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学案 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及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杂交实验过程 图5-15-1 (2)实验结果分析 ①F1全为黄色圆粒,表明粒色中黄色是显性,粒形中圆粒是显性。 ②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 。 ③F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 。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 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 彼此分离, 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配子结合方式为 种。 (2)遗传图解 图5-15-2 3.设计测交方案及验证——演绎和推理 (1)方法: 实验。 (2)遗传图解 图5-15-3 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 (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是互不干扰的。 (2)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图5-15-4 正误辨析 (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以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 ( ) (2)F1(基因型为YyRr)产生基因组成为YR的雌配子和基因组成为YR的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 ) (3)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 )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 (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重组类型个体在F2中一定占3/8。 ( ) 教材拓展 1.孟德尔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正交和反交进行实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一致说明什么?从数学角度看,9∶3∶3∶1与3∶1能否建立联系?F2中重组类型及其所占比例是多少?如果将亲本的杂交实验改为P:纯合黄色皱粒×纯合绿色圆粒,则F1、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上述实验相同吗? 2.配子的随机结合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吗?请联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原因进行分析。 1.用分离定律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F2 1YY(黄) 2Yy(黄) 1yy(绿) 1RR (圆) 1YYRR (黄圆) 2YyRR (黄圆) 1yyRR (绿圆) 2Rr (圆) 2YYRr (黄圆) 4YyRr (黄圆) 2yyRr (绿圆) 1rr (皱) 1YYrr (黄皱) 2Yyrr (黄皱) 1yyrr (绿皱) 2.实验结论 (1)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F2中黄∶绿=3∶1,圆∶皱=3∶1,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3)F2中纯合子占1/4,杂合子占3/4。 (4)F2中黄色圆粒纯合子占1/16,但在黄色圆粒中纯合子占1/9,注意二者的范围不同。 3.应用分析 (1)F2的4种表现型中,把握住相关基因组合A_B_∶A_bb∶aaB_∶aabb=9∶3∶3∶1。 (2)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并不都是(3+3)/16。 ①当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3+3)/16。②当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 不要机械地认为只有一种亲本组合方式,重组性状所占比例只能是(3+3)/16。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适用条件 (1)细胞学基础: 图5-15-5 (2)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而不是受精作用时。 图5-15-6 (3)适用条件: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③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5-15-6中的A与d。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也称为非等位基因,它们是不能自由组合的,如图5-15-6中的A与B、a与b。 命题角度1 考查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析 1.[2018·漳州模拟] 下列有关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 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 C.F1产生的YR雌配子和YR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 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雄配子和4种雌配子自由结合 2.利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其中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现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5-15-7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5-15-7 A.实验中所用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 B.子代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1/4 C.子代中自交能产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3/4 D.让子代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易错提醒 对自由组合定律理解的3个易错点 (1)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时。 (2)自由组合强调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也称为非等位基因,但它们是不能自由组合的。 (3)不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为两对等位基因不管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单独研究时都符合分离定律,都会出现3∶1或1∶1这些比例,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也就没法证明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命题角度2 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3.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性性状 均为显性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应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2018·江西南昌三模] 甲和乙都是某种开两性花的植物,甲、乙体细胞中的有关基因组成如图5-15-8。要通过一代杂交达成目标,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 图5-15-8 A.甲、乙杂交,验证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乙自交,验证A、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甲自交,验证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甲、乙杂交,验证A、a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技法提炼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常用方法 ①测交法:双杂合子F1×隐性纯合子,后代F2中双显性∶前显后隐∶前隐后显∶双隐性=1∶1∶1∶1。 ②自交法:双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中双显性∶前显后隐∶前隐后显∶双隐性=9∶3∶3∶1。 命题角度3 非等位基因的位置分析 5.[2018·河南南阳模拟] 某二倍体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基因为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再用所得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6.豌豆的腋生花对顶生花(花的位置性状)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每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甲:顶生红花高茎(aaBBDD),乙:腋生白花高茎(AAbbDD),丙:腋生红花矮茎(AABBdd)。为确定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设计杂交组合:甲×乙,乙×丙分别得到F1,再让F1自交。统计发现两个杂交组合的F2 均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由此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为什么? 。 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及方法 1.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方法——分解组合法 (1)基本原理:由于任何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任何一对等位基因,其遗传时总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最后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 (2)分解组合法解题步骤 ①分解: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 ②组合:将用分离定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相加或相乘)进行组合。 (3)常见题型分析 ①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具多对等位 基因的个体 解答方法 举例: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 配子种类数为 Aa Bb Cc 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 ↓ ↓ 2 × 2 × 2=8(种) 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 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产生ABC配子的概率为1/2(A)×1/2(B)×1/2(C)=1/8 ②配子间的结合方式问题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求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种类数。 a.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产生8种配子,AaBbCC产生4种配子。 b.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时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③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 1/2(Aa)×1/2(BB)×1/4(cc)=1/16 ④表现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AabbCc,求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3A_∶1aa)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1Bb∶1bb)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3C_∶1cc) 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A_bbcc所对应表现型出现的概率 3/4(A_)×1/2(bb)×1/4(cc)=3/32 AaBbCc×AabbCc,求子代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基因型) 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1-(A_B_C_+A_bbC_),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1-(AaBbCc+AabbCc) 概率 2.“逆向组合法”推断亲本基因型 (1)方法:将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 (2)题型示例 ①9∶3∶3∶1⇒(3∶1)(3∶1)⇒(Aa×Aa)(Bb×Bb); ②1∶1∶1∶1⇒(1∶1)(1∶1)⇒(Aa×aa)(Bb×bb); ③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 ④3∶1⇒(3∶1)×1⇒(Aa×Aa)(BB×__)或(Aa×Aa)(bb×bb)或(AA×__)(Bb×Bb)或(aa×aa)(Bb×Bb)。 命题角度1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1.某植物的花色有黄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叶形有圆形和椭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亲本黄花圆形叶植株与黄花椭圆形叶植株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5-15-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5-15-9 A.花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叶形中的显性性状不能确定 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只考虑花色这一对相对性状,F1黄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1∶3 D.F1中与叶形有关的基因型只有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 2.番茄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二室果对多室果为显性,长蔓对短蔓为显性,三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红果、二室、短蔓和黄果、多室、长蔓的两个纯合品系,将其杂交种植得F1和F2,则在F2中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及红果、多室、长蔓中纯合子的比例分别是 ( ) A.9/64、1/9 B.9/64、1/64 C.3/64、1/3 D.3/64、1/64 题后归纳 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自由组合的计算 等位 基因 对数 F1配子 F1配子可 能组合数 F2基因型 F2表现型 种类 比例 种类 比例 种类 比例 1 2 1∶1 4 3 1∶2∶1 2 3∶1 2 22 (1∶1)2 42 32 (1∶2∶1)2 22 (3∶1)2 3 23 (1∶1)3 43 33 (1∶2∶1)3 23 (3∶1)3 n 2n (1∶1)n 4n 3n (1∶2∶1)n 2n (3∶1)n 命题角度2 从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的角度考查 3.[2018·长沙模拟] 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4.已知玉米果皮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黄色甜味糯性的玉米与白色非甜味非糯性的玉米杂交,F1只有两种表现型,分别是黄色非甜味糯性和黄色非甜味非糯性。 (1)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2)若仅考虑果皮颜色和口感(糯性与非糯性),F1中的两种表现型的个体杂交,所得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F1的个体约占 。若仅考虑果皮颜色和味道,现有两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味∶黄色甜味=3∶1,则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 。 真题·预测 1.[2015·海南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2.[2016·全国卷Ⅱ]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图5-15-10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3.