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6月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0 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核中 DNA 不会进行复制 B.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中的溶酶体对自身细胞结构也有分解作用 C. 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之后利用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 D.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等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 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 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2.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 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详解】A、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为高度分化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因此其细胞核中 DNA 不 会进行复制,A 正确; B、由分析可知,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中的溶酶体对自身细胞结构,如衰老的、损伤的细胞 器也有分解作用,B 正确; C、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之后利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C 错误; D、由分析可知,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等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 关,D 正确。 故选 C。 2.在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使用染色剂对生物体的结构或物质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和鉴定。下 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观察线粒体时用甲基绿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B. 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可用龙胆紫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C.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料对细胞染色,可将细胞核染成红色,细胞质染成绿色 - 2 - D. 鉴定蛋白质时用斐林试剂,混合后加热变成砖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 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 DNA 和 RNA 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 红染色,DNA 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 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 III(苏 丹 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A、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A 错误; B、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可用龙胆紫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以便于观察,B 正确; C、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料对细胞染色,因为甲基绿与 DNA 的亲和力强,而 RNA 与吡罗红的亲 和力强,因此可将细胞核染成绿色,细胞质染成红色,从而检测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 布,C 错误; D、鉴定蛋白质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溶液显紫色,D 错误。 故选 B。 3.人体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 ARC 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从而合成凋亡抑制因子,抑 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结合下图判断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 A. 进行①过程时需要 RNA 聚合酶识别并与 ARC 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 B. ②过程发生时有 3 类 RNA 参与其中 C. 该过程最终合成的 T1、T2、T3 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 D. 心肌细胞中 ARC 的表达有利于心脏功能的维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转录形成 mRNA、②表示翻译过程,明确知识点,梳理 相关的基础知识。 - 3 - 【详解】A、RNA 聚合酶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启动转录,而起始密码子位于 mRNA 上,A 错误; B、②过程表示翻译过程,以 mRNA 作为模板,tRNA 转运氨基酸、rRNA 参与核糖体的形成,B 正确; C、T1、T2、T3 三条多肽链都是以同一条 mRNA 为模板翻译出来的,所以 T1、T2、T3 三条多肽链 的氨基酸顺序相同,C 正确; D、由图可知,基因 ARC 表达的蛋白质(凋亡抑制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所以心肌 细胞中 ARC 的表达有利于心脏功能的维持,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 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解答。 4.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维生素 C 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利 用基因型为 AA 的野生猕猴桃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获得的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 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⑦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 过程②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C. 植株甲中基因型为 AAa 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87 D. 过程⑤形成花药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诱导染色体加倍,④⑥是杂交,②③是诱导基因突变,⑤⑦ - 4 - 是花药离体培养。甲是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取,乙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丙是通过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获得。 【详解】A、①诱导染色体加倍可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素处理,⑦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 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染色体数量不加倍,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A 错误; B、过程②③是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因素诱导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 错误; C、植株甲是三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3×29=87,C 正确; D、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Aa 是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 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所以⑤形成花药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 故选 C。 5.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突触相联系,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作用在下一个神经 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如图 1 中轴突 1 和轴突 2 间可组成突触,轴突 1 和神经 元 M 可组成突触)。为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 1 实验(刺激强度相同),结果如图 2、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轴突 1 释放的递质可引起 Na+快速流入轴突 2 和神经元 M B. 神经递质在轴突 1 和神经元 M 间移动需要消耗 ATP C. 轴突 2 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 M 产生兴奋 D. 轴突 2 释放的递质也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甲,图中有 2 个突触,分别是轴突 2 与轴突 1 之间为一个突触,轴突 1 和细胞体构 成一个突触。 2、图 3 的电位差值小于图 2,所以图 3 情况下轴突 1 释放的神经递质量减少,导致 Na+内流减 - 5 - 少,电位差变化小。 