸收2个单位CO2;‎ ‎(2)分析图3,b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速率为1mg·m-2·h-1,由于白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夜只进行呼吸作用,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白天的净光合速率必须大于1 mg·m-2·h-1,植物才能生长,从图上可以看出对应的光照强度为X,即平均光照强度在Xklx以上植物才能生长;P点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M点是二氧化碳饱合点,由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当温度提高到30℃,光合速率下降,对光的利用能力减弱,所以M点向左下移,因为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P 点右移;‎ ‎(3)B植物细胞吸收18O2,氧气用于细胞呼吸,产生水,由于水也是细胞呼吸的原料,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CO2,所以放射性元素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