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五月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五月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五月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保持恒定不变 B. 如果细胞核中核仁结构被破坏,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不会受影响 C. 动物细胞膜中脂质种类多于植物细胞膜,所以动物细胞膜的功能更复杂 D. 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同的细胞代谢强度不同,线粒体的数量也不同,同一细胞在代谢过程中线粒体的数量也会发生改变,A错误; B、如果细胞核中核仁结构被破坏,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都会受影响,B错误; C、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多样,动物细胞膜中脂质种类多于植物细胞膜,不能说动物细胞膜的功能更复杂,C错误; D、内质网膜向内与核膜、向外与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物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D。‎ ‎2.“引来繁华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 B. 适当喷洒α-萘乙酸可延长“繁华缀满枝”的时间 C. 适时打顶去心,可使植株多开花多结果 D. 乙烯和脱落酸可协同调节“瓜熟蒂落”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株生长,A错误;α-萘乙酸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跟生长素类似的功能,一定浓度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适时打顶去心,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现象,可使植株多开花多结果,C正确;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D正确。‎ ‎3.下列与生物学实验或调查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配制斐林试剂时加入氢氧化钠是为硫酸铜与还原糖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再换高倍镜 C. 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白化病等单基因遗传病 D.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鉴定还原糖时,需先将斐林试剂甲液NaOH与斐林试剂乙液CuSO4需混合使用,与还原糖反应的是Cu(OH)2,不需要提供碱性环境,A错误;‎ B、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由于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因此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B错误;‎ C、由于单基因遗传病遗传特征明显易于调查、统计和分析,因此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白化病等单基因遗传病,C正确;‎ D、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不同时间的实验结果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D错误。‎ 故选C。‎ ‎4.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③④⑤‎ B. 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⑤→②→⑥→①‎ C. 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D. 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有④⑤,而③进行的是减数分裂,A错误;‎ B、结合细胞中的染色体的颜色判断可知,①细胞的形成过程:④→③→②→①,B错误;‎ C、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的颜色判断可知,①细胞和②细胞可以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 D、图中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果的保鲜要求零下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B. 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 C. 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D.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果保鲜要求零上低温,A错误; B、水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 C、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减少植物的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积累,C正确; D、透气纱布包扎是为了防止厌氧性微生物的繁殖,D错。 故选C。‎ ‎6.下列关于 D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 的片段都有遗传效应,可控制生物的性状 B. DNA 的复制和转录都能在细胞质中进行 C. DNA 的基本骨架由 C、H、O、N、P 等元素组成 D. 连接磷酸与五碳糖的化学键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断裂 ‎【答案】B ‎【解析】‎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只占DNA分子的一部分,A错误; B、DNA的复制和转录都可以在细胞质(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B正确; C、DNA的基本骨架为外侧的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不含N元素,C错误; D、连接磷酸与五碳糖的化学键为磷酸二酯键,解旋酶作用的是氢键,D错误。 故选B。‎ ‎7.下列有关水对植物体生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水是植物体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料,许多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均有水的参与 B. 休眠的种子和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相对降低 C. 盛夏给大田喷雾(水),可减少或消除植物的“午休”现象 D. 各种细胞器与细胞核中的水分不会发生得失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还参与多种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A正确; B、休眠种子和越冬植物,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升高,B正确; C、“午休”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为防止过量失水,关闭气孔,所以喷雾可缓解该现象,C正确; D、如线粒体中上发生消耗水和产生水的过程,但二者并不等量,D错误。 故选D。‎ ‎8. 研究发现,有l%一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 HIV之前,体内存在3种名叫“阿尔法一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一防御素”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 高温和强酸强碱会使其功能丧失 B. 控制其合成的基因可能含A、U、C、G4种碱基 C. 一定含有C、H、O、N、P、S等元素 D. 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DNA决定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蛋白质都有自己的理化特性,如在高温和强酸强碱条件下空间结构破坏而变性失活,A正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含有的碱基有A、T、G、C四种, B错误;“阿尔法一防御素”是小分子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不一定含有S元素,C错误;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不同决定的,D错误。‎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B. 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D. 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有多种,但是每一种生物只能位于一个营养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A项错误;任何生态系统要正常运转都需要不断地输入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太阳,它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固定而输入到系统里,保存在有机物中,B项正确;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每种动物在食物网中的不同食物链上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所以每一种生物可以位于一个或几个营养级,D项错误。‎ ‎10.如图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内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 B. a、e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b、c所需的原料也相同 C.