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第3讲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作业
1.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中只有DNA,没有RNA B.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C.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需氧呼吸 D.蓝细菌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需氧呼吸过程,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都有拟核和核糖体 解析:选C。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存在复杂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等;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含需氧呼吸的酶,能进行需氧呼吸;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无拟核。 2.下列关于质膜中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B.膜蛋白在膜中比磷脂更容易移动 C.膜蛋白与质膜的选择透性有关 D.有些膜蛋白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解析:选B。膜中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一样也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A正确;膜蛋白的移动没有磷脂那么容易,B错误;膜蛋白与质膜的选择透性密切相关,C正确;有些膜蛋白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D正确。 3.(2020·杭州四校联考)裙带菜与肺炎双球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有无(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 解析:选D。裙带菜是真核生物,肺炎双球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 4.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亲水的,导致它只分布在膜的一侧 B.有些光面内质网上可以合成质膜的部分成分 C.脂双层的形成是由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D.此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膜亚显微结构 解析:选B。①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所以它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A 错误;有些光面内质网上可以合成质膜的部分成分,B正确;脂双层的形成不是由③(胆固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而是由②(磷脂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C错误;此图为物理模型,不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膜亚显微结构,D错误。 5.(2020·宁波月考)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橙黄色油脂颗粒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D.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解析:选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叶绿体,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花生子叶细胞经苏丹Ⅲ染色,在高倍镜下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橙黄色的油脂颗粒清晰可见;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影响实验效果的观察;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6.(2020·浙江嘉兴高三模拟)质膜是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界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质膜呈两条细线 B.质膜中磷脂的理化性质决定了脂双层的形成 C.蛋白质的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决定了其在膜中的分布 D.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变形虫的胞吞摄食现象 解析:选A。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质膜的结构的,A错误。磷脂分子是一个长的分子,其“头”部是磷酸根残基,故是亲水的,尾部是长的烃链,故是不亲水的(亲脂),双层膜在水中两面均接触水,若其形成单层膜则不亲水的一面要与水接触,这是不利的。形成双层膜后,内部为两层分子的亲脂基团,外部则是亲水基团,故会形成脂双层,B正确。蛋白质的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决定了其在膜中的分布,C正确。变形虫的胞吞摄食现象,依靠膜的流动性,D正确。 7.(2020·绍兴模拟)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的活动中,将玉米籽粒分成两组进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沸水处理的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组的实验材料 B.红墨水染色后要用水洗去浮色 C.观察指标是籽粒中胚的颜色 D.细胞选择吸收了红墨水而呈现红色 解析:选D。沸水处理的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组的实验材料,正常的玉米籽粒作为实验组的实验材料,A正确;红墨水染色后要用水洗去浮色,便于观察,B正确;观察指标是籽粒中胚的颜色,沸水处理的玉米籽粒胚呈红色,而正常的玉米籽粒胚没有被染色, C正确;胚细胞是活细胞,由于质膜具有选择透性,不允许大分子的红墨水进入细胞,沸水处理的玉米籽粒胚失去活性,可染上颜色,D错误。 8.下列有关肝细胞的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 B.电子传递链有关的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 C.构成质膜的脂质有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镶嵌贯穿在脂双层上 D.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仍有生物活性 解析:选C。光面内质网的功能比较独特,例如人肝脏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含有氧化酒精的酶,A正确;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故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和合成ATP的酶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B正确;蛋白质镶嵌贯穿在脂双层上,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C错误;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仍有生物活性,例如载体,D正确。 9.下面有关真核、原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而原核细胞都没有细胞核 B.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原核细胞也有一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真核细胞都可以进行需氧呼吸,而原核细胞也有一些可以进行需氧呼吸 D.真核细胞质膜上都不含光合色素,而蓝细菌的质膜中含有光合色素 解析:选D。原核细胞都没有细胞核,绝大多数真核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只有含叶绿体的植物细胞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细菌,B错误;只有含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才可以进行需氧呼吸,此外原核细胞也有一些可以进行需氧呼吸,如硝化细菌,C错误。 10.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施万和菲尔肖共同建立的 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能说明技术对科学发展有促进作用 解析:选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结构上的统一性,A正确;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并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B错误;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施万和菲尔肖共同建立的,C正确;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说明技术对科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正确。 11.下列关于动物质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表面,磷脂分子自然会形成脂双层,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B.细胞融合、胞吞、胞吐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C.质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移动的,但没有磷脂那样容易 D.ATP为甘油、脂肪酸分子通过质膜提供能量 解析:选D。质膜中磷脂分子自然会形成脂双层,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A正确;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融合、胞吞、胞吐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质膜上磷脂分子运动能力比蛋白质的运动能力强,C正确;甘油、脂肪酸分子通过质膜的方式是扩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D错误。 12.如图为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①的一侧为质膜的外侧 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②是构成质膜的基本支架 D.质膜的选择透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解析:选D。质膜的选择透性主要与载体蛋白有关,图示中①为糖蛋白,不是载体蛋白。 13.研究人员对取自5种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戊)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被膜 叶绿素 叶绿体 质膜 细胞质 细胞壁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戊 × × × √ √ √ (1)________最可能取自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最可能取自动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最可能是原核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结构,要抓住最关键的结构来进行判定:①根据核被膜的有无,可以断定甲、乙、丙属于真核细胞,丁、戊属于原核细胞;②根据细胞壁的有无,可以断定丙属于动物细胞;③结合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甲属于植物细胞,因为甲有叶绿体,可能是植物的叶肉细胞,乙没有叶绿体,可能是植物其他部位的细胞,也可能是真菌细胞。 答案:(1)甲 有核被膜、细胞壁和叶绿体 (2)丙 有核被膜、无细胞壁和叶绿体 (3)丁、戊 无核被膜 14.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B]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3)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构。 (5)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____(填“M”或“N”)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细胞膜由脂双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于脂双层,膜外侧有糖萼。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 答案:(1)蛋白质 氨基酸 D 脂双层 (2)E 糖蛋白 (3)流动 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可以运动的 (4)蛋白质 (5)M 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6)流动镶嵌模型 15.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时,细胞的结构会遭到损伤而使膜的透性增加,结果是细胞内含物会不同程度地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 溶解于蒸馏水中、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质膜的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 ①实验材料:小麦幼苗。 ②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60株,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6只烧杯,分别加入20 mL蒸馏水,并编号为1、2、3、4、5、6号;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去除烧杯中的幼苗。将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用电导仪测量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实验步骤: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气中的CO2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带来实验误差。在实验的设计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幼苗上的各种杂质影响电导仪的测量结果 (2)将60株小麦幼苗均分成3组,每组20株,分别置于1、2、3号烧杯中,4、5、6号烧杯中不放幼苗作为空白对照 2、5号烧杯置于室温下,3、6号烧杯置于热水浴中 (3)探究不同温度对细胞结构的伤害程度(或对膜的透性大小的影响) (4)膜的透性(或外界溶液的电导度) (5)每一个温度下都设置了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