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一章末综合测评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四章) (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C.高温或 pH 改变会导致酶结构的改变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C [本题考查酶的产生、作用和特点。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活化 能。过酸、过碱和高温都会改变酶分子的结构。酶是生物催化剂,反应前后酶分 子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2.对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加热或加入催化剂,都能够促进过氧化氢分解,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B.前者是使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提高,而后者不影响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 C.两者都可以降低过氧化氢分子的活化能 D.酶和 Fe3+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B [加热主要是使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提高,达到活化状态,使反应进行; 催化剂是降低过氧化氢分子的活化能,从而能够发生反应,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不 同的;酶和 Fe3+都是催化剂,它们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 化能,只是催化效率不同。] 3.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种酶,甲、乙两种酶的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 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用题干所述 蛋白酶处理后,乙酶活性降低,说明该种蛋白酶能改变乙酶的分子结构,故乙酶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甲酶活性不变,说明甲酶可能是 RNA 或能够抗这种蛋白 酶降解的蛋白质。] 4.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会导致细胞内 ADP 的含量增加( ) 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 K+和 Na+ ②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③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④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B [根据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 1 酶 2 ADP+Pi+能量,我 们知道,当细胞内的 ATP 消耗时,会产生 ADP 增多的现象。在上述 4 个反应中, ①和②过程都是消耗能量的,故可以导致细胞中的 ADP 含量增加。] 5.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如图 ATP 分子中哪个键的水解可 以释放大量可被利用的能量( ) A.a B.b C.c D.a 和 b A [ATP 分子中“~”代表高能磷酸键,共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水解能释 放大量的能量,a 是高能磷酸键,b、c 是普通的化学键,A 正确。] 6.如图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②处丙酮酸分解产生 CO2 B.①处产生 ATP 与 O2 C.②处产生 ATP 与[H] D.③处发生[H]与 O2 的结合 B [②为线粒体基质,其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 [H]、CO2 和少量 ATP,A、C 正确;①是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膜间隙,不是 有氧呼吸的场所,不产生 ATP 与 O2,B 错误;③为线粒体内膜,其上发生有氧呼 吸的第三阶段,即[H]与 O2 结合生成水,D 正确。] 7.在 a、b、c、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 CO2 和 O2 体积变化的相对 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CO2 释放量(mol) 10 8 6 7 O2 吸收量(mol) 0 3 4 7 A.a 条件下,呼吸产物除 CO2 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d 条件下,产生的 CO2 全部来自线粒体 C.b 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D.c 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B [a 条件下,O2 吸收量为 0,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为 CO2 和酒 精,没有乳酸,A 错误;d 条件下,吸收的 O2 量与释放的 CO2 量相等,表明种子 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 全部来自线粒体,B 正确。b 条件下,有氧呼吸吸 收 3 mol O2,分解 0.5 mol 葡萄糖同时产生 3 mol CO2,无氧呼吸产生 5 mol CO2, 需要分解 2.5 mol 葡萄糖,C 错误;c 条件下仍存在无氧呼吸,而 d 条件下无氧呼 吸消失,D 错误。] 8.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 厌氧生物 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 C.酵母菌呼吸产生的 CO2 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 绿色 B [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存。酵 母菌不论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 CO2,为了防止空气中原有 CO2 的干扰, 所以将空气先通入盛有 NaOH 溶液的锥形瓶中,然后再通入酵母菌溶液中。] 9.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 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 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 CO2 和 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无 CO2 产生 D.丙试管中有大量的 ATP 产生 B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试管的细胞质基质中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酒精和二氧化碳,A 项错误;乙试管的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B 项正确;丙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可通过无氧 呼吸产生二氧化碳,C 项错误;丙试管中可产生少量的 ATP,D 项错误。] 10.下图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C.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D.乳酸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C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①②③中数值最大的是③,A 错误; 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错误;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C 正确;乳酸菌为 厌氧菌,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D 错误。] 1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肥的同时结合松土,有利于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无氧条件下,有利于果蔬储存 C.向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以提高酒精产量 D.