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 b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而e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生物的遗传信息除了储存在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还可以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中,A错误;‎ B、a、e过程分别是DNA复制和RNA逆转录,都是合成DNA,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b、c过程分别是DNA转录和RNA复制,都是合成RNA,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正确;‎ C、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着,表现型是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体现,这些都需要蛋白质作为基础,C正确;‎ D、b过程是DNA转录,合成RNA,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而e过程是RNA逆转录,形成DNA,需要逆转录酶催化,D正确,‎ 故选A。‎ ‎11.生命系统通过某种方式阻止某个反应或过程,以达到自我干预和自我保护的现象称为阻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环境中食物和空间对种群的增长有阻遏作用 B.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有阻遏作用 C. 正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偏离平衡的倾向有阻遏作用 D. 反馈调节对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或过低有阻遏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环境中食物和空间等环境阻力会对种群的增长有阻遏作用,A正确;‎ B、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对侧芽的生长有阻遏作用,B正确;‎ C、正反馈调节会加剧对生态系统偏离平衡的倾向,负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偏离平衡的倾向有阻遏作用,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应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使得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浓度不至于过高,所以反馈调节对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或过低有阻遏作用,D正确。‎ 故选C。‎ ‎12.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保证了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 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具有更广泛的变异性,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势 C. 受精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D. 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由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的两个染色体组组成的 ‎【答案】B ‎【解析】‎ 受精的实质是精子细胞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可以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受精作用中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受精作用过程中需要精卵细胞的相互识别和结合,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的两个染色体组组成,D正确。‎ ‎13.近期研究发现滤泡性辅助性 T 细胞(简称 TFH 细胞)存在于人体免疫系统内,它参与了机体免疫, 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B 淋巴细胞必须接受 TFH 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 生抗体;没有 TFH 细胞的辅助,B 淋巴细胞就会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FH 细胞、B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 B. TFH 细胞与 B 淋巴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与 B 淋巴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C. 参与 B 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有膜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D. TFH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中的核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B、TFH细胞与B淋巴细胞之间存在信号分子与受体(即糖蛋白)结合的过程,B正确; C、核糖体无膜结构,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 D、TEH细胞与效应T细胞的区别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信息是一样的,D错误。 故选B。‎ ‎14.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未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感到口渴,该考生体内发生的 变化是( )‎ A. 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 胰岛 B 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 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A错误; B、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 C、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错误; D、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D正确。 故选D。‎ ‎15.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抑制癌细胞的 DNA 复制,就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B.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C. 癌细胞的细胞膜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D. 细胞癌变后,细胞代谢强度增强,细胞周期变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癌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无限增长,则抑制DNA的复制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值,A正确;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后导致细胞的分裂失控,B正确; C、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C正确; D、细胞癌变后,细胞代谢强度增强,细胞周期变短,D错误。 故选D。‎ ‎16.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基因型 B. 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C.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D. 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其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其结果会产生多种基因型,A正确;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所以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与其他非等位基因之间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D正确。‎ ‎17.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 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C.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D.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答案】D ‎【解析】‎ ‎【详解】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并能指导蛋白质合成,A正确;‎ 通过基因工程,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从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B正确;‎ 由于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故感染后增殖出新的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C正确;‎ 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的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故选D。‎ ‎18.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物CO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 B. 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要产生NADPH D. 用18O标记C6H12O6,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产物CO2中的氧来源于葡萄糖和水,A错误;‎ B、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故无论是否进行无氧呼吸,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均等于生成的CO2,B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要产生NADH,C错误;‎ D、用18O标记C6H12O6,18O会进入产物二氧化碳中,水中的氧来自于氧气,故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D正确。