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5-1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时作业 14 生态系统的结构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 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D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解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水稻)和杂草都是生产者,是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害虫与杂草、鸭与害虫之间都是捕食关系。杂 草、水稻生活在同一区域中,为争夺生存空间、资源而发生斗争,构 成竞争关系。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等是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一 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无机环境和该稻田中的其他所有生物。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解析: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 错;硝化细菌是自 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 对;病毒属于消费者,C 错; 蚯蚓属于分解者,D 错。 3.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草→羊→狼,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D ) A.狼捕食羊时,最易被捉到的是体弱或有病的羊 B.羊群通过同化有机物获得的能量比狼群多 C.狼虽然吃掉了很多羊,羊却因淘汰了弱劣个体而提高了种群 基因库的质量 D.对羊来说,影响它的生物因素只是草和狼 解析:狼捕食羊时,最易捉到的是体弱或有病的羊,这样的羊奔 跑等能力差。羊属于第二营养级,狼是第三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获得 能量越少。狼和羊相互选择,提高了种群基因库质量,对羊来说,影 响它的生物因素不只是草和狼,还有和羊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等。 4.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 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 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 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解析: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受到干扰时 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A 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 的营养级,B 正确;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 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获取能量,C 错误;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 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 代,D 正确。 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 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量如下表所 示: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有机物含量(g) 550 100 3 000 18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会引起( D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 C.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 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丁的种群数量减少 解析:由表中有机物含量可知,食物链为丙→甲→乙→丁,所以 乙的种群数量减少时,甲缺少天敌而增加,导致丙减少,丁由于缺乏 食物而减少。 6.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 D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 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即 细胞呼吸)将遗体、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 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则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 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D ) A.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 B.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 C.蛇只属于第三营养级 D.该食物网有 3 条食物链 解析: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属于 第三营养级;蛇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该食物网有草→鼠→鹰、草 →鼠→蛇→鹰、草→蝗虫→青蛙→蛇→鹰共 3 条食物链。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植物 体再利用 D.生产者一定是植物,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缺少生产者,故描述的不是一条 完整的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分解者将 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植物体再利用;生产者 不一定是植物,如硝化细菌、蓝藻是生产者,但不是植物。 9.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内的食物网,其中箭头未标出,已知 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如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三级消费者,则 a 是生产者 B.如 a 属于第二营养级,则 b 是生产者 C.如 e 固定的能量最多,则 e 是生产者 D.该食物网共有 3 条或 4 条食物链 解析:如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则 食物链的起点可以是 a 或 e,A 错误;当 b 或 c 为生产者时,a 都属 于第二营养级,B 错误;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固定能 量最多的一定是生产者,C 正确;根据“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 是一致的”可推出,该食物网中各食物链的起点一定不是 d,其他作 为起点时,都只有 3 条食物链,D 错误。 10.下列有关如图所示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该图中的成分加上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 B.该食物网共有 5 条食物链,G 为第四、五营养级 C.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种类就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A 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E 和 F 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 系 解析:该图中的成分加上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可以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A 错误;据图分析,图中共有 5 条食物链,G 在 A→B→E→G→H、A→B→E→F→G→H、A→B→F→G→H 三条食 物链中为第四、五营养级,B 正确;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种类,使营养 结构复杂化,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正确;A 表示生产者, 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E 和 F 之间是竞争与捕食关系,D 正确。 1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正确叙述是( B ) 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 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 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 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可能是生产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 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被绿色植物同化作用所利用,而分解后的物 质可被利用;有的分解者是动物,如蚯蚓。 1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 Y、X、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 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 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 择的结果 D.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 处于竞争劣势 解析: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营养关系为 Y→X→Z。一段时间后, X 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减少,说明该营养级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 加,故 A 项正确;Z 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 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是由于食物充足,个体的生长繁殖引 起的,故 B 项错误;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于 X 营养 级生物数目减少所引起的,故 C 项错误;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虽然 存在着竞争关系,但从图示中不能得到三种生物之间竞争力的大小, 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3.(10 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 A 和浮游植物 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 A 为食,浮游动物 A 以浮游 植物 B 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 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浮游植物 B 的种群数量。捕 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食物、氧气(或溶解氧)和空间等资 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浮 游植物 B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 失了两个,它们是浮游动物 A 和鳙鱼,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氧气(或 溶解氧)。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 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 统中属于分解者。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此三个优势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浮游 植物 B→浮游动物 A→鳙鱼。(1)浮游植物 B 能进行光合作用,施肥 能为浮游植物 B 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矿质元素(无机盐),因而向池塘 中施肥使浮游植物 B 的数量增加;鳙鱼与池塘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 野杂鱼为竞争关系,两者将争夺空间、食物、氧气等资源。(2)鳙鱼 数量减少,短时间内将引起浮游动物 A 数量增加和浮游植物 B 数量 减少。(3)若池塘施肥过量,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其死亡量随之增加, 导致分解者活动增强,消耗了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最终使鱼类和浮 游动物大量死亡。 14.(15 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填“有机 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 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 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 3 个方面,即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 境的理化条件。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 NO- 3 ,通常植物根系对 NO - 3 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活垃圾的处理、物 质运输等知识。(1)蚯蚓为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 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蚯蚓生命 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2)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 圾,需考虑分解者的种类、待分解垃圾的性质以及分解者分解垃圾时 所处环境的理化条件等。(3)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K+、NO - 3 等无机盐离子。 15.(15 分)某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的组成成分。 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回答下列问题。 (1)地点:池塘。 (2)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 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3)调查项目: ①非生物因素,调查的成分有:水温、水中含氧量、水面光照强 度、pH。 ②生物成分。 (4)调查报告:该小组根据调查结果试图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 型,则图中的①生产者,调查的成分有水草、浮萍、栅藻、团藻;② 消费者,调查的成分有虾、草鱼、黑鱼;③分解者,调查的成分有细 菌、真菌。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水温、水 表面光照强度、pH 和水中溶氧量等,根据题目提供的器材:温度计、 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来确定。构建生态系统结构模 型时,要充分考虑各成分的作用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