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7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7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 7 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 1 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记一记 知识图谱 判一判 1.(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 获得性遗传。(√) (3)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4)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5)拉马克认为,长颈鹿脖子会越来越长是由于缺少草而吃树 叶的原因。(√) 2.判断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描述的正误 (1)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 (2)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而使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 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抗性变异。(×) (3)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4)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悟一悟 1.自然选择和变异的方向不一定是相同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 供原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生存斗争不仅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剧烈斗争,还包 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3.达尔文进化论是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的。 感悟体会: 练一练 1.[2019·陕西学业水平测试]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进化 的认识不断深入,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现代综合进化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内容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B 2.[2019·福建学业水平测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 物进化方向的是( ) A.突变 B.隔离 C.自然选择 D.基因重组 答案:C 知识点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下列叙述与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的观点不相符是( ) A.地球上的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C.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 传 D.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不变的 解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观点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生物 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显然 D 项内容不符合拉马克生物进 化学说的观点。 答案:D 2.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①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 的缘故 ②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 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③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 退化 ④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 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核心理论是用进废退 和获得性遗传,即动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相反,器官废而不用, 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并且拉马克认为这些因为用进废退而获 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①②均为“用进”的实例,③为“废 退”的实例,④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答案:A 知识点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下图所示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 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 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 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 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 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 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 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而不是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答案:D 4.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生存斗争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变异的利与害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 D.自然选择是生物对自身的选择 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要淘 汰某些个体,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存斗争推动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答案:C 综合考查 拉马克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5.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 捕蝇纸,其他实验条件皆相同(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的数量相等)。8 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 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 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 A.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的苍蝇生存 B.乙瓶内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突变 C.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 D.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 解析: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的苍蝇生存,A 正确;乙瓶内 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没有捕蝇纸的选择,B 错误;由于乙瓶 中没有定向选择,有翅的苍蝇和无翅的苍蝇的生存能力无法比较, C 错误;由此实验不能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 D 错误。 答案:A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进化中,长脖子的出现是由于环境使其产生定向变 异 B.食蚁兽的长舌是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的 结果 C.猎豹和斑马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都发展了 各自的特征 D.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了视觉 解析:长颈鹿的长脖子的出现不是环境引起的,而是种群内 本来就存在长脖子的变异,环境仅仅起到了选择的作用,A 错误; 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遗传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 “用进废退”的观点,B 错误;猎豹和斑马相互选择,生存下来 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 这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C 正确;因长期不用眼睛而 失去视觉是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D 错误。 答案:C 2.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进行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 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抗药性 解析: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A 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 错误;即使无农 药,害虫也可以产生抗药性变异,这一性状变异并非农药引起的, D 错误。 答案:C 3.每条雌鲫鱼一年可产很多卵,约有 3 000 个受精卵孵化成 小鱼。小鱼经一年成熟后就可繁殖下一代。理想状态下,一对鲫 鱼三年后可产后代几十亿条,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个体生存下来。 该生物现象体现了( ) ①过度繁殖削弱生存斗争的强度 ②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 争 ③激烈的生存斗争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④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过度繁殖会产生大量的个体,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有限, 故生存斗争加剧;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或生存)能力强 的个体被保留下来。激烈的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 对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有利。 答案:D 4.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区别,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 变异 B.