‎ 故选D。‎ ‎19.某地因建高速公路将一个野兔种群分隔到公路两侧,成为两个种群。用A、a表示该种野兔的一对等位基因。公路建成后,随时间推移,东、西两侧野兔种群的A基因频率变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年)‎ A基因频率 分布 ‎0‎ ‎2‎ ‎4‎ ‎6‎ ‎8‎ ‎10‎ 东侧 ‎0.50‎ ‎0.63‎ ‎0.75‎ ‎0.90‎ ‎0.90‎ ‎0.90‎ 西侧 ‎0.50‎ ‎0.42‎ ‎0.31‎ ‎0.15‎ ‎0.10‎ ‎0.10‎ A. 10年间东西两侧野兔种群基因型频率也发生了改变 B. 10年后公路东西两侧野兔种群因A基因频率不同,从而形成了两个物种 C. 环境通过直接作用于野兔的基因型,引起A基因频率改变 D. 若10年后野兔种群A、a基因频率不再改变,东侧显性个体所占比例是西侧的9倍 ‎【答案】A ‎【解析】‎ ‎【详解】表格中看出10年间东西两侧野兔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由此推断东西两侧野兔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A正确;物种的形成是要出现生殖隔离,不是看种群基因频率变化,B错误;环境通过直接作用于野兔的表现型,引起A基因频率改变,C错误;表格中知道东侧a%为10%,隐性个体比例为a×a=10%×10%=1%,则显性个体比例为99%,同理西侧a%为90%,隐性个体比例为a×a=90%×90%=81%,则显性个体比例为19%,东侧显性个体所占比例是西侧的99/19倍,D错误;故选A。‎ ‎20.已知控制牛的有角(HA)和无角(HB)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公牛体内HA对HB为显性,母牛体内HB对HA为显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和杂合的无角母牛杂交,F1中公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 B. 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和杂合的无角母牛杂交,F1中母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1:3‎ C. 纯合有角公牛和纯合的有角母牛杂交,F1中公牛的表现型为有角,母牛的表现型为无角 D. 纯合有角公牛和纯合的无角母牛杂交,F1中公牛的表现型为有角,母牛的表现型为无角 ‎【答案】C ‎【解析】‎ 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HAHB)和杂合的无角母牛(HAHB)杂交,F1中公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HAHA+HAHB):无角(HBHB)=3:1,A项正确;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和杂合的无角母牛杂交,F1中母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HAHA):无角(HBHB+HAHB ‎) =1:3,B项正确;纯合有角公牛(HAHA)和纯合的有角母牛(HAHA)杂交,F1中公牛和母牛的表现型都是有角,C项错误;纯合有角公牛(HAHA)和纯合的无角母牛(HBHB)杂交,F1全为杂合(HAHB),公牛的表现型为有角,母牛的表现型为无角,D项正确。‎ ‎21.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下表是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 雌 雄 灰 白 Ⅰ ‎①灰 ‎②白 ‎5‎ ‎6‎ Ⅱ ‎③白 ‎④灰 ‎4‎ ‎6‎ Ⅲ ‎⑤灰 ‎⑥灰 ‎11‎ ‎0‎ Ⅳ ‎⑦白 ‎⑧白 ‎0‎ ‎9‎ 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认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请选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 A. 让①与⑥杂交,③与⑧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B. 让⑤与⑧杂交,⑥与⑦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C. 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D. 让③与⑥杂交,④与⑤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杂交组合Ⅰ、Ⅱ中的显性个体为杂合子,所以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如果①与④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②与③的后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如果①与④的后代全为灰鼠,②与③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 故选C。‎ ‎22.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单位为×103kJ·m-2·a-1)。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 5×10 kJ3·m-2·a-1‎ 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 在地震中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可能较大 D.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15.6%‎ ‎【答案】B ‎【解析】‎ ‎【详解】A、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2.1+0.25+0.05)×103-(14+2-9-4-0.5)×103=7.5×103-2.5×103=5×10 (kJ3·m-2·a-1),A正确;‎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与补偿输入的能量的总和,B错误;‎ C、结合对A选项的分析可知:图中地震以后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补偿输入的能量就越多,所以在地震中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可能较大,C正确;‎ D、由植食动物输入到肉食动物体内的能量=(2.1+5.1+0.05+0.25-5)×103=2.50×103(kJ3·m-2·a-1),由生产者输入到植食动物体内的能量=14×103(kJ3·m-2·a-1),所以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由植食动物输入到肉食动物体内的能量÷输入到植食动物体内的能量)×100%=[2.5×103÷(14×103+2×103)]×100%≈15.6%,D正确。‎ 故选B。‎ ‎23.呼吸熵(RQ)是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氧化分解时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下图是部分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时的呼吸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长期多食而肥胖的人,RQ值最接近于1‎ B. 与正常人相比,长期患糖尿病的人RQ值会增大 C. 叶肉细胞缺氧时的RQ值高于氧气充足时的RQ值 D. 脂肪因O含量低而C、H含量高,故其RQ值低于1‎ ‎【答案】B ‎【解析】‎ ‎【详解】长期多食而肥胖的人,其营养过剩,说明糖类过多,部分糖类转化为脂肪,此时主要由葡萄糖供能,RQ值最低为1,A正确;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的利用发生障碍,机体主要靠脂肪供能,因此RQ值在0.70左右,B错误;植物叶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氧气,RQ值非常高,而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RQ值为1,C正确;呼吸熵是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而脂肪中碳、氢比例高于葡萄糖,氧比例低于葡萄糖,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多于葡萄糖,因此呼吸熵更低,D正确。‎ ‎24.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 B.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 C. 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异常 D. 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 ‎【答案】D ‎【解析】‎ 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父亲患病,因此所生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凝血正常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HY×XhXh,儿子的基因型为XHXhY。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HY的精子和含Xh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即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精子异常,C错误;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人群中AA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不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D正确。‎ ‎25.将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在室温(‎‎25℃‎ ‎)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放入‎0℃‎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作为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发现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全身颤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组动物的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颤栗 B. 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小于对照组的产热量 C. 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 D. 