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生物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测试:第1章水平测试
第 1 章水平测试 一、选择题 1.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 A.细胞液 B.主要组成成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答案 A 解析 A 项中的细胞液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 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 成分,而 O2、CO2、胰岛素和葡萄糖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 3 ,细胞外液约占2 3 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 D 解析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 3 ,细胞外液约占1 3 ,A 错误;血细胞 生活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 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B 错误;唾 液腺分泌唾液到口腔,口腔是外界环境,C 错误。 4.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④二氧化碳 ⑤蛋 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答案 B 解析 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中,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正确;葡萄 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错误;葡萄糖 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二氧化碳 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④错误;蛋白质分 解成氨基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或消化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⑤正确;甲状 腺激素的运输主要是通过血浆运输,是内环境组成成分,⑥错误;乙酰胆碱从突 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⑦ 错误;尿素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⑧错误; 维生素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⑨错误。 5.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 D.血浆 答案 D 解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人体 的内环境。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 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 6.如图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则①~⑤所代表的成 分分别是(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④→③→②是单向箭头,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④是组织液,③是淋 巴,②是血浆。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故 ⑤是细胞内液。④(组织液)、③(淋巴)和②(血浆)共同构成①(细胞外液)。 7.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 Na+和 Cl-的浓度决定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答案 D 解析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单位 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溶液的渗透压越大,A 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 以上来源于 Na+和 Cl-,B 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有关,C 正确;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D 错误。 8.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 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答案 A 解析 血浆中的氨基酸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由毛细血管经主动运 输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经主动运输进入肌细胞。 9.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 同部位的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指①②④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 B.①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 C.②处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 D.②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答案 D 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组成的,③细胞内 液不属于内环境,A 正确;血浆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B 正确;②处 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C 正确;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 度运输,所以浓度最高的是①,浓度最低的是③,②是组织液,氧气浓度低于血 浆①处,D 错误。 10.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的 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 D.人体体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可以维持在 37 ℃左右 答案 D 解析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A 正确;人体内环境的 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B 正确;个体稳态的实现 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C 正确;人在非常炎热或非常寒冷 的环境下可能无法完成体温调节的过程,体温调节是有限度的,因此体温可能不 能维持在 37 ℃左右,D 错误。 11.第二届“武汉国际马拉松赛”在大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直接排出体外 B.有运动员因淋雨而赛后感冒,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C.雨水可以直接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内环境,给缺水的运动员及时补充水分 D.一个高素质的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答案 B 解析 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内环境才能排出体外,A 错误;有运动员因 淋雨而赛后感冒,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 正确;细胞通过内 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 错误;一个高素质的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体 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D 错误。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肝脏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其都属于内环境 B.任何生物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D.口服药物进入胃就进入了内环境 答案 C 解析 肝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内液是肝脏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 环境,A 错误;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多细胞生物的 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即使是人表皮细胞,也 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B 错误,C 正确;胃通过口腔和肛门与外界直接连 通,因而胃内环境属于外环境,D 错误。 1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 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成分/ (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 酸 蛋白 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 D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 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出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 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④含有较多的 K+,并且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 于细胞内液,B、C 正确;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 关,A 正确;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不变的, D 错误。 14.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 C 解析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A 正确;血浆渗 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 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 (不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 错误;细胞的生活依赖于内环境,细胞也参与 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 正确。 15.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 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 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 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稳态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动态 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①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 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④错误。 16.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恒温动物能较好地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B.变温动物的内环境不可能保持稳态 C.高等动物体内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以维持内环境中酸碱度 的稳态 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细胞 的各项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答案 B 解析 所有多细胞生物都能实现内环境的稳定。 17.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 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B.白蛋白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C.白蛋白减少,O2 运输能力减弱 D.白蛋白增多,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答案 B 解析 血浆白蛋白增多,组织液会相对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 错误; 白蛋白减少后,因为溶质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B 正确;白蛋白不是运输氧气的, C 错误;白蛋白不会随泌尿系统排出,D 错误。 18.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答案 D 解析 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因此与内 环境稳态无直接关系。 19.