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九江市一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 Wi1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邵含有核糖体 B. 它们都有染色体,存在基因 C. 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D. 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分析实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正确;‎ B、真核细胞中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B错误;‎ C、原核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均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部分嵌插或贯穿在其中,D正确。‎ 故选B。‎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 ②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③肺炎患者体内的肺炎双球菌 ④九江一中校园内的全部生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② D. ③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所属的结构层次,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①生活在人的大肠内的细菌包括许多种,既不是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②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包括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故属于生态系统;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属于种群; ④九江一中校园内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 所以,③④②依次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故选C。‎ ‎3. ‎ 鱼类在水中遨游、鸟类在空中飞翔,两类生物虽形态各异、习性不同,但体内的基本组成相似。它们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 ( )‎ A. 脂肪 B. 糖类 C. 水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故选C。‎ ‎【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化合物的含量。‎ ‎4.下列物质中,构成细胞膜重要物质的是( )‎ A. 核酸 B. 纤维素 C. 磷脂 D. 脂肪 ‎【答案】C ‎【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成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于细胞膜成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细胞膜上没有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 B、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细胞膜的成分,B错误; 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C正确; D、细胞膜中不含脂肪,D错误。故选C。‎ ‎【点睛】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次还有少量的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5.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和胰岛素都可以做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B. 乳糖和纤维素都属于二糖 C.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 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糖类、脂质、核酸的分类、功能及元素组成,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激素起调节作用,不属于能源物质,A错误;‎ B、纤维素属于多糖,B错误;‎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有葡萄糖,此外蔗糖的水解产物还有果糖,乳糖的水解产物还有半乳糖,C错误;‎ D、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正确。故选D。‎ ‎【点睛】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其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6.松树和松鼠的体细胞中都含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内质网⑥核糖体⑦中心体 A. ①②⑥⑦ B. ②③⑥⑦‎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详解】①松树细胞含有细胞壁,但松鼠细胞没有细胞壁,①错误;‎ ‎②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结构,②正确;‎ ‎③叶绿体只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表皮细胞中,③错误;‎ ‎④线粒体普遍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因此松树和松鼠的体细胞都具有线粒体,④正确;‎ ‎⑤内质网普遍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⑤正确;‎ ‎⑥核糖体普遍分布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中,⑥正确;‎ ‎⑦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松鼠体细胞含有中心体,但松树体细胞不含中心体,⑦错误。故选C。‎ ‎7.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DNA和RNA B. DNA和蛋白质 ‎ C. RNA和蛋白质 D. 蛋白质和脂质 ‎【答案】B ‎【解析】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RNA不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A错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RNA不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C错误;脂质不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D错误。‎ ‎8.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和R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五种 B. DNA和RNA都可以携带遗传信息 C. DNA和RNA可以被同一种染料染色 D. DNA只分布于细胞核中,RNA只分布于细胞质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对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异同点的理解识记,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详解】A、DNA和R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五种,A正确; B、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B正确; C、DNA和RNA都可以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染成紫色,C正确; ‎ D、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D错误。故选D。‎ ‎【点睛】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9.图方框依次代表细菌、蛔虫、玉米、蓝藻,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不属于这种物质或结构的是( )‎ A. 核搪体 B. 核仁 C. DNA D. 蛋白质 ‎【答案】B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考生要明确所有的细胞生物均有核糖体,并且遗传物质为DNA,而细胞生物中均存在RNA;识记原核细胞中除了核糖体外,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A正确;‎ B、真核生物蛔虫、玉米有核仁,原核生物细菌、蓝藻没有核仁,B错误;‎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DNA,C正确;‎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用于蛋白质合成,都含有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10.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①—③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待测物 试剂 颜色 淀粉 ‎④‎ 蓝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③‎ 脂肪 ‎②‎ 橘黄色 ‎①‎ 斐林试剂 砖红色 A. 葡萄糖、苏丹Ⅳ染液、紫色、碘液 B. 葡萄糖、苏丹Ⅲ染液、红色、碘液 C. 葡萄糖、苏丹Ⅲ染液、紫色、碘液 D. 