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膜及细胞核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膜及细胞核学案-

第1讲 细胞膜及细胞核 考纲要求 全国课标卷五年考频统计 ‎2018高考预期 ‎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Ⅱ ‎2016全国丙,T1‎ ‎2014课标Ⅰ,T1‎ ‎2014课标Ⅱ,T1‎ 仍可能考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2014大纲卷,T1‎ 考点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 ‎(1)实验原理:细胞________________获得细胞膜。‎ ‎(2)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____________。‎ ‎(3)选材依据:‎ ‎①无__________________,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 ‎②无____________,细胞易吸水涨破。‎ ‎2.细胞膜的成分 成分 所占比例 在细胞膜中的作用 脂质 约50%‎ 其中________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 约40%‎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多 糖类 ‎2%~10%‎ 与细胞膜上部分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等作用有关 ‎3.功能 ‎(1)将细胞与____________分隔开,保障细胞__________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如图:‎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①通过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如图:‎ ‎②通过________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传递信息,如图:‎ ‎③通过________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如图:‎ 注意:与细胞膜相关的四个易错提醒 ‎(1)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而不是蛋白质。‎ ‎(2)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则没有。‎ ‎(4)细胞膜的成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 ‎4.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5.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结构模型:‎ ‎(2)结构特点:‎ ‎①特点:具有一定的________。‎ ‎②原因:组成膜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大都是运动的。‎ 答案:1.(1)吸水涨破 (2)成熟红细胞 ‎(3)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②细胞壁 ‎2.磷脂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糖蛋白、糖脂 细胞识别 ‎3.(1)外界环境 内部环境 ‎(2)营养物质 相对性 (3)①靶细胞 ‎②细胞膜 信号分子 ③细胞通道 ‎4.①—b ②—a ③—d ④—c ⑤—f ⑥—e ‎5.(2)①流动性 ②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 判断正误]‎ ‎1.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2.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3.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4.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5.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热图思考]‎ 如图甲为细胞膜成分、结构及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如图乙为细胞膜的三大功能:‎ ‎(1)甲图中①~④代表什么?‎ ‎(2)乙图中①~④代表什么?‎ ‎(3)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分与植物细胞的膜成分有何不同?‎ ‎(4)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又是如何出入细胞的?‎ 答案:(1)①蛋白质分子 ②糖蛋白 ③流动性 ④选择透过性。‎ ‎(2)①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物质进出细胞 ③信息传递 ④胞间识别。‎ ‎(3)动物细胞膜成分有胆固醇。‎ ‎(4)通过胞吞、胞吐方式。‎ 题型一 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 ‎1.组成元素:C、H、O、N、P ‎2.组成成分   +   +  ‎ |         |         |‎    ‎3.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例 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中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部分是可以流动的,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流动性,故A错误,B正确;葡萄糖通过细胞膜是主动运输或者协助扩散,这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②,即C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即D正确。‎ 答案] A 四种膜蛋白及其功能 ‎1.受体蛋白:接受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等)的糖蛋白。‎ ‎2.膜载体蛋白:膜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题组精练]‎ ‎1.(2017·山东聊城模拟)如图表示各种膜的组成成分含量,该图不能说明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B.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膜的功能有关 C.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少 D.膜的功能越复杂,所含糖类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解析:选D。由图可知,构成髓鞘、人红细胞膜、小鼠肝细胞膜和变形虫细胞膜的成分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糖类,说明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A正确;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片层结构中,不含糖类,但蛋白质的含量显著高于脂质,这与这些膜结构上附有大量的酶有关,B正确;对于不同的细胞膜而言,功能不同,蛋白质含量也不同,髓鞘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其他膜结构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说明膜的蛋白质含量与功能复杂程度有关,功能越简单,蛋白质含量越少,反之,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越多,C正确,D错误。‎ ‎2.(2017·山东潍坊市一模)如图是细胞膜局部结构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结构具有内外不对称性 B.癌细胞的该膜上a物质减少 C.b物质肯定是被动运输的载体 D.c物质可能是神经纤维膜上的K+通道蛋白 解析:选C。细胞膜的外表面含有糖脂和糖蛋白,所以细胞膜的结构具有内外不对称性,A正确;a表示糖蛋白,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B正确;b物质上有ATP消耗,所以表示主动运输的载体,C错误;c表示通道蛋白,且运输的物质是从细胞膜内向细胞膜外运输,可能是神经纤维膜上的K+通道蛋白,D正确。‎ 题型二 细胞膜的功能及特性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 项目 特点 原因 实例 影响因素 结构特点 一定的流动性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细胞膜的流动性越大)‎ 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 遗传特性 载体蛋白种类、数量 选择透过性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①内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②外因:温度、pH、O2等影响呼吸作用及载体 蛋白活性的因素 例 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 解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载体蛋白有特异性,对离子的运输有选择性,A正确;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B错误;胞吞胞吐过程是通过膜凹陷、融合等实现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正确;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D正确。‎ 答案] B 细胞膜的功能探究 ‎1.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 ‎2.识别功能的验证 题组精练]‎ ‎1.(2017·山东临沂模拟)甲、乙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B.图乙中的雄性激素只能用于含有特定受体的靶细胞 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相似 D.细胞内外的各种类型的受体其结构都有特异性 解析:选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用甲图表示,图乙表示的是信号分子与胞内特定受体结合的方式,胰岛素作用机制是信号分子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故C不正确。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而信号分子具有特异性,故受体结构具有特异性。‎ ‎2.