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 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D. 假说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但假说不一定正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考查孟德尔科学发现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孟德尔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多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都接近3:1,A正确. 孟德尔的“假说”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种性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错误. 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根据假说进行了实验结果的预测,即为“演绎”阶段: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C正确. 假说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现象,还得能对其它实验方案的结果进行预测并和实际结果一致,假说才正确,D正确. 【点睛】分离定律是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同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或连锁互换定律。 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在一块农田里间行种植数量比为1:2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与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AA、Aa表现型相同且不存在致死现象)。在收获的子代玉米中该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应接近( ) A. 1:3 B. 5:8 C. 11:25 D. 7: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表现型概率计算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由于Aa:aa=1:2,所以它们产生的配子A:a=1:5,个体间随机交配,配子随机结合,因此子代隐性性状aa=5/6×5/6=25/36,则显性性状占11/36,所以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25,选C。 【点睛】子代是配子受精作用产生的,当亲本间随机交配时,亲代的配子随机结合,用配子比例法计算更为简洁。 3.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5 B. 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5 C. 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 D. 曲线Ⅱ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生物进化,考查不同交配方式下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和生物进化的实质,属于能力层次的考查。 【详解】亲本全部是Aa,随机交配即自交子一代中Aa概率为1/2,继续随机交配不受干扰,A和a的基因频率不改变,Aa的比例也保持定值,曲线Ⅰ符合此种小麦的交配方式;亲本中Aa,随机交配产生子一代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概率是2/3,再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并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概率是1/2,A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子三代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比例为2/5,曲线Ⅱ符合;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F1中Aa概率为2/3 ,再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F2中Aa的概率为2/5,即0.4,曲线Ⅲ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杂合子连续自交Fn中Aa的概率为(1/2)n,F1占0.5,图中曲线Ⅳ符合。 曲线Ⅱ的F3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也为0.4,A、B错误。 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其上一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故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1-)=,C错误。 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和基因突变,所以不会发生进化,A和a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D正确。 【点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选择和突变是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所以若没有选择和突变,基因频率是不会改变的,不用计算。 4.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代后,子n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2n+1/2n+1 B. 2n+1/2n+2 C. 2n+1+1/2n+1 D. 2n+1+2/2n+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变化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及基因频率计算能力. 【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自交.由题干信息可知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一代中,AA占1/4,Aa占2/4,aa占1/4,因此A_占3/4;子二代中,aa占2/3×1/4=1/6,因此A_占5/6,把n等于1和2分别代入选项中的四个表达式,与上述结果吻合的是选项B. 【点睛】技巧:通过应用归纳逐代计算结果的方法得出计算的通式,计算量大,也很麻烦,不如用代入法简单。 5.控制南瓜重量的基因有Aa、Bb、Ee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且每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重量程度相同。aabbee重量是100g,基因型为AaBbee的南瓜重130克。今有基因型AaBbEe和AaBBEe的亲代杂交,则有关其子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基因型有18种 ②表现型有8种 ③果实最轻者约115克 ④最重者出现的几率是1/8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干获取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详解】基因型AaBbEe和AaBBEe的亲代杂交,考虑Aa×Aa,子代基因型有3种,考虑Bb×BB,子代基因型有2种,考虑Ee×Ee,子代基因型有3种,故子代基因型共有18种,①正确;由于每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重量程度相同,故子代重量与显性基因的数目有关,故子代最多含有显性基因6个,至少含有显性基因1个,因此表现型有6种,②错误;aabbee重量是100g,基因型为AaBbee的南瓜重130克,说明每个显性基因能增重15g,因此子代最轻者为100+15=115,③正确;最重者的基因型为AABBEE,这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为1/4×1/2×1/4=1/32,故④错误。选D。 【点睛】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可以逐对分析,即用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结果再相乘或组合。 6.水稻的雄性可育由基因A、B控制(水稻植株中有A、B或两者之一为雄性可育)。现有甲、乙、丙三种基因型不同的水稻,甲不含A、B基因,乙含有A、b基因,丙含有a、B基因,若甲与乙杂交得到F1均为雄性可育,甲与丙杂交得到的F1全部雄性不育。则A(a)、B(b)存在于( ) A. 两者均存在于细胞核中 B. 两者均存在于细胞质中 C. 仅A(a)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D. 仅B(b)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由于甲不含A、B基因,所以甲为雄性不育,只能产生雌性配子.乙含有A、b基因,丙含有a、B基因,所以乙、丙都雄性可育.由于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1全部雄性可育即含有A基因,由于乙的精子不含细胞质基因,所以A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甲与丙杂交得到的F1 全部雄性不育即不含B基因,由于丙的精子也不含细胞质基因,所以说明B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因此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可以确定这两对基因存在的部位是A、a基因位于细胞核中,B、b基因位于细胞质中,故C正确。 【点睛】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可以位于细胞核中,也可能位于细胞质中.如果位于细胞核中,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如果位于细胞质中,则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当基因位于细胞质质时,子代相关基因只来自于母本,父本只含有细胞核基因。 7.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株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染色体上)共同控制.已知其紫色素形成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花色的遗传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 该植物种群内花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9种 C. 若蓝花雄株×蓝花雌株,F1中的紫花雄株占3/16,则雄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 D. 