葡萄糖、苏丹Ⅳ染液、红色、碘液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详解】淀粉遇碘液变蓝;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故选C。‎ ‎11. 石家庄一中对实验教学非常重视,下面是我们做过的几个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 盐酸水解后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呈蓝绿色 C. 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 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答案】C ‎【解析】A、蔗糖为二糖,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结合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 B、健那绿为活体染色剂,盐酸水解后细胞死亡,B错误;‎ 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C正确;‎ D、常温条件下,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D错误。故选C。‎ ‎【定位】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点睛】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物质 ‎ 试剂 ‎ 操作要点 ‎ 颜色反应 ‎ 还原性糖 ‎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 临时混合 加热 ‎ 砖红色 ‎ 脂肪 ‎ 苏丹Ⅲ(苏丹Ⅳ) ‎ 切片 高倍镜观察 ‎ 桔黄色(红色)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 ‎ 先加试剂A 再滴加试剂B ‎ 紫色 ‎ DNA ‎ 二苯胺 ‎ 加0.015mol/LNaCl溶液5Ml 沸水加热5min ‎ 蓝色 ‎ ‎12.下列对概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概念图 ‎1‎ 化学元素 蛋白质 有机物 糖类 ‎2‎ 大量元素 激素 蛋白质 多糖 ‎3‎ 微量元素 酶 胰岛素 纤维素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构成化合物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单糖、二糖和多糖)和脂质(脂肪、固醇和磷脂),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化学元素有很多,生物体的必需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是化学元素中还有生物体不需要的元素,所以1包括2和3,A正确; B、激素的本质为蛋白质或固醇类等,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B错误; C、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等,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 D、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D正确。故选B。‎ ‎13.动物合成的蛋白质可分为分泌性蛋白质和胞内蛋白质,与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分泌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最恰当的表述是( )‎ A. 核糖体、中心体、内质网 B. 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C. 核糖体、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 D. 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溶酶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形成。‎ ‎【详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选B。‎ ‎14.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B. ①和②均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 C. 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点燃后产生的③中的大量元素有N、P、S、Ca、Fe、Zn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相关知识,据图示可知,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详解】A、据分析可知,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A正确;‎ B、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B错误; C、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 D、点燃后产生的③中的大量元素有N、P、S、Ca,而Fe、Zn属于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A。‎ ‎15.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中只有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糖类组成 D. 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中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 ‎【详解】A. 细胞膜中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可以运动,A错误;‎ B.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有分析可知,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C错误;‎ D.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同功能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错误。故选B。‎ ‎16.某化合物为一种分泌蛋白,该蛋白成熟之前由一条多肽组成,且肽链内部无二硫键,成熟后,该多肽被水解成了四条相对较短的肽,且此四条肽内部及之间共形成了5个二硫健。问该蛋白由未成熟的一条肽变成成熟状态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是如何改变的( )‎ A. 增加了44 B. 增加了26 ‎ C. 减少了24 D. 减少了5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形成--氨基酸脱水所含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①该分泌蛋白在成熟之前由一条多肽组成,且肽链内部无二硫键,此时所含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氨基酸数-1; ②该分泌蛋白成熟后,该蛋白质(含有一条多肽)被水解成了四条相对较短的肽,且此四条肽内部及之间共形成了5个二硫键,此时所含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氨基数-4,因形成5个二硫键(每个二硫键是由两个-SH脱去一分子氢形成,即每形成一个二硫键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相对分子质量共减少2×5=10; ③该分泌蛋白在由未成熟的一条多肽变成成熟状态过程中,肽键数减少=成熟前所含的肽键数-成熟后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1)-(氨基酸数-4)=3个、即消耗3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因消耗3分子数增加18×3=54; ④由于54>10,所以该蛋白由未成熟的一条多肽变成成熟状态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了54-10=44。故选A。‎ ‎17.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是 A. 中心体 B. 细胞核 C. 高尔基体 D. 内质网 ‎【答案】A ‎【解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中心体是无膜的细胞器,A正确。细胞核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是单层膜的细胞器,C、D错误。‎ 点睛:对于细胞器的分类可以按膜结构进行划分,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无膜的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而剩于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都是单层膜的细胞器。‎ ‎18. 在夏季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内表皮细胞时,视野应调暗些。选择下列哪一项能将视野调暗:‎ A.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B.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A ‎【解析】平面反光镜可反射光线,减少亮度;缩小光圈可减少进光量,从而使视野变暗,A正确。‎ ‎【考点定位】显微镜的使用。‎ ‎19.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F能合成蛋白质 B. 细胞器B、F含有磷脂 C. 水稻的细胞都含有A、C、D、E、F D. B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A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识别各种细胞器的图形,并能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将各种细胞器分类。