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物群落的构成和演替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物群落的构成和演替作业

课时规范练29 生物群落的构成和演替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3.(2017海南)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4.(2019山东德州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 B.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C.统计物种丰富度的方法常用记名计算法 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5.(2019江西新余、上高两校第二次联考)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树的榕果内产卵繁殖并专一性地帮助传粉,非传粉榕小蜂也将卵产在榕果内但不帮助传粉,它们的产卵时间存在分化。若非传粉榕小蜂先进入榕果产卵,该榕果常常会脱落;若非传粉榕小蜂在传粉榕小蜂之后或同期进入榕果产卵,榕果会分泌特殊代谢物,导致这两种榕小蜂幼体的发育均受到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榕树和传粉榕小蜂存在协同进化 B.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均会周期性波动 C.榕果的脱落可有效地限制非传粉榕小蜂的种群密度 D.两种榕小蜂和榕树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6.下图为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的分布曲线,其中a、c、f、g是叶蝉,b、d是啮虫,e是芫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显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B.不同种的昆虫只局限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 C.图示表明群落的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 D.不同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 ‎7.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右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将会更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 B.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 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的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 ‎8.右图是某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时间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b~d时间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乔木取代 C.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各种群数量多呈“S”型增长 D.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取决于土壤中植物种子等繁殖体的存留状况 ‎9.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发生的群落演替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 B.常绿阔叶林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草丛 C.常绿阔叶林抵抗力稳定性比针叶林更强 D.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二、非选择题 ‎10.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下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 ‎(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      ,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     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   。 ‎ ‎(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   (填“甲”或“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 图3‎ ‎(3)面粉中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         及         。 ‎ ‎(4)综合图1、2、3可知,        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 ‎11.(2019福建3月质检)治理沙漠要遵循自然规律,我国治理沙漠成就突出,被联合国誉为“全球治沙样本”。某沙地植被发生自然演替,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①流动沙地→②半流动沙地白沙蒿群落→③半固定沙地油蒿+白沙蒿群落→④固定沙地油蒿群落→⑤固定沙地油蒿+本氏针茅+苔藓群落→⑥地带性的本氏针茅草原→迅速沙化 ‎(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 ‎(2)白沙蒿是流动沙地上的“先锋”植物,能固定流沙改变环境,油蒿因此能够生长,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说明生物与生物、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 ‎(3)油蒿根系发达、抗风沙,本氏针茅根系浅、不抗风沙。据此判断,最好在沙地植被自然演替的第  阶段适度干预治理,防止迅速沙化。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 ‎12.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 ‎1963年 ‎1983年 ‎1994年 ‎2006年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截获率/%‎ ‎20.3‎ ‎42.3‎ ‎88.9‎ ‎95.9‎ ‎17.43‎ ‎55.50‎ ‎116.61‎ ‎150.81‎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               。 ‎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           ,前者一般适用于              的群落。 ‎ ‎(3)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        ,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        。 ‎ ‎(4)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                           。 ‎ ‎(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    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               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29‎ ‎1.B 解析 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项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项错误。‎ ‎2.A 解析 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由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3.D 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由单一种植农作物甲改为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不仅两种农作物长得好,害虫A也被抑制,显然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并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不能显示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4.A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三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A项错误;根据不同群落的柱状图的高度之和可知,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B项正确;统计植物物种丰富度常用记名计算法,C项正确;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分了三个层次类型,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D项正确。‎ ‎5.D 解析 榕树依靠传粉榕小蜂为之传粉,传粉榕小蜂在榕树榕果中产卵,榕树为其幼体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说明榕树和传粉榕小蜂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另外非传粉榕小蜂也将卵产在榕果内,说明传粉榕小蜂和非传粉榕小蜂之间形成竞争关系,D项错误;榕树和传粉榕小蜂存在协同进化,A项正确;由题干信息知,两种蜂之间产卵时间存在分化,进入榕果的时间有差异,故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均会周期性波动,B项正确;“若非传粉榕小蜂先进入榕果产卵,该榕果常常会脱落”,导致非传粉榕小蜂幼体不能发育,进而影响种群密度,C项正确。‎ ‎6.B 解析 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种群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图中数据不能显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项错误。不同种的昆虫只局限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B项正确。随机分布是指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的空间特征,C项错误。不同昆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项错误。‎ ‎7.C 解析 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会使蜘蛛的食物减少,同时杀虫剂也会杀死蜘蛛,将不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A项错误。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天敌蜘蛛的存在,B项错误。通过调节,蜘蛛和害虫的数量最终达到相对稳定,D项错误。‎ ‎8.C 解析 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分层分布,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从各种植物出现的先后时间,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变化,但草本植物、灌木植物都存在,没有消失;在整个演替过程中,‎ 由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越来越多,最后趋于稳定,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决定。‎ ‎9.B 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表中的数值表示的是植物的种类数,据此无法判断种群密度的大小。‎ ‎10.答案 (1)竞争 甲 细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意思对即可)‎ ‎(2)乙 消费者 ‎(3)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4)环境条件 解析 (1)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由于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细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使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2)根据图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4)综合图1、2、3可知,环境条件对生物间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11.答案 (1)物种组成 ‎(2)生物与无机环境 ‎(3)⑤ 速度和方向 解析 (1)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形成新的群落。题干给出该沙地群落演替不同阶段的种群变化,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2)白沙蒿是“先锋”植物,表明其能较好适应流动沙地的环境,而油蒿等其他植物不适宜在流动沙地生长,说明环境影响生物;通过白沙蒿的固沙作用,改变沙地条件,改变后的环境适合更多植物生长,说明生物也能影响环境;油蒿在与白沙蒿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也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会相互影响。因此,从共同进化角度分析,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 ‎(3)从题干信息可知,由于本氏针茅根系浅、不抗风沙,自然演替的⑥阶段“地带性的本氏针茅草原”易受环境影响而迅速沙化。油蒿根系发达,抗风沙,⑤阶段“固定沙地油蒿 ‎+本氏针茅+苔藓群落”与之前各阶段相比,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更易维持油蒿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所以,最好在沙地植被自然演替的第⑤阶段适度干预治理,阻止群落向⑥阶段自然演替。以上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2.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次生演替 逐渐增加 ‎(4)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或呈正相关)‎ ‎(5)样方 在空间上的分布(分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