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三明三地三校联考)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蝙蝠利用声波的回声对目标进行定位,可以保证取食和飞行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B.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有害昆虫性外激素类似物,可吸引异性前来交尾,提高生育率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的信息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对种群的繁衍有重要意义 解析: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和正常飞行,A正确;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类似物,可以吸引异性前来交尾,从而诱杀害虫,以降低种群的出生率,B错误;草原的绿色(物理信息)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正确;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正确。 2.(2019·吉林辽源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 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 解析: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归根结底都来自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A正确;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B正确;碳在无机环境中以CO2 、碳酸盐等形式存在,C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D正确。 3.(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B.在一个食物网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由一个营养级传给下一个营养级 C.能量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相依相存,不可分割 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将太阳光中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A正确;在一个食物网中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通过捕食关系由一个营养级传给下一个营养级,B错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C正确;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正确。 4.(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模拟)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D ) A.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几乎完全依赖于声波 B.某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近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C.自然界中,某些植物的开花也需光信息刺激 D.生物种群的繁衍无需信息传递 解析: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几乎完全依赖于声波,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A正确;某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为需光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能萌发生长,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某些植物开花依赖于光周期,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错误。 5.(2019·江西赣中南五校第一次联考)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两个种群间的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相对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对比甲、乙两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甲种群的数量先上升先下降,乙种群数量后上升后下降,可知其种间关系为捕食,且乙捕食甲,因此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A错误。M点时,甲种群相对数量减少,说明该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正确。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是双向的,C正确。两个种群的相对数量波动幅度逐渐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结果,D正确。 6.(2019·湖北武汉调研测试)蝙蝠能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某些种类的灯蛾也能发出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后者堵塞或失灵,从而干扰蝙蝠的捕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蝙蝠与灯蛾通过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 B.蝙蝠与灯蛾发出的超声波属于行为信息 C.蝙蝠与灯蛾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蝙蝠的种群数量会制约灯蛾的种群数量 解析: 蝙蝠与灯蛾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在相互选择中实现共同进化,A项正确;蝙蝠与灯蛾发出的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B项错误;蝙蝠与灯蛾都可以发出超声波,互相影响,说明其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项正确;蝙蝠是灯蛾的天敌,蝙蝠的种群数量变化会影响灯蛾的种群数量,D项正确。 7.(2019·广东省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来自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来自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某个体体内,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孔雀开屏等,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牧草的生长,D错误。 8.(2019·江西抚州七校联考)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以该植物为食的甲、乙两种昆虫和以乙昆虫为食的蜘蛛。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甲、乙两种昆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 B.影响甲、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类型只是化学信息 C.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 D.物质X的作用是可调节该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关系 解析:甲、乙两种昆虫都共同捕食该植物,所以两者之间为竞争关系,A正确;甲昆虫在白天活动,影响甲昆虫的信息是光照,属于物理信息;乙昆虫在夜晚活动,影响乙昆虫的信息有光照和X物质,分别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B错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C正确;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说明物质X可调节该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关系,D正确。 9.(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模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能量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D.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都是双向的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A正确;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与能量应用无关,B错误;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C正确;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都是双向的,D正确。 10.(2019·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科研人员在同一温带草原中选择放牧、割草、围封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样地,测定湿润年和干旱年的土壤呼吸总量(样地内土壤动物、植被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总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D ) A.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降水量 B.割草样地的土壤呼吸对降水状况反应最不敏感 C.土壤呼吸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输出的唯一途径 D.水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明显影响 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三种草原利用方式均表现为湿润年土壤呼吸总量大于干旱年土壤呼吸总量,因此水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明显影响,D正确。据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降水量、对草原的不同利用方式,A错误;对比干旱年和湿润年,割草样地湿润年土壤呼吸总量与干旱年相差最大,因此割草样地的土壤呼吸对降水状况反应最敏感,B错误;草原生态系统输出碳的途径主要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而土壤呼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C错误。 11.