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中学高二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必修)(10月份)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中学高二(上)段考生物试卷(必修)(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如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 3.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 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 C.c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NaHCO3反应 5.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在不同进餐条件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测试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进早餐的人群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相对稳定 B.均衡营养早餐的人群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基本稳定 C.高糖早餐的人群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D.脂质和蛋白质不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12.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 ) A.环割后肢脚趾尖皮肤 B.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 C.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 D.剪去牛蛙的脑 13.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14.如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15.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1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17.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激素A是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 B.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D.各类生物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分泌 18.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19.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个体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 20.如图所示为蛙的某项反射活动的模式图,a和 b是电位计所在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皮肤,电位计a和b的指针各自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如图所示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有3个 C.刺激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电位计a和b的指针均发生偏转 D.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构成效应器 21.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 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 2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粟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23.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 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 D.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 24.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产生更敏捷的反应,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素 25.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A. B. C. D. 26.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27.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现象如表: 注射的激素 注射后的反应 a 低血糖,甚至昏迷 b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28.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是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29.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0.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31.如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 B.激素乙为甲状腺激素 C.激素乙的分泌受激素甲的影响 D.激素乙增加一定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3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33.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34.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免疫调节 35.用图1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图2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 ②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 ③a至b段为静息电位 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36.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写字母,在“﹣﹣”上写名称.)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血液中的氧进入细胞的途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 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 . 37.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填序号,在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 ,④所示的结构属于 .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 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 38.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结构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 39.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中甲代表的激素是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需要通过 的运输,才能到达肝细胞等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2)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mmol/L.经多次检测,某空腹时血糖浓度均高于9.8mmol/L,此人可能患有 病. (3)与胰高血糖素合成和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 、 和线粒体.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40.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d,结果如图1.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手术应切除 .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按照 来计算. 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 (3)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降低,原因是 . (4)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 ,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 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中学高二(上)段考生物试卷(必修)(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解答】解: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 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 ③二氧化碳为细胞代谢产物,通过扩散进入内环境,③正确; ④无机盐(如钠离子等)属于内化境成分,④正确; ⑤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⑤正确. 则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④⑤; 故选:D. 2.如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题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刺激X为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保持稳定. 【解答】解:A、激素Z为胰高血糖素,它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节,A正确; B、靶细胞识别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错误;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 D、激素Z为胰高血糖素,主要促进肝糖原的分解,D错误. 故选:AC. 3.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 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 C.c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突触,c表示传出神经.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从图示可以看出,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突触,c表示传出神经,刺激a点产生神经冲动经反射弧可传至c处,A错误; B、b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可能含有氧气、神经递质等,B正确; C、c(传出神经)的末端膨大会形成突触小体,C正确; D、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当在神经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就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D正确. 故选:A.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NaHCO3反应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解答】解: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在垂体细胞内完成,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A错误;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 C、食物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连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乳酸与血浆中NaHCO3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D正确. 故选:D. 5.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 【解答】解: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B正确; C、AB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在BC段,乳酸与NaHCO3反应,D错误. 故选:B. 6.在不同进餐条件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测试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进早餐的人群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相对稳定 B.均衡营养早餐的人群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基本稳定 C.高糖早餐的人群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D.脂质和蛋白质不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解答】解:A、据图分析可知,不进早餐的人群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相对稳定,A正确; B、均衡营养早餐的人群血液中胰岛素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 C、根据图示看不出高糖早餐的人群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C错误; D、据图分析可知,脂质和蛋白质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D错误. 故选:A.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考点】尿糖的检测. 【分析】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少. 【解答】解:由于糖尿病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糖类,在排出葡萄糖时,需要用水溶解,因而尿量增加. 故选:D.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C正确;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会发生疾病,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解:A、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实质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正确; C、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也会生病,如白化病与血液成分无关,C错误; 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可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根据题意,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可以根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故A错误,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故B正确,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经血液循环,然后作用于靶细胞,故C正确,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故D正确. 