根据细胞器的形态,可判断A是高尔基体、B是中心体、C是线粒体、D是内质网、E是叶绿体、F是核糖体。‎ ‎【详解】A. 有分析可知,细胞器F核糖体是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正确;‎ B. 细胞器B中心体、F核糖体都是没有生物膜的,不含有磷脂,B错误;‎ C. 水稻的根部分生区细胞不含有E是叶绿体,C错误;‎ D. A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错误。故选A。‎ ‎【点睛】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高尔基体(植物细胞)。‎ ‎20.知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摸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②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 ‎③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 ‎④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A. ①④ B. ②③④ ‎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中1是线粒体,2是叶绿体,3是细胞核,4是液泡,5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过程和光合作用过程均能产生ATP ‎;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①该细胞能产生ATP的结构有5细胞质基质、1线粒体和2叶绿体,正确; ②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因此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膜,正确; ③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叶绿体中含有的色素,液泡中含有花青素,错误; ④3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正确。故选C。‎ ‎21.下面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相关的概念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若p上有嵴的结构,则q为叶绿体外膜 B. 图中a、c分别是指细胞膜、细胞器膜 C. 图中d可以是核膜 D. 图中的f和h分别代表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本题以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为载体,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等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核膜,b是细胞器膜,c是细胞膜,f是内质网,g是囊泡,h是高尔基体。‎ ‎【详解】A、如果图中p上有嵴的结构则是线粒体的内膜,则q为线粒体外膜,A错误; B、分泌蛋白需要经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c是细胞膜,a核膜,B错误; C、图d是一种细胞器膜,不是核膜, C错误;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g是具膜小泡,D正确。故选D。‎ ‎22.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7的膜组成成分有蛋白质、脂质和大量糖类 B. 6上有能形成8的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C. 唾液淀粉酶的合成不需要经过6,然后到8这种结构 D. 图中含有磷脂的是2、3、4、5、6、8、9‎ ‎【答案】D ‎【解析】本题结合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分析题图:图示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其中结构1为细胞壁;结构2为细胞膜;结构3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构4为液泡;结构5为细胞核;结构6为内质网;结构7为中心体;结构8为高尔基体;结构9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A. 7中心体没有生物膜,A错误;‎ B. 6内质网上有能形成8高尔基体的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基本相同,B错误;‎ C. 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合成需要经过6,然后到8这种结构,C错误;‎ D、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均含蛋白质和磷脂,因此含有磷脂的是图中的2、3、4、5、6、8、9,D正确。故选D。‎ ‎23.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符合曲线( )‎ A. ①和② B. ②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③‎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详解】图①中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应表示自由扩散方式;图②中在起始端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达到饱和点后不再上升,这可能是受到载体蛋白或能量的限制,因此该图可以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③中物质的运输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该物质运输与能量无关,因此可以表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图④中在起始端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说明该物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可表示主动运输。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所以应符合曲线②和③。故选C。‎ ‎24.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能量、离子浓度 ‎【答案】B ‎【解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三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消耗能量ATP;A、B两点表示不同温度下吸收NO3-的量,则载体相同,影响因素是能量,B、C两点表示在同一氧浓度下吸收K+和NO3-的量,则能量相同,影响因素是载体。‎ ‎【详解】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与载体和能量有关,据图可知:A、B两点在同一曲线(吸收NO3-)上,载体数量相同,因变量是氧浓度,A点大于B,A点有氧呼吸较强,提供能量较多,则主动运输吸收的NO3-较多;而B、C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是B所在的曲线NO3-载体数量多于A所在曲线K+载体数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 酶催化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D. 强酸、强碱或高温、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掌握酶的特性及酶促反应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A、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正确;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其催化作用,B错误;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催化反应放出更多的能量,C错误; D、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D错误。故选A。‎ ‎26.下图表示某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 A. 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B. 蔗糖、蔗糖酶、葡萄糖 C. 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 D. 乳糖、乳糖酶、葡萄糖 ‎【答案】C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酶解过程。由图示可知,a是底物,为二糖,b是酶,c是产物,为两个相同的单糖。淀粉为多糖,A错误;‎ B、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B错误;‎ C、麦芽糖酶的水解产物是两分子的葡萄糖,C正确;‎ D、乳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半乳糖,D错误。故选C。‎ ‎27.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A.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 神经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功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A错误;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B错误; C、神经细胞吸收氨基酸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线粒体DNA受损伤会受影响,C正确;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D错误。 故选C。‎ ‎28.