取AaXBY植株的花粉通过离体培养所得植株都为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该花色的遗传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项错误;依题意可知:该植物种群内与等位基因A和a相关的基因型有3种:AA、Aa、aa,与等位基因B和b相关的基因型有5种:XBXB、XBXb、XbXb、XBY、XbY,所以该植物种群内花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15种,B项错误;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紫花为A_XbY或A_XbXb,蓝花为aa_ _或A_XBY或A_XBX_,若蓝花雄株×蓝花雌株,F1中的紫花雄株占3/16,3/16=3/4×1/4,说明双亲的基因组成中都有基因A和B,进而推知雌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雄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C项正确;取AaXBY植株的花粉通过离体培养所得植株都为单倍体,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单倍体育种。 【名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混淆了单倍体育种和花药离体培养所得到的结果,前者是纯合子,后者是单倍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能够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B和b表现为伴性遗传;图示中的“基因→酶”反映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综合紫色素形成的途径,说明紫花为A_XbY或A_XbXb,蓝花为aa_ _或A_XBY或A_XBX_。②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本题可分解为两个分离定律问题,Fl中的紫花雄株占3/16,可将其分解为3/4×1/4,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A和a相当于自交,即双亲均为Aa,位于X染色体上的B和b这对基因交配,子代会产生4种比值相等的基因型,即双亲分别为XBXb和XBY,最后结合题意,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8.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D段含有4个染色体组,12个DNA分子 B. 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FG段 C. 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对应的下面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则其原因是在FG段发生了基因突变 D. 图2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曲线图的HI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图1中,AF区段表示有丝分裂,FG区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区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 图2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因此该细胞是处于减二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CD 段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量加倍,染色体组有4个,由图2可以看出,此动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数加倍,DNA分子数也加倍,为12个,A正确。 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该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B正确。 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对应的下面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则其原因是在FG段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C错误. 图2细胞处于减二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对应时期为图1的HI段,D正确。 【点睛】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又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而经过有丝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仍然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9.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细胞①的相同 B. 细胞③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C. 细胞④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 细胞①可能是精原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细胞分裂图为载体,考查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能够根据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是否有联会四分体等现象来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 【详解】图②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并且具有同源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图③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细胞②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因此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的相同,A正确. 图③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正确. 细胞④中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上出现等位基因,这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C错误。 细胞①可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且减数第一次分裂均等分裂,可能是精原细胞,D正确. 【点睛】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依据: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联会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否均等分裂。 10.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下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图乙是对该致病基因的测定,则Ⅱ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人类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Ⅱ-3和Ⅱ-4均患该遗传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Ⅲ-3),即“有中生无为显性”,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据此答题。 【详解】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患病为显性性状,正常为隐性性状。A图表示Ⅱ-4的基因型为XaYA,其儿子均患病,女儿可能不患病,与系谱图相符,A正确; B图表示Ⅱ-4的基因型为XAYa,其女儿均患病,儿子可能不患病,与系谱图不符,B错误;Ⅱ-4为该病患者,含有A基因,C错误;D图表示Ⅱ-4的基因型为XAYA,其儿子和女儿均患病,与系谱图不符,D错误。 【点睛】本题最佳解法是将选项假设为正确的,则根据Ⅱ-4的基因型推断系谱图中其他个体的表现型是否吻合来判断。 11.图1是某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对该家系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图2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B. 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 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 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详解】图1显示:1号和2号均正常,其女儿4号为患者,据此可判断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号只含有隐性患病基因,电泳法分离的结果应只有一个条带,而在图2中,只有编号c含有一个条带2,因此4 号个体与图2 中的编号c相对应,条带2 的DNA 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A、B正确。 依题意:图2是对图1中的1~4 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结合上述分析可推知,3 号个体为杂合子,由图1中的7号为患者可推知5号和6号均为杂合子,进而推知8 号个体是显性纯合子的可能为1/3,是杂合子的可能性为2/3,所以8 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 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 9号个体是杂合子的可能性为2/3,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杂合子)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2/3×1/4=1/6,D错误。 【点睛】首先根据系谱图中有生无或无生有现象判断遗传方式和个体基因型,然后结合图2分析两个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2. 赫尔希和蔡斯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若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4和0 C. 