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第1课时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第1课时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第 4 节 免疫调节 第 1 课时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3,6,7,10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5,8,9,11,12,13 3.综合考查 2,14,15 1.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D )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解析: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细胞是效应 T 细胞。 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B.吞噬细胞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C.T 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 D.接种牛痘的人终身不患天花是因为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 解析: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是由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3.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 的是( D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解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 质及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都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 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是人体的第二 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 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所产生的 B.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直接转变为效应 T 细胞 C.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D.溶菌酶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所产生的,比如溶菌酶;T 细胞 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产生效应 T 细胞;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也可以参与特 异性免疫过程;溶菌酶有的分布在体液中,有的分布在泪液或唾液等外 分泌物中,因此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二道防线。 5.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 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图中能正 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A ) 解析: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很快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 浆细胞,短时间内产生浓度更高的抗体。 6.(2018·山西太原月考)抗体和淋巴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 性物质,下列关于抗体和淋巴因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抗体与某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B.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D.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和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解析:抗体与某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体液免疫;抗毒 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效应 T 细胞可以和靶细 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7.将健康的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按下表情况破坏。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组别 甲 乙 丙 被破坏的器官 胸腺 骨髓 骨髓和胸腺 A.乙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 B.甲、丙两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C.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甲组仍不能恢复细胞免疫功能 D.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体液免疫功能 解析:乙破坏的是骨髓,T 细胞和 B 细胞都无法形成,则体液免疫和细胞 免疫功能都丧失;甲破坏的是胸腺,则 B 细胞能发育成熟,T 细胞无法发 育成熟,故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甲组 T 细胞仍然无 法发育成熟,因此不能恢复细胞免疫功能;乙组破坏的是骨髓,输入造 血干细胞后 B 细胞无法发育成熟,则体液免疫不能恢复;丙组破坏了骨 髓和胸腺,因此 B 细胞和 T 细胞均无法发育成熟,因此丧失了特异性免 疫功能。 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机能,机体通过免疫可以识别“自己” 排除“非己”,下列关于免疫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体液免疫中,T 细胞的作用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并释放淋巴 因子 B.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清除靶细胞的过程属 于细胞凋亡 C.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解析:在体液免疫中,T 细胞的作用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并释放 淋巴因子;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清除靶细胞的 过程属于细胞凋亡;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 挥作用;二次免疫的特点是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 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 产生大量的抗体。 9.体液免疫中根据 B 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是否需要 T 细胞辅助,将抗原分 为 TD 抗原和 TI 抗原,大多数病原体(如病毒等)属于 TD 抗原。如图为 TI 抗原产生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TI 抗原 B 细胞 浆细胞 抗体 A.病毒侵染会引起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I 抗原只会引起体 液免疫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体内没有 T 细胞,但不会影响 TI 抗原的 免疫过程 C.体液免疫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包括 T 细胞、B 细胞、记忆 细胞和吞噬细胞 D.针对 TI 抗原引起的免疫,当相同抗原再次侵染,体内抗体水平与初次 侵染大致相同 解析:分析图示,TI 抗原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并没有刺 激 T 细胞,所以不会引起细胞免疫;TI 抗原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据 图可知该体液免疫不需要 T 细胞的参与,所以没有 T 细胞不会影响 TI 抗原的免疫过程;吞噬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但没有特异性识别能 力;据图可知 TI 抗原刺激 B 细胞,使 B 细胞增殖分化出浆细胞,但并未 产生记忆细胞,所以抗原再次侵入与初次侵入过程相同。 10.