如图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②乙图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③丙图表示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④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中,ATP的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细胞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图乙中,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时,细胞还要吸收该物质,说明该物质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属于主动运输过程;图丙中A为最适温度,图中6为最适pH值;图丁是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酶活性有最适宜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详解】①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①正确;‎ ‎②图乙能逆浓度梯度运输,故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主动运输方式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②错误;‎ ‎③据丙图曲线可知,在pH为6时,酶活性最高,错误;‎ ‎④小鼠为恒温动物,体内酶活性不会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故丁图不能表示小鼠的体细胞内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④错误;故选D ‎29. 两支试管中分装有等量的荧光素,开始都发光,过了一段时间都不再发光。有人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物质,结果加入乙物质的试管又发光了。则乙物质可能是 A. 淀粉 B. 麦芽糖 C. 葡萄糖 D. ATP ‎【答案】D ‎【解析】试管中重新发亮的是加入ATP的试管。原因是ATP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者,可以为萤火虫的发光器提供能量使其发光,而淀粉、麦芽糖和葡萄糖等有机物不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需要先经过氧化释放能量合成ATP再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选D。‎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30.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不需要酶的催化 B. 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C. 过程①不能发生在有氧呼吸过程中 D. 过程①不能发生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①过程是ADP与Pi合成ATP的过程,②过程是ATP水解产生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A、不论是ATP的合成和水解,都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 B、ATP的水解过程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的过程,B正确;‎ C、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有ATP的合成过程,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可产生ATP,D错误。故选B。‎ ‎3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生物大分子 B ATP分子由1个腺嘌岭脱氧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C. 3个ATP分子中含有9个高能磷酸健 D. 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A、ATP不属于生物大分子,A错误; B、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B错误; C、3个ATP分子中含有6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 D、ATP为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由ATP直接供能,细胞内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D正确。故选D。‎ ‎【点睛】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32.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为b时H202分解产生的0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降低温度,e点不移,d点右移 B. 增加H202,e点不移,d点左移 C. pH为a,e点为0‎ D. pH为c,e点下移,d点左移 ‎【答案】A ‎【解析】A、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 量随时间的变化,因此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正确;‎ B、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 C、乙图表示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错误;‎ D、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D错误。故选A。‎ ‎33.下列哪一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也是相同的?( )‎ A. 人的胰岛素和雌激素 B. 动物的肝糖原和糖蛋白 C. 细菌的遗传物质和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 D. 植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详解】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雌激素属于固醇,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A错误;‎ B、动物的肝糖原属于多糖,而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因此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B错误;‎ C、细菌的遗传物质和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 D、植物纤维素属于多糖,但维生素不是糖类,因此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D错误。‎ 故选C。‎ ‎34.以下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准确无误的是( )‎ A.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 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两者均可通过核孔 C. 核糖体、ATP、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D. 葡萄糖、二氧化碳、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脱水缩合的产物 ‎【答案】C ‎【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核酸的分类、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组成成分,ATP的结构特点,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A错误; B、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其中RNA可以通过核孔,DNA不能通过核孔,B错误; C、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元素含有C、H、0、N、P;ATP由1分子核糖、1‎ 分子含氮碱基和3分子磷酸组成,其元素含有C、H、0、N、P;线粒体外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元素组成是C、H、0、N、P,C正确; D、氨基酸脱水缩合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D错误。故选C。‎ ‎【点睛】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35.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CH2-CH2-COOH)分别位于第1、12、26和39位,若切除全部的谷氨酸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原环状多肽中至少含有5个游离的羧基 B. 原环状多肽中氧原子数至少为49个 C. 得到的全部产物与原环状多肽相比分子质量增加144‎ D. 