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4讲免疫调节教案
第34讲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2017,天津卷,2T 2017,全国卷Ⅰ,4T 2016,全国卷Ⅰ,31T 2016,四川卷,6T 2016,江苏卷,13T 2015,全国卷Ⅲ,5T 2015,北京卷,1T 2015,四川卷,5T 2015,全国卷Ⅰ,40T 主要考查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分析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分析与比较。通过免疫过程模型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分析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免疫失调与免疫学应用在高考中命题频率较高,可能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常结合具体事例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分值:2~15分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组成 [注]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1)防卫:抵御__病原体__的攻击。 (2)监控:及时发现机体__衰老、已被破坏和癌变__的细胞。 (3)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__抗原__清除掉。 二、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对人或动物接种__疫苗__,使机体获得免疫能力。 2.疾病的检测:运用抗原能与抗体发生__特异性结合__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__抗体__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3.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最大难题是实行手术后,免疫系统会将移植的器官当作“__非己__”成分进行攻击。 三、免疫失调疾病(连线) 答案 淋巴细胞及免疫功能总结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 √ ) (3)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 √ ) (4)B细胞和T细胞的起源与发育场所均相同。( × ) (5)非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 (6)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 ) 2.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所以图中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在抗原二次进入机体时,记忆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d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经典高考题)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 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反应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项错误;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会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一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辨析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和处理、传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例1] (经典高考题)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项错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项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项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项正确。 与免疫细胞有关的3个易混点 (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二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1.根据结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其中溶菌酶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第二道防线。 2.根据形成的时间: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 3.根据免疫对象: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例2] (2016·上海卷)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持续终生,特异性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也具有持久性,①错误;特异性免疫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③错误;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而特异性免疫存在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④错误。 三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 1.常见免疫失调疾病的比较 类型 项目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表面物质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快速界定3类免疫失调病 2.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辨析 (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3]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解析 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项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项错误;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C项错误。 [例1] (2016·江苏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错误 致错原因 扣分 A 考生没有注意联系HIV对人体的影响 -2 B 考生没有理解HIV为RNA病毒,遗传物质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 -2 C 考生不能联系细胞免疫过程理解被HIV潜伏感染细胞的特点 -2 [解析] 感染HIV使人体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A项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HIV,B项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项正确;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 [规范答题] D(2分) 1.如图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 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 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 解析 病原体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唯一” (1)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 (2)唯一没有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 (3)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考点二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2)特点:人生来就有,不具有__特异性__。 [注]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 (1)组成:__细胞__免疫和__体液__免疫。 (2)过程 ①体液免疫 a.概念:通过由B淋巴细胞产生__抗体__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b.参与细胞:__吞噬细胞__、T细胞、__B细胞__、记忆细胞、__浆细胞__。 c.结果: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__抗体__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②细胞免疫 a.概念:T细胞主要靠__直接接触靶细胞__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b.参与细胞:吞噬细胞、__T细胞__、记忆细胞、__效应T细胞__。 c.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__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__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 ) (2)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 ) (3)抗体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共同参与。( √ ) (4)全部的抗原都要通过吞噬细胞处理后才能刺激B细胞。( × ) (5)浆细胞只能来自B淋巴细胞。( × ) (6)如果抗原隐藏到细胞内,则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再通过体液免疫清除抗原。( √ ) (7)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 ) (8)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 ) 2.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解析 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效应T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 3.(2014·天津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图中物质a可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说明物质a可以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A项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B项错误;抗a抗体所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故C项正确;由于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所以患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故D项正确。 一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 1.体液免疫的过程 2.细胞免疫的过程 [例1] 如图所示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 B.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作用 C.如果图中T细胞将进行增殖和分化,则图示属于细胞免疫 D.如果图中T细胞将呈递抗原,则图示属于体液免疫 解析 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但是没有特异性,A项错误,B项正确;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只是呈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D项正确。 “四看法”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种类 二 抗原、抗体和淋巴因子的比较 项目 抗原 抗体 淋巴因子 来源 大分子“非己”成分、自身衰老或病变的细胞 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 由T细胞或效应T细胞产生并分泌 本质 蛋白质或其他 球蛋白 蛋白质 作用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识别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对抗原起作用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以发挥免疫效应。如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等 举例 外毒素、凝集原 抗毒素、凝集素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抗原和抗体的易混分析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 [例2] (2015·北京卷)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D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解析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而非T淋巴细胞产生,A项错误;抗体只针对一种特定的抗原,只能与这种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B项错误;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得抗原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并最终被吞噬细胞所吞噬,但它本身并不能裂解病毒或细菌,C项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它会被蛋白酶所水解,D项正确。 三 记忆B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 1.记忆细胞的特点:分化为相应细胞、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分裂、 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使人体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4.初次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病原体数量曲线图: 5.二次免疫过程解读 (1)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传递,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2)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地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 [例3] 下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解析 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分析题图可知,de段属于二次免疫,bc段属于初次免疫,bc段的斜率应小于de段的斜率;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 四 体液免疫及过敏反应 1.体液免疫过程分析 (1)所涉及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对抗原无特异性识别作用,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2)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T细胞的呈递,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 B细胞。 (3)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不同的浆细胞产生不同的抗体。 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比较内容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过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 机体第一次或以后各次接触抗原 产物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细胞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使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关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例4] 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a是T细胞 B.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b、d C.d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也能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 D.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解析 图中免疫过程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且细胞a是T细胞,A项正确;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项正确;图中d为抗体,分布在血液或内环境中,不能在细胞内起作用,C项错误;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记忆细胞)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浆细胞),D 项正确。 免疫过程中的3个易错点 (1)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是由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其核内DNA相同,但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一种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2)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3)淋巴因子是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对机体免疫有加强作用。若T 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全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部分保留。 [例1] (2014·北京卷)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级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 HPV DNA) A1 对照剂 7 863 83 A2 疫苗 7 848 4 B (接种前检出 HPV DNA) B1 对照剂 1 125 126 B2 疫苗 1 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故A2组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 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错误 致错原因 扣分 (1) 考生不能灵活迁移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 -2 (2) 考生答案不具体,如第一空答成“病毒”,第三空答成“侵入宿主细胞” -4 (3) 考生没有准确解读表中的数据 - 2 (4) 考生不能准确判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5) 考生答成“治疗” -2 [解析] (1)目的基因(HPV外壳蛋白L1基因)必须与运载体连接后才能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和表达,外源基因进入后以受体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接种疫苗后,HPV外壳蛋白(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旦HPV再次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HPV进一步扩散,故注射疫苗的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1组,两组均接种对照剂,不同的是B1组接种前检出HPV DNA,说明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根据第(2)题,接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HPV的进一步扩散,但不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侵入宿主细胞的HPV。(5)根据表格数据,未感染HPV的个体接种该疫苗可有效降低癌前病变的概率,说明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 [规范答题] (每空2分)(1)运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吸附宿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1.(2015·浙江卷)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解析 HIV侵入机体后,其RNA要通过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因此用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阻断此过程,用于治疗艾滋病,A项正确,C项错误;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B项错误;HIV破坏T淋巴细胞,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因为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对体液免疫起重要作用,体液免疫功能也大受影响,D项错误。 1.(2017·天津卷)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C )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 推论 选项 的研究结果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解析 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项错误;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项正确。 2.(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该实验中,给实验小鼠第一次注射一定量的某种动物提取液,若干天后并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实验组小鼠再次注射少量A后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这种动物提取液中含有小鼠的过敏原。第一次注射后小鼠的免疫系统已通过免疫反应产生了抗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已免疫的机体中过敏原和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小鼠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故选C项。 3.