【详解】A、轴突 1 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 Na+快速流入神经元 M,使神经元 M 产生兴奋,不 能作用于轴突 2 ,A 错误; B、轴突 1 和神经元 M 间的突触间隙中充满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不需要消耗 ATP, B 错误; C、图 1、2、3 显示,轴突 2 释放的递质作用于轴突 1,使轴突 1 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导致 神经元 M 中 Na+内流相对减少,使神经元 M 的兴奋性降低,而不是直接抑制神经元 M 产生兴奋, C 错误; D、图 2、图 3 显示,刺激轴突 2 再刺激轴突 1,神经元 M的动作电位峰值比只刺激轴突 1 低, 说明轴突 2 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轴突 1 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轴突 1、2 释放的递质均可 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D 正确。 故选 D。 6.某科研小组以蚕豆根尖为材料,采用微核实验(检测细胞染色体或有丝分裂损伤的一种遗 传毒性试验方法),对吲哚乙酸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研究,遗传毒性可以用有丝分裂数指数(MI%) (MI%=分裂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 100%)表示。现用吲哚乙酸处理蚕豆 6h、12h、24h,测定 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6 - A. 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B. 吲哚乙酸对蚕豆根的遗传毒性具有两重性 C. 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处理 24h 时所造成的影响显著高于 6h D. 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体现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详解】A、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化学本质就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是蛋白质这种描述是错误 的,A 错误; B、据图可知,当吲哚乙酸浓度在 1~7mg/L 时,有丝分裂数指数大于吲哚乙酸浓度在 0mg/L 时,当吲哚乙酸浓度在 20~100mg/L 时,有丝分裂数指数小于吲哚乙酸浓度在 0mg/L 时,因 此体现出生长素(吲哚乙酸)的生理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所以吲哚乙酸对蚕 豆根的遗传毒性具有两重性,B 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处理 24h 时所造成的影响显著高于 6h,C 正确;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的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因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 染色体行为变化各不相同,D 正确。 故选 A。 【点睛】识记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再结合本题所给的直角坐标图分析即 可。 二、非选择题 7.利用某绿色植物进行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捕获光能的场所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应依据___________的原理提取绿叶 中色素,采用___________法分离色素。 (3)若将该植物密闭在无 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 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绿叶中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3). 纸 层析 (4). 该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 O2 使密闭的小室内 O2 增加,而 O2 与有机物分解产 - 7 - 生的 NADH 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 O2 增加时有氧呼吸会增强 【解析】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 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 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 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 a (最宽)、叶绿素 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1)光合色素能捕获光能,光合色素分布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应依据绿叶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 乙醇中的原理提取绿叶中色素,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3)若将植物密闭在无 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由于该种植物 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 O2 使密闭小室中 O2 增加,而 O2 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 NADH 发生作用形成 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 O2 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 速率的环境因素,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8.自 2019 年 12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肺炎疫情以来,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全力防 控,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请回答有关问题: (1)COVID--19 借助包膜上的糖蛋白识别后与人体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结合从而感染宿主 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2)冠状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大量繁殖时,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 触进而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体液中相应的___________可与该病原体中的抗原结合,抑制 病原体的繁殖并形成沉淀,进而被___________细胞消化。 (3)科研人员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需要对病毒 RNA 进行 32P 同位素标记,应进行的 操作是___________,从而实现对病毒的标记。 【答案】 (1). 特异性受体 (2). 信息交流 (3). 效应 T (4). 抗体 (5). 吞噬 (6). 先用 32P 标记宿主细胞,然后让病毒去侵染被标记的宿主细胞 【解析】 【分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 8 - 【详解】(1)COVID--19 通过其包膜表面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感 染宿主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2)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进而使其裂解的是效应 T 细胞。体液中相应的抗体可与该病原体中 的抗原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 (3)先用 32P 标记宿主细胞,然后让病毒去侵染被标记的宿主细胞,从而实现对病毒的标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免疫调节、病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 握,难度适中。 9.“迷惑展示是指用固定刻板的动作诱骗捕食者远离的仪式化行为。许多鸟类特别是正值孵 卵的鸟类,面对突然来临的捕食者会做出假装受伤、拖着折断的翅膀蹒跚前进或模仿老鼠跑 步等吸引捕食者注意的行为,从而使捕食者远离巢穴。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捕食者,鸟类做出假装受伤等现象属于___________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据此分析,通过“迷惑展示”,可降低种群的 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的降低,从而达到减轻捕食者造成的危害。 (3)某种鸟类以草籽和食草昆虫为食,则其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食草昆虫同化的能 量不能全部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行为 (2).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死亡率 (4).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 (5). 二、三 (6). 其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解析】 【分析】 - 9 -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 息称为物理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生物,依靠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动 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称为行为信息;信息传递的作用: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转化等。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 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 道。 【详解】(1)鸟类假装受伤属于一种行为,这种现象属于行为信息,该信息能够吸引捕食者 注意的行为,从而使捕食者远离巢穴,体现了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2)通过迷惑展示,使捕食者远离巢穴,可以降低种群的死亡率,防止种群数量的下降。 (3)某种鸟类以草籽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以昆虫为食属于第三营养级,因此这种鸟类属于 第二、三营养级。食草昆虫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 向了分解者,因此其所同化的能量不能全部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 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0.