有氧运动,可防止肌细胞因无氧呼吸而积累酒精,对细胞造成伤害 A [松土可以使土壤中的含氧量增加,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A 正确;果 蔬应该储存在低氧、低温、潮湿等条件下,B 错误;酵母菌的发酵需要的是无氧 条件,C 错误;人和高等动物进行无氧呼吸不会积累酒精,而会积累乳酸,D 错 误。] 12.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干燥的定性滤纸可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C.在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画线一两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 70%的乙醇溶解色素 B [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A 错误;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需用干燥的定性滤纸,B 正确;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需等 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C 错误;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 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以除去乙醇中的水分)溶解色素,D 错误。] 13.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颜色深、浅分别表示吸收量多、少), 则甲、乙两图分别是( ) 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C.叶黄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D.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B [由图可知,甲图的吸收光谱主要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应为叶绿素分子 的吸收光谱;乙图的吸收光谱主要在蓝紫光区,应为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14.如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的实验,将绿叶在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 用锡箔覆盖一部分叶片,光照 24 h,经脱色、漂洗并用碘蒸汽处理,结果有锡箔 覆盖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本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 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 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④ C [光照 24 h,叶片裸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经脱色、漂洗后用碘蒸气处理 变蓝,说明有淀粉生成,应选⑤;有锡箔覆盖的部分,因为没有光,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未产生淀粉,用碘蒸气处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还应选②。] 15.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 A 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 ATP 中的化学能 B.供给 14CO2 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 CO2→C3→甲 C.结构 A 释放的 O2 可进入线粒体中 D.如果突然停止 CO2 的供应,短时间内[H]的含量将不变 D [图中的结构 A 为基粒,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为 ATP 中的化学能,A 正确;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 中的碳通过 CO2 的固定进入三 碳化合物,再通过 C3 的还原进入糖类,B 正确;结构 A 释放的 O2 可进入线粒体 中参与有氧呼吸,C 正确;如果突然停止 CO2 的供应,CO2 的固定停止,会导致 C3 减少,[H]由于消耗的少而增加,D 错误。] 16.下列关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所以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下也能合成(CH2O) B.光反应产生的 ATP 用于 CO2 的固定,[H]用于(CH2O)的合成 C.停止光照或提高 CO2 浓度均可在短时间内使 C3 含量增加 D.光照时间相同时,间隔一定时间光照与一直光照产生的(CH2O)一样多 C [暗反应不需要光,但是必须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的情况下才能进 行有机物的合成,A 错误。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 用于暗反应中的 C3 的还原过 程,B 错误。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H]和 ATP 生成停止,C3 的还原受阻,短 时间内其来路不变,结果导致 C3 的含量上升;提高 CO2 浓度,CO2 的固定加快, C3 的生成增加,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最终导致 C3 的含量上升,C 正确。在光照 比较强的情况下,光照时间相同时,间隔一定时间光照,虽然不一直进行光照, 但是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还有,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可以不断用于暗反应, 使暗反应时间延长,因此产生的(CH2O)比一直光照多,D 错误。] 17.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 的固定实质上是将 ATP 中的化学能转变为 C3 中的化学能 B.CO2 可直接被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 C3 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 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 C5 含量会升高 C [CO2 的固定实质上是 CO2 与 C5 反应生成 C3,ATP 不参与 CO2 的固定, ATP 用于 C3 的还原,A 错误;CO2 不能直接被[H]还原,需要形成 C3 后才能被[H] 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 错误;C3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形 成糖类和 C5,C 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ATP 和[H]合成减少,C3 还原减慢, C5 生成的量减少,而 C5 的消耗(被 CO2 固定所消耗的)暂时不变,所以短时间内 C5 含量会减少,D 错误。] 18.小麦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 30 ℃,如图是在 CO2 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 25 ℃、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 用强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植物缺镁时,B 点将右移 B.C 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为 20 mg·dm-2·h -1 C.B 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C 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O2 浓度 C [当植物缺镁时,叶绿素的合成量会减少,达到与呼吸作用相等的强度时 需要更大的光照强度,A 正确;C 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为净光合作用 速率加上呼吸作用速率,为 20 mg·dm-2·h-1,B 正确;B 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和 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因此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 绿体,C 错误;C 点时达到光饱和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主要环 境因素是 CO2 浓度,D 正确。] 