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B.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 C.内环境是由人体内的液体组成的 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答案 A 解析 代谢废物的排出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等途径完成,泌尿系 统只是主要的途径,B 错误;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而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 细胞外液,C 错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用通过内 环境这一媒介,D 错误。 20.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 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 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 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 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 答案 A 解析 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 对稳定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 节稳定了,故其调节能力次之,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时,基本能够维 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为某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①为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的红细胞,则其余各部分的名称为: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各细胞的细胞外液(或内环境)。 细胞②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细胞④的内环境是________;①结构的细胞 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 、 ⑤ 都 是 代 谢 的 场 所 , 二 者 成 分 的 最 主 要 的 差 别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③、④、⑤中 CO2 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 (4)写出液体③、④、⑤三者之间的渗透关系:____________(用箭头表示方向)。 答案 (1)血浆 组织细胞(或细胞内液) 组织液 (2)血浆 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3)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④ (4)③ ⑤ ④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①为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的红细胞,③是血浆, ④是组织细胞(或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 (2)细胞②是红细胞,其内环境是血浆;细胞④是组织细胞,其内环境是组织 液;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其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3)③、⑤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③、④、⑤分别是血浆、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三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细胞内 液。 (4)血浆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也可以相互渗透。 22.人体血液中的 O2 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 输;大部分 CO2 在血浆中以 HCO - 3 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 CO2 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 (2)CO2 进入红细胞后,HCO - 3 数量________。根据细胞特点和 HCO - 3 的含量, 可推测 HCO - 3 进入血浆的方式为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 (3)生成的 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_______发生改变,促进氧气 释放并最后扩散到_______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由于红细胞内________被消耗和________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 答案 (1)细胞的呼吸作用(或有氧呼吸或细胞呼吸) (2)增加 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 (3)空间结构 组织液 (4)水分子 Cl-(离子) 解析 (1)血浆中 CO2 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 (2)据图,HCO - 3 来自碳酸的分解,所以 CO2 进入红细胞后,HCO - 3 数量增加。 再根据细胞内外 HCO - 3 的浓度以及离子进出细胞一般需要载体,可知其跨膜方式 为协助扩散,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H+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红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至 血浆,进而进入组织液。 (4)据图可知,由于水的消耗和 Cl-的进入,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23.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①、②、③、④是构成人体体液的不同 成分,请据图回答: (1)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它是由图中________(填序号) 构成的。 (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除了①与③外,还有________(填序号),毛 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 (3)②中的酸碱度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这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4)营养不良的病人,因②中________降低,导致水分滞留在________(填序号) 中,形成组织水肿现象。 答案 (1)内环境 ②③④ (2)②和③ ③④ (3)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4)血浆渗透压 ③ 解析 (1)淋巴、血浆和组织液为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 环境,称为内环境。 (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有: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两者之间可交换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侧为淋巴,外侧为组 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3)血浆中的酸碱度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这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关, 可与进入的酸或碱反应,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 (4)营养不良的病人,因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水分滞留在组 织液中,形成组织水肿现象。 24.英国老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元存在, 这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猝死提供了可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________(填“血浆”“组织液”或“淋 巴”),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________,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 K+、Na+有关。尝试构建人体内 Na+、 K+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等特殊细胞)。 (3)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可能有________系统直接参与 Na+、K+的排出, 由此可知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 (1)组织液 酸碱度、渗透压 紊乱 内环境稳态 (2)如图所示 (3)泌尿 内环境 解析 (1)脑部神经元是组织细胞的一种,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管阻塞是一种 病理反应,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酸碱度、渗透压等理 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会导致细胞代谢活动发生紊乱,最终导致细胞坏死,因此 可知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与组织液可进行相互交换,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 组织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也可以运出细胞进 入到组织液中,消化道中的无机盐可通过吸收进入内环境。 (3)体内多余 Na+、K+的排出还可能需通过泌尿系统,由此可知内环境是细胞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5.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 请利用新鲜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1)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 溶液的新鲜鸡血、生理盐水、10% NaCl 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 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 A.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别取 3 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 1 滴置于 3 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 片;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 pH 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 2 支洁净的试管 甲、乙中,分别测定 pH 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 1 滴 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 1 滴 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1 min,再分别测定 pH 并记录。 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①取 3 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0% NaCl 溶液、蒸馏水各 2 mL ②在 3 支试管中分别滴入 1 滴新鲜鸡血,振荡摇匀,放置 5 min ④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 B.在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 持原来的形状;在 10%的 NaCl 溶液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吸 水破裂 (2)①缺少对照组,应再增设两个蒸馏水为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② 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结果是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 液前后的 pH 基本不变 解析 设计实验步骤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首先应该分组、 编号(如:甲、乙、丙),在取用实验材料和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三等”——等 量、等浓度、等条件,保持单一变量。然后根据上述原则来设计和分析、评价实 验。本题考查稳态维持中,渗透压和 pH 维持稳定的机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红细 胞的形态时要用到显微镜,题干中指出本实验为验证实验,所以预期结果应与实 验结论相符。同时要注重对照原则的运用,如(2)题中缺少对照组,应设计对照组, 同时要注重单一变量原则的应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