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8届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17-4免疫调节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17-4免疫调节学案

‎【学案导航】---明方向!‎ ‎【课标教学策略】‎ 知识点 教学突破策略 学习技巧点拨 ‎1.免疫系统的组成 通过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 从器官、细胞和分子三个层次记忆免疫系统的组成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结合动画、课件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归纳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体液免疫有抗体参与,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等知识点 ‎3.免疫系统的功能与免疫失调 结合实例来归纳免疫系统的功能,分析免疫失调。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从免疫功能的过强与过弱角度来辨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4.免疫学的应用 通过科技前沿、新闻时事和医疗实践等来介绍相关知识 从原理角度理解,如疫苗相当于抗原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免疫的类型与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和抗原 ‎(1)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及外分泌物中,由 浆细胞产生。 ‎ ‎(2)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3.体液免疫:主要靠产生抗体(物质)“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4.细胞免疫:主要靠效应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与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风湿性心脏病等。‎ ‎3.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艾滋病的病原体:        (一种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是两条单链RNA)。 ‎ ‎(2)艾滋病的作用机理:HIV攻击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    ,使其大量死亡。 ‎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    、母婴传播等。 ‎ ‎(4)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    。 ‎ ‎4.过敏反应 ‎(1)概念: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5.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3)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免疫排斥问题。‎ ‎【预习效果检测】‎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扁桃体      B.脾         C.肾脏       D.胸腺 ‎2.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造血干细胞 ‎3.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由机体初次接受过敏原刺激引起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5.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 C.艾滋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染 D.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第二层级:导学区.不议不讲 ‎【重点难点探究】‎ 知识点一:特异性免疫 ‎1.你能结合下面图解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吗?‎ ‎(1)吞噬细胞和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分别有何作用?‎ ‎(2)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3)抗体是否能直接导致抗原死亡?‎ ‎(4)图中的B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形成浆细胞,这两个过程有何不同?‎ ‎2.请尝试结合细胞免疫过程用简要文字及“→”画出分析细胞免疫过程的相应图解。‎ ‎3.你能完善下表中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吗?‎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例1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知识点二:异常免疫、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应用 ‎1.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连线]‎ ‎2.比较体液免疫中的抗体与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尝试完成表中内容。‎ 分布 反应时机 反应结果 过敏反应 中的抗体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机体①    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 ‎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中的抗体 主要分布在②    ,也分布在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 机体③    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 使抗原 ‎④       ‎ 例2 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第三层级:固学区.不练不讲 ‎【基础智能检测】‎ ‎1.大面积烧伤病人易受感染,这主要是因为受损伤的免疫功能是(  )。‎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 ‎2.右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3.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4.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全新视角拓展】‎ ‎5.某养鸡专业户的鸡场中出现患禽流感的鸡,该鸡场主十分惶恐,自己服用了一些药物。在此期间,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没有出现其他症状。‎ ‎(1)若该男子两天内体温维持在38 ℃,则说明该男子在这两天中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是        。 ‎ ‎(2)该男子感染禽流感病毒痊愈后,他将来还可能再次患禽流感,其原因如下:①禽流感病毒方面的原因是          ;②该男子免疫力方面的原因是          。 ‎ ‎(3)禽流感病毒入侵后,被激活的树突状细胞(G细胞)开始向淋巴器官移动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①图中B、E的名称分别是    、    。 ‎ ‎②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    (填图中字母),与E细胞相比,B细胞具有更加丰富的    (填细胞器名称)。 ‎ ‎③G细胞的数量若     (填“增加”或“减少”),会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若    (填“增加”或“减少”)能起到抗癌的作用。 学科*网 第四层级:思学区.不思不复 ‎【思维导图构建】‎ ‎【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胸腺 ②骨髓 ③吞噬 ④T ⑤B ⑥抗体 ⑦淋巴因子⑧非特异 ⑨特异 蛋白质 浆 抗体 效应T 靶细胞 防卫 外来异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T细胞 血液传播 传播途径 相同的抗原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抗原 免疫排斥 预习效果检测 ‎1.C 【解析】肾脏为排泄器官而不是免疫器官。‎ ‎2.A 【解析】体液免疫中主要是靠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作用。‎ ‎3.D 【解析】结核杆菌侵入细胞后,使细胞的表面物质发生了改变而被识别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使细胞内的细菌暴露在体液中,再由体液免疫过程将其消灭;浆细胞能产生抗体,针对的是游离在体液中的抗原物质。学科*网 ‎4.A 【解析】对照概念,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过敏原刺激引起的。‎ ‎【重点难点探究】‎ 知识点一:特异性免疫 ‎1.(1)大部分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将暴露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2)图中除浆细胞不识别抗原外,其余细胞都能。(3)不能,一般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由记忆细胞形成浆细胞的过程更迅速,产生抗体的量也更大。‎ ‎2.‎ ‎3.‎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T细胞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例1 D 知识点二:异常免疫、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应用 ‎1.A-②-c-Ⅰ A-③-a-Ⅱ B-①-b-Ⅲ ‎2.