19.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B.在光下,如果有气泡产生,可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 液进行实验 D.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 察气泡产生速率的变化 C [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是光合作用的净产氧量,A 错误;在光下有气泡产 生不能确定是否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B 错误;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 作用的影响,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C 正确;探究光照强度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距光源不同距离,应设置不同装置,观察气泡产生速率的 差异,D 错误。] 20.如图表示某植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知( ) A.昼温在 25 ℃时,植物生长最快的夜间温度是 15 ℃ B.若处于恒定温度温室内,当室温低于 12.5 ℃时,植物将停止生长 C.昼夜温度均为 25 ℃时,该植物利用的 CO2 量与昼温 25 ℃夜温 10 ℃时相 等 D.夜间温度为 5 ℃时,一昼夜该植物没有有机物积累 A [昼温在 25 ℃时,植物生长最快的夜间温度是 15 ℃,因为在此条件下干 物质的增长量最多,A 正确;若处于恒定温度温室内,当室温低于 12.5 ℃时,干 物质的增长量仍然大于零,B 错误;昼夜温度均为 25 ℃时,干物质的增长量是 20 mg,昼温 25 ℃夜温 10 ℃时,干物质的增长量也是 20 mg,但是植物利用的 CO2 量是指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净光合作用强度加上呼吸作用强度,而两种条件 下的呼吸作用强度不同,C 错误;夜间温度为 5 ℃时,如果白天温度大于 5 ℃时, 仍有有机物的积累,D 错误。] 21.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相似点是( ) A.都以光能作为能源 B.都需要环境中的物质氧化释放能量 C.都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D.都是高等生物的代谢类型 C [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都是自养生物。两者的共同点是都 能将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两 者的区别是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外界物质氧化分解时释放 的化学能。] 22.如图表示物质 S 在酶 E 的催化下水解成 P 的反应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酶 E 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 B.酶 E 水解的产物是 H2O、CO2 等物质 C.若 S 是麦芽糖,则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 P 的生成情况 D.若 S 代表二肽,则 E、P 可分别代表肽酶、氨基酸 D [酶的催化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活化能,A 项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氧化分解产物是 H2O、CO2 等物质,B 项错误;麦芽糖也是 还原糖,与其水解产物葡萄糖一样,可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C 错误。] 23.取 4 支试管编号为 1、2、3、4,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过氧化氢, 其中 1 号试管不作任何处理,2 号试管放入 90 ℃水浴加热,3 号试管滴入 2 滴 FeCl3 溶液,4 号试管滴加 2 滴肝脏研磨液。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热为过氧化氢提供了活化能 B.3、4 号试管说明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C.3、4 号试管都有酶参加催化作用 D.4 支试管相比,4 号试管内的反应最剧烈 C [加热为过氧化氢提供了活化能,使过氧化氢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 跃状态,A 正确;3 号与 4 号试管相比,3 号试管滴入 2 滴 FeCl3 溶液(无机催化剂), 4 号试管滴加 2 滴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4 号试管反应更强烈,产生了更 多的气泡,说明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B 正确;3、 4 号试管参与催化作用的分别是无机催化剂和酶,C 错误;由于酶具有高效性,所 以 4 支试管相比,4 号试管内的反应最剧烈,D 正确。] 24.ATP 为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ATP 在生物体内不能大量储存,含量基本稳定 B.ATP 中的“A”代表腺苷,而不是腺嘌呤 C.ATP 为蓝藻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剧烈运动时,细胞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剧烈运动时细胞中 ATP 含 量较多 D [ATP 在细胞中含量很少, 在生物体内不能大量储存,含量基本稳定,处 于动态平衡之中,A 正确;ATP 中的“A”代表腺苷,“T”是三,“P”代表磷 酸基团,B 正确;蓝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由 ATP 直接提供,C 正确;剧 烈运动时与平静状态下细胞中 ATP 含量基本相等,D 错误。] 25.下列生理过程伴随着形状改变,其中不一定需要 ATP 供能的是( ) A.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细胞膜的形状发生改变 B.载体蛋白协助运输葡萄糖过程中形状发生改变 C.在篮球比赛等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发生收缩 D.植物细胞在 KNO3 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B [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 ATP 供能,A 不符合题意; 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时可能不需要 ATP,如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哺乳动物成 熟红细胞,B 符合题意;在篮球比赛等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收缩需要消耗 ATP, C 不符合题意;植物细胞在 KNO3 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会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使得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会吸水而自动复原,主动运输 过程需要 ATP 供能,D 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0 分)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 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24Na,不久检测到神经纤维周围溶液 中存在 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 ATP,测得神经纤维 周围溶液中 24Na 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 (1)据图可知,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 24Na 的量____________;而加入 ATP 后,溶液中 24Na 的量________。 (2)由此可见,神经纤维排出 24Na 需要消耗________,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________。 (3)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图中纵坐标改为“细胞中 24Na 的量”,请画出相应的曲线以表示细胞 中 24Na 量的变化(注入神经纤维中 24Na 的总量为 2)。