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中都不含35S,但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3代后,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比例为2*1/2*1/2*1/2=1/4,B正确;噬菌体是DNA病毒,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DNA→RNA→蛋白质,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3.Qβ噬菌体的核酸(QβRNA)是一种单链RNA,当该病毒的核酸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内后,该核酸先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RNA复制酶、衣壳蛋白等,然后利用RNA复制酶进行QβRNA的复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Qβ噬菌体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均为RNA B. 以QβRNA为模板复制而来的核酸即为QβRNA C. 在大肠杆菌细胞内,QβRNA的复制与翻译同步进行 D. 一条QβRNA模板可翻译出若干条肽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详解】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RNA,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以QβRNA为模板复制而来的核酸是QβRNA的互补链,并非QβRNA,B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大肠杆菌细胞内,QβRNA先翻译,后复制,C错误。 QβRNA能翻译出RNA复制酶、衣壳蛋白等,无论是RNA复制酶还是衣壳蛋白都有可能含有多条肽链,或者一条RNA上的多个核糖体翻译出多条相同的肽链,D正确. 【点睛】有些RNA病毒, RNA进入寄主细胞直接作为mRNA,翻译出所编码的蛋白质,其中包括衣壳蛋白和病毒的RNA聚合酶。然后在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复制病毒RNA,最后病毒RNA和衣壳蛋白自我装配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有的RNA病毒进入寄主后先以负链RNA为模板由转录酶转录出与负链RNA互补的RNA,再以这个互补RNA作为mRNA翻译出遗传密码所决定的蛋白质。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RNA病毒即反转录病毒。 14.将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用32P标记,放到含31P的环境中培养,若该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或一次减数分裂,下列关于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结束后,带标记的DNA分子数相同 B. 有丝分裂后,带标记的细胞数是2 C. 减数分裂后,带标记的细胞数是2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始终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掌握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明确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能与细胞分裂结合起来答题 【详解】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含有标记的DNA链有四条,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或一次减数分裂,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无论DNA复制几次,带标记的DNA分子数都为4个,A正确。 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DNA分子复制了两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都只有一个染色单体带有标记,结合染色体在赤道板排列的特点分析,所形成的4 个细胞中,带标记的细胞数可能是2或3或4个,B错误。 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所以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即4个都带标记,C错误。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DNA分子数始终不变,但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数目增倍,D错误. 【点睛】关键点:DNA是半保留式复制,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朝向两极的位置关系具有随机性。 15.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B. 若该DNA分子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C. 4种碱基A:T:G:C=4:4:7:7 D. 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出该D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数目,再结合其延伸规律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该DNA分子含有2条链,每一条链都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该DNA分子含有2个磷酸基,A错误. 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该DNA分子中G的总数为[(pm/n)-2p]/2=(pm/2n)-p,B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A=T=30个,C=G=70个,则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C错误. 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种,D错误. 【点睛】DNA计算的关键公式是:A=T,C=G;A1=T2,T1=A2,G1=C2,C1=G2。 16.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 基因1和基因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C. 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中不含M2 D. 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及发生的场所;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特征. 【详解】图示为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M1、M2是转录形成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是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据此答题. 过程①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过程②在核糖体上进行,A错误。 人体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基因1和基因2同时存在于人体所有的体细胞中,B错误。 老年人细胞中含有M2,也能合成酪氨酸酶,只是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 M1、M2体现了特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黑色素基因不在红细胞中表达,血红蛋白基因也不在其他细胞中表达, D正确. 【点睛】同一个体的细胞中所含遗传物质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不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特有的蛋白质。 17.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以下实例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过程①酶作用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过程②酶作用的部位是肽键 B. ①、②两过程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C.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D. 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序列为为起始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考查酶的作用和特性、DNA转录等知识,要求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解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过程①酶使DNA水解,断裂的是磷酸二酯键,过程②酶水解蛋白质,断裂的是肽键,A正确. 一种酶只催化一种反应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 RNA的合成是以DNA为模板,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作用下完成的,C正确. RNA聚合酶与基因上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即启动子结合,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 【点睛】易混点: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启动子是基因上游非编码区上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脱氧核苷酸序列;密码子是mRNA上的碱基序列。 18.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关于这种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 ③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基因突变发生在配子中,可通过受精作用传递给后代,从而遗传给子代,①正确;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②错误;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③正确,所以C正确。 【点睛】可遗传变异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性状改变的现象,发生在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都是可遗传变异。 19.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St-P-DI的顺序排列;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 B. 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也可能发生联会 C. 该变异只能发生在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D. 