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的假说中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运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将蛋白质与DNA区分开 D. 科学家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答案】D 【解析】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A错误;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运用了分别提纯DNA、多糖、蛋白质与R型细菌共同培养的方法,但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科学家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D正确。 2. 某同学在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在桶A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模拟雌配子,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在桶B中放入两种彩球各20个模拟雄配子 B. 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匀桶中的彩球 C. 红绿彩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他均一致 D. 在每次取出的小球记录完后不再放回桶内 【答案】D 【解析】在桶B中放人两种彩球各20个,表示两种雄配子的比例为1:1,A正确;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1/2,B正确;红绿彩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他均一致,C正确;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D错误。 3. 下列不属于萨顿提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假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 B. 产生配子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 染色体和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D. 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 【答案】B 【解析】A、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属于萨顿假说的科学依据,A正确;B、产生配子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不属于萨顿假说的科学依据,B错误;C、染色体和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属于萨顿假说的科学依据,C正确;D、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属于萨顿假说的科学依据,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 B. 蛋白质的结构不能直接影响性状 C. 基因结构的改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D. 基因结构的改变一定导致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故A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结构的能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如血红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改变,从而出现病症;基因结构的改变,如果是其中内含子改变,或者突变后不同的密码子决定同种氨基酸,则蛋白质的机构和功能不改变,生物的性状也不改变。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的原因,属于应用范围。 5. 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的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 B. 蜜蜂的蜂王是二倍体,由其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雄蜂是单倍体 C. 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蜜蜂的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是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是单倍体,B正确;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已经复制,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在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有三条,细胞中仍为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区别,判断方法如下: 6. 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 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等位基因重组 C.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三倍体 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D 【解析】染色体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而基因突变不可以,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C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7. 某个鼠群有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该鼠群的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为YyDd B. 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 C. F1中只有某些纯合子在胚胎时期死亡 D. F1中黄色长尾和灰色短尾的基因型分别是Yydd和yyD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给信息,判断出基因型为YY和DD的个体均在胚胎时期致死,因此基因型为YyDd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存活的F1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为YyDd:Yydd:yyDd:yydd=4:2:2:1,故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可据此分析回答。 ........................... 8. 仓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P和p、Q和q、R和r)控制,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否则表现为黑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3对基因中没有任意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该种仓鼠纯合灰色、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各有1种、7种 C. 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个体占27/64 D. 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子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7 【答案】C 【解析】3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任意两对都不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纯合灰色个体基因型为PPQQRR,纯合黑色个体基因型有: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共7种,B正确;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3/4×3/4×3/4=27/64,黑色个体占1-27/64=37/64,C错误;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灰色个体基因型1种,黑色个体基因型7种,其中只有ppqqrr是黑色纯合子,D正确。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思路是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该题涉及到三对基因,则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子代某一表现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表现型概率的乘积。 举例:AaBbCc×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Aa×Aa→3A__∶1aa 2种表现型 Bb×bb→1Bb∶1bb 2种表现型 Cc×Cc→3C__∶1cc 2种表现型 子代中表现型种类:2×2×2=8种。 子代中A__B__C__所占的概率为3/4×1/2×3/4=9/32。 9. 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C. F1中,纯合子占1/4,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 D. 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表达造成的,与环境影响无关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②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①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A错误;由于AaBb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故雄配子结合方式有4×4=16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4种,B错误;由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该基因型在子代中所占比例为1/2×1/2=1/4,故F1中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C正确;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D错误。 10. 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 1/9 B. 1/16 C. 4/81 D. 1/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基因型频率RR和Rr各占4/9,rr占1/9,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亲本中RR:Rr=1:1,R的基因频率是=RR%+Rr%/2=3/4,r的基因频率=1﹣R=1/4,又由于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所以子代中感病植株占rr=1/4×1/4=1/16. 故:B. 11. 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有15N和14N,c只含14N。如图所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1个两条链都含有15N的DNA分子,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经4次复制后,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这16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的1条链含15N、另1条链含14N;余下的14个DNA分子的2条链均含14N。