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实验组动物处于‎0℃‎环境中,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骨骼肌颤栗以增加产热,A正确;‎ B. 小鼠是恒温动物,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等于对照组的产热量,B错误;‎ C. 实验组动物处于寒冷环境中,此时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C正确;‎ D. 据分析可知,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D正确。‎ ‎26.分泌蛋白Shh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Shh基因控制合成,固醇类复合物是该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分泌蛋白Shh合成后并没有生物活性,只有在切除C末端的一部分氨基酸后,剩下的N末端片段才有活性。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胆固醇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B. 分泌蛋白Shh发挥作用依赖于蛋白酶的修饰、加工 C. 固醇类复合物通过控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来影响分泌蛋白Shh的合成 D. 某患者体内缺乏分泌蛋白Shh可能与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关 ‎【答案】C ‎【解析】‎ 由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Shh基因控制合成的分泌蛋白Shh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固醇类复合物是该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可见,胆固醇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固醇类复合物通过调控转录过程来影响分泌蛋白Shh的合成,A正确,C错误;分泌蛋白Shh合成后并没有生物活性,只有在切除C末端的一部分氨基酸后,剩下的N末端片段才有活性,说明分泌蛋白Shh发挥作用依赖于蛋白酶的修饰、加工,B正确;某患者体内缺乏分泌蛋白Shh,可能与7号染色体上的Shh基因所在的片段缺失有关,即与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关,D正确。‎ ‎27.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值变大 B. 对某绿色植物进行遮光处理时,遮光后瞬间叶绿体中NADPH/NADP+的值变大 C.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值不变 D. 红细胞运输氧气功能受损后,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中CO2释放量/02吸收量不变 ‎【答案】B ‎【解析】‎ 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外界溶液浓度变小,两者的比值变大,A正确;. 对某绿色植物进行遮光处理时,光反应减弱,导致叶绿体中NADPH/NADP+的值变小,B错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不变,因此两者的比值不变,C正确;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且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红细胞运输氧气功能受损后,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中CO2释放量/O2吸收量不变,D正确。‎ ‎28.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与事实不符的是 A. 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温特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 C.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法,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 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过程中C的转移路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正确;‎ B、温特通过实验证明植物体内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起名叫生长素,但没有证明是吲哚乙酸(IAA),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一个将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链螺旋,让A与T配对,G与C配对,构建出了DNA模型,正确;‎ D、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正确。‎ 故选B。‎ ‎29.在探究植物激素对某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科学家检测到某一时期茎中生长素和乙烯两种激素的含量与茎段生长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b两个时刻,生长素含量及作用效果相同 B. 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C. 茎的伸长需要生长素和乙烯共同调节 D. 两种激素的合成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a、b两个时刻的生长素含量相同,但a点时能促进植物茎段的生长,b点时植物茎段基本不生长,因此作用效果不同,A错误;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如图中的M值)时,会促进植物茎段中乙烯的合成,可见,茎的伸长需要生长素和乙烯共同调节,B、C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D正确。‎ ‎30.纯种果蝇中,有两种杂交组白眼♂×红眼♀(正交),F1全为红眼;红眼♂×白眼♀(反交),F1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上述实验可判断白眼为隐性性状 B. 反交F1雌性个体的细胞内可能含有1、2或4条X染色体 C. 正交和反交的子代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D. 正交子代中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白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 B、反交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BX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含有1条X染色体,在正常体细胞中可含有2条X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4条X染色体,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子一代中雌性的基因型都是XBXb ‎,C正确; D、正交实验子代显性基因频率是2/3,反交实验子代中显性基因频率是1/3,D错误。 故选D。‎ ‎31.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和共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B. 延长光照时间可促进家禽产卵利用了物理信息 C. 害虫和天敌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生物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 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这是信息传递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这种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A。‎ ‎32.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了很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验。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是 A. 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B.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C. 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 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答案】D ‎【解析】‎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10%~20%,不会因食物链的延长而提高,A项错误;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是:化石燃料短时间内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B项错误;引进外来物种,如果导致生物入侵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其作用之一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D项正确。‎ ‎33.下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表明刺激a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c B. 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 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D. 丙表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只刺激a,c神经元产生了电位变化,即兴奋通过突触1由a传到了c,但是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以电信号传递,A错误;由于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错误;乙表示只刺激b,结果c没有产生电位变化;丙表示同时刺激a、b,结果c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与单独刺激a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b抑制了a向c传递兴奋,进而说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D正确。