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承德联校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分解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最高营养级 B.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只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 C.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的渠道 解析:分解者不属于(捕食)食物链,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可能存在互利共生或寄生的关系,B项错误;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部分属于消费者,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D项正确。‎ ‎2.(2019·河南洛阳质量预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B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 B.森林退化成草原进而变为荒漠的过程属于演替 C.一只狼吃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大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了狼体内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环节越多,人可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而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森林退化成草原进而变为荒漠的过程属于演替,只是发生的是逆向演替,B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同化量的比值,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环节越多,人获得的能量可能会越多,如将一些浪费的能量多级利用,D错误。‎ ‎3.(2019·吉林长春质量监测)‎ 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阳光、热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阳光、热能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消费者可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错误。‎ ‎4.(2019·湖南三校联考)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 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 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解析: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A正确;在食物网中,因一种生物可能以多种生物为食,所以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获取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获取能量,C错误;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以由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D正确。‎ ‎5.(2019·福建重点校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图中a、b、c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真核生物)和一些自养细菌(原核生物),A正确;寄生菌等原核生物属于消费者,B错误;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也属于分解者,C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 ‎6.(2019·广东中山一中统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动物都是消费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 解析:绝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有的动物如蜣螂属于分解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细菌中的绝大多数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B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C正确;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不能供生产者再利用,D错误。‎ ‎7.(2019·山东名校模拟)‎ 下表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下列关于该食物网推断最不可能的是( D )‎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 ‎86‎ ‎12‎ ‎1.1‎ ‎0.9‎ A.以上四个种群至少构成两条食物链 B.甲、乙两种群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C.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 D.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则甲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若只有甲为第一营养级,则第二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8.6%~17.2%,若只有乙为第二营养级,则第三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1.2%~2.4%,第三营养级有丙、丁,四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至少有两条,A正确;若甲、乙为同一营养级,则第二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9.8%~19.6%,而丙、丁的同化比例之和只有2.0%,故甲、乙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B正确;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C正确;若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乙、丙同化量的10%~20%是1.31%~2.62%,丁仅占0.9%,D错误。‎ ‎8.(2019·山东菏泽模拟)如图为某食物网简图,其中物种C和物种B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 B.物种B和物种C之间无竞争关系 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 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即:白杨树→B→I,白杨树→C→D→A,白杨树→C→A,白杨树→G→D→A,白杨树→G→A,苔类→E→A,苔类→F→A,A错误;物种C和物种B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B、C均以白杨树为食,二者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物种A以C、D、G、F为食,所以一段时间内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C正确;图示的各种成分存在于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无机环境和分解者,故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9.(2019·湖南重点中学模拟)某河流中有如下食物链: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如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D )‎ A.甲、乙、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存在地理隔离 B.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C.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 D.甲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食物的原因 解析: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由于存在于同一条河流中,因此不存在地理隔离,A正确;物种丙是肉食性鱼,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所含能量也较少,B正确;植食性小鱼的数量突增,故肉食性鱼的食物增加,则短时间内物种丙(肉食性鱼)的数量会增加,C正确;物种甲为绿藻,生活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光照的影响,D错误。‎ ‎10.(2019·河南豫东联考)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中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若人的作用消失,群落将发生初生演替 C.在该食物网中能实现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 D.去除杂草、消灭害虫可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图中生物只有生产者、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若人的作用消失,群落将发生次生演替,B错误;在该食物网中,物质不能循环,C错误;去除杂草、消灭害虫可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11.(2019·湖南长沙一中模拟)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有机物总量(g)‎ ‎550‎ ‎100‎ ‎3 000‎ ‎18‎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会引起( D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 C.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 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丁的种群数量减少 解析:根据表格中有机物总量可以排出甲、乙、丙、丁4种生物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若乙的种群数量减少,乙以甲为食,必然会导致甲种群数量的增加;丁以乙为食,必然导致丁种群数量的减少,而甲种群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丙种群数量的减少,故选D。‎ ‎12.(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 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 C.海星移除后,小区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 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解析:小区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项错误;贻贝等动物可以属于初级消费者,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B项正确;海星移除后,由于被捕食者数量增加,种间竞争加剧,导致部分物种被淘汰,物种数量下降,C项正确;通过海星的捕食可以调节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如图为江西某生态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食物网中,鹰占2个营养级,兔子和蚱蜢的关系是竞争。‎ ‎(2)计算该地区兔子种群数量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如果已标记兔子比未标记兔子被鹰捕食的概率低,则计算值偏低(填“高”或“低”)。‎ ‎(3)在该食物网中,若蜥蜴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蚱蜢的数量在很短时间内将增加。‎ ‎(4)该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解析:(1)图中有3条食物链,在绿色植物→兔子→老鹰、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老鹰中,鹰为第三营养级,在绿色植物→蚱蜢→‎ 蜥蜴→蛇→老鹰中,鹰为第五营养级,所以在此食物网中,鹰共占2个营养级。兔子和蚱蜢的共同食物为绿色植物,二者为竞争关系。(2)如果已标记兔子比未标记兔子被鹰捕食的概率低,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大,计算值偏低。(3)若蜥蜴的数量大量减少,由于少了天敌,短时间内蚱蜢数量将增加。(4)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14.(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模拟)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这个食物网包括5条食物链。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蛇、野狗和狮子,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该生态系统除包括图示各成分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流入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热能。‎ ‎(3)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年。按10%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则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其种群的生存,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1.11万千焦/年。‎ 解析:(1)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羚羊→狮子、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草→斑马→狮子、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其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蛇、野狗和狮子;狮子和野狗都可以以羚羊和斑马为食,所以狮子和野狗之间有竞争关系,狮子又可以以野狗为食,所以狮子和野狗之间还有捕食关系。‎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流入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热能。‎ ‎(3)根据题意分析,按10%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则狮群获得的能量为300÷3×10%××10%×2+300÷3×10%××10%×10%×2+300÷3×10%×10%×10%×10%=1.11万千焦/年。‎ ‎15.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4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四营养级;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鼠疫杆菌和人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不能(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解析:(1)正确找到传向鹰的食物链: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4条食物链中鹰分别占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兔和人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还有竞争关系(都以植物为食);鼠疫杆菌寄生在人身上,因此为寄生关系。‎ ‎(2)跳蚤寄生在鼠身上,而鼬捕食鼠,因此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更大;大量捕杀鼬使鼬的数量减少,从而使鼠的天敌减少,鼠的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增强。‎ ‎(3)蘑菇分解植物的残体,因此属于分解者,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