综上分析,只含15N的a=0个,同时含有15N和14N的b=2个,只含14N的c=14个,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DNA复制的有关计算: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15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1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经过多位科学家长期研究得到的结论,下列有关这一探究历程的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格里菲思的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的各物质分离,独立观察每种物质的遗传效应 B.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际利用了染色体变异实现了细菌的转化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能够成功跟噬菌体本身的结构与侵染特点有密切关系 【答案】D 【解析】艾弗里的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的各物质分离,独立观察每种物质的遗传效应,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际利用了基因重组实现了细菌的转化,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能够成功跟噬菌体本身的结构与侵染特点有密切关系,D正确。 13. 下列关于DNA的相关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腺嘌呤有600个,则每一条链上都具有胞嘧啶200个 B. 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后共需要2n·m个胸腺嘧啶 C. 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 D. 无论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A+G)所占的比例均是l/2 【答案】C 【解析】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腺嘌呤有600个,胞嘧啶有400个,但是不能确定每一条链上具有胞嘧啶的数目,A错误;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后共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B错误;C正确;双链DNA中,(A+G)所占的比例均是l/2,D错误;答案是C。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 14. 关于“噬细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15. 某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其中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有20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2004种 B. 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2:3:4 C.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20个 D. 该DNA分子在14N 的培养基连续复制2次,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则该DNA共含有200对碱基,则碱基的排列方式共有4n种(n代表碱基对数)=4200种,A项错;该DNA分子中,A+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得A+T=400×30%=12O个,进而推出G+C=400×(1-30%)=280个,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A=T,G=C,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B项错;该DNA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12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n-1)×120=420个(n为复制次数),C项正确;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共产生4个双链DNA分子,其中含15N标记的的DNA分子有2个,占总数的50%,D项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特点、复制及同位素标记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能用数学方式描述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16. 已知某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2×104 ,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每个脱氧核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0,(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磷酸基团脱水形成磷酸二酯键)那么合成该多肽化合物的基因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 170928 B. 181800 C. 170910 D. 176364 【答案】A 【解析】设此肽链中氨基酸个数为x,则120x-18(x-1)=10320,得x=101,对应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101×6=606,基因为双链所以脱去水分子604个。所以控制该多肽的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至少为606×300-604×18=170928。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注意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规律: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1个氨基酸对应6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形成双链的DNA片段脱去n-2个水。 17.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②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18. 如图表示发生在大肠杆菌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及表达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三个过程的方向均是从左向右进行的 B. a、b过程所需的原料均有四种,且其中三种是相同的 C. 三个过程中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且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 c过程所需的模板直接来自b过程,且这两个过程可同时进行 【答案】D 【解析】图a表示DNA的复制,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相反;图b中转录形成RNA是从右向左进行的,A项错误;图a、b过程所需的原料均有四种,且其中三种的碱基是相同的,B项错误;三个过程中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三者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图a中存在A-T、G-C的配对,图b存在A-T、G-C、U-A的配对,图c存在A-U、G-C的配对,C项错误; c过程所需的模板直接来自b过程,且这两个过程在原核细胞内可同时进行,D项正确。 【点睛】易错点提示:DNA的复制和转录均需要四种原料,但DNA复制需要的是A、T、G、C四种脱氧核苷酸,DNA转录形成RNA过程需要的是A、U、G、C四种核糖核苷酸,它们除了碱基不同外,五碳糖也不一样。切记不要将他们错认为是相同类型。 19. 囊性纤维病是北美白种人中常见的一种遗传病,该病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 3个碱基对后,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失了苯丙氨酸,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转运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AAA或AA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只存在于肺泡壁细胞中 B. mRNA上决定苯丙氨酸的3个相邻碱基是TTT或TTC C. 基因模板链中编码苯丙氨酸的3个碱基是AAA成AAG D. 患者与正常人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相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只在肺泡壁细胞中表达,A错误;苯丙氨酸的反密码子是AAA或AA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其密码子为UUU或UUC,B错误;由B选项可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或UUC,因此基因模板链中编码苯丙氨酸的3个碱基是AAA或AAG,C正确;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D错误。 点睛:对于D项,考生一定要注意,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而起始密码子编码氨基酸。 20. 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 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每个植物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 B. 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 C. b中碱基对若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尾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答案】C 【解析】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b、c基因不一定在每个细胞中都会表达,A错误;a、b基因位于一个DNA分子上,在遗传时遵循连锁定律,B错误;b中碱基对发生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C正确;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基因的本质是DNA,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 【名师点睛】学生对基因突变理解不清 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碱基对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增添 大 不影响插入位置前,但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大 不影响缺失位置前,但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2)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①突变部位: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 ②密码子简并性:若基因突变发生后,引起了mRNA上的密码子改变,但由于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个密码子,若新产生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不改变。 ③隐性突变: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21. 