‎ ‎34.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IAA 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B. 甲为背光侧,IAA 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C. 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 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答案】C ‎【解析】‎ ‎【详解】A、IAA 先在尖端横向运输再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A错误; B、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细胞较长,甲为背光侧,IAA 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B错误; C、尖端是感光部位,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C正确; D、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不弯曲,但直立生长,D错误。 故选C。‎ ‎35.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阶段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细胞 特征 无血红蛋白,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 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分裂能力逐渐减弱 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 A. 不同基因在细胞发育不同时期选择性地表达 B. 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无关 C. 核糖体增多是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 D. 失去细胞核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基因在细胞发育不同时期选择性地表达,A正确;‎ B、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分析,细胞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有关,B错误;‎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车间,因此核糖体增多为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提供了前提条件,C正确;‎ D、失去细胞核为更多的血红蛋白提供了空间,更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D正确。‎ 故选B。‎ ‎36.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进行人类试管婴儿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采集到的成熟精子经获能处理后才具有受精能力 B. 经超数排卵处理后,从输卵管中取出已经成熟的卵细胞 C. 利用药物改善子宫内膜的机能,可提高胚胎的着床率 D. 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采集到的成熟精子经获能处理后才具有受精能力,A正确;‎ B、在输卵管中,是未成熟的卵母细胞,需体外培养成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结合,B错误;‎ C、利用药物改善子宫内膜的机能,可提高胚胎的着床率,C正确;‎ D、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D正确。‎ 故选B。‎ ‎37.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色。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下面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 )(不考虑基因突变)‎ A. 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 B. 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 C. 选择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 D. 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3∶1‎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Fl的基因组成为Ww,则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因为染色体已经发生了复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移向了两个细胞,这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 B、 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染色单体已经形成,不同的荧光点荧光都是两个,如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B正确;‎ C、基因分离定律形成的配子中糯性和非糯性的花粉的比例为1:1,故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C正确;‎ D、依据题干可知,Fl的基因组成为Ww,F2所有植株中非糯性(W_):糯性(ww)=3:1,但他们产生的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W:w的比例不是3∶1,D错误。‎ 故选D。‎ ‎38.山茶象甲用喙在山茶果皮上钻孔后将卵注入孔洞,只有在打通果皮的孔洞中孵出的幼虫才能取食到种子而成活。图1为日本南、北部地区的象甲。图2为日本不同纬度多个地区的象甲平均喙长和山茶平均果皮厚度。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 B. 图2中M区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高 C. 图2中P区数据采集自北部地区 D. 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1可以看出,南部山茶象甲的喙长于北部山茶象甲的喙,因此推测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A正确;分析图2可知,M区山茶平均果皮厚度大,在打通果皮的孔洞难度更大,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低,B错误;图2中P区果皮厚度小,山茶象甲喙短,数据应采集自北部地区,C正确;山茶象甲与山茶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39.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及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 和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都能使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 B. 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大大高于静脉注射者 C. 肠道中的葡萄糖能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 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是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口服葡萄糖可以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和静脉注射葡萄糖都能使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A正确; B、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大大高于静脉注射者,B正确; C、胰岛B细胞是内分泌腺,肠道中的葡萄糖不能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C错误; D、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是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40.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内分离得到的天然酶,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催化效率往往较低。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改造天然酶,已改进酶的功能。对这一改造过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①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 B. ②过程中受体菌应处理为感受态 C. ③过程筛选突变酶依赖于抗生素 D. 多次重复循环导致酶的定向进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A正确;‎ B、②过程中导入受体菌时,应用钙离子处理为感受态状态,B正确;‎ C、③过程筛选突变酶依赖于抗原-抗体杂交,C错误;‎ D、多次重复循环导致酶的定向进化,使酶的活性越来越高,D正确。‎ 故选C。‎ ‎41.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的方法来筛选出目标菌种,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刚果红染料,从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B. 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C. 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 D. 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 ‎【答案】A ‎【解析】‎ 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纤维素,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A错误;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呈碱性,从而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B正确;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C正确;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D正确。