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 决定的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起选择作用,变异是不 定向的,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并得以保留。 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 产生相应的变异。 答案:D 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 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 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出现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 类型 解析: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 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而且它们都朝着适应各自 环境的方向发展,这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答案:B 6.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点时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 向性 B.a→b 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 C.b→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 抗药性变异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 型,故 A 正确;图中 ab 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害虫没有抗药性或 抗药性弱,从而被淘汰,故 B 正确;bc 段上升的原因是抗药性强 的害虫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量繁殖,故 C 正确;有抗药性的个 体能够生存下来,这是农药选择的结果,但农药不会使害虫产生 定向抗药性变异,故 D 错误。 答案:D 7.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 系如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 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 情况的曲线是( ) A.乙 B.丙 C.丁 D.戊 解析:有风时有翅个体会被吹到海中,而翅长飞行能力强的 个体得到了保留,无翅个体不能飞行,被吹到海里的可能性减少, 生存机会增大,戊图符合要求。 答案:D 8.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细菌不断出现,抗生素在 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抗生素对细菌抗性的产生所起 的作用是( )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解析: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杀菌药物,对细菌具有杀灭作用, 同时具有选择作用,抗生素没有杀灭所有的细菌,原因是细菌中 有经过变异而具有对抗生素有抗性的个体,抗生素杀灭不具有抗 性的个体,即对不定向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答案:B 9.达尔文接受拉马克获得性遗传观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拉马克进化论的观点没有任何异议 B.拉马克获得性遗传观点是有事实依据的 C.受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影响 D.达尔文无法从本质上解释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由于受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起作 用,都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 答案:D 10.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图 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 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解析:蟹的体色有多种表现型是生物变异的结果,优势性状 的出现不是新形成的适应性更强的性状。中间体色的个体数目明 显占优势是因为与环境相适应(容易获得食物,不易被天敌捕食 等)。 答案:A 1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表 示,则图解中①~④内容依次为( ) A.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 B.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适者生存 D.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四个方面,其基础是过度繁殖,内因是遗传 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结果是适者生存。 答案:D 12.如图,个体生存数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差别很大,可用来 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解析: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但由于生存斗争,使理论 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3.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 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 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期个体数量逐渐 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的个体。 (2)在消灭害虫的方法上,从实验结果上看,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阐述你从图 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不同蝇的 DNA 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如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 DNA 单链及 DNA 单链中的碱基序列。 如果让 c′链和 b′链分别与 a 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 与甲蝇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 供了________(方面)的证据。 解析:(1)(2)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处理后效果不同,电离辐射处 理后效果更好一些,杀虫剂处理后害虫数量还会上升,原因是害 虫中原来有对杀虫剂具有抗性的个体,经杀虫剂选择后保留并大 量繁殖,使种群数量上升。(3)电离辐射后导致了不定向的基因突 变,由图二可以看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够产生新的等位基 因。(4)由于丙蝇的 DNA 分子单链中与甲蝇的 DNA 分子单链中能 够互补的碱基较多,所以可判断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答案:(1)具有抗药性 (2)电离辐射处理效果比杀虫剂好,杀虫剂处理时间长了,害 虫种群抗药性逐渐增强,其数量还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内容正确即可) (4)丙 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 能力达标 14.桦尺蠖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 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 染区,黑色桦尺蠖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这两种体色的桦 尺蠖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 探究方案。 (1) 假 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选择工业污染区 A 和非工业污染区 B; ②收集桦尺蠖,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桦尺蠖与 浅色桦尺蠖若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诱捕桦尺蠖,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根据表内数据绘制 A、B 两地区不 同体色的桦尺蠖回收率的柱形图。 桦尺蠖释放数和回收数表 地区 项目 浅色桦尺蠖 黑色桦尺蠖 工业污 释放数 400 500 染区 A 回收数 52 150 非工业污 染区 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4) 结 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与讨论 ①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 实 验 结 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桦尺蠖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 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蠖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只黑 色桦尺蠖与一只浅色桦尺蠖杂交,F1 中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 的数量比为 1:1。请利用 F1 的桦尺蠖,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 成探究。 a . 实 验 步 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 . 结 果 与 分 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探究目的可知,单一变量为工业污染区与非污染 区;要做到随机分组和平均分配;树皮的颜色与桦尺蠖颜色一致 时,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探究显隐性时,要注意黑色雌雄个体 相交,后代可能全部为黑色,也可能黑色、浅色都有。 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蠖数量占优势(合理即可) (2)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桦尺蠖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如图所 示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蠖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 浅色桦尺蠖数量占优势 (5)①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 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桦尺蠖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 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②a.选择 F1 的大量雌雄黑色桦尺蠖杂交; 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b.若后代出现浅色桦尺蠖,则黑色为显 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桦尺蠖,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