(2017·辽宁鞍山模拟)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吸收 ‎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⑤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 解析:选D。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①正确;吞噬细胞吞噬病菌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选择性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没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③错误;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并没有穿膜,没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④错误;变形虫能伸出伪足依赖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⑤正确。‎ 考点2 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 ‎1.细胞核的结构 ‎(1)填写图中字母对应的结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图中结构的相应功能 ‎①b功能:是________的主要载体。‎ ‎②c功能:与某种________的合成以及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d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________和________。‎ ‎2.细胞核的功能探究 ‎(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 ‎(3)变形虫切割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①伞藻嫁接实验过程 ‎②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 ‎3.细胞核的功能 ‎(1)是_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 答案:1.(1)核膜 染色质 核仁 ‎(2)遗传物质 RNA 核糖体的形成 物质交换 信息交流 ‎2.(1)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2)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3)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对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受细胞核控制 ‎(4)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3.(1)遗传信息库 (2)细胞代谢和遗传 判断正误]‎ ‎1.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2.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3.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4.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5.胰岛细胞中核孔数目多于口腔上皮细胞。(√)‎ ‎6.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热图思考]‎ 如图为细胞核的模式图,请思考下列问题:‎ ‎(1)①代表的是什么结构?由哪些物质组成?‎ ‎(2)②代表什么结构?有何功能?‎ ‎(3)④代表的核孔,从图中看出蛋白质和RNA进出核孔时都有ATP消耗,说明了什么?‎ 答案:(1)染色质 DNA和蛋白质。‎ ‎(2)核仁 与RNA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合成有关。‎ ‎(3)大分子出入核孔有能量消耗。‎ 题型一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功能 结构 特点 功能 核膜 核膜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双层膜,外层核膜与内质网膜相连;外层核膜外侧附着有大量的核糖体,附着较多酶 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隔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利于多种反应进行 核仁 折光率较大,颜色深 它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合成有关 核孔 核膜上的一种孔道结构,细胞类型的不同和细胞生长阶段的不同,核孔的数目和大小都会有差异 能选择性地转运核内外物质,是某些大分子物质(RNA和蛋白质)进出的通道;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染色质(体)‎ 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DNA 特性: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存在:染色质(分裂间期),染色体(分裂期)‎ 形态:染色质为丝状物,染色体为棒状小体 染色质是真核细胞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 核液 细胞核内的无定形成分 构成核内的液体环境 ‎2.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例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经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 解析] 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A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C错误;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D错误。‎ 答案] B 有关核膜、核仁、核孔的解题技巧点 ‎1.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现 在细胞周期的分裂前期消失而在分裂末期重建。‎ ‎2.核膜、核孔的选择透过性 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RNA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NA聚合酶等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此外,物质进出核孔时仍消耗能量。小分子可能通过核孔,也可能通过核膜,但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核仁、核孔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仁与核孔的数目越多,核仁的体积越大。如口腔上皮细胞与胰岛B细胞相比,核孔与核仁的数目少,核仁体积小;冬小麦在越冬期间核孔与核仁的数目少。‎ 题组精练]‎ ‎1.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 A.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⑤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目较多 D.RNA主要是通过⑥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解析:选C。①~⑥分别表示核糖体、内质网、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核膜能够将细胞核内的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来。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越旺盛,核孔数量越多,但染色质的数目不变。‎ ‎2.(2017·海南海口调研测试)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选B。①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形态,间期和末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以染色体形式存在,A正确;②是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不是合成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B错误;③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前期消失,末期重现,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正确;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性,同时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题型二 细胞核功能实验探究 ‎1.(2017·湖北武汉调研)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 B.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伞形帽 D.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解析:选D。伞藻为大型的单细胞真核藻类,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B部分含有乙种伞藻细胞核中的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和mRNA,会表现出乙种伞藻的部分性状。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该实验能说明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受细胞核控制,但不能证明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2.用动物受精卵做如图所示实验,以下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就退化消失,说明缺少细胞质的细胞核不能生存 B.去掉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缺少细胞核的细胞也不能存活太久 C.给去核的细胞重新移入细胞核,细胞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有丝分裂,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D.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系统的代谢中心 解析:选D。图中所做的实验是:①单独培养离开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核消失;②单独培养去核的细胞→细胞消失;③给去核的细胞以新的细胞核→细胞能生存并且能增殖。