①第二 ②血清中 ③第一 ④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例2 C ‎【解析】在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时可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人类以此为原理发明了疫苗,使用后能使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免疫应答加强,而浆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存在时间短,吞噬细胞无记忆功能,不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 当堂知能检测 ‎1.C 【解析】皮肤所具有的免疫类型是非特异性免疫。‎ ‎2.C 【解析】图中a细胞是T细胞,b细胞是B细胞,B细胞不能释放淋巴因子;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而成;②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①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的基础知识。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4.C 【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学科*网 ‎【全新视角拓展】‎ ‎5.(1)相等 (2)①禽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 ②体内禽流感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存活时间有一定限度 (3)①浆细胞 效应T细胞 ②AD(ADH也可,H是携带了抗原的T细胞) 内质网 ③减少 增加 ‎【解析】(1)体温维持在38‎ ‎ ℃,说明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平衡。(2)①禽流感病毒为RNA病毒,易发生变异。②由于抗体在体内的存活时间有限,一段时间后再接触抗原,可能会再次患病。(3)①图中A为B淋巴细胞,B为浆细胞,C为抗体,D为T细胞,E为效应T细胞。②图中A、D具有增殖分化能力,浆细胞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具有更多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③器官移植和清除癌细胞都是发生细胞免疫。G细胞(树突状细胞)能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若其数量减少,免疫力下降,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若其数量增加,可以增强细胞免疫,起到抗癌作用。‎ ‎【典例指津】---授技法!‎ 热点题型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 例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C ‎【提分秘籍】与免疫系统组成有关的5个易混点 ‎(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浆细胞(效应T细胞)并非只来自于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T细胞)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4)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 ‎(5)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作为免疫器官,它是T细胞发育并成熟的场所;作为内分泌腺,胸腺可产生胸腺激素以促进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若出现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或被切除胸腺,则会丧失大部分特异性免疫能力,因为T细胞不仅是细胞免疫所必需的也是多数浆细胞形成所必需的。‎ ‎【举一反三】 ‎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来源:]‎ ‎【答案】B 热点题型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例2、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攻击人体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 ‎【答案】C ‎【解析】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e是记忆T细胞,细胞f是浆细胞,细胞g是记忆B细胞,因此⑤是细胞免疫,⑥是体液免疫,A错误;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HIV侵入人体主要攻击T细胞,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破坏作用,C正确;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D错误。‎ ‎【提分秘籍】 关于免疫类型的5个警示点 ‎(1)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侵入人体引发细胞免疫。‎ ‎(2)自身肿瘤可引发细胞免疫。‎ ‎(3)器官移植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4)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 ‎(5)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引发细胞免疫,以彻底消灭病毒。‎ ‎【举一反三】 ‎ 人体内的某种免疫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其中a~e代表不同免疫细胞,①~⑤代表生理过程(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X结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a表示吞噬细胞,能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B.当d、e再次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C.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多数情况下可被a消化 D.抗原经过程①②③传递后,能刺激c增殖、分化 ‎ ‎【答案】B 热点题型三 免疫失调和人体健康 ‎ 例3.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答案】C ‎【解析】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它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而B细胞最终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学科&网 ‎【提分秘籍】免疫中的两组易混概念辨析 ‎(1)抗原与过敏原 ‎①抗原与过敏原:过敏原具个体差异性,而抗原不具个体差异性。‎ ‎②过敏反应必须是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第一次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③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抗体的分布位置不同。‎ ‎(2)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免疫 ‎ 预防 ‎ 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 免疫 ‎ 治疗 ‎ 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举一反三】 ‎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乙酰胆碱将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乙酰胆碱立即被分解。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所产生的抗体除与病毒结合外,还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导致肌无力。由此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则会导致肌肉持续兴奋 B.重症肌无力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抗原与乙酰胆碱受体相似 C.重症肌无力患者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与乙酰胆碱相似 D.在免疫学上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 ‎【答案】C ‎【真题回眸】---知难易!‎ ‎1.(2017新课标Ⅰ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解析】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而后再注射少量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是过敏反应,而不胰岛素作用的结果,A错误;若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加强而不是减弱,B错误,发生过敏反应,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C正确;呼吸抑制剂是作用于细胞呼吸,而不是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D错误。‎ ‎2.(2015·课标卷Ⅱ,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 D ‎3.(2014·全国卷,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答案】 D ‎【解析】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而形成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靶细胞为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故A项和B项正确;造血干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C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除了能给B细胞呈递活化信号外,而且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进一步大量增殖,从而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故D项错误。‎ ‎4.(2013·课标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 A ‎5.(2016·全国课标卷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1)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细胞。