家鸡是 ZW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某种家鸡的羽毛颜色(黑色、灰色和白色)和尾羽长度(长 尾和短尾)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现有亲本黑羽长尾雌性家鸡与白羽短尾 雄性家鸡杂交,子一代雌性全为灰羽短尾,雄性全为灰羽长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家鸡羽毛颜色和尾羽长度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___上。亲本黑羽 长尾雌性家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子二代中黑羽长尾雄性家鸡占___________,其中杂合子 ___________。 (3)若亲本黑羽长尾雌性家鸡与白羽短尾雄性家鸡杂交,子一代中偶然出现了一只灰羽短尾 雄性家鸡,则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仅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 (4)若另一对等位基因 D、d 位于 Z 染色体上,理论上自然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在公鸡与母鸡 中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Z 染色体 (2). AAZBW 或 aaZBW (3). 1/16 (4). 100% (5). 雌性亲本的基因 B 突变为 b 或雌性亲本的染色体发生了含有 B 基因的片段缺失(基因突 - 10 - 变或染色体缺失) (6). 公鸡中 Zd 的基因频率等于母鸡中 Zd 的基因频率 【解析】 【分析】 根据亲本黑羽长尾雌性家鸡与白羽短尾雄性家鸡杂交,子一代雌性全为灰羽短尾,雄性全为 灰羽长尾可知,控制家鸡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家鸡尾羽长度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灰色的基因型是 Aa,长尾对短尾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是 AAZbZb 和 aaZBW,或者是 aaZbZb 和 AAZBW,据此答题。 【详解】(1)依据分析可知,控制家鸡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尾羽长度的基 因位于 Z 染色体上。亲本黑羽长尾雌性家鸡的基因型为 AAZBW 或 aaZBW。 (2)子一代的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AaZBZb、AaZbW,子一代雌雄交配,后代黑羽的概率是 1/4,长尾雄(ZBZb)的概率是 1/4,因此子二代中黑羽长尾雄性家鸡占 1/16。子二代中黑羽 长尾雄性家鸡的基因型是 AAZBZb 或 aaZBZb,一定为杂合子,即杂合子概率为 100%。 (3)亲本黑羽长尾雌性家鸡的基因型是 AA(或 aa)ZBW,白羽短尾雄性家鸡的基因型是 aa(AA) ZbZb,后代的雄性家鸡基因型应该是 AaZBZb,表现为长尾,而子一代偶然出现一只短尾雄,原 因可能是雌性亲本的基因 B 突变为 b 或雌性亲本的染色体发生了含有 B 基因的片段缺失。 (4)若是基因(D/d)位于 Z 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理论上自然种群中公鸡中 Zd 的基 因频率应该等于母鸡中 Zd 的基因频率。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其 比例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亲本的基因型。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根据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微生物一般来自土壤,从土壤中筛选醋酸菌时可选择以酒精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 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对微生物进行培养时,所配制的培养基需要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 是___________。 (2)若要检测土样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_法接种,统计结果时,一 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_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如果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时,所统计的细菌数通常会比上述方法统计数目偏___________。 (3)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时,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操作时,全程要在___________附近进行; 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有氧 (2). 高压蒸汽灭菌 (3). 稀释涂布平板 (4). 30~300 - 11 - (5). 大 (6). 酒精灯火焰 (7). 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解析】 【分析】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的计数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 镜直接计数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详解】(1)醋酸菌属于严格的好氧菌,需要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培养。培养基常用高压蒸 汽灭菌法灭菌。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纤 维素分解菌的数量计数,在微生物平板计数时,一般选择 30~300 的菌落数范围进行计数。 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时,由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将活菌和死菌计数在内,所 以统计的细菌数通常会比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数目偏大。 (3)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分离,进行平板划线法操作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即全程需要在酒 精灯火焰附近操作;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 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分散以便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无菌技术和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意在强化学生对实验室的微生物的培 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生物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1)某农业研究所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Bt 基因)导入棉花,筛选出 Bt 基因成 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 Bt 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 Bt 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 Bt 基因的整合位点)。 让这些含两个 Bt 基因抗虫的植株自交,后代含抗虫基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要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___________的环境,在营养方面最终 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细胞培养需在适宜的理化条件下进行,此外还需要 - 12 - 一定的气体环境,其中 CO2 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3)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实施的“无废弃 物农业”实际上遵循着___________原理。 【答案】 (1). 1 (2). 3/4 (3). 15/16 (4). 无菌无毒 (5). 血清(或血 浆) (6). 维持培养液的 pH (7). 物质循环再生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植株相当于是 Bt 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 Bt 基因;乙植株相当于是 Bt 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 1/2 含有 Bt 基因;丙植株相当于是 Bt 基因双杂合子,其 产生的配子中有 3/4 含有 Bt 基因。据此答题。 【详解】(1)甲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 Bt 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均含有抗虫基因;乙植株产 生的配子中有 1/2 含有 Bt 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中有 1-1/2×1/2=3/4 个体含有 Bt 基因;丙 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 3/4 含有 Bt 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中含有 Bt 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1-1/4×1/4=15/16。 (2)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要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在营养方面需在培养 基中加入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此外还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其中 CO2 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 液的 pH。 (3)“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点睛】本题结合基因所在位置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动物细胞培养及 生态工程相关知识点。 - 1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