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3章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3章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第 3 节 其他植物激素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将豌豆的幼苗切成小段,放在不同浓度的乙烯中,乙烯浓度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乙烯 B.乙烯浓度为 1 000 μg·g-1 时的抑制作用大于乙烯浓度为 1 μg·g-1 C.豌豆幼苗应该先放置在清水中处理,排除内源乙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豌豆幼苗生长过程中只受乙烯一种激素的调节 解析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乙烯,因变量是茎的生长度,A 项正确;据图分析,乙烯浓度为 1 000 μg·g-1 时的抑制作用大于乙烯浓度为 1 μg·g-1,B 项正确;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豌豆幼苗应 该先放置在清水中处理,排除内源乙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 项正确;豌豆幼苗生长过程中受多 种激素的调节,D 项错误。 答案 D 2.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解析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变黄的作用,而 不是促进叶片衰老。 答案 A 3.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 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浓度高于 10-6 mol/L 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 M 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直观地看出,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 M 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且生长 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当生长素浓度为 10-6 mol/L 时, 图中茎段生长量最大,但浓度高于 10-6 mol/L 的生长素并未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如生长素浓 度为 10-5 mol/L 时仍促进该植物茎段的生长,A 项错误。当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时,生长素的含 量在降低,说明乙烯含量的增加不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C 项错误。 答案 B 4.某病原体能够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侵染竹子后,会使其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枝。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分裂素类似物是一种植物激素 B.未被侵染竹子的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低而表现为生长受抑制 C.侧芽生长失控是由于该部位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变大导致的 D.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够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解析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但是它是由病原体分泌的,不 是植物激素,A 项错误;未被侵染的竹子存在顶端优势,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高而表现为生长受 抑制,B 项错误;侧芽生长失控是由于病原体产生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形成的,因此该部位生长素 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减小,C 项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处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而细 胞分裂素能使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这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D 项正 确。 答案 D 5.在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用天然的生长素要明显,其原因 是( ) A.萘乙酸成本低,用量大,而用吲哚乙酸成本高,用量少,影响效果 B.萘乙酸分子上有两个发挥作用的基团,而吲哚乙酸分子上只有一个作用基团 C.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萘乙酸的酶,萘乙酸可以长时间发挥作用,而植物体内有分解吲哚乙酸的酶, 所以吲哚乙酸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D.萘乙酸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吲哚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挥发,不能 长时间发挥作用 解析植物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过程,也存在着分解生长素的过程,这样才能保持生长素的正常 生理浓度。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发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因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所以生长 素类似物可以长时间发挥作用;而使用吲哚乙酸时,由于吲哚乙酸可由植物自身合成,在植物体 内有分解它的酶,所以当吲哚乙酸浓度高出植物体的正常水平时,将很快被植物体内的酶分解 而恢复到正常水平。 答案 C 6.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 题。 (1)比较曲线 1、2、3 与 4 可知,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 是 ,而且 (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 况下,除了曲线 3 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 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 长。 (2)比较曲线 4 与 5 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 。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 中,赤霉素产生于 组织。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 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解析(1)由题图可看出,曲线 1 中的顶芽保留会抑制侧芽的生长,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 到侧芽,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侧芽生长。曲线 1 和曲线 3 对照,可看出细胞分裂 素能解除这种抑制作用。要想促进侧芽生长,除了涂抹细胞分裂素外,还可喷施对抗生长素的化 合物。 (2)对照曲线 4、5 可看出,赤霉素促进侧芽的生长,赤霉素产生于植物的分生组织。 (3)由题图可看出,植物体内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侧芽的生长。 答案(1)顶芽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对抗生长素 (2)侧芽的生长 分生 (3)植物激素 能力提升 7.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 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液中, 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 CTK 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 ABA 削弱 C.可推测 ABA 组叶绿体中 NADPH 合成速率大于 CTK 组 D.可推测施用 ABA 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解析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对曲线的分析以及对叶肉细胞中色素种类及其作用的掌握。由曲线 可知,与对照组(蒸馏水组)相比,CTK 组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缓慢。由此可知,细胞分裂 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A 项正确。与 CTK 组相比,CTK+ABA 组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 含量明显减少,说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被脱落酸削弱了,B 项正确。ABA 组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 含量最少,故该组叶肉细胞的光反应最弱,叶绿体中 NADPH 合成速率最慢,C 项错误。ABA 组叶 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得比对照组快,说明 ABA 可加快叶片由绿变黄的过程,故可推测施 用 ABA 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D 项正确。 答案 C 8.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 2,4-D 对留树保鲜柑橘的 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喷施赤霉素和 2,4-D 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和 2,4-D 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C.喷施赤霉素和 2,4-D 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 D.赤霉素、2,4-D 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解析由第 1 个图可知:与喷施清水相比,喷施赤霉素和 2,4-D 能降低落果率,A 项正确。同时喷施 赤霉素和 2,4-D 比单独喷施赤霉素和 2,4-D 降低落果率的效果更明显,可知赤霉素与 2,4-D 对落 果的调控具协同作用,B 项正确。由第 2 个图可知,喷施赤霉素和 2,4-D 比喷施清水能降低植物 体内脱落酸的含量,C 项正确。赤霉素、2,4-D 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拮抗作用,D 项错误。 答案 D 9.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处 理 结 果 完整植株 雌、雄株各占一半 去部分根 雄株占多数 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 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叶 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 雄株占多数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 解析由实验中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的现象,可以说明 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雌株的形成,A 项错误;由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 素,雄株占多数,可以说明叶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雄株的形成,B 项错误;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 合成抑制剂,使植株赤霉素含量减少,雌株数量增多,C 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赤霉素和细胞 分裂素对该植物性别分化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D 项错误。 答案 C 10.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过程中,会出现下列生理现象:①出现一个呼吸速率迅速上升的阶段;② 香蕉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③果肉甜味逐渐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请解释原因。 (2)在催熟的过程中每日取样,提取果皮中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色素带会出现什么变化?出现该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果肉变甜是因为 (A.果胶;B.多糖;C.可溶性糖)积累的结果,这种(类)物质是由什么物质 转化而来的?是如何转化的? 答案(1)通风不良,香蕉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催熟的香蕉果皮由绿变黄,果皮中的叶绿素逐渐被分解且不再合成,叶黄素相对增多。所 以,黄色(叶黄素)的色素带相对较宽,蓝绿色(叶绿素 a)和黄绿色(叶绿素 b)的色素带逐渐变窄。 (3)C 它是由淀粉转化而来。淀粉在酶的催化下转化成可溶性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