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 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 、aY四种 【答案】D 【解析】甲图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产生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B错误;由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丁图果蝇基因型为AaXWY,其产生的配子有AXW、aXW、AY、aY四种,D正确. 【点睛】解答AD选项,关键能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明确A和D图的基因型,运用遗传定律计算相关概率和分析产生的配子种类。 22. 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②④ B. 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 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 ①②都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4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③中的变异是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C正确;图①属于交叉互换,图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易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3. 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Z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Z-Z-或aaZ-W) A存在,B不存在(A_ZbZb或A_ZbW) A和B同时存在(A_ZBZ-或A_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A. 黑鸟的基因型有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 B. 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毛全为黑色 C. 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 D. 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若子代羽毛出现上述三种颜色,则理论上子代羽毛的黑色∶灰色∶白色=9∶3∶4 【答案】D 【解析】基因A和B同时存在(A_ZBZ-或A_ZBW)表现为黑鸟,根据题意A/a有2种基因型(AA、Aa),ZB/Zb的基因型有ZBZB、ZBZb、ZBW3种,故黑鸟的基因型为2×3=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即AAZbZb、AaZbZb、AAZbW、AaZbW,A正确。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AAZbZb)与杂合的黑雌鸟(Aa ZBW)交配,子代中雄鸟的基因型为A ZBZb,故子代中雄鸟的羽毛全为黑色,B正确。两只黑鸟交配(A_ZBZ-或A_ZBW),子代羽毛只有黑色((A_ZBZ-或A_ZBW))和白色(aaZ-Z-或aaZ-W),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C正确。一只黑雄鸟(A_ZBZ_)与一只灰雌鸟(A_ZbW)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有分离出来的白色aa,说明亲本第一对基因均为Aa杂合,亲本雌性基因型为AaZbW;有分离出来的灰色ZbZb、Zb W,说明亲代雄性两对基因都杂合,基因型为AaZBZb,第二对基因在产生后代中出现ZB_、Zb_的概率均为1/2,根据图表中的表现型及基因型,子代黑色A_ZBZ-或A_ZBW概率为3/4×1/2=3/8,灰色A_ZbZb或A_ZbW为3/4×1/2=3/8,白色aaZ-Z-或aaZ-W为1/4×1=1/4,即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灰、白=3:3:2,D错误。 【点睛】认真分析表格,明确各种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其次根据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及子代表现型的比例。 24. 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有几项是错误的( ) ①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 ②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③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后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④三倍体植物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⑤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⑥在由Aabb和aaBB培育出aabb的各种育种方法中,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⑦诱变育种能按人的意愿获得优良性状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D 【解析】①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如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则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①正确;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可能形成新基因,如AA突变成Aa,②错误;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③错误;三倍体植物可由二倍体植株和四倍体植株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④错误;杂交育种能将优良性状集中同一个个体中,因此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⑤正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培育出aabb最简单的方法是杂交育种,⑥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不能按人的意愿获得优良性状,⑦错误,故D正确。 25. 如图表示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的某种农作物培育出AABB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中的②③④步骤。 B. 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 C. ①和②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是杂交和测交。 D. 若该植物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则通过“①—④一⑤”途径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至少需要3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①→②→③)、单倍体育种(④→⑤)、诱变育种(⑥)。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而图中①②③④步骤均要发生减数分裂,A项正确;因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B项正确;图中①过程为杂交,②过程为自交,C项错误;若该植物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则①→④→⑤要经过第一年播种两亲本的种子、第二年杂交并收获基因组成为AaBb的种子及播种、第三年开花时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AB以及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幼苗获得AABB的幼苗,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二、填空题 26.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法则。 (2)图中标号①表示__________过程;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过程。 (3)如果DNA分子一条链(a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那么,在进行①过程中,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子链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②过程中,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mRNA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____,在这段mRNA中包含了____________个密码子,需要________个tRNA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 (1). 中心 (2). DNA复制 (3). 翻译 (4). TGCCTA (5). UGCCUA (6). 2 (7). 2 (8). 酶的合成 (9). 蛋白质的结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对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可根据模板、原料或产物判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1)此图表示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中心法则。 (2)图中标号①表示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DNA复制过程;③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的翻译过程。 (3)如果DNA分子一条链(a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在进行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子链的碱基顺序是……TGCCTA……;在进行②以DNA一条单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mRNA的碱基顺序是……UGCCUA……,mRNA中3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段mRNA中包含了2个密码子,需要2个tRNA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7. 图①②③表示某动物(AABb)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图④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以及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请回答: (1)图①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_______,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_______ 条染色体。 (2)图②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对应图④的___________阶段,导致该细胞中出现B、b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图③细胞是图②细胞所产生的一个子细胞。若该动物是雄性动物,则图③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若该动物为雌性,图②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 (4)图④由Ⅰ→Ⅱ的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丝分裂中期 (2). 