实验①②分别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不能单独生存,实验③‎ 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综合分析三个实验,可以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不能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具体功能,因此D错误。‎ ‎1.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1)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2)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有的可以通过核膜以跨膜运输方式实现的,而不通过核孔。‎ ‎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进出核孔 核孔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 核仁参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于染色体(染色质)上。‎ ‎4.核孔的数量和核仁大小不是固定的 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核仁较大。‎ 课堂归纳]‎ 填充:①磷脂、蛋白质、糖类等 ②一定的流动性 ③选择透过性 ④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⑦遗传信息库 ⑧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⑨核膜、核孔等 ⑩核仁、染色质等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误认为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是细胞壁 提示] 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不具有生命活性,而且是全透性的,因此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 易错点2 误认为所有生物膜均含糖蛋白 提示] 糖蛋白的位置只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细胞器膜和细胞膜内侧不存在,可用于确定细胞膜膜内外位置。‎ 易错点3 错将“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与“细胞代谢的中心”混淆 提示]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但不是细胞代谢的中心,因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易错点4 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进出的通道 提示] 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如蛋白质、RNA)。‎ 易错点5 误认为不同细胞的细胞膜成分相同且一成不变 提示] (1)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含量很少或没有。‎ ‎(2)细胞在不同时期,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如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随堂演练]‎ ‎1.(2016·高考全国丙卷)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解析:选C。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故A项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的功能各不相同的原因是它们所含有的蛋白质功能不同,故B项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涉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的囊泡转运过程以及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等,这些过程与膜脂的流动性有关,故C 项正确;膜中的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胆固醇属于固醇,固醇与磷脂都属于脂质,故D项错误。‎ ‎2.(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析:选C。A项,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项,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项,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其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项,细胞产生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解析:选D。A项,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细胞,因此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项,动物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会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项,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D项,蔗糖是植物体内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的二糖,哺乳动物的细胞不能合成蔗糖,但可以合成乳糖。‎ ‎4.(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解析:选C。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 物质如酶或mRNA也能通过核孔,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正确。‎ ‎5.(2016·高考四川卷)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O2的产生       B.H2O的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 解析:选A。O2产生于光反应中,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生成H2O的生理过程较多,如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或暗反应均有H]的消耗,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C错误;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不一定有膜结构,D错误。‎ 课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部分膜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B.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对称分布 C.载体蛋白的种类决定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种类 D.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解析:选B。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故B项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发生改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糖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外侧,载体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内侧 D.维生素D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是因为维生素D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均是磷脂 解析:选B。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可能发生改变,如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的透性会增大,A 错误;膜的流动性指的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均可做相对运动,正是基于这点,各种生物膜借助分子的运动进行转化,B正确;载体蛋白或嵌入细胞膜,或贯穿细胞膜,这样才有利于将被运载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运至另一侧,C错误;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D错误。‎ ‎3.下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厚度会发生改变体现了它的流动性 B.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必须通过④的方式进行 C.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通过②方式进入突触后膜 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④方式内流 解析:选A。细胞吸水或者失水时,细胞体积会发生改变,细胞膜的厚度会变小或变大,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大分子物质是以膜泡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的,④是主动运输,B错误;神经递质以外排的形式排出突触前膜,扩散到突触后膜,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但不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神经元接受刺激后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④是主动运输,D错误。‎ ‎4.如图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选B。生命起源中原始界膜的出现保证了原始生命相对独立并通过界膜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A正确;有害物质能进入细胞,B 错误;激素是通过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受体而发挥调节作用的,C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通讯,D正确。‎ ‎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是: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解析:选C。