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 5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 1,2,7,8,9,15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3,4,5,6,10,13 3.综合考查 11,12,14 1.某地区常年栖息着 30 余万只不同种类的鸟,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 势,数量达 10 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 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 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 招引 20 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D ) 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解析:随着灰椋鸟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增强。由于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 天敌,因此农林害虫大幅度减少。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植物和鸟的种 类必然减少。 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 费者 B.分解者一定是每一条食物链的终点 C.分解者都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例如蚯蚓等动物能将植物遗体残枝枯叶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 机环境,属于分解者;所以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利用氧 化氨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3.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 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 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解析: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 增强;甲引进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 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因为甲的引进已 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 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 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其生存环境包括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 4.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 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 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D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 解析: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 所以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也不能说明人与野生动物 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更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 帮助,A、B、C 错;他们到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表明保护区内食物资 源不足,为了获得食物而破坏农作物,从而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 大,种内斗争增强。 5.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和野羊被大量捕杀后,最先受害的是 ( D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 解析:野兔和野羊为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的直接食物。当野兔和 野羊被大量捕杀后,数量大量减少,次级消费者的食物来源短缺,因此 次级消费者最先受害,数量减少。 6.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C ) A.第二营养级 B.三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 解析: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 二营养级,所以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 级。 7.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 )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 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 B.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 C.大部分动物都是消费者,但也可能是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解析: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还有可能是其他自养生物,比如硝化 细菌。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一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解析: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营养级的高低与 生物的体型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细菌属于生产者或消费者。 10.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 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B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解析:大量捕捉蛙以后,害虫失去了天敌,所以害虫数量会迅速增加;蛙 减少以后,蛇的数量不会变化很大,因为蛇有蛙和鼠两个食物来源,但 鼠的数量会因蛇的大量捕食而减少。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 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 8 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 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 有分解者 D.蛇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 解析:由于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占有的营养级不同,所以食物链 才交错连接成食物网;该食物网由 8 条食物链组成,食虫鸟与蛙都捕食 食草昆虫,属于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不但有生产者、消费 者、分解者这些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蛇在不同的食物 链中分别属于三、四、五营养级。 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 确的是( D ) 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 组成生态系统 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 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 解析: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生物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 只能组成一条食物链,即树→虫→鸟;“鸟”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三营 养级、次级消费者;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 都属于分解者。 1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草属于 ,食虫鸟属于 。 (2)该生态系统中,昆虫与食虫鸟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3)图中的成分构成的食物链是 。 (4)若食虫鸟大量死亡,则昆虫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 A.先增加后减少 B.一直增加 C.一直减少 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草属于生产者,食虫鸟属于次级 消费者。 (2)该生态系统中,昆虫与食虫鸟之间是捕食关系。 (3)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 是指向捕食者,图中的成分构成的食物链是草→昆虫→食虫鸟。 (4)食虫鸟是昆虫的天敌,若食虫鸟大量死亡,则昆虫的数量先增加,最 后还会因为食物空间等环境资源的限制数量减少。 答案:(1)生产者 消费者 (2)捕食 (3)草→昆虫→食虫鸟 (4)A 14.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 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 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 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 (3)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 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 (4)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 解析:(1)根据题干得知: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同时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可 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3)水草腐烂后,分解者将其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之后被生产 者吸收,因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 (4)在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 级。由于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所以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动 物既含有初级消费者(捕食浮游植物),又含有次级消费者(捕食浮游动 物),分析图可知: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既为初级消费 者,又为次级消费者。 答案:(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浮游生物类 (4)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15.探究课题:证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分解者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 探究准备:等大的玻璃瓶四个、清水、河泥、生长状况和大小均相同的 金鱼若干条、生长状况和大小相同的金鱼藻若干。 探究步骤:①取玻璃瓶,分别编号为 1、2、3、4。 ②分别对 4 个玻璃瓶做以下处理: ③观察四个玻璃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 结果讨论: (1)1 号和 2 号相比,哪一瓶中金鱼存活时间长? ,原 因是 。 (2)1 号和 4 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备成分? (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应如何改进实验? 。 (3)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原因是 。 (4)本实验的结论是 。 解析:(1)1 号玻璃瓶与 2 号玻璃瓶的不同之处是光照的有无, 2 号玻璃 瓶缺少光照,金鱼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金鱼会因 O2 不足而死亡,故 1 号 玻璃瓶中金鱼存活时间长。 (2)1、4 号的自变量应是分解者的有、无,图中 1 号玻璃瓶与 4 号玻璃 瓶的不同之处为河泥的有无,若要证明分解者的不可缺少,4 号玻璃瓶 可加入灭菌处理后的河泥。 (3)与其他 3 个玻璃瓶相比,1 号玻璃瓶中含有金鱼藻(生产者)、金鱼 (消费者)、河泥(分解者),同时还有光照(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样 生态系统的成分齐全,金鱼的存活时间最长。 (4)对比 4 个玻璃瓶可知,不同的条件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分解者,由此即可得出本实验的结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生产者、分解者缺一不可。 答案:(1)1 号 2 号玻璃瓶中金鱼藻因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 造 O2 (2)不能 4 号玻璃瓶中应加入经过灭菌后的河泥 (3)1 号玻璃 瓶 1 号玻璃瓶中生态系统成分齐全,能维持较长时间 (4)在一个生 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缺一不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