(2019·广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解析: 图示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c表示捕食,d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e、f表示动植物的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g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正确;由图形分析可知,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d、g表示呼吸作用,B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C正确;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在夏季,处于平衡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总碳量>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总碳量+流到动物体的碳量+流到分解者的碳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D错误。 12.(2019·广东惠州模拟)下列信息传递实例中,属于行为信息传递的是( C ) A.毒蜂身上的斑斓花纹表达了警告、威吓的意思 B.蚂蚁分泌出的尾迹素可以告诉其他的蚂蚁一些信息 C.蜜蜂发现蜜源时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示找到花源 D.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 解析:毒蜂身上的斑斓花纹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蚂蚁分泌出的尾迹素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蜜蜂发现蜜源时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示找到花源,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属于物理信息,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河南郑州一测)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林业人员发现了一种以之为食的昆虫甲,并对昆虫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油松的受虫害程度需要确定单位面积内受虫害油松的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调查发现,单一油松林比多树种混合林的受害程度要重(填“轻”或“重”),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营养结构有关。 (2)写出题中所涉及的食物链油松→红脂大小蠹→昆虫甲,昆虫甲属于第三营养级。 (3)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这种信息的传递属于化学(填“物理”“化学”或“行为” )信息的传递。为了研究昆虫甲找寻食物的相关机制,研究人员用正己烷溶液分别提取了健康油松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油松挥发物B,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昆虫甲,观察昆虫甲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中的对照是正己烷(溶液)。实验结果表明昆虫甲更趋向于受虫害油松(填“健康油松”或“受虫害油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油松遭受虫害后,能产生和释放某种吸引昆虫甲的化学物质。 解析:(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样方法。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题干所涉及的食物链为“油松→红脂大小蠹→昆虫甲”,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昆虫甲属于第三营养级。(3)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实验组是用正己烷溶液分别提取的健康油松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油松的挥发物B,为排除正己烷溶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组应用正己烷溶液。实验结果显示受虫害后的挥发物B对应的昆虫甲数量多于挥发物A和对照组,说明昆虫甲更趋向于受虫害油松。本实验用提取的健康油松和受虫害油松的挥发物进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油松遭受虫害后,能产生和释放某种吸引昆虫甲的化学物质。 14.(2019·山东泰安调研)生态环境的改变与生态农业有关。“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发展的简单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能量多级利用原理。蚕摄食桑叶后,桑叶中的能量去向:一是 被蚕吸收同化,二是随蚕的粪便排出,其中前者除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同学认为“鱼塘泥肥桑”的道理是鱼塘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能量可以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不对。请简述理由: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鱼塘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后被桑吸收利用,同时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植物不能利用热能。 (2)上述生态系统中的CO2被桑同化后,碳元素的直接去向是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一部分被蚕和鱼同化,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从中可看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3)某兴趣小组对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同化能量 呼吸消耗 分解者利用 桑 7.5×105 J/(cm2·a) 4.25×105 J/(cm2·a) 2.84×105 J/(cm2·a) 蚕 2.25×104 J/(cm2·a) 1.3×104 J/(cm2·a) 5.5×103 J/(cm2·a) 鱼 1.8×104 J/(cm2·a) 1.1×104 J/(cm2·a) 1.4×103 J/(cm2·a)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因未被吸收而被分解者利用。从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需改进的做法是适量增加蚕和鱼的养殖量。 解析:(1)“桑基鱼塘” 中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体现了生态农业的能量多级利用原理。桑属于第一营养级,蚕属于第二营养级,蚕摄食桑叶后,其能量分为蚕同化的能量和蚕粪便中的能量。蚕同化的能量又可分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鱼塘泥中含有分解者,将鱼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然后被桑树利用。而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被植物体利用,因此鱼塘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能量不能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2)CO2被桑同化后,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一部分碳通过桑树呼吸以CO2形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一部分以有机物的形式被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根据表格可以推出,同化的能量分为呼吸消耗和分解者利用。因此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因未被吸收而被分解者利用。从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由于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多于输出生态系统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需改进的做法是适量增加蚕和鱼的养殖量。 15.当今全球出现的诸多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有关。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 (1)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缺一不可)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动物种群自动调控模型,该动物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①该自动调控模型中右侧的调节机制为负反馈。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于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 ②若此模型表示老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可看出,灭鼠时若只采用直接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请你依据此模型提出更有效的灭鼠策略: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降低环境容纳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含高残留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X的质量分数为0.003 mg/L,请分析说明: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kJ 1.6×109 1.2×109 1.1×108 9.8×107 2.9×107 X含量/ (mg·L-1) 0.037 0.036 0.35 0.39 3.40 ①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有甲和乙。 ②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你绘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食物网。 答案: (4)2012年12月6日最强台风“宝霞”袭击菲律宾造成900多人死亡,600多人失踪。下列有关灾后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灾后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 B.灾后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C.灾后恢复当地生态平衡的最好措施是大量引入不同物种 D.灾后当地居民应全部搬离原驻地 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2)模型表示了动物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是负反馈调节,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灭鼠时若只采用直接杀死的办法使种群密度下降,生存的环境阻力减少,会很快恢复,根本措施是降低其环境容纳量。(3)表中的能量、X含量都能作为确定生物营养级的依据。(4)台风造成许多生物死亡,所以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其恢复力稳定性升高,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要恢复原地区的生态平衡,最好的措施不是大量引入不同物种。而是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另外,台风无固定的登陆地点,灾区人民没必要全部撤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