8 (3). Ⅲ (4).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交叉互换 (5). 精细胞 (6). (第一)极体 (7).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分析图①: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图②: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③: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应为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分析图④:细胞数由1→4,说明是减数分裂,则Ⅰ表示原始生殖细胞;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Ⅳ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 (1)图①所示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并且具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图,该生物的体细胞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到后期时,由于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可达到8条。 (2)图④的Ⅲ阶段子细胞数为2,没有染色单体,并且DNA数和染色体数均为4,对应左图中的图②。细胞②中B和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产生,出现这样的等位基因的原因,要么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要么就是在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3)图③细胞是图②细胞所产生的一个子细胞。若该动物是雄性动物,则图③细胞的名称是精细胞;若该动物为雌性,图②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所以其名称是第一极体。 【点睛】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细胞图像的判定方法: (1)若细胞图像中的四分体时期体现出交叉互换现象,则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 (2)若为减数分裂图像,同一染色体上出现诸如B、b的不同,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导致的。 (3)若为有丝分裂图像,同一染色体上出现诸如B、b的不同,则不必考虑基因重组。 28.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已知Ⅱ11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Ⅲ13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Ⅲ14患有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13在婚前进行遗传咨询,已知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 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如果是女孩则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因此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遗传咨询以外,优生优育的措施还包括(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 (2). 遗传伴X隐性遗传 (3). 1/3AAXBY,2/3AaXBY (4). 1/60000 (5). 1/200 (6). 1/60000 (7). 0 (8). 选择生育女孩 (9). 禁止近亲结婚/婚前体检/产前检查/适龄生育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Ⅰ-1和1-2表现型正常,生患甲病的女儿Ⅱ-5,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0和Ⅱ-11表现型正常,Ⅱ-11无乙病致病基因,生有患乙病儿子Ⅲ-18,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13不患甲病,但是有患甲病的弟弟Ⅲ-14,故Ⅲ-1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Ⅲ-2不患乙病,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因此Ⅲ-13的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 (3)由上题的结果已知Ⅲ-13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1/3AAXBY或2/3AaXBY;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病的概率是2/3×1/10000×1/4=1/60000,乙病的概率是1/100×1/2=1/200;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病的概率是2/3×1/10000×1/4=1/60000,乙病的概率是0,所以应该优先选择生育女孩。 (4)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和题干信息,判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进行概率的计算。 29.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④表示物质或结构。Ⅰ、Ⅱ、Ⅲ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过程Ⅰ、Ⅱ、Ⅲ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①~④结构中________(填序号)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2)①~④结构中_________(填序号)中含有核糖结构,另外上图中_______________也含有核糖结构。 (3)由图可知,④所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_____________ 。 (4)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Ⅲ合成的肽链中第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丙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由于(4)所述的替换使得某植株表现为罕见的红花性状,而其自交后代中只有部分植株具有红花性状,则其原因最可能是_。将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植株连续自交3次,并逐代淘汰白花性状个体,则最终获得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复制、转录、翻译 (2). ①和④ (3). ②和④ (4). 核糖体 (5). 苯丙氨酸 (6). T//A替换为G // C(或A//T替换为C // G) (7). 红花性状属于显性突变,亲本是杂合子,自交有性状分离 (8). 15/17 【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图形可知,①是DNA,②是mRNA,③是氨基酸,④是tRNA,Ⅰ是DNA复制,Ⅱ是转录,Ⅲ是翻译。双链DNA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tRNA中局部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2)mRNA和tRNA均属于RNA,含有核糖;翻译的场所核糖体中含有rRNA,因此也含有核糖。 (3)④是tRNA,其一端的碱基AAG是反密码子,能与密码子UUC碱基配对,密码子UUC对应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 (4)根据题意,肽链中第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丙氨酸,即mRNA中第三个密码子由UCU变为GCU,可见是mRNA中的U变成了G,根据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原则,可知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G // C。 (5)根据题意可知,该罕见的红花性状是显性突变的结果,即该红花植株是杂合子,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只有部分植株具有红花性状。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连续自交3次,并逐代淘汰白花性状个体,则最终获得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5/17。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及分离定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0. 下面为6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得到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锈病的优良品种,根据提供的材料: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要尽快得到所需品种,选择途径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最合适,预期产生所需性状类型的概率:___________。 (3)C、F过程最常用药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G过程涉及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 (5)K过程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方法2、方法5和方法6都应用了________技术。 【答案】 (1). F2代出现性状分离 (2). (3). 1/4 (4).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5).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6). 杂种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 (7). 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是杂交育种,因为在子一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F2代出现性状分离。 (2)要尽快得到所需品种,应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即先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形成正常的纯合子,故应是图中的因为F1是双杂合子,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配子,故用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加倍后需要的植株应占1/4。 (3)C和F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主要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分开后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4)G是基因工程育种,需要导入外源目的基因,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切割,还需要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故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5)K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其杂交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方法2、5、6中都涉及了离体的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