产生的4个谷氨酸分子重新缩合后形成的大分子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3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每条环状肽至少含有0个游离的羧基,该环状肽中含有4个谷氨酸(R基为一CH2一CH2一COOH),即其R基中至少含有4个羧基,因此该环状肽至少含有的游离羧基=0+4=4个,A错误; B、原环状多肽含有39个肽键,每个肽键含有1个O原子,且该环状肽中含有4个谷氨酸(R基为一CH2一CH2一COOH),即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因此原环状多肽最少含有的O原子数是39+4×2=47个,B错误; C、切除该环状多肽中的第12位谷氨酸需要断裂2个肽键(分别位于第11位和12位、第12位和13位氨基酸之间)、切除该环状多肽中的第26位谷氨酸需要断裂2个肽键(分别位于第25位和26位、第26位和27位氨基酸之间)、切除该环状多肽中的第1位和第39位谷氨酸共需要断裂3个肽键(分别位于第1位和2位、第1位和39位、第38位和39位氨基酸之间),即切掉第1、12、26和39位谷氨酸共需要断裂的肽键数=2+2+3=7个,该过程消耗的水分子数=断裂的肽键数=7个,得到的全部产物与原环状多肽相比分子质量增加7×18=126,C错误; D、谷氨酸的R基为-CH2-CH2-COOH,结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谷氨酸的分子式是C5H904N,4个谷氨酸分子重新缩合后形成的物质(四肽)需要脱去3分子水,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4个谷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3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4×(12×5+1×9+4×16+1×14)-3×18=534,D正确。故选D。‎ ‎【点睛】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 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氨基酸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B. 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 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 D. 不同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乙醇进入胃上皮细胞和钾离子进入神经细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要求考生掌握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详解】A、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氨基酸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A正确; B、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B正确; C、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 D、乙醇进入胃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钾离子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这两种物种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不同,D错误。故选D。‎ ‎37. 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关系是 A.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少 B.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多 C.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 D. 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甲组置于完全营养液中, 一段时间后与细胞等渗,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乙组置于清水中,细胞从外界吸水膨胀。将它们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都失水,但乙组渗出的水分比甲组多,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被动运输。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8. 左下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下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7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 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影响人淀粉酶的pH由2升到7时该酶活性逐渐升高 C. 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D. 从右图中可以知道酶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是B ‎【答案】C ‎【解析】外界环境因素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是不同的,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当温度恢复时,酶的活性还会恢复,而过酸过碱和高温是通过影响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酶活性的,当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后,即使恢复到最适温度或酸碱度,酶的活性都无法恢复。‎ ‎【详解】A、由图可知,pH=7时,人体内的淀粉酶活性最高,而pH在5—6之间植物的淀粉酶活性最高,A错误;‎ B、由左图可知,pH由2升到7时,人的淀粉酶的活性会不变,因为pH=2时,淀粉酶已经失活,B错误;‎ C、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最适温度,因为其在所给温度范围内酶活性还没有下降,C正确;‎ D、由右图可知,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最可能是C,D错误;故选C。‎ ‎39.能够促使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 脂肪水解酶 B. 淀粉水解酶 C. 蛋白质水解酶 D. DNA水解酶 ‎【答案】C ‎【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本质,酶的专一性,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DNA水解酶的作用,准确分析题干获取 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脂肪水解酶,促进脂肪水解,不会促进脂肪酶水解,A错误; B、淀粉水解酶促进淀粉水解,B错误; C、蛋白质水解酶促进蛋白质水解,脂肪酶属于蛋白质,C正确; D、DNA水解酶促进DNA水解,D错误。故选C。‎ ‎40.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 ‎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由于渗透作用,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详解】分析图可知:图为渗透装置,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不同,有浓度差.半透膜内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半透膜内溶液浓度高,所以水分子进入半透膜,液面逐渐升高,而渗透作用与膜的表面积有关,随半透膜表面积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玻璃管内的水量增多,所以玻璃管内液面的升高也越快。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_________和_______(填图中标号)。‎ ‎(2)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3)图①和图②两种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成分中对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在图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中有表示。‎ ‎【答案】① ③ 主动运输 都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糖蛋白的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属于协助扩散;②表示自由扩散;③表示主动运输。‎ ‎【详解】(1)物质利用载体蛋白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所以是图中的①和③。‎ ‎(2)主动运输的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运输,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是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运到低浓度一侧运输。‎ ‎(3)图①表示自由扩散,图②表示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都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4)细胞膜成分中对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为载体蛋白,即在图①③中有表示。‎ ‎【点睛】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物质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物质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 ‎42.为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洋葱,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清水等。‎ 方法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的实验中,“质”和 “壁”分别是指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结构。‎ ‎(2)假知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细胞过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死亡。