本实验是验证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经典实验,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反映了蛋白质或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是不能反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6.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孔不具有选择性,它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 核进入细胞质 B.中心体和染色质均不含磷脂分子 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rRNA和相应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后组装成核糖体 解析:选B。核孔也具有选择性,不允许核内DNA运出;在衰老的细胞中,由于代谢缓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7.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图中②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 C.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 解析:选D。图中①表示内质网,⑤表示核膜,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A项正确;图中②为核孔,通过核孔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项正确;④表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C项正确;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项错误。‎ ‎8.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相符的是(  )‎ 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 B.①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②一定为通道蛋白 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 解析:选A。信号细胞是产生信号分子①的细胞,靶细胞是通过受体②接受信号分子的细胞,信号细胞也要接受其他信号分子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所以其细胞膜上也有受体,A正确;蛋白质类的信号分子需要通过胞吐形式分泌出细胞,固醇类激素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错误;②是受体蛋白,能与信号分子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不是通道蛋白,C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肌细胞,D错误。‎ ‎9.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你认为当时确定细胞膜存在的依据最可能是(  )‎ A.洋葱根尖细胞可被醋酸洋红液染成红色 B.植物细胞有明显的固定形态 C.细胞能够分裂 D.物质进出细胞受到控制 解析:选D。从题目的四个选项分析可知,D项能够体现出细胞膜的存在;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固定形态是因为具有细胞壁;洋葱根尖细胞能被醋酸洋红液染成红色是因为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与细胞膜无关;细胞能够分裂不能体现细胞膜的存在。‎ ‎10.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下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 B.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核孔 C.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蛋白质、核酸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解析:选C。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越多;部分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核孔;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11.如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解析:选D。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A项正确;白细胞黏着、迁移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进行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项正确;随着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流缓慢,白细胞靠近血管壁,并沿内皮滚动,最后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没有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________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的交流。‎ 解析:(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胞间连丝。(4)‎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的交流。‎ 答案:(1)血液 受体 (2)细胞膜接触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3)通道 胞间连丝 (4)物质和能量 ‎13.图1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膜蛋白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的功能。从细胞膜的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膜蛋白A要消耗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结构)产生的ATP,以________方式吸收葡萄糖。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的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3)通过膜蛋白B可将相邻的两个细胞膜________,以保证肠腔中的物质只能从微绒毛处吸收。‎ ‎(4)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 ‎(5)膜蛋白A执行的功能是图2中的________所具有的功能。‎ 解析:(1)决定不同生物膜功能特性的是蛋白质。(2)细胞吸收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3)结合图示及题干所述可看出其功能是将两个细胞膜紧密连接在一起。(4)膜蛋白D的作用是水解二糖,能够催化物质水解,说明具有催化功能。(5)由图1、2推知膜蛋白A是载体蛋白,具有运输功能;膜蛋白B是连结蛋白;膜蛋白C是受体蛋白;膜蛋白D能催化二糖水解,具有催化功能。‎ 答案:(1)细胞膜蛋白质不同(或膜蛋白质结构不同) (2)线粒体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膜蛋白A)‎ ‎(3)紧密连在一起 ‎(4)生物催化(或催化)‎ ‎(5)运输蛋白 ‎14.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_____结构。图甲中1所示的结构由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 ‎(2)图甲中2所示结构是____________。单位面积的该结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你认为人的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中该结构的数目____________(填“多”、“少”或“相同”)。‎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结构是_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①控制②的合成,①是____________分子,鉴定②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5)图乙④转化成③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遗传物质呈④状态时,不能发生DNA分子转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①在动物细胞中除了在④上,还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中。‎ 解析:(1)图甲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亚显微结构,1表示核膜,为双层膜结构,故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2)图甲中2表示核孔,根据题意,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代谢旺盛。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故可推知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多。(3)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在末期,又重新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4)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图乙中①是双螺旋结构的DNA,②为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5)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这一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在染色体状态时,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分子结构稳定,不能解旋,故不能转录。(6)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DNA,在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答案:(1)细胞核的亚显微 4 (2)核孔 多 (3)1、4 (4)DNA 双缩脲试剂 ‎(5)末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能解旋 (6)线粒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