[2018·全国卷Ⅰ] 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 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2无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 ,判断依据是 。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 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 (填“显性”或“隐性”)。 1.图5-15-11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5-15-11 A.甲、乙、 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图丙、图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阶段 2.豌豆花的位置有腋生(A)、顶生(a),豆荚颜色有绿色(B)、黄色(b),这两对相对性状均为完全显性,现有若干纯合的腋生黄豆荚(甲)、顶生绿豆荚(乙)、顶生黄豆荚(丙)种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只研究腋生和顶生这一对相对性状,让甲和乙杂交产生F1,F1全为腋生豌豆,F1自交产生F2。F2中既出现腋生豌豆,又出现了顶生豌豆,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为了确定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①实验的思路,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考点一 【知识梳理】 1.(1)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2)②重新组合 ③9∶3∶3∶1 2.(1)①两对遗传因子 ②每对遗传因子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③YR∶Yr∶yR∶yr=1∶1∶1∶1 ④随机 16 (2)yr YyRr Y_rr 绿圆 3.(1)测交 (2)yyrr 1∶1∶1∶1 4.(1)分离和组合 (2)彼此分离 自由组合 5.豌豆 统计学 假说—演绎 正误辨析 (1)√ (2)× (3)× (4)× (5)× [解析] (1)若A_B_ 、A_bb、aaB_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若A_bb、aaB_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2)F1产生的雄配子多于雌配子,因此YR雌配子数量少于YR雄配子数量。 (3)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 (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其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如:AABB 与aabb 或 AAbb 与 aaBB,前者重组类型个体在F2中占3/8;后者重组类型个体在F2中占5/8。 教材拓展 1.用正交和反交实验是为了证明性状的遗传是否和母本有关(排除细胞质遗传)。正、反交实验结果一致说明后代的性状与哪个亲本作母本无关。(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F2重组类型(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占6/16。F1和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与课本中实验相同,但F2中重组类型是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共占F2个体的10/16。 2.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所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并不是指配子的随机结合。 【对点训练】 1.B [解析]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表现型为4种;F1产生的4种雄配子基因组成分别是YR、yr、Yr和yR,比例为1∶1∶1∶1;F1产生基因组成为YR的雌配子数量比基因组成为YR的雄配子数量少;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D [解析] 亲本黄色圆粒豌豆(Y_R_)和绿色圆粒豌豆(yyR_)杂交,分析其子代性状,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可推知亲本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应为YyRr,绿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子代重组类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黄色皱粒(Yyrr)占1/2×1/4=1/8,绿色皱粒(yyrr)占1/2×1/4=1/8,两者之和为1/4。自交能产生性状分离的是杂合子,子代中纯合子有yyRR和yyrr,其中yyRR占1/2×1/4=1/8,yyrr占1/2×1/4=1/8,两者之和为1/4, 则子代中杂合子占1-1/4=3/4。子代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1/3YyRR和2/3YyRr,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两者杂交所得后代应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 3.B [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故选②×④或③×④。 4.B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要验证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先将甲(DD)与乙(dd)杂交获得子一代(Dd),再将子一代与乙测交或将子一代自交,A错误;甲自交、乙自交或甲和乙杂交都可以验证A、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甲的基因组成中,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验证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甲、乙杂交,可以验证A、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是不能验证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也不能验证A、a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5.A [解析] 从F1的测交结果可以推测出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分别是ABD、ABd、abD、abd,基因A、B始终在一起,基因a、b始终在一起,说明基因A、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D和d在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6.不合理 该方案只能确定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b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不能确定A、a和D、d的位置关系 [解析] 甲×乙,即aaBBDD×AAbbDD→F1:AaBbDD,AaBbDD自交后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可说明A、a和B、b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a 和B、b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理可说明B、b和D、d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b和D、d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综上可知,A、a和D、d基因的位置关系并不可知。 考点二 【对点训练】 1.C [解析] 两亲本均为黄花,后代出现了白花,说明黄花为显性性状;亲本圆形叶植株和椭圆形叶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圆形叶∶椭圆形叶=1∶1,故叶形中的显性性状不能确定,A正确;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只考虑花色这一对相对性状,F1黄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1∶2,C错误;F1中与叶形有关的基因型只有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无显性纯合子,D正确。 