故选:A.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解答】解:A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时,体温升高、耗氧量增加,AB错误; C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时,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 ) A.环割后肢脚趾尖皮肤 B.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 C.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 D.剪去牛蛙的脑 【考点】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该实验是证明感受器是完成屈腿反射的必要环节,则感受器应为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即感受器的有无,不能破坏反射弧的其他结构. 【解答】解:A、要证明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感受器是完成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变量是感受器的正常与否,A正确; B、反射弧中其他结构应是完好的,不能破坏牛蛙的脊髓,并且脊髓属于神经中枢,B错误; C、需要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C正确; D、要剪去牛蛙的大脑避免大脑对脊髓反射实验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3.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根据题意,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适当降低溶液S的Na+,会使膜内外的浓度差减小,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的钠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答】解:A、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降低溶液S的Na+,K+的浓度不变,因此,静息电位不变,故A错误; B、降低溶液S的Na+,K+的浓度不变,因此,静息电位不变,故B错误; C、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降低溶液S的Na+,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的钠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故C错误; D、降低溶液S的Na+,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的钠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14.如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进食后血液中血糖含量比较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应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故a表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c表示胰高血糖素的变化趋势,b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 【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a表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c表示胰高血糖素的变化趋势,b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A正确;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二者协同作用共同升血糖,B正确; C、a表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C正确;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拮抗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D错误; 故选:D. 15.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神经冲动.结合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解决此题. 【解答】解: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神经冲动.给予某种药物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质量不变,但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可推测该药物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使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 而A、C、D三个选项中都是作用于突触前膜,只有B选项是作用于突触后膜.故选:B. 1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的过程. 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解:A、人体体温的主要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A错误; B、温度感受器有的在体表,有的在体内,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都有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的分布,B错误; C、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时肝脏的产热量最多,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剧增,C正确; D、不同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有所不同,在寒冷环境下,通过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中,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中若主要通过降低新陈代谢来维持体温,则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C. 17.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激素A是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 B.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D.各类生物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分泌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据图分析,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量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多. 【解答】解:A、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 B、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 C、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C正确; D、植物激素无专门的内分泌腺分泌,D错误. 故选:C. 18.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若人体组织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细胞摄取血糖的速度减缓,血糖含量过高. 【解答】解: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根据题干信息“细胞缺乏了胰岛素作用的受体”,这样会导致胰岛素无法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会使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减缓,从而使血糖处于较高的水平. 故选:A. 19.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个体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性成熟鱼的垂体中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雌鱼的卵巢产生雌激素,从而促进其排卵,所以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促性腺激素.本题抓住关键词“促进雌鱼排卵”. 【解答】解: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合成分泌性激素,促进雌鱼排卵. 故选:B. 20.如图所示为蛙的某项反射活动的模式图,a和 b是电位计所在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皮肤,电位计a和b的指针各自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如图所示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有3个 C.刺激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电位计a和b的指针均发生偏转 D.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构成效应器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解:A、刺激皮肤,兴奋分别流程经过两个电流表的两电极,所以电位计a和b的指针各自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 B、图示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有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共计3个神经元,B正确; C、刺激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电位计b的指针发生偏转,电流表a不会发生偏转,C错误;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过程,D正确. 故选:C. 21.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 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人体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代谢增强,此时人体的汗腺分泌增强,人体出汗. 【解答】解:A、精神紧张时人体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汗腺通过分泌汗液维持内环境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 B、此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控制汗腺的分泌活动,C正确; D、出汗增加人体散热,D错误. 故选:C. 2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粟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考查了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 【解答】解: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会导致代谢旺盛而抵御寒冷,不是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战粟的原因,且骨骼肌不自主战粟是神经调节的结果,A错误;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头面部肌肉的运动,而上肢的代表区在中央前回的顶部和底部之间,B错误; C、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C错误;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不能传递给下一个细胞的,只能通过突触传递单向给下一个细胞,D正确. 故选:D. 23.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 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 D.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图示过程为甲状腺激素调节机制: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X是下丘脑,Y是垂体,Z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A、寒冷会促使下丘脑X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 B、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下丘脑,B错误; C、缺碘地区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少,反馈作用弱使促甲状腺激素b增多,C错误; D、下丘脑也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D错误. 故选:A. 24.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产生更敏捷的反应,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当人遇到危险的情况时,会产生紧张,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还会出现血压中肾上腺素增加,致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这属于体液调节,因此该生理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答】解:A、此时胰岛素降低,胰高血糖素会升高,A错误; B、肾上腺素会明显升高,B正确; C、性激素可调节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不会明显升高,C错误; D、甲状腺激素用于促进新陈代谢,会有所升高,但不如肾上腺素升高明显,D错误. 故选:B. 25.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A. B. C. D.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据此答题. 【解答】解:(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2)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故选:D. 26.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解答】解: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A错误; B、患糖尿病的动物,尿液中的糖带走了大量的水分,尿量增加,B错误; C、切除垂体的动物,不能释放抗利尿激素,导致尿量增加,C错误; D、摄入过多的食盐,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调控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排出,D正确. 故选:D. 27.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现象如表: 注射的激素 注射后的反应 a 低血糖,甚至昏迷 b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激素引起血糖降低,是胰岛素的作用; b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是生长激素的作用; c激素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故选:C. 28.