感染病毒甲后,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故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疫苗是指用特定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可以作为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过免疫细胞处理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发挥二次免疫反应。(3)胞吞、胞吐是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细胞消耗能量,被运输分子不穿过细胞膜,需依细胞膜流动性,实现大分子出入细胞。‎ ‎6.(2011·课标,30)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浆 记忆 特异性 ‎【能力提升】---长士气! ‎ 一、选择题(8小题)‎ ‎1.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答案】B ‎【解析】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由于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则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学科*网 ‎2.艾滋病和麻风病使人避之唯恐不及,关于其病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均为原核生物 B.都可以引发细胞免疫 C.都具有核糖体 D.都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HIV属于病毒,麻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能进入T细胞,引发细胞免疫;麻风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因此人患麻风病后,机体消灭麻风杆菌的过程中包含细胞免疫,B正确;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核糖体,C错误;艾滋病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麻风杆菌以DNA作为遗传物质,D错误。‎ ‎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B ‎【解析】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被破坏的是胸腺;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被破坏的是骨髓;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 ‎4.寨卡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感染者典型的症状包括低热、关节疼痛、结膜炎等,另外还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并发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感染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寨卡病毒的结构说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 C.寨卡病毒只激活人体的T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 D.被寨卡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将被裂解而发生细胞坏死 ‎【答案】A ‎5.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浆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C.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是一种抗原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B ‎【解析】浆细胞是由记忆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A错误;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相应的抗原蛋白才能引起免疫反应,B正确;DNA疫苗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才是抗原,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D错误。学科&网 ‎6.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流感病毒 D.“甲型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答案】B ‎7.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手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多种传染病 B.第一次接种疫苗后,机体受刺激后会发生特异性免疫 C.脊髓灰质炎病毒入侵机体后,会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D.再次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时,机体可产生大量抗体进入靶细胞并消灭病毒 ‎【答案】B ‎【解析】抗体和记忆细胞均具有专一性,即只能识别一种抗原,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只能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A错误;第一次接种疫苗后,机体受刺激后会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脊髓灰质炎病毒入侵机体后,会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只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抗原,C错误;再次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时,机体可产生大量抗体,但抗体不会进入靶细胞,D错误。‎ ‎8.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Mcl-1蛋白可使其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B.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 C.过敏性体质可能与Bim蛋白活性被抑制有关 D.Mcl-1蛋白活性过高,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 ‎【答案】C 二、非选择题(2小题)‎ ‎9.疟原虫是人类疟疾的病原体,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这种病发作时多发冷发热,而且是一定间隔时间内发作。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疟疾典型的发作表现为寒颤、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阶段。当宿主感染后,部分吞噬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内源性热源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引起发热。之后机体主要通过 来增加散热量,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2)在抵御疟原虫的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互为条件、相互补充。通过 ‎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阻止其在血液中的扩散,作用方式为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一旦其侵入宿主细胞,则需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消灭,作用方式为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答案】‎ ‎(1)下丘脑 大于 大量出汗 ‎(2)体液免疫 浆 细胞免疫 效应T ‎ ‎【解析】‎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发热的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发热后机体主要通过大量出汗来增加散热量,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2)阻止病原体在血液中扩散的是体液免疫,作用方式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病原体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则需细胞免疫,作用方式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10.乙酰胆碱在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的是____________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2)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3)在图甲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_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 ‎【答案】‎ ‎(1)体液 特异性免疫 ‎(2)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或分裂、分化)‎ ‎(3)⑤ 内环境 ‎(4)正电位 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解析】‎ ‎(1)α-银环蛇毒属于外毒素,导致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进行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由以上分析可知,①是吞噬细胞,物质A为淋巴因子;③是B淋巴细胞,通过增殖、分化过程产生⑤浆细胞和④记忆细胞。‎ ‎(4)神经细胞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图乙可知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进而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