‎ ‎42.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寄生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胃肠道等局部组织感染。检验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其操作流程如图。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与伊红美蓝(EMB培养基的指示剂)反应,菌落呈黑色。下列对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测定前,滤杯、滤膜和滤瓶均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处理 B. 过滤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杂菌污染 C. 将过滤完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完成大肠杆菌的接种操作 D. EMB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只有大肠杆菌能正常生长并形成黑色菌落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热灭菌法适用于对滤杯、滤膜和滤瓶进行灭菌,防止杂菌的污染,A正确;‎ B、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杂菌污染,B正确;‎ C、由于过滤完后细菌粘附在滤膜上,将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可以将粘附的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C正确;‎ D、EMB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没有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D。‎ ‎43.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 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 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8‎ C. 雌、雄亲本产生的 X 配子中含白眼基因的比例相同 D. 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 的极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 BbXRXr,A正确;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4×1/2=3/8,B正确; C、雌性亲本产生的 X 配子中含白眼基因的比例为1/2,雄性亲本产生的 X 配子中含白眼基因的比例为1,C错误; D、白眼残翅雌蝇(bbXrXr)可形成基因型为 bXr的极体,D正确。 故选C。‎ ‎44.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 B. 凝胶珠拖尾现象(蝌蚪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注射器(或滴管)出口离液面太远 C. 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为乳白色,说明凝胶珠制作比较成功 D. 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 2~3 次,目的是洗去 CaCl2 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应该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使海藻酸钠缓慢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A错误; B、凝胶珠拖尾现象(蝌蚪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注射器(或滴管)出口离液面太近,B错误; C、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为淡黄色半透明状,说明凝胶珠制作比较成功,C错误; D、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 2~3 次,目的是洗去 CaCl2 溶液,D正确。 故选D。‎ ‎45.如图为 T2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 RNA 与 T2 噬菌体 DNA 及大肠杆菌 DNA 的 杂交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3H 尿嘧啶用以标记 RNA B. 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 RNA 为相应 DNA 的转录产物 C. 第 0 min 时,与 DNA 杂交的 RNA 来自 T2 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 D. 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 DNA 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尿嘧啶是RNA的原料之一,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 尿嘧啶用以标记 RNA,A正确; 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 RNA 为相应 DNA 的转录产物,可能是噬菌体DNA的转录产物,也可能是大肠杆菌DNA的转录产物,B正确; C、第 0 min 时,与 DNA 杂交的 RNA 来自 大肠杆菌的转录,百分比为100%,C错误; 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 DNA 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大肠杆菌转录产生的RNA越来越少,D正确。 故选C。‎ ‎4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 A~C 表示相关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 A 为氧气,全部释放到空气中 B. 该过程消耗的 NADP+来自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C. 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B 和 ATP 中 D. 图中 B 为 NADPH,外界CO2 浓度升高时,B 的含量暂时升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 A 为水光解产生的氧气,部分进入线粒体用于细胞呼吸,部分释放到空气中,A错误; B、该过程消耗的 NADP+来自叶绿体基质,B错误; C、B为NADPH,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B 和 ATP 中,C正确; D、图中 B 为 NADPH,外界 CO2 浓度升高时,三碳酸的合成加快,NADPH的消耗加快,B 的含量暂时下降,D错误。 故选C。‎ ‎47.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图所示,a、b、c表示现代工程技术,①、②、③表示其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是核移植技术,①反映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 若c是胚胎分割技术,③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定相同 C. ①②③中作为受体的动物品种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 D. 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②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a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则①反应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B、胚胎分割技术所得个体的基因型完全相同,但表现型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B错误;‎ C、①②③中作为供体的动物品种是珍惜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而受体只要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即可,不需要是珍惜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C错误;‎ D、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②为试管动物,这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D正确。‎ 故选D。‎ ‎48.将基因型为Aa的水稻均分4组,分别进行不同的遗传实验,;各组子代的Aa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第一组为连续自交 B. 第二组为连续随机交配 C. 第三组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D. 第四组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根据分析第一组为连续自交,第二组为连续随机交配,AB正确;‎ C、如果连续自交n代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Aa的频率=,则第2代Aa的频率=40%,第三代的频率=2/9,不符合第三组数据,C错误;‎ D、由于F1AA的频率=1/3,Aa的频率=2/3,所以A的频率=1/3,a频率=2/3,随机交配后Aa=2×1/3×2/3=4/9,AA=2/3×2/3=4/9,aa=1/3×1/3=1/9,aa被淘汰后,Aa=1/2;继续随机交配,A=3/4,a=1/4,则子代AA=3/4×3/4=9/16,Aa=2×1/4×3/4=6/16,aa==1/4×1/4=1/16,淘汰aa则Aa的频率=40%,符合第四组的数据,D正确。‎ 故选C。‎ ‎49.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提高果酒的产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以营造无氧环境 B. 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C. 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D. 