‎ ‎(3)该同学在步骤D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实验结果应为下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植物细胞壁和原生质层 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失水 ① 胭脂红不能透过生物膜,但可以透过细胞壁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详解】(1)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的实验中,“质”是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壁”是指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 ‎(2)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有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3)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而原生质层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所以胭脂红是不能进入细胞内的。故质壁分离时,在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胭脂红,而液泡无色。‎ ‎【点睛】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的实验采用的是前后自身对照;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有①外界溶液浓度过大②质壁分离时间过长;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是不能进入细胞内的。‎ ‎43.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们都有发高烧时不想吃饭的经历,同学们假设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由此设计实验一一探究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2%工业淀粉酶溶液、3%的淀粉溶液、20%新鲜肝脏研磨液、3%过氧化氢溶液、沸水、蒸馏水、冰块、斐林试剂、碘液及相关的实验器具等。‎ 下表是某同学做该实验时的实验步骤。‎ 步骤 A组(A1+A2)‎ B组(B1+B2)‎ C组(C1+C2)‎ ‎1、加入反应物 A1:3%淀粉溶液2ml B1:3%淀粉溶液2ml C1:3%淀粉溶液2m1‎ ‎2、加入酶 A2:工业淀粉酶2ml B2:工业淀粉酶2ml C2:工业淀粉酸2ml ‎3、设置温度(保温5min)‎ ‎60℃热水浴 沸水浴 冰水混合物水浴 ‎4、每组1、2号试管溶液混合 保温5min 保温5min 保温5min ‎5.滴加碘液 ‎2滴 ‎2滴 ‎2滴 ‎6、试验结果检测 材料二: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下图Ⅰ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下图Ⅱ、Ⅲ所示。‎ Ⅰ:正常酶的作用图 Ⅱ:竞争性抑制剂作用图 Ⅲ:非竞争性抑制性作用图 ‎(一)根据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1)同无机催化机相比,酶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更明显,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该实验的反应物选用3%的淀粉溶液而不选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将该实验步骤中的3、4调换一下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选填两项)。若高温和低温都会抵制酶的活性,则在第6步试验结果检测时A、B、C三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________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本身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分子结构(空间结构)的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叠另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一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___________。‎ ‎(二)根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1)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它的作用机制与材料二中的图________相符。‎ ‎(2)酶的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曲线a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曲线b为竞争性抑制,曲线c为非竞争性抑制 B.曲线a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曲线b为非竞争性抑制,曲线c为竞争性抑制 C.曲线a为竞争性抑制,曲线b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曲线c为非竞争性抑制 D.曲线a为非竞争性抑制,曲线b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曲线c为竞争性抑制 ‎【答案】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H2O2加热后分解会加快 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中,再混合均匀充分反应 B组和C组 ‎ 反应物浓度和用量,酶的用量或碘液的用量 A组不变蓝,B组C组变蓝 反应物和酶(底物和酶) 最适温度 Ⅲ A ‎【解析】分析数据表格:材料一: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的活性,本实验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中,一段时间后,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均匀。‎ 材料二:分析题图:图Ⅰ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图Ⅱ表示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图Ⅲ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分析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可知,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活性降低,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催化作用,因此图乙中曲线a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曲线b为竞争性抑制,曲线c为非竞争性抑制。‎ ‎【详解】一、(1)同无机催化机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该实验的反应物选用3%的淀粉溶液而不选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是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加热后分解会加快。‎ ‎(3)该实验步骤中3、4调换一下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理由是酶具有高效性,在酶和底物混合后,酶立即催化底物分解为产物,此后再调节温度,就会造成高温或低温条件下,酶仍然具有活性的假象。正确做法是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中,一段时间后,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均匀。‎ ‎(4)本实验的实验组是B组和C组,适宜温度下的组为对照组,无关变量有反应物浓度和用量,酶的用量或碘液的用量,若高温和低温都会抵制酶的活性,则在第6步试验结果检测时A、B、C三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为A组不变蓝、B组C组变蓝。‎ ‎(5)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反应物和酶(底物和酶)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本身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分子结构(空间结构)的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作用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二、(1)癌细胞能无限繁殖,则抑制DNA的复制能治疗癌症;二氯二乙胺和DNA的结构不同,只能与DNA复制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即图3,导致DNA复制酶与DNA不能相互作用,进而抑制DNA的自我复制,即图Ⅲ。‎ ‎(2)A、分析题图甲可知,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活性降低,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催化作用,因此图乙中曲线a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曲线b为竞争性抑制,曲线c为非竞争性抑制,A正确;‎ B、由题图曲线可知,曲线b酶活性大于c,因此曲线b为竞争性抑制,曲线c为非竞争性抑制,B错误;‎ CD、分析题图可知,a曲线酶活性最大,a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b曲线酶活性降低,竞争性抑制,CD错误;故选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