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反射与反射弧 ‎1,2‎ ‎2.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3,4,5,6,7,10,11,12,15‎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8,9‎ ‎4.综合考查 ‎13,14‎ 一、选择题 ‎1.(2018·云南昆明一中月考)“杯弓蛇影”是指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而感到恐惧,此时人体的肌肉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出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接受“弓影”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视网膜上 B.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依赖于神经递质 D该过程的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的传递需要释放神经递质。‎ ‎2.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C.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 D.结构a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兴奋在结构c上传导是单向的 解析:图中a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从a到c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因为不包含感受器和效应器;结构b处形成突触,兴奋在此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3.(2019·河北沧州月考)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如图为人手指意外触碰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D )‎ A.兴奋在M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在b上无膜电位变化 C.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线粒体 D.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解析:屈肘反射为低级神经活动,其神经中枢在脊髓。‎ ‎4.(2016·全国Ⅰ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能量合成ATP;突触间隙中充满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组织液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Na+外流和K+内流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5.(2016·海南卷)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解析:NaCl中,Na+和Cl-均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与K+有关;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神经纤维膜外Na+大量内流有关;血浆中Na+浓度高于红细胞内Na+浓度,因此Na+进入红细胞内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6.(2019·吉林长春调研)如图为某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C )‎ A.F的存在,导致兴奋在此反射弧中双向传导 B.当兴奋传到C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C.刺激A不一定能引起D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3个 解析:F的存在,只是导致该反射弧参与的调节中有反馈调节,不是说兴奋就可以在突触处双向传递;当兴奋传到C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产生兴奋,所以刺激A不一定能引起D处兴奋,即膜外电位不一定会改变;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4个,三个神经元分别是C、D、F,一个效应器细胞E。‎ ‎7.(2017·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与有氧呼吸有关。‎ ‎8.(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某病人在就诊时医生发现该患者听不懂医生的讲话,但却可以逻辑清楚地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请你推测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是( C )‎ A.W区 B.S区 C.H区 D.V区 解析: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该区受损的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逻辑清楚地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9.(2018·贵州贵阳模拟)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饮水不足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 B.下丘脑与生物节律有关,呼吸中枢也位于下丘脑 C.下丘脑分布有某些反射弧的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 D.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作为信息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当饮水不足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0.(2018·北京模拟)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D )‎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 mV 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 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 解析:兴奋在突触间形成突触间隙,且会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变化,即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有延迟。‎ ‎11.(2019·湖北宜昌月考)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 B.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 D.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静息电位的产生与K+外流有关,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会导致外流减少;一定刺激强度内,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超过阈值不再增加;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12.(2018·江西南昌二模)同等大小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 B.乙酰胆碱与树突或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 C.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 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高,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二、非选择题 ‎13.牵张反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当肌肉被牵拉伸长时,与其平行的肌梭被拉伸而产生形变,刺激感受器后通过反射弧而引起肌肉收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中涉及的神经元至少有    个。 ‎ ‎(2)当肌梭受到牵拉时,图中电位计指针不偏转,原因是 ‎  ‎ ‎  。 ‎ ‎(3)连接肌梭感觉传入纤维和α传出纤维之间的信号分子是  ‎ ‎     。 ‎ ‎(4)高位脊髓横断后,断面以下牵张反射暂时性消失,说明  ‎ ‎  。 ‎ 解析:(1)读图知一个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中涉及的神经元至少有肌梭感觉神经元和α传出神经元。‎ ‎(2)肌梭受γ神经元的支配,γ神经元与其支配的肌梭之间形成突触,兴奋只能由γ神经元传至肌梭,因此当肌梭受到牵拉时,图中电位计指针不偏转。‎ ‎(3)连接肌梭感觉传入纤维和α传出纤维之间的信号分子是神经 递质。‎ ‎(4)牵张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为低级神经活动,受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1)2 (2)肌梭是γ神经元的效应器,信号不能从突触后膜传到突触前膜 (3)神经递质 (4)在正常情况下,脊髓中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14.蟾蜍的坐骨神经(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由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并暴露出坐骨神经的蟾蜍进行如下实验:‎ ‎①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②将含有一定浓度可卡因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者无反应,后者后肢出现收缩现象;‎ ‎③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收缩反应消失。‎ ‎(1)在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 ‎  。 ‎ ‎(2)①中两次收缩的反射弧,除感受器不同外,    也不同。 ‎ ‎(3)分析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 ‎(4)蟾蜍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先用蟾蜍毒素处理坐骨神经,一段时间后再将坐骨神经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结果动作电位峰值大幅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  。 ‎ 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很明显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不同,而发生的反应相同,说明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相同。‎ ‎(3)由实验现象可知,至少坐骨神经的传出功能是正常的。刺激趾尖无反应,说明传入功能丧失;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说明坐骨神经传出功能丧失。由以上分析可得,注射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纤维,再麻醉传出神经纤维。‎ ‎(4)导致动作电位峰值下降的原因在于蟾蜍毒素与Na+通道蛋白结合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使Na+内流减少。‎ 答案:(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是对K+有通透性,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传入神经 ‎(3)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4)蟾蜍毒素与Na+通道蛋白结合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Na+内流 减少 ‎15.(2018·山东济南二模)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科研人员做了以下系列实验:‎ 实验1 取富含乙酰胆碱的鼠脑悬浮液注射到被酒精损害记忆大鼠的海马区,可以改善其记忆。‎ 实验2 对学习21天后的大鼠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阻止胆碱酯酶破坏乙酰胆碱)处理,结果大鼠可以保持记忆而不遗忘。‎ 实验3 增加大鼠海马区神经末梢内的胆碱乙酰转移酶(催化乙酰胆碱合成的酶)的活性可以提高大鼠的记忆力,此酶的活性可以作为大鼠学习能力的指标。‎ 请回答:‎ ‎(1)乙酰胆碱是一种有助于记忆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    ,作为神经递质一般需要符合   ‎ ‎  ‎ ‎  条件(至少答2点)。 ‎ ‎(2)根据实验材料推测,大鼠学习21天后常常会产生遗忘的原因可能是  ‎ ‎  。(至少答2点) ‎ ‎(3)尿崩症是指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病症。患有尿崩症的大鼠一般也患有严重的记忆缺陷,由此推测    ‎ 激素在生理条件下可能参与了记忆过程,该激素是由     (器官)分泌的。 ‎ 解析:(1)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作为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在突触小体中合成并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兴奋到达时能够由突触前膜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能被相关酶分解而灭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 ‎(2)大鼠学习21天后常常会产生遗忘的原因可能是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降低,有关乙酰胆碱分泌不足或胆碱酯酶活性过高。‎ ‎(3)尿崩症是指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病症,而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又因为患有尿崩症的大鼠一般也患有严重的记忆缺陷,说明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能参与了记忆过程。‎ 答案:(1)胞吐 在突触小体中合成并储存在突触小泡;当兴奋到达时能够由突触前膜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能被相关酶分解而灭活或被突触前膜 回收 ‎(2)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分泌不足;胆碱酯酶活性过高 ‎(3)抗利尿 下丘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