2.A [解析] 假设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C、c表示,亲本为AABBcc与aabbCC,F1为AaBbCc,F2中A_∶aa=3∶1,B_∶bb=3∶1,C_∶cc=3∶1,所以F2中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是3/4×1/4×3/4=9/64;在F2的每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中的纯合子占1/3,故红果、多室、长蔓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1/3=1/9。 3.C [解析] 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其中圆粒∶皱粒=3∶1,这说明F1中控制籽粒形状的基因组成为Rr,故亲本中控制籽粒形状的基因组成为RR、rr,据此排除B、D项。A项中亲本杂交产生的F1自交,后代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A项被排除。 4.(1)AAddgg、aaDDGg (2)1/4 AADd×aaDd、AADd×AaDd [解析] (1)黄色甜味糯性(A_ddgg)的玉米与白色非甜味非糯性(aaD_G_)的玉米杂交,F1表现型均为黄色非甜味,而糯性与非糯性同时出现,由此可知亲代基因型为AAddgg、aaDDGg。(2)仅考虑果皮颜色和口感(糯性与非糯性),F1中的两种表现型的个体,基因型分别为AaGg、Aagg,其杂交子代中,与前者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3/4×1/2=3/8,与后者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也占3/8,所以所得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F1 的个体约占1-3/8-3/8=1/4。若仅考虑果皮颜色和味道,现有两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味∶黄色甜味=3∶1,两种性状分别分析,果皮的颜色:子代均为黄色,推知亲代基因型组合可能有AA ×aa、AA×Aa、AA×AA ;味道: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非甜∶甜=3∶1,可推知亲代基因型组合为Dd×Dd ,又因为亲本为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以杂交组合有AADd×aaDd、AADd×AaDd。 【五年真题】 1.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理解。融合遗传是指遗传过程中,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物质融合在一起,不能分开的遗传类型。孟德尔分离定律认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遗传因子是彼此独立的,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所以孟德尔定律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项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B项错误。AaBbCcDd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4种基因型,C项错误。AaBbCc个体测交,即与aabbcc个体交配,后代基因型有23=8种,D项正确。 2.(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解析] (1)由实验1可知,有毛对无毛为显性;由实验3可知,有毛对无毛、黄肉对白肉为显性。(2)由实验3可知,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为DDff,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ddFF,由实验1或2可知,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3)基因型为ddFf的无毛黄肉植株自交,后代中只出现两种表现型:3/4ddF_(无毛黄肉)、1/4ddff(无毛白肉)。 (4)基因型为DDff与ddFF的个体杂交,F1的基因型为DdFf,F1自交,F2中出现D_F_(有毛黄肉)、D_ff(有毛白肉)、ddF_(无毛黄肉)、ddff(无毛白肉),它们之间的比例为9∶3∶3∶1。(5)ddFf×ddFF→1/2ddFf、1/2ddFF。 3.(1)不能 无眼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3)8 隐性 [解析] (1)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有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一半有眼一半无眼,且在雌雄个体中有眼与无眼的比例相等。无论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都会出现这种结果。故不能确定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用D、d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可以推知无眼是显性性状。假设无眼为隐性性状,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dXd,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DY,那么,后代雌果蝇应全为有眼,雄果蝇应全为无眼,与实验结果不相符合,若无眼为显性性状,则与实验结果相符。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用D、d表示)位于常染色体上,为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可以取F1无眼雌雄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无眼为显性,则后代果蝇中无眼∶有眼=3∶1;若无眼为隐性,则后代果蝇均表现为无眼。 (3)根据题干信息,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B、b)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A、a)位于3号染色体上,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D、d) 位于4号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Dd,F1个体间相互交配后,F2有2×2×2=8(种)表现型。根据表格中数据比例可知,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则可推知,F2中黑檀体占1/4,长翅占3/4,当F2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F2中无眼占1/4。故可知无眼为隐性性状。 【2020预测】 1.A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两图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丙、丁两图中,Y(y)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丁的基因型是DdYyrr,Y(y)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丁个体自交后代最多会出现4种表现型,B错误。图丙中两对等位基因Y(y)与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图丁中Y(y)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不能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假说—演绎法的验证阶段是测交实验,不是自交实验,D错误。 2.(1)性状分离 F1腋生豌豆为杂合子,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形成基因组成为A、a的雌、雄配子 (2)①实验思路:将甲与乙杂交,产生F1,让F1与丙测交。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腋生绿色︰腋生黄色︰顶生绿色︰顶生黄色=1︰1︰1︰1, 则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反之,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1)腋生豌豆自交,后代既有腋生豌豆,又有顶生豌豆,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亲本中甲为AA,乙为aa,则F1为Aa,F1在自交时,A与a发生分离,从而使F2中出现性状分离。(2)①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首先需要得到双杂合个体,即AaBb,因此需要将甲与乙杂交,产生F1(AaBb),让F1(AaBb)与丙(aabb)测交。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