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制作果酒时,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这样可以防止发酵液溢出,A错误;‎ B、进行果酒发酵时,选用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B正确;‎ C、改变通入气体种类(氧气或氮气),通入氧气,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通入氮气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进行酒精发酵,所以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C正确;‎ D、果酒的发酵温度是18~‎25℃‎,果醋的发酵温度是30~‎35℃‎,所以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D正确。‎ 故选A。‎ ‎50.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 B.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 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 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度是造成山地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海洋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的影响,A错误;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B错误;‎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为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 C正确;‎ D、B处为森林,森林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的影响,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51.植物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干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对这一影响因素 进行研究,实验在甲、乙两块实验田中进行。实验开始时,两块实验田土壤水分均充足,实验过程中 甲实验田保持土壤的水分条件适宜,乙实验田停止浇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列举两个对土壤干旱形成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干旱可能对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光合速率,这种影响始于第_____d;而在此之前,干旱对叶片光合速率产生影响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 ‎(3)叶片周围空气中的 CO2 浓度不变时,胞间 CO2 浓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程度)和 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假设干旱对酶的活性不会造成明显影响,推测第 2~4 d 内,胞间 CO2 浓度呈_____趋势;如果第4 d后,胞间CO2 浓度呈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是否干旱处理、处理时间 (2). 空气湿度(或降雨量) (3).‎ ‎ 温度(或土壤的初始含水量) (4). 4 (5). 干旱导致叶片气孔关闭,CO2 吸收量减少 (6). 下降 (7). 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肉细胞的光反应速率降低,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对胞间CO2 的利用量减少,而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基本不变 ‎【解析】‎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干旱处理、处理时间。列举两个对土壤干旱形成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空气湿度(或降雨量)、温度(或土壤的初始含水量)。‎ ‎(2)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天开始出现差异,因此这种影响始于第4d。气孔是水分子和CO2进出的通道,在此之前,干旱对叶片光合速率产生影响的原因最可能是干旱导致叶片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 ‎(3)叶片周围空气中的CO2浓度不变时,胞间CO2浓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程度)和 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假设干旱对酶的活性不会造成明显影响,推测第 2~4 d 内,干旱处理导致气孔开度减小,胞间CO2 浓度呈下降趋势。如果第 4 d 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肉细胞的光反应速率降低,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对胞间CO2的利用量减少,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基本不变,胞间CO2浓度呈上升趋势。‎ ‎52.目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迅速蔓延并已肆虐全球,研制疫苗是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疫苗研制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一代疫苗指的是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通过体外培养病毒,然后用灭 活的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它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疫苗;第二代疫苗又称为亚单位疫苗,是通过 基因工程原理获得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病原特异性结构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第三代疫苗是核酸疫 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 DNA 疫苗和 mRNA 疫苗,其中 DNA 疫苗是将编码某一抗原蛋白的基因作为 疫苗,注射到人体中,通过正常的人体生理活动产生抗原蛋白,诱导机体持续作出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1)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________,该清除过程有利于_______。‎ ‎(2)2019-nCoV 初次侵入人体后,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_(至少答出 2 种),这些免 疫细胞直接生活的人体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当 2019-nCoV 再次侵入时,___________会迅速增 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予以消灭。‎ ‎(3)今年 2 月份,国家卫健委介绍了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的五条技术路线。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 S 蛋白(2019-nCoV 的刺突蛋白)的基因装入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送入人体,在体内产生 S 蛋白,刺 ‎ 激人体产生抗体。腺病毒载体疫苗应属于第_____代疫苗。与第一代疫苗相比,基因疫苗的特点是____。‎ ‎(4)对鸡蛋过敏的人在注射某疫苗后会出现皮疹等过敏症状,该症状的反应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凋亡 (2). 维持生物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干扰 (3). 吞噬细胞、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浆细胞、效应 T 细胞 (4).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5). 记忆细胞 (6). 三 (7). 毒副作用更小特异性更强,免疫更持久,有效性更高 (8).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解析】‎ ‎【详解】(1)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没有内溶物的释放,没有炎症反应,该清除过程有利于维持生物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干扰。‎ ‎(2)2019-nCoV 初次侵入人体后,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浆细胞、效应T 细胞。这些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人体内环境主要是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病毒首次入侵,会产生部分记忆细胞,当2019-nCoV 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予以消灭。‎ ‎(3)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属于第三代疫苗。与第一代疫苗相比,基因疫苗的特点是毒副作用更小特异性更强,免疫更持久,有效性更高。‎ ‎(4)对鸡蛋过敏的人在注射某疫苗后会出现皮疹等过敏症状,该症状的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53.如图是距大陆同等距离的大小岛屿物种数目变化的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群落的_____。土壤中小动物的 丰富度采用_____调查。‎ ‎(2)岛屿上物种数目因受陆地迁入和岛屿上物种灭亡等影响而不断变化, 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的交点表示岛屿上物种数目达到_____。图示表明岛屿上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是_____;受此启发,增大自然保护区(陆地中 “岛”)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_________。‎ ‎(3)对甲、乙两个新迁入的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连续 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λ ‎ 值(λ=当年末种群 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表。