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 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b 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 b 是 B 细胞,其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 T 细胞产生的;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可由 B 淋巴细胞或记忆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①②过程是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的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①过程主要是 T 细胞发挥作用,为 细胞免疫过程,②过程主要是 B 细胞发挥作用,为体液免疫 过程。 11.(2018·山西大学附中期中)为研究人的 T 细胞对 B 细胞的影响,研 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 B 细胞等分为三组,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 (“+”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 是( B ) 甲 乙 丙 B 细胞 + + + T 细胞 + - - 受抗原刺激的 T 细胞 - + - 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 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 C.受抗原刺激的 T 细胞能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D.第 4~12 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抗体量逐渐增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乙组培养液中产生了抗体,说明乙组的 B 细 胞增殖分化形成了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都是 因为 B 细胞没有增殖分化;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因为受抗原刺激的 T 细 胞能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曲线中可以看出,第 4~12 天随 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抗体的合成量逐渐增加。 12.如图为 H7N9 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 T 细胞 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 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 功能 解析:病原体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3.如图是人体细胞免疫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胃酸的杀菌效果属于第 道防线。 (2)①过程体现了吞噬细胞的细胞膜具有 ,②过程 吞噬细胞利用自己的 (哪种细胞器)杀死细菌,并暴露出其特 有的抗原。 (3)细胞 d 称为 ,它会与靶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使病原 体失去寄生的基础暴露出来,被 结合,进而被 吞噬消 化。 解析:(1)胃酸是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 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脂肪酸、胃酸和 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具有一定 的流动性。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对病原体吞噬、加工、处理,暴露 出抗原,是利用自己的溶酶体完成的。(3)细胞免疫主要针对细胞内病 原体,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答案:(1)一 (2)一定的流动性 溶酶体 (3)效应 T 细胞 抗体 吞 噬细胞 14.某同学的手被割伤后去医院诊治,在医院接触了流感病毒。如图为 该同学体内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 免疫过程。实际上,流感 病毒还会引发 免疫。如果要证明该同学体内产生了抗体,则可 用 进行检测。 (2)图中 b 细胞的名称为 ,B 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 是 。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则能被图中 (填图中代号)细胞 特异性识别。 (4)手被割伤后,一般容易导致破伤风杆菌在伤口深处繁殖,由此推断 它的呼吸作用类型是 。破伤风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它 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当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进入机体的毒素丧失毒 性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 免疫发挥作用,参与该过程的 免疫细胞包括 细胞、T 细胞、B 细胞和浆细胞等。 解析:(1)从图示可以看出,B 细胞受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此过程中会 产生抗体,因此该图显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由于流感病毒可以侵入人 体细胞,故流感病毒还可以引发细胞免疫。要证明抗体的存在,可用相 应抗原进行检测。(2)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能产生 抗体,故 b 细胞是浆细胞,c 细胞是记忆细胞,d 是抗体。B 细胞表面受体 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3)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 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它可以迅速作出识别, 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4)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细菌,其细胞呼吸 类型是无氧呼吸,因此可在伤口深处繁殖;破伤风毒素属于胞外抗原, 此时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答案:(1)体液 细胞 相应抗原 (2)浆细胞 糖蛋白 (3)c (4)无氧呼吸 体液 吞噬 15.下图是人体感染 H7N9 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 程。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 H7N9 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 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 激素和肾 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 感 冒 发 热 饮 水 较 多 后 , 血 浆 渗 透 压 降 低 会 刺 激 下 丘 脑 中 的 ,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 量 ,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B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 为 细胞,小部分形成 细胞。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 H7N9 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 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 宿主细胞裂解而 (填“坏死”或“凋亡”)。机体消灭病毒的 免疫反应属于 。 (4)由图示可知,当人焦虑、紧张时,更易感染 H7N9 病毒而患病,其原因 是 。 解析:(1)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甲状腺激素和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 (2)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 尿激素的量减少,集合管和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尿量 增加。 (3)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 记忆细胞;裂解靶细胞依赖效应 T 细胞,靶细胞的裂解死亡为细胞凋亡; 机体消灭病毒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的。 (4)由图可知,焦虑、紧张可降低 T 细胞活性,进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1)体温调节 甲状腺 (2)渗透压感受器 减少 (3)浆 记忆 效应 T 凋亡 特异性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T 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