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是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①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①正确; ②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错误; ③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③错误;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从而使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④正确; ⑤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感,⑤正确. 故选:D. 29.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答】解:A、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B错误; C、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如排便排尿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受高级中枢的控制,C正确; D、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B. 30.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①在寒冷环境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得体温得以维持相对恒定,故①错误; ②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则机体耗氧量增加,增加产热量,故②错误; ③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收缩,减少散热量,故③正确; ④寒冷环境下,刺激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故④正确; ⑤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故⑤正确. 故选:D. 31.如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 B.激素乙为甲状腺激素 C.激素乙的分泌受激素甲的影响 D.激素乙增加一定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由图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到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到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又反馈调节垂体和下丘脑的激素分泌. 【解答】解:A、由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到垂体,使垂体释放的激素甲是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垂体释放的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到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激素乙:甲状腺激素,B正确; C、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使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即激素乙,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增多可以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D错误. 故选:D. 3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考点】反射的过程.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C正确;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不同,D错误. 故选:C. 33.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解答】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当降到正常范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故选:A. 34.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免疫调节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组织胺是发生炎症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所以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故选:B. 35.用图1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图2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 ②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 ③a至b段为静息电位 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会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发生电位差,产生电流.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③从图甲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膜外电位;②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钠离子外流;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所以正确的是①③.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36.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写字母,在“﹣﹣”上写名称.)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B ] 组织液 ,血液中的氧进入细胞的途径是 C→B→A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升高 ,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 神经 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 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组织细胞;B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D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解答】解:(1)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生活在B中,因此A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要先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然后由组织液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 (2)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因此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血糖浓度会具有降低的趋势,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B]组织液 C→B→A (2)升高 神经 (3)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37.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填序号,在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 感受器 ,④所示的结构属于 神经中枢 .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 b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局部电流 .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⑥ ] 突触 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分析:A图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效应器,③表示传入神经,④表示神经中枢,⑤表示传出神经,⑥表示突触结构.B图中,b表示兴奋产生的部位,a、c表示未兴奋部位. 【解答】解:(1)据图分析,①表示感受器,④表示神经中枢. (2)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b表示兴奋产生的部位,a、c表示未兴奋部位,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3)据图分析,⑥表示突触结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神经中枢 (2)b 局部电流 (3)[⑥]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8.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神经中枢 ,结构 ①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单 (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 .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A与B的中点 .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判断感受器的方法有二:一是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二是根据突触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判断.因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刺激C后,该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当兴奋往前传递的时候,该处又会回到静息状态,即“外正内负”,故,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 (4)当刺激AB中点时,由于距离微电流计两端的距离相等,那么兴奋到达距微电流计两端的时间相同,故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解答】解:(1)分析图象可知,③应是神经中枢,①表示感受器.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刺激前为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刺激后变成动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当兴奋传导后,又恢复成静息电位,故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 (4)刺激的位置在A与B的中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故两个电极的电位会由负电位同时变成正电位,然后再恢复成负电位,故指针不会偏转. 故答案为: (1)神经中枢 ① (2)单 (3)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 (4)A与B的中点 39.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中甲代表的激素是 胰岛素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需要通过 体液 的运输,才能到达肝细胞等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2)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mmol/L.经多次检测,某空腹时血糖浓度均高于9.8mmol/L,此人可能患有 糖尿 病. (3)与胰高血糖素合成和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和线粒体.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1、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因而甲代表胰岛素;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因而乙代表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促进肝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分解,使得血糖浓度增加.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甲是胰岛素,激素的作用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 (2)根据题意,空腹时血糖浓度较高,可能患有糖尿病. (3)胰高血糖素属于分泌蛋白,所以与其合成和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生理功能上有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故答案为: (1)胰岛素 体液 (2)糖尿 (3)内质网 高尔基体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0.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d,结果如图1.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 (2)手术应切除 垂体和胰腺 单 .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按照 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 来计算. 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 (3)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降低,原因是 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4)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 胰岛素 ,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 胰高血糖素 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分析图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故该是由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 2、分析图2:开始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说明两种激素具有拮抗作用. 【解答】解:(1)图1的横坐标为注射生理盐水、胰岛素、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天数,纵坐标为体重,可推知该试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和生长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2)为排除体内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影响,手术应切除垂体和胰腺;在动物实验中,每次注射试剂的量应按照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来计算. (3)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因此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降低. (4)若要证实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再检测注射前后期周围血液中胰岛血糖素的浓度变化,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了,即可证明. (1)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2)垂体和胰腺 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 (3)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