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倒位和基因重组的区别,理解物种判断的依据,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导致基因重组,而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A错误。 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通过形成“倒位环”进行联会,B正确。 染色体变异既能发生在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错误. 倒位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也可能会导致果蝇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 【点睛】倒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也可能发生联会;倒位虽然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也可导致果蝇性状改变. 20.下列是对a~h所示的生物体细胞图中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图h,该个体是单倍体 B. 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图e、g,该个体是二倍体 C. 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图a、b,但该个体未必是三倍体 D. 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图c、f,该个体一定是四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判断方法. 【详解】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d、g图, A错误。 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c、h图,个体可能是二倍体,B错误; 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该个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则为三倍体;如果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则为单倍体,C正确。 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e、f图,个体不一定是四倍体,D错误. 【点睛】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不论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有几个染色体组减少几倍体。 21. 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先除去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 B. 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左右最好 C. 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D. 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应先冲洗葡萄,后去除葡萄的枝梗,以防止杂菌的污染,A错误;B.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条件是18~25℃,因此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左右最好,B正确;C.在发酵过程中,需关闭充气口,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D.果酒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发酵制作的过程全面考虑,例如对装置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D错误。 考点: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 1、注意问题: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特别提醒: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事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地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2.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 A. 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 B. 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45℃左右 C. 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 当氧气、糖原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分解为醋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果醋的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详解】果醋是醋酸菌代谢产物,醋酸杆菌是好氧型菌,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制作过程中温度严格控制在这一温度下,B错误。 醋酸菌能将果酒转变成乙醛然后再变成乙酸,C正确。 当氧气糖原充足时,醋酸菌可直接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D正确。 【点睛】易错点:误把醋酸菌当作厌氧菌了;错选D的原因是没有区分好在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下醋酸菌中发生的反应。 23.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主要是乳酸杆菌 B. 加盐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微生物生长 C. 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 D. 封瓶时,需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主要是毛霉,A错误。 加盐是为了析出水分和抑制微生物生长,B错误; 加料酒主要是为了调节腐乳的风味,其次也能抑菌,C错误; 封瓶时,需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这样可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点睛】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腐乳发酵中杂菌的控制是制作流程的重要内容。 24. 为了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高,关键是( ) A. 样品处理 B. 标准显色液的制备 C. 比色 D. 泡菜的选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亚硝酸盐含量是通过与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而估算出的,所以只有标准显色液制备标准才能比较出正确的结果。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理解。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25.下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由于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使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下降。选C 二、非选择题 26.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面是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腐乳制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2)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_________;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_________。 (3)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_______________,防止瓶口被污染。 【答案】 (1).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 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3). 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4).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 (5). 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6). 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微生物的接种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腐乳制作的流程及条件;识记实验室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掌握灭菌技术,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1 )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而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不接种微生物,靠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落在基质上进行繁殖;现代的腐乳生产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最大程度上防止了杂菌污染,以确保产品品质。 (3)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加盐,一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质地变硬;另一方面高浓度的盐溶液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 (4)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杀死微生物,卤汤中加酒的作用既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又可以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5)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两种方式,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进行灼烧灭菌。 【点睛】消毒的方法有巴氏消毒法、酒精消毒、煮沸消毒法;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27.