(2016·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免疫功能下降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抗原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浆细胞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由题意知,感染病毒甲后,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使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丧失,特异性免疫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甲疫苗的实质是处理后的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相应疾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均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均形成囊泡,且均需要消耗能量。 课时达标 第34讲 1.(2018·吉林辽源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三)对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细胞免疫建立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 B.淋巴因子由B细胞分泌 C.若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抗原二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过程,A项错误;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B项错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C项正确;抗原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D项错误。 2.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B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 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而不能直接和效应B细胞结合;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小分子物质,不能成为抗原,所以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3.(2018·江苏南京溧水高级中学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及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的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析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构成的;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项错误。 4.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解析 T细胞可以呈递抗原,效应T细胞可以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5.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毒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结果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解析 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有吞噬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 6.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病患者往往会因恶性肿瘤而死亡 B.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该病的危险行为 C.该病的病原体是HIV,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大多数能被免疫系统摧毁 解析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HIV最初进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的病毒,C项错误,D项正确; 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A项正确;艾滋病感染性极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以预防为主,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B项正确。 7.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对于细胞1、2、3、4、5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 B.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接受抗原刺激后都能增殖分化 D.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细胞1、2、3、4、5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是成熟场所不同,A项错误;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项错误;吞噬细胞和浆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C项错误;所有细胞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只有细胞4表达合成物质a的基因,D项正确。 8.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据此分析胸腺素( C ) A.能与病原体特异结合 B.适宜给药方式是口服 C.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 D.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 9.假设某地区发生了新传染病。一个月内,患病人数与易感者人数变化的曲线见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与d相比,b处更易爆发该传染病 B.b处患者病愈后,取其血清接种到易感者体内,使其得到免疫力的方法属于被动免疫 C.易感者人数变化的可能原因是有抵抗该病抗体的人数增多 D.第10 d时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普遍比第5 d时的低 解析 从图示可看出,b和d点患病人数差不多,但b点易感者多,故b处更易爆发该传染病;b处患者病愈后,取其血清接种到易感者体内,使其得到免疫力的方法属于被动免疫;患者病愈后获得免疫力,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抵抗该病的人数增多,使易感人数下降;通过免疫反应,第10 d时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普遍比第5 d时患者的高。 10.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的只有B淋巴细胞 B.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解析 能分泌抗体的细胞甲是浆细胞,该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项错误;大部分体液免疫过程需要T细胞的参与,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进而刺激B细胞的增殖分化,B项正确;抗原可来自外界和自身(如瘤细胞),C项正确;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其在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D项正确。 11.为了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A组 B组 C组 B细胞 + + + T细胞 + - -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 +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B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 B.A、C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 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D.第4~12天B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 12.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通过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进而诱发风湿性心脏病。在这一过程中( D ) A.发生了强烈的过敏反应 B.细胞免疫发挥主要作用 C.心肌细胞诱导产生抗体 D.需要多种免疫细胞参与 解析 风湿性心脏病是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导致自身正常的心肌细胞受损伤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该过程中体液免疫发挥主要作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 13.小鼠骨骼肌细胞接受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需要运载体才能运入细胞)后,该基因可表达出S蛋白,而S蛋白可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探究接种不同剂量的基因疫苗小鼠的抗体效价(一种衡量免疫效果的单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甲中,树突状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不同的抗原 B.图甲中,细胞④和⑥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图乙中,对照组指的是不做任何处理的组别 D.上述抗体效价实验应随机挑选若干只小鼠,并均分成5组 解析 图甲中,树突状细胞应为吞噬细胞,而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A项错误;分析图甲可知,细胞③是能释放抗体的浆细胞,与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产生的细胞④和⑥应为记忆细胞,而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B项正确;由于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需要运载体才能进入细胞,故对照组应该注射空的运载体,C项错误;小鼠的生理状态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对照组和实验组所用小鼠应保持高度一致,故应选择健康、大小相似、性别相同的小鼠,而非随机挑选,D项错误。 14.(2018·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为使移植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B.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某人被毒蛇咬伤,应尽快给其注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 D.进行器官移植时,只要配型成功,受体和供体之间就不存在排斥反应 解析 进行器官移植时,即使配型成功也会存在免疫排斥反应。 15.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C ) 数量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Mcl-1蛋白活性被抑制可能引起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进而导致自身免疫病。欲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应该使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从而抑制细胞免疫,A项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项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C项正确;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项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