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纵坐标表示溶液中 24Na 的含量变化。由题干信息可 知,向枪乌贼的神经纤维内注入 24Na 后,能在溶液中检测到 24Na,说明神经纤维 向外排放 24Na,且加入某药物后,24Na 停止排放,再加入 ATP,24Na 又恢复向外排 放,一方面说明了 24Na 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 ATP,为主动运输,另一方面也可推 断出某药物通过抑制 ATP 的合成从而阻断了 24Na 的外流。 [答案] (1)不再增加 继续增加 (2)ATP 主动运输 (3)抑制了 ATP 的合成 (或阻碍了细胞呼吸) (4)如图 27.(10 分)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部位形成互补结构时,可 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Ⅰ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分,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其 他部位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表示发生竞争性抑制 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甲 乙 丙 (1)当底物与酶活性部位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 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青霉素能抑制细菌合 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 物与酶活性部位结合的机会下降。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率变得越来越小的是________抑 制剂。 (4)唾液淀粉酶催化的反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 图丙所示。若将温度升高 5 ℃,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解析] (1)从图甲可知,底物只能与相应酶的活性部位结合,体现酶的专一 性。(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 性部位结合(或酶活性部位被封闭),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合的 机会下降。(3)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率变得越来越小的是竞争性抑制剂,原 因是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合的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 部位结合的机会越小。(4)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时,酶 活性降低。绘图的主要依据是在最适温度下,温度升高 5 ℃,酶的活性会降低, 因而画成的曲线应是低于最适温度下的曲线。 [答案] (1)专一性 (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 部位结合(或酶活性部位被封闭) (3)竞争性 (4)如图 所示 28.(14 分)如图是呼吸作用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 问题。 (1)A 物质是________,植物体内的有氧呼吸包括________(填标号)过程。 (1)人体不能进行________(填标号)过程,原因是缺乏该过程顺利进行所必需 的________。 (3)葡萄糖中的能量通过有氧呼吸后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除此之外还有一 部分储存在________中。 (4)提倡慢跑的原因之一是要防止肌细胞进行________(填标号)过程,该过程 可用某化学反应式表示,请写出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为酒精发酵第二阶段,⑤为乳酸发酵第 二阶段,A 为氧气。(1)由图可知,物质 A 是氧气。植物体内有氧呼吸包括①②③ 三个阶段。(2)人体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能进行产生酒 精的无氧呼吸,原因是人体缺乏该过程所需要的酶。(3)葡萄糖中的能量通过有氧 呼吸后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储存在 ATP 中。(4)提倡慢跑的原因 之一是要防止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即图中的①⑤过程,其化学 反应式为 C6H12O6―――→酶 2C3H6O3+少量能量。 [答案] (1)氧气 ①②③ (2)④ 酶 (3)ATP (4)①⑤ C6H12O6―――→酶 2C3H6O3+少量能量 29.(16 分)如图一表示小麦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二表示在适宜的光照、 CO2 浓度等条件下,小麦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并 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能够在小麦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在人 体细胞中也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过程________能够为叶肉细胞吸收镁 离子提供动力。(填序号) (2)由图二可知,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 ________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光合作用 速率。 (3)由图二可知,在 40 ℃时,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若温度保持在 25 ℃,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 12 h 光照、12 h 黑暗,该植株 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可知,图一中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 表示暗反应,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其中可以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① 光反应和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即可以发生图一中的②④过程;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只能用于暗反应, 因此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需要的能量由有氧呼吸产生,即图一中的②④过程。(2) 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图二显示与光合作用有 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 30 ℃,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 40 ℃,说 明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3)图二显示,在 40 ℃时,小麦的净光合 速率为 0,说明此时小麦所有细胞的呼吸作用量之和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量相 等,因此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4)根据图二分析,25 ℃ 时,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为 4,呼吸作用量小于 4,则 12 h 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积 累的有机物量大于 12 h 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所以若温度保持在 25 ℃,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 12 h 光照、12 h 黑暗,该植株能正常生长。 [答案] (1)①② ②④ ②④ (2)呼吸作用 酶的活性 (3)大于 (4)能 12 h 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大于 12 h 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的 有机物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