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b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 (3)该DNA片段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__个。 (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③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 A.乳酸杆菌 B.噬菌体 C.染色体 D.流感病毒 (5)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 (1). bc (2). RNA聚合酶 (3). ②③⑤ (4).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5). 7 (6). D (7).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 【分析】 本题重在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表达和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考查识图、识记、理解能力。 【详解】(1)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即图中的b、c;b表示转录,转录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 (2)只有RNA中含有核糖,则含核糖的有mRNA、核糖体、tRNA,即②③⑤.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密码子决定氨基酸,对照题干中密码子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可知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3)根据DNA和RNA之间A-T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由②可推知该DNA片段含有7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③结构是核糖体,有RNA和蛋白质组成,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其外壳是蛋白质,所以选D。 (5)酶的作用是催化新陈代谢,所以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 【点睛】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途径: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近而控制代谢过程,以此来控制性状。 28.人类脆性X综合征是引起智力低下的一种常见遗传病,该病的发生与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FMR1基因中CGG/GCC序列重复次数(n)多少有关。当基因中n<50(基因正常)时表现正常;当n>200时,男性全部患病,女性纯合子也全部患病,但女性杂合子因FMRl基因中CGG/GCC序列重复次数(n)的不同等原因,约50%患病,50%表现正常。 (1)导致出现脆性X综合征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患者体细胞中FMRl基因相应的mRNA和蛋白质的量比正常人减少或缺乏,说明CGG/GCC序列重复次数过多,抑制了该基因的_______。 (3)下图是甲病(某单基因遗传病)和脆性x综合征的遗传家系图。请回答: ①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I7与一个FMRl基因正常的女性婚配,其后代患脆性x综合征的几率是________,患者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_。 ③若I2为FMRl变异基因(n>200)的杂合子,II9的FMRl基因正常,Ⅲ13同时患甲病和脆性X综合征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转录和翻译 (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 1/4 (5). 女性 (6). 1/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公式,基因的表达,遗传家系图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详解】(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脆性X综合征的发生与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FMR1基因中CGG/GCC序列重复次数(n)多少有关,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增添。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过程,产物分别是mRNA和蛋白质,患者体细胞中FMRl基因相应的mRNA和蛋白质的量比正常人减少或缺乏,说明CGG/GCC序列重复次数过多,抑制了该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3)①Ⅰ3和Ⅰ4均为患者,婚配后生育的Ⅱ10表现正常,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Ⅱ10应该患病,所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Ⅰ3和Ⅰ4均为甲病的杂合子,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甲病的几率是3/4。 ②Ⅰ1和Ⅰ2均正常,婚配后生育的Ⅱ7为患者,根据题意又知该至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而患脆性x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所以Ⅱ7患者与该基因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婚配,后代中女性杂合子:男性正常=1:1,又女性杂合子因FMRl基因中CGG/GCC序列重复次数(n)的不同等原因,约50%患病,50%表现正常。所以后代患脆性x综合征的几率是1/4,患者的性别是女性。 ③设甲病的至病基因为A,脆性X综合征的至病基因为b,则Ⅰ1的基因型为aaXBY,I2为FMRl变异基因(n>200)的杂合子,则I2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Ⅱ8为1/2aaXBXB和1/2aaXBXb;II9的FMRl基因正常,则II9的基因型为1/3AAXBY和2/3AAXBY;Ⅱ8和II9婚配,后代的Ⅲ13是男性,患甲病概率是1-2/3×1/2=2/3,患脆性X综合征的几率为1/2×1/2=1/4,所以Ⅲ13同时患甲病和脆性X综合征的几率为2/3×1/4=1/6。 【点睛】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即先逐对分析,结果再相乘或组合。 29.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1)根据图甲,正常情况下,橙花性状的基因型有___种,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有___种。两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花植株杂交,若F1表现型全开白花,F2植株有27种基因型,则(是或否)___能确定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亲本的组合有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2)图乙中,②、③的变异类型分别是___;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花色为___。 (3)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___,则其为突变体①; Ⅱ若子代中___,则其为突变体②; Ⅲ若子代中___,则其为突变体③。 【答案】(1)4 6 否 2 (2)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答对一个得到分,共2分) 黄色 (3)黄色:橙红色=1:3 黄色:橙红色=1:5 黄色:橙红色=1:1 【解析】 (1)根据图甲,正常情况下,橙红花性状的基因型有4种,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有6种。两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花植株杂交,若F1表现型全开白花,F2植株有27种基因型,则不能确定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亲本的组合有2种,黄花的基因型为aaB_dd,有aaBBdd、aaBbdd两种情况。 (2)图乙中,②细胞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③图发生了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根据图甲,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由于d基因多于D,则D基因不表达,故花色为黄色。 (3)分析题图,①图发生了易位,若aaBbDdd植株为突变体甲,该植株与纯合的橙红植株(aaBBDD)杂交,由于aaBbDdd产生的配子有八种:aBDd、aBd、aBD、aBdd、abDd、abd、abD、abdd,比例相等,而纯合橙红植株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aBD,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八种:aaBBD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aaBbD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1:1:1:1:1:1:1:1,因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黄色:橙红色=1:3; 若aaBbDdd植株为突变体②,由于aaBbDdd产生的配子有八种:aBDd:aBd:aBD:aBdd:abDd:abd:abD:abdd=2:2:1:1:2:2:1:1,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八种:aaBBD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aaBbD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2:2:1:1:2:2:1:1,因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黄色:橙红色=1:5; 若aaBbDdd植株为突变体③,由于aaBbDdd产生的配子有四种:aBD、aBdd、abD、abdd,比例相等,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四种: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aaBbDD(橙红色)、aaBbDdd(黄色),因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黄色:橙红色=1:1。 【考点定位】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生物变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