‎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甲种群λ值 ‎2‎ ‎2‎ ‎2‎ ‎2‎ 乙种群λ值 ‎1.7‎ ‎2.3‎ ‎1.5‎ ‎0.3‎ 从表中可推知,甲种群 4 年来的数量增长曲线为_____型。若 N0 表示种群起始数量,Nt 表示 t 年末 种群数量,则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______。甲、乙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_____。‎ ‎(4)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意义是: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_____;从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意义是_____。‎ ‎【答案】 (1). 物种组成 (2). 取样器取样法 (3). 相对平衡 (4). 岛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物种数目越多 (5). 适当增大保护区的面积 (6). J (7). Nt=N0×2t (8). 竞争 (9). 能量利用率 (10). 稻花鱼捕食农业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解析】‎ ‎【详解】(1)不同群落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物种组成的不同,所以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 ‎(2)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的交点表示岛屿上物种数目达到相对平衡。图示表明岛屿上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是岛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物种数目越多;故可以通过适当增大保护区的面积增大自然保护区抵抗力稳定性。‎ ‎(3)从表中可推知,甲种群4年来λ=2,故其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若N0表示种群起始数量,Nt表示t年末种群数量,则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2t。随着时间的延长,甲种群数量逐渐增多,乙先增后减,二者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4)稻田养鱼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稻花鱼捕食农业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54.水稻有一个穗型突变体 T637,与特青相比,T637 穗簇生,植株矮化,粒型变小。回答下列问题.‎ ‎(1) 欲证 明T637发生的 变 异是基 因 突变而 不 是染色 体 变异, 最 简单的 方法 是_____。研究发现,该突变体只有一条 4 号染色体上某基因插入了一段 DNA 序列, 可确定此种变异类型为______,且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变异。‎ ‎(2)配制 4 种浓度梯度的 24-epiBL(24—表油菜素内酯)分别处理特青和 T637,发现二者的叶夹角均会随着 24-epiBL 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右 图可判断特青和 T637 对不同浓度 24-epiBL 的敏感程度,确认____为 油菜素内酯敏感型突变体。‎ ‎(3)若将某种抗虫基因导入 T637 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将此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成完整 植株。为确定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 4 号染色体上,最简单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只考虑粒型及抗虫性状,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2∶1∶1,则抗虫基因整合到 了 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不位于一条 4 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__________=3∶1,则抗虫基因整合到了 4 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 位于一条 4 号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中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9∶3∶3∶1,则_____。‎ ‎【答案】 (1). 取 T637 的分生组织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2). 基因突变 (3). 显性 (4). T637 (5). 让导入抗虫基因后的 T637 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6). 粒型变小、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 (7). 抗虫基因未整合到 4 号染色体上 ‎【解析】‎ ‎【详解】(1)欲证明“T‎637”‎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最简单的方法是取“T‎637”‎ 的细胞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若突变体只有一条4号染色体L基因的第4外显子上有一段序列插入,则可确定此种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由于突变性状在亲代就表现出来,说明为显性突变。 (2)配制4种浓度梯度的24-epiBL(24-表油菜素内酯)分别处理“TQ”和“T‎637”‎,发现二者的叶夹角均会随着24-epiB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图可判断“TQ”和“T‎637”‎对不同浓度24-epiBL的敏感程度,确认T‎637”‎为油菜素内酯敏感型突变体。 (3)若将一个抗虫基因导入“T‎637”‎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将此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长成完整植株。为确定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4号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杂交方案为:让导入抗虫基因后的“T‎637”‎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抗虫基因整合到了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不位于一条4号染色体上,则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2:1:1。 ②若抗虫基因整合到了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位于一条4号染色体上,则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3:1 ③若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9:3:3:1,则抗虫基因未整合到4号染色体上。‎ ‎55.γ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白方腐乳在前发酵、盐腌和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为寻找生产富含GABA腐乳的工艺奠定基础。实验步骤如下:‎ ‎① 豆腐白坯表面接种毛霉孢子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48 h,获得毛坯。② 将毛坯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盐腌5天。③ 腌制后加入卤汤,置于‎28 ℃‎恒温箱中后发酵90天。④ 分别采集各时段的腐乳坯样品,测定GABA含量,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通常含水量为______左右的豆腐适合制作腐乳;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______℃。‎ ‎(2)前发酵过程中,毛坯的GAB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毛霉产生的______促进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 ‎(3)步骤②中,加盐腌制的正确操作是______。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豆腐中的水分 ‎ 渗出,部分GABA会______而导致测定值减小。‎ ‎(4)后发酵所加的卤汤中,具有抑菌防腐和调味的成分主要有______。此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继续发挥作用,后发酵______天后的白方腐乳出厂销售比较适宜。‎ ‎【答案】 (1). 70% (2). 15~18 (3). 蛋白酶 (4). 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 随水流失 (6). 香辛料和料酒 (7). 蛋白酶 (8). 60‎ ‎【解析】‎ ‎【详解】(1)做腐乳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且容易腐败变质。制作腐乳时主要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2)前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促进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使得毛坯的GABA含量明显升高。‎ ‎(3)步骤②中,加盐腌制的正确操作是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食盐也会抑制毛霉生长,酶的活性降低;②豆腐中的水分渗出,部分GABA会溶解于水而导致测定值减小。‎ ‎(4)卤汤